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红色景区 学中共党史系列报道|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百年征程从这里启航
- 来源:人民旅游
《游红色景区 学中共党史》系列报道,通过实地探访我党历史上重大事件发生地、重要遗址遗迹,回顾中国共产党为国家、民族独立,为人民幸福奋斗的历程。
今天,我们先看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百年征程从这里启航中共一大会址是一幢典型的石库门建筑,建于1920年秋天,地处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这里是一大代表李汉俊和他的哥哥李书城的寓所。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这里召开。来自7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13位代表和两名共产国际代表出席了会议。7月30日晚,会议受到法租界暗探袭扰,无法继续在上海举行。最后一次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工作决议,选举了中央领导机关,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1950年,上海市长陈毅提议,并经市委讨论决定寻找中共一大会址。1951年,几经周折,中共一大会议旧址被找到,随后根据相关史料和亲历者的回忆,进行修缮复原。1952年9月,中共一大会址修缮完成,建立纪念馆并对外开放。
在这里你能看到哪些历史文物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属事件类纪念性博物馆,《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是该馆的基本陈列,展出展品278件,其中文物117件,图片、图表和文摘146件,创意展项15件。
1920年初春,陈望道受上海《星期评论》社的委托,回到家乡浙江义乌县分水塘村进行《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为躲避搜捕,他避开亲友邻居,躲在老家柴屋里,在泥地上铺几捆稻草当作凳子,再将一块铺板搁在两条长板凳上,既当书桌又当床,专心致志地投入到翻译工作中去。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出版,有力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在建党初期,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都把该书作为教育党员和革命青年的基本教材。这本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初版本)全国仅发现11本,十分珍贵。
《共产党》月刊1920年11月7日创刊至1921年7月停刊,共出版6期,由李达主编。月刊介绍了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知识,发表了一批由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撰写的探讨党的基本理论的文章,他们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该刊第3号发表的《告中国的农民》一文已含有工农联盟的思想,这在早期中国共产主义文献中是非常罕见的。在当时,《共产党》月刊已成为国内外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不可或缺的读物。它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现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参加了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队第一队,赴南京、武汉等地演出,最后到达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他在那里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政策和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精心构思写成了这首歌曲。1938年春在八路军总司令部举行的晚会上首演后,迅即在各部队中传开,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这件《游击队歌》手稿是贺绿汀本人于1961年捐献给纪念馆,现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上海分会,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上海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组织,该会成立后,一直与八路军驻沪办事处保持密切联系,竭尽全力为抗战第一线的战士服务。这张朱德同志的照片是第十八集团军驻沪办事处赠给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会上海分会主席何香凝作为纪念的,何香凝一直将这张照片珍藏在身边。1959年何香凝在北京将这张照片捐献,现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有一台打过不少秘密文件的老式打印机。这台英文打字机是吴弱男在英国购买的,吴为同盟会早期会员,曾任孙中山的秘书。1925年秋,吴弱男的老朋友李大钊在北京为了开展革命工作,向吴弱男借用这台打字机长达一个月。在此期间,李大钊为了与共产国际代表和苏联驻华代办经常保持联系,用这台打字机打印了不少秘密文件。1964年7月,通过上海市政协向吴弱男征集到这台打字机,现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期待新馆修缮归来2020年11月17日起,中共一大会址及原展厅暂停对外开放实施修缮改造。目前,修缮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清水墙、屋顶瓦片、门楣雕花等都将在“修旧如旧”原则下重新复原,让百年石库门老建筑以新面貌迎接建党百年。
紧邻会址,备受瞩目的中共一大纪念馆也在加紧建设。新的基本陈列展厅建筑面积约3700平方米,将聚焦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在上海的革命实践,展出各类展品超1000件,其中实物展品600余件。
建成后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将由中共一大会址、宣誓大厅、新建展馆等部分组成。其中新建展馆总建筑面积约9600平方米,包括基本陈列展厅、报告厅、观众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今年5月,中共一大纪念馆试运行,预计“七一”前正式开馆。
素材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责任编辑:李雪
历史
-
-
- 读懂亲情:笑中带泪,心中难以割舍的爱
- 亲情是人世间最温暖的感情,当我们面对生活的不平时,想起父母、子女,心中都会一暖。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
- 品读诗词歌赋
-
-
-
- 李振声 重溯新文学精神之源
- 李振声 无锡人,复旦大学教授。1985年起执教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度任教于日本信州大学等。著有 《季节轮换》 《书架上的历史》 《诗心不会老去》 等;译有 《苏门答腊的郁达夫》 《梦十夜》 《江户艺术论》 等...
