• 江高镇沙溪村有片古民居,间间是青砖,还有麻石巷
  • 来源:白云时事
“无街不石,处处街砖,间间都是青石屋。”在不少老人的记忆里,江高镇沙溪村条条麻石巷、间间青砖和麻石搭配的屋宇庭院盛景仍历历在目,更修建有一条到高塘墟的麻石路,足足铺了4公里长。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可惜的是,青砖屋、麻石巷的停留赶不上时代的变迁,在岁月蹉跎中逐渐拆解、流失,如今虽有45间古民居傲然挺立,但只有伶仃几处仍驻守护人。正如古民居后人所言,老屋老巷记录的是千年古村的一段峥嵘岁月,更是世代祖辈以建筑符号传承家风、文化的读物。 千年古村曾富甲一方 自古以来,村落依河而生,沙溪村也不例外。据记载,公元890年,在流溪河与巴江河交汇之地、支流延伸之处,沙溪村傍水而兴,至今已1128年,是江高镇最古老的村落。 起初,村人谓沙溪村为“沙蚬”,关于其名由来,村中普遍流传着两种说法,一是河中沙蚬旺盛而取其名,二是旧时其地形如蚬壳之状而得名。后来因为地势低洼成为了水乡,故改称为沙溪。借助水路交通优势,商贸码头临水而兴,船只来往络绎不绝,沙溪村成了旧时禺北地区著名的商贸古村、鱼米之乡。 商贾云集而贸易兴,沙溪村积累的财富用在重学兴教上,由此,有村人考取功名后衣锦还乡,屋宇庭院随之建立起来。不仅如此,祠堂、书院、门楼等也随之建造,数量最多时有8间祠堂、7间书院,门楼比比皆是。为了防土匪盗贼,当时村中还有门楼闸和竹林包围,门楼闸每日定时关闭,以守护村民的财物。 便捷的交通,也给村民带来了外出谋生的机遇。今年79岁的村民欧阳伟成称,旧时常发大水,水稻收成略显微弱,也促使村民洗脚上田,外出经商,有的还远走南美、新加坡等地。但中国人始终离不开落叶归根,不管到世界哪个角落谋生,村民心中始终记挂着家乡和族人,当时不少外出的村民赚到了钱,就给家里买地建房,一间间青砖大屋也就建起来了。岁月蹉跎中流失瑰宝 “从青砖屋的历史来考究,大部分始建于清朝,可惜现已所剩无几。”欧阳伟成惋惜地说,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古民居已开始走上缩减的道路。清末、民国时期,村里富庶家族的后代已开始分解祠堂、书院、门楼,有的是售卖拆卸下来的青砖、梁柱、瓦片等建筑材料,有的则作为家族后人重新建房所需。 到了上世纪50年代,由于物资匮乏,这些古建筑再度为各类建设所青睐。铺满大街小巷的麻石被掀起,成为了各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石,一些青砖屋也被清拆了下来,用作建造岸边抽水站、柴油机房或田野间避雨场所等的建筑材料。“文革”期间,清拆的少了,可是对细节的破坏渐长了,打砸痕迹蔚然成风,特别是祠堂壁画、横额等,均被石灰、泥土覆盖,民居的砖雕、灰塑等被砸坏。 欧阳伟成说,以前村民多以种田为生,所以当时还有不少人居住在青砖屋,改革开放后,村民赚了点钱,也纷纷申请地块盖起了新房子,也有村民在原址上重建,而现存的古民居因为条件不足越渐荒废,久而久之,无人打理,杂草重生,损坏也越渐明显。 一次次的冲击,把沙溪村“无街不石,处处街砖,间间都是青石屋”的盛景打破了,如今遗留下来的45间古民居主要集中在旧村,但已不成统一格式,古民居之间间隔有红砖屋、瓷砖装饰楼,或是青红砖的混合屋,但依稀还有一番古村落的味道。 守住祖辈留下来的财富 炎炎夏日,笔者拐进旧村,顺着麻石分布不全、横竖不一的路径,就能找到青砖屋的所在之处,两旁的古民居刚好给一两米宽的巷道遮蔽了阳光,在此间穿梭能感受到阵阵凉风。大多古民居青砖已在岁月中磨蚀、发黑,每间古民居都有老旧木门紧锁,透过缝隙能发现内里有的规整有序,有的则是杂草梁柱横七竖八分布,只有寥寥无几还住有人家。 一个拐弯,遇到了基本完好、未受破坏的一段麻石巷。这一段麻石巷约70米长,麻石横着铺设,连旁边的水渠也均是麻石铺设。这段麻石巷正好坐落着一个旧时的大户人家——一处名为“未雨小庐”的庭院,这一家族的后人欧阳振彪正忙着修剪院子里的樟树枝叶。 欧阳振彪带笔者走进庭院的书房,其先辈欧阳海的画像立于中间。据欧阳振彪介绍,欧阳海既当官又自己摸索做生意,建造了屋宇庭院,整个庭院建有书房、花园,其8个儿子均拥有一处民居,每一间格局均是一厅四房两厨一天井的结构,其中一个儿子欧阳焵中举人,终生从事教育事业,在“未雨小庐”兴办了私塾,招收学生,教授四书五经。 在一间古民居里,笔者见到了93岁的老婆婆江彩珠,她说自从20岁从泉溪村嫁来,她在这间老屋住了超过70年,老伴走得早,她就自己做饭洗衣,自理生活,儿孙都在别的地方盖起了新房,但她始终住在老房子里,“住久了有感情,而且冬暖夏凉,很舒服。” 早年,欧阳振彪也搬到镇上住了,但只要休息日,就回到老屋来,清理杂草、打理植物,还捣弄了不少木材和植物,在花园种满绿化、盆栽和果树,过年还会约朋友在老屋写挥春。他说,他的兴趣继承自老一辈,最喜欢的是书法,而这些老建筑的存在,也让后人看到了祖辈的发奋、努力,它们是一笔精神财富,无时无刻不在激励后人继承祖辈优良的传统。文|陈淑娴 图|石建华 陈淑娴 通讯员|欧阳玉明 排版|陈会(本文由“白云时事”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文化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