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最落寞的城,李焕英为你撑腰
  • 来源:新周刊


票房刚破41亿的《你好,李焕英》,贾玲把拍摄地定在了自己的家乡。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很难想象,哪个地方的水土能孕育出像贾玲这般性格爽朗、为人仗义,笑起来有两个小梨涡的女子。
△《你好,李焕英》剧照
目光寻觅了大半个中国,是你了,湖北襄阳。
如今提起襄阳,大多数人印象模糊,最多不过停留在随手一翻的武侠小说里。“我叫郭襄,襄阳的襄。”伴随着这句话,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郭靖黄蓉夫妇誓死守卫的那座城。

但在贾玲之前,襄阳的名号早已响彻天下。
写过它的人不止金庸,还有孟浩然、马可·波罗和《四库全书》,在《三国演义》里襄阳占了32回,《全唐诗》有4000多首提及襄阳,就在短短数百年前,说起襄阳,谁人不识这是“天下第一重镇”?

△曾被誉为“天下第一重镇”的襄阳 / 图虫
当铁路绕过汉江绝尘而去,襄阳只能望武汉其脊背,与宜昌争第二把交椅争得胶着。但是,那些刻在襄阳骨子里的江湖传说、侠义风骨、爽朗直率,以及化在牛肉面和酒里的快意恩仇,却从未远去。
当再次靠近,襄阳侠骨依旧。
铁打的襄阳
当走在襄阳的街头上,你很难把这座平平无奇、汽车轮子轱辘转的三线小城与当年事关天下兴亡的“华夏第一城”联系起来。
当外人意欲问起,吃着牛肉面、喝着黄酒的襄阳人大概率会把嘴巴一抹,轻飘飘地来一句:“也没多浪色(厉害),都老黄历了。”

△如今的襄阳 / 图虫
唯有会历史的人哆哆嗦嗦地翻开襄阳史:卧槽,荆楚发源地、三国分合在于此、诸葛亮隆中对,刘表、忽必烈、岳飞、李自成或多或少与这城产生勾连。就门前的那条汉江,不知化尽了多少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血泪。
行走江湖,襄阳人称“铁打的襄阳”。
这外号不是白来的,三面环水、一面环山,250米宽的护城河、长达7300米的古城墙,共同筑成了这座冷兵器时代世界上防御系统最强的城市之一。在忽必烈的铁骑踏来之际,孤城襄阳竟奇迹般生生硬扛了6年。
△襄阳城的防御系统异常强大 / CCTV《记住乡愁》 
襄阳不铁打不行,且看它的地理位置:
都说中国南北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带,横亘在襄阳之上的,便是秦岭、大别山。唯一能疏通南北,让七省通衢的,便是有“天下之中”之称的南阳盆地,而襄阳,恰恰就位于南阳盆地的门户之上。

更绝的是,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穿襄阳而过,西通汉中,东往汉口。不但沟通南北,交通也极为便利。难怪300多年前,军事地理学家顾祖禹曾在《读史方舆纪要》里写过:“湖广之形胜,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在中国古代的战略版图里,颇有几分“欲得天下,先夺襄阳”的意味。
△襄阳,挟天下之中 / bilibili
事实上,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从魏晋到宋朝这大概一千年里,襄阳都是作为一级行政区而存在的。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襄阳便迎来了大大小小的战役无数,仅在《襄阳兵事春秋》一书中,便记载了172次。
历史上,多少风云变幻、金戈铁马、朝代更迭的故事,都发生在襄阳这座只有2.5平方公里的古城池里:

春秋时期,楚国于此北上争霸;汉末战乱,诸葛亮在此提出“三分天下”的蓝图;关羽则水淹七军,逼迫曹操差点迁都;宋代岳飞英勇抗击金兵,收复襄阳;忽必烈的铁骑在襄阳门前踟蹰六年之久,终成宋朝哀歌;明末李自成攻入襄阳,直捣京师,推翻大明王朝......

