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景区鲜有风景戳了?
  • 来源:刀马物语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
今年春晚上,一颗佛首让全国人民知道了天龙山佛首的价值和意义,笔者也想起自己收集的纪念戳中还有天龙寺的风景戳,当初山西的诸多风景区,都是刻有风景戳的。天龙山上的天龙寺,也就是佛首所在的地方,也曾经出过一枚天龙寺的风景戳。
不过,现在到很多景区是很难再盖到风景戳了,那么哪些风景戳都去哪里了?刻制风景戳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为何不愿意把风景戳放到景区了呢?
我们观察,可能存在着几方面的因素:其一是邮政会说,景区已经没有邮政业务了,放什么风景戳?既然没有邮政业务,那么也就没有放置风景戳的必要。那么为何景区没有邮政业务了呢?其实此前很多景区还是有邮政部门的,随着邮政业务的逐渐萧条,如今很多景区都不再设立邮政部门或者柜台了。其中又有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邮政业务不赚钱,设置就是亏钱,还得配置人员、邮箱,派邮政车辆去取件等等一系列麻烦事,亏损更大。其次,景区不愿意邮政介入,或者进来可以,需要收地盘费之类的,邮政不愿意为此付出。再次,游客稀少,人们对此不感兴趣了。
其二是当初刻制风景戳是为了某项活动,或者某枚邮票的发行,配合地发行了风景戳。如今活动已经结束了,邮票发行也完成了,自然就把风景戳束之高阁了。没必要放出来了,被锁到某些部门的抽屉里,再也见不到阳光了。其三是邮政部门不愿意担责,害怕风景戳放到景区造成麻烦,比如盖销中不符合规定,被集邮爱好者投诉等等。相关部门也不愿意承担有集邮爱好者来信求戳的麻烦,索性就不放置了,只使用一次就完结了,不再惹这些麻烦事。
可以看出,在风景区没有风景戳,不是邮政没有刻制风景戳,而是很多风景戳都被锁起来了。并没有被放置在风景区,供游人和集邮爱好者来盖销。同时,无论是景区还是邮政部门,并没有充分考虑宣传的价值和意义,也没有想一枚邮戳能够承载的宣传价值究竟有多大。这是一种思维的沉积带来的无奈,也是邮政萧条的另一种写照。事实上,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对于一个景区的宣传应该是多维度,多视野地开拓才有机会得到更大范围内的传播。电视和新媒体的传播是一种方式,邮戳本身承载的宣传价值其实也是一种途径。如果没有春晚佛首的推出,估计很少有人知道太原还是有一个天龙山,或者根本也不知道有天龙山的存在,更遑论天龙山石窟了。
如果天龙寺的风景戳能够放置到景区,供游人加盖,是不是也是一种宣传,增加一种文化传播的机会?我们看到在一些风景区也有主题邮局,或者邮政柜台,但多数都不承担邮寄职责,只是销售一些景区明信片,并伴有几枚“大萝卜”章而已。即使游人想寄一枚明信片,苦于不能实寄也难以寄出去,而即使可以寄出的,只有一枚大红萝卜章的邮品承载的传播效益自然也非常有限。没有丝毫的美感可言。但是,如果有一枚漂亮的风景戳,再配以精美的明信片,传播的文化价值无疑会增加许多。一方面可以加大宣传景区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集邮爱好者按图索骥,寻找不同风景区风景戳的精致。文化的传承需要各种维度长期地坚守,也需要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更需要一种“舍得”的追溯,不怕麻烦,不谈收益,也应该有一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坚定。而我们的邮政部门,恰恰缺少了这种精气神,还有魂魄。在多元的经济时代,其实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来实现营收的平衡和内在的趋同,文化的追溯和传播,需要持续而坚定,也需要合纵连横的一种共赢,看看南方各式各样的邮政代办点、代办所,是不是也能有所触动,是不是也能在景区和邮政的合作中提供更多的思路?一枚风景戳看似不大,一张明信片看似不起眼,但串起来的价值,也可以好好思谋思谋。文化需要引领,也需要发扬,更需要是一种认可和适度的张扬。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墨守成规,最令人不解的自然是不作为、懒作为了。
三连一下,和喜欢的人一起跨年

旅游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