- 南方人物周刊
-
-
-
- 男人一半是君子,一半是动物;女人一半是……
- 静静阅读,享受时光女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女人如花,花开花谢,永驻的不是容颜,而是内涵,花有百媚千红,女人有风情万种。女人花,花开不一定倾城,但一定花开美丽。男人,一半是君子,一半是动物。好...
- 国学大观
-
-
-
- 他43岁学中医,却成为一代大家!
- 导读:一代大家朱丹溪拜师学医的故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吧~朱丹溪是宋末元初的一位名医,医术高明,他与李杲、刘完素和张从正并称为“金元四大家”,他本名是朱震亨,丹溪是他的号。拜师学医的故事古人...
- 中医同城
-
-
-
- 1男9女与1女32男的荒岛生存,直击赤 裸裸的人性
- 来源:老臣(mmie007) 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个女人,或者,只剩下一个男人,再无第三种情况,哪一种会更有故事? 《阿纳塔汗》 剧照01 俗言: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一“有”,就来了三件。 第一件,是一个男人和...
- 万象
-
-
-
-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个体性叙事诠释建党逻辑
- 电视剧《觉醒年代》海报《觉醒年代》:以个体性叙事诠释建党逻辑赵卫防近日在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谱写出了上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时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唤起民众思想觉醒、实现中国共产...
- 中国艺术报
-
-
-
- 为什么唐三藏的《大唐西域记》成为了研究印度历史的重要文献呢
- 作者:李光彩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500 字阅 读 需 要 8 分钟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像中国这般重视历史记载,重视史书编纂,有着丰富史料传承的文明可以说是极其罕见的,甚至说是独此一家。而与中国文明...
- 历史D学堂
-
-
-
- 人,可以精,但不能阴
- 古言说:“精,乃智慧;阴,乃邪恶。”精明,是不让别人欺负自己;阴险,则是故意伤害别人。你可以精明,但不能阴险。人生在世,要想过得心安自在,就要品行端正。守住良心,才能活得问心无愧。01小胜靠智,大胜...
- 智慧阅刊
-
-
-
- 淹没在胭脂里,关于北京八大胡同的娼妓传说
- 今日话题 字数:2231阅读时间:5min《艺妓回忆录》里,还原了日本艺妓的日常生活,和倌人们相似,她们也是从小接受训练,有些雏妓是由红牌妓女教导,潜移默化下,学习如何诱惑男人,施展魅力和才华。“知道”(nz_...
- 南周知道
-
-
-
- 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你知道吗?
- 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
- 企业家收藏
-
-
-
- 法尔塞斯之围:拜占庭帝国与萨珊波斯的高加索大决战
-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公元555年,拜占庭帝国与萨珊波斯的拉奇卡战争依然在愈演愈烈。虽然前者在战争初期多有失误,却在不断调整中缓过神来,及时将先前...
- 冷炮历史
-
-
-
- 世界第六大宗教,信徒超过2000万,至今备受排挤
- 从世界历史来看,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那是人类有信仰,有自己的文化和文明,有自己的风俗和习惯,而这些很多时候,那是宗教带来的。因此,世界范围内,大部分的人都有宗教信仰,而世界的宗教那是五花八门...
-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
-
- 一个女人的传奇一夜,信息量太大
- 这两天,不管你在哪个平台搜索“元宵节”,跳出来的往往是“元宵节放假吗”。现代人定义一个节日的重要性,都是以放不放假、放几天假为标准。放假,放长假,那就是个好节日,大节日。古人其实也这样。所不同的是...
- 最爱历史
-
-
-
- 游红色景区 学中共党史系列报道|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百年征程从这里启航
-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奋斗路程中,祖国大地留下无数先辈们奋斗的足迹,流传着感人的故事,传承着信仰的力量,这些地方已经成为鲜活的历史文化遗产。《游红...
- 人民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