△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战争,都有襄阳身影 / bilibili
在冷兵器时代,襄阳的半点风吹草动,足以令安踞北方的当权者如坐针毡;诸葛孔明端坐于此,便观天下大势;而烽烟四起的过往,又俱化作襄阳军民的铁骨铮铮。

在最为惨烈的宋元襄阳之战当中,襄阳百姓苦撑36年,老弱妇孺皆上阵,三千义士明知一去不返仍九死无悔,蹚水求粮。

流淌而过的汉水、刻有碑文的岘山,在教会这片土地的孩童吃饭之前,先教会了何是“为国为民、宁死不屈”。千百年过去了,襄阳硝烟不再,但别忘却了,它曾守卫着大半个中华。
襄阳,南船北马,快意恩仇
襄阳的气质,曾被嘲“最不像湖北”。在精明如“九头鸟”的湖北人面前,襄阳人更显质朴,这是一种来自江湖义气的质朴。

是了,地处南北交汇的襄阳,半南半北、半儒半武,既有北方来的侠骨,也有南方来的柔情。就像那襄阳话,既有河南话的浑厚,又有四川话的刚直,还带着陕西话的秦腔韵味。
在你登临汉江岘山前,道不尽,也说不明。

△襄阳有种来自大江南北的质朴 / 图虫
这种气质,自襄阳建城之初,便见端倪。若说金庸先生使襄阳名满天下,那建立襄阳的,却是东汉末年的刘表。

其时,硝烟四起,群雄争霸,百姓苦不堪言。为防北方袁术大军挥师南下,荆州刺史刘表把治所迁往襄阳,用“保境安民、人尽其才”之策,愣是把襄阳治理成一片“乱世宁州”。
关中的数十万难民涌向襄阳,其中不乏后来的治世之才:令蔡邕“倒屣相迎”的王粲、使《伤寒杂病论》免于失传的王叔和、经学家宋忠和司马徽、音乐家杜夔、闪耀三国的诸葛亮、还有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众名士。
一时间,襄阳各路英雄豪杰云集,完成了一次奠定襄阳日后文化底色的人口大迁徙。
△当年诸葛亮就在这个小小的茅庐中提出“三分天下”的构想 / 图虫
魏晋南北时期,名僧释道安南下襄阳,传播佛学,又使襄阳成了佛教沃土。如今襄阳第一古刹白马寺、檀溪寺,还装着当年高僧的身影。
到了唐朝,襄阳人孟浩然又把自己的家乡打造成一片诗的汪洋。李白、杜甫、王维、张九龄、杜牧等人均曾登临襄阳,留下千古绝句。

在宋之问眼中,襄阳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在王维眼中,则是“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在孟浩然眼中,襄阳则是“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千个诗人眼里,便有一千个襄阳。
△襄阳大大小小的古遗迹都被唐朝诗人打卡过 / 图虫
因着汉水,在不打仗的时候,襄阳的日子大多是繁荣而富庶的。古时,又有“南船北马”之称,意思是从南方乘船而来的货物,到了襄阳,便可立刻骑马北上。
明清时期,襄阳可谓“商贾连樯,列肆殷盛,客至如林”,拥有30多个码头和来自大江南北的20多个会馆。因为商贸往来,汉江地位功能的转移,襄阳开始脱去刀光剑影,真正成为了一个饮马江湖。
南北往来的商客、鳞次栉比的货船、游人如织的江边,杂耍、说戏、叫卖在这座古城轮番上演,镖车徐徐而过,地处南北之中,人口往来频密的襄阳,从来都不缺那一抹文化底气。
襄阳人的江湖
在短短11年前,襄阳还不叫襄阳,叫襄樊,意为襄阳、樊城两地的合称。但2010年后,襄阳找回了这个伴随了自己两千多年的名字。
其中,想找回“昨日之兴”的意味不言而喻。
当人们如今提起襄阳,话里话外都不免有了几分落寞、叹息之意:虽为第二把手,但与省会武汉的GDP相差万里;多年来能拿得出手的谈资,不过“汽车之城”一个......
△襄阳落寞之音不绝于耳 / 图虫

襄阳也曾不甘落寞过。在上世纪70年代,国家“三线建设”的风吹向襄阳(当时还叫襄樊),一大批军工企业转移于此,数以万计的工人、干部、技术人员打点行囊赶往襄阳,而贾玲的妈妈李焕英也是东方化工厂的一员。

《你好,李焕英》的拍摄地湖北卫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营卫东机械厂)、六〇三文创园、湖北化纤厂等地,均镌刻着襄阳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你好,李焕英》背后的厂房,是一代襄阳人的回忆 / 剧照

但要说襄阳落寞,老艺术家是不赞同的。他们只看见了经济一面,把襄阳的面貌、底蕴、藏于城中的豪侠之气,都一并略了去。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写道:“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但襄阳,却是怎么藏也藏不掉。
这种气息,遁于襄阳北街的城墙之中,化在牛肉面的香气里,运载于往来的公交轨道上,嵌合在600万襄阳人的生活里。
△襄阳北街 / 图虫
先是襄阳的面貌,早就刻满了那些浸透人文风骨的过往:王维李白曾登临的汉江岘山,守卫了家国千年的古城墙,还有那连接城墙和昭明台的北街,纪念王粲的仲宣楼,诸葛亮的古隆中,庞德公、孟浩然、皮日休相继隐居过的鹿门山,北宋书法家米芾故居米公祠......
襄阳人就在这三千平方公里的山水古迹之下,用一碗牛肉面和黄酒开启他们豪迈的早晨。
牛肉是现煮的,黄酒是温好的,只有2-3度,灌入喉咙之中,清润回甘,正好中和牛肉面的香辣粗犷,在酒与肉的回旋之中竟抖落出几分当年英雄豪杰间的荡气回肠。

△襄阳人喜欢在墙角根下来一碗牛肉面,配上大蒜黄酒才是正宗 / 图虫

襄阳人爱酒的风气,是沿袭楚人而来的。“襄阳十八怪”里,便有两怪指襄阳“早餐吃酒不吃菜”“请客怪酒不怪菜”的怪习。没想到,这又与千年前唐朝李白这位醉仙翁不谋而合,令其吟出了“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的《襄阳曲》。
牛肉面的热气,又模糊了这座城市的速度,要想觅得旧时光,襄阳人轻而易举。
起源于楚巫文化的皮影戏,至今流落于襄阳的街头巷尾,“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的故事,襄阳孩童总比历史书早一步知道。而南北交汇的背景,又使襄阳集满了十多个剧种,越调、梆子、花鼓戏、梁山调齐立襄阳,还布满了大量的民间话剧社。

△皮影戏在襄阳传承了多个春秋 / 图虫
说到习俗,牛郎织女、端午节和拔河,均都是自襄阳衍生至全国。
要重温大唐的诗意,一部《妖猫传》立起的唐城影视基地便可与横店匹敌,《侍神令》《九州缥缈录》《花木兰》《长安十二时辰》都曾在这里找回唐朝的一眼万年。

△襄阳唐城影视基地 / 图虫
站在城墙之上,你很难说清襄阳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它既有金庸笔下写就的侠之大义,也有热血铸成的家国情仇,说它英雄白头,可汇聚南北的文化底气踏遍大半个中国也难寻。标上诗歌的山水,南来北往的江湖,二两牛肉面,一碗黄酒,便组成了襄阳。

当名气隐去,江湖不再,管它众说纷坛,襄阳,依旧是那个一身风骨的襄阳。

参考资料:
1.襄阳城为什么是“铁打的”?2.迟暮之城襄阳:被遗忘的湖北第二城 新周刊3.襄阳之围:一座城和一个王朝的最后时光 南方周末4.金庸最爱的襄阳,如何成为“湖北第二城”?地道风物5.为什么大侠都爱襄阳城?网易上流6.襄阳“龙头旅游景观城市”建设研究 余海鹏,杜汉华7.襄阳地区习俗传说的地域特色 漆福刚,陈文俊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九行】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你对襄阳有什么印象?

黄加宝


点击查看九行往期精彩文章▼



 编辑  |  二叔公
 排版  |  Gloria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商务合作请添加:xzk96818请注明九行+合作事宜 其他合作及申请加入旅友俱乐部请勾搭老艺术家 travellerstories

历史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伟大转折的前夜”
    这是党史上唯一一次“跨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周恩来同志誉之为“伟大转折的前夜”。 黎平会议确立新的战略行动方针后,按照毛泽东同志“避实就虚”的正确行动主张,红军挥戈西进,所向披靡,连克数城。中央红...
    求是网
  • 一个死于王道的国家,曾活了800年
    公元前318年,一个国君决定要退位。燕国地处中原之东北,定都蓟(今北京房山区),为“战国七雄”之一。由于地处偏僻,那些在中原、关中地区打得水深火热的诸侯国,在抢占地皮时基本不会想起这个“山旮旯”的国...
    最爱历史
  • 黄绍竑:抗战时期的将军发明家
    黄绍竑(1895-1966),广西容县人,字季宽,著名爱国将领。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党代表、十五军军长,广西、湖北、浙江省主席,内政部长等要职。黄绍竑自幼起就聪明好学,爱科学,肯钻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
    团结报文史e家
  • 明朝在南半球也设有“宣慰司”,宣慰司是什么机构,有哪些作用
    作者:夏祯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400 字阅 读 需 要 8 分钟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明朝的“三宣六慰”呢?实际上,三“宣”的“宣”就是宣抚司,六“慰”的慰即为宣慰司。明朝曾经在今缅甸阿瓦设立缅甸宣慰司,...
    历史D学堂
  • 中国最落寞的城,李焕英为你撑腰
    票房刚破41亿的《你好,李焕英》,贾玲把拍摄地定在了自己的家乡。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很难想象,哪个地方的水土能孕育出像贾玲这般性格爽朗、为人仗义,笑起来有两个小梨涡的女子。△《你好,李焕...
    新周刊
  • 33张二战纳粹老照片,人命如草芥!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 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1938年慕尼黑举...
    历史教师王汉周
  • 驾卫士重返三国,气吞万里如虎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这些年我们看过的三国影视剧,听过的三国歌曲,玩过的三国杀,都是以那段历史背景为题材,让我们对那些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故事印象深刻,除了知道三位纵贯时间最长的主公人物——...
    驾仕派
  • “血月升、旱仨月我再来”,赊刀人又现江湖,2021会有啥事发生?
    提起赊刀人,我们先讲一个曾经应验过的赊刀人传说。上世纪80年代,在大兴安岭的一处小山村,因为山村后面的山,很像人的屁股,所以这个山村就叫屁股屯。在屁股屯,有一个经常出现的赊刀人,他多大岁数,人们不知...
    尖端1号
  • 为官避事平生耻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四集 为官避事平生耻本集主题: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
    光明日报
  • 明朝大将蓝玉为什么敢霸占蒙古王妃?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2583,阅读时间:约7分钟历史提问明朝大将蓝玉为什么敢霸占蒙古王妃?答:在明初名将蓝玉获罪身死的“蓝玉案”里,“蓝玉霸占蒙古王...
    朝文社
  • 佛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印度教为何成不了呢?
    从世界历史来看,宗教那是人类历史不可磨灭,而且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宗教基本上决定了文明和文化的发展,甚至决定了国家的发展和强大。所以世界范围内才有那么多的宗教,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宗教成千...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那时他们正年轻!
    点蓝色字关注“央视新闻”17岁时你最大的烦恼是什么?22岁时你是否在人生的岔路口犹豫过?29岁时你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从1921到2021,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许多先辈的故事你可能耳熟能详,还记得他们干出了...
    央视新闻
  • 印度的佛教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中国的道教对印度有什么影响
    作者:大狮子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800 字阅 读 需 要 8 分钟佛教源自古印度,汉时白马驮经,三宝东渐,梵音响彻华夏已两千余载,和中华文明深深结缘。且不说石窟造像、宝刹古寺遍布名山大川,观音菩萨、...
    历史D学堂
  • 中国武侠背后的传奇家族,如何兴盛600年?
    据金庸回忆,他从小就钦仰范蠡、张良这一类高人。在他笔下,不少英雄侠士选择功成身退。 金庸小说中,陈家洛一心光复汉人江山,几经恩仇,退隐回疆。袁承志助闯王起义,后来隐居渤泥国(今文莱)附近。杨过在华...
    最爱历史
  • 三首拙劣的假唐诗,耗费学界整二十年才被戳穿|短史记
    作者丨言九林编辑丨吴酉仁前几天,考古界闹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笑话。先是2月17日,公号“文博中国”刊发了一篇论文,题为《夏文化 | 李维明:二里头遗址祭祀陶文初识》。内中说,2000年秋,二里头遗址出土过一块不...
    短史记-腾讯新闻
<< 51 52 53 54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