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曾读过刘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 来源:财富合伙人
来源:简书@魏峻原文链接:http://suo.im/4a3NGz
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说出了我多年来看三国的一个疑问:
看到一句话:“20岁看三国觉得曹操最厉害,40岁看三国觉得司马懿最厉害,60岁看三国觉得刘备最厉害。”
20岁觉得曹操厉害我能理解,挟天子令诸侯,拥军百万征战天下,风头无尽。40岁觉得司马懿厉害也能理解,隐忍善谋笑到了最后,天下归了司马家。60岁看刘备最厉害?这个,没能理解,刘备有人望所归,有能臣名将,但最后国灭,身边的朋友将领也都没能保住,从用人和留人心上说确实厉害,但怎么说也不能达到比曹操和司马懿强达到“最厉害”这个评价吧?
对比其他一流人物,刘备的家庭只给了刘备一个天子姓和门口那棵长相奇特的大树。又是单亲,和母亲相依为命卖草鞋为生。出身一无所有。
但是,他从开始就以取天下为目标,遇到什么挫折,在多么难的境遇下都没有变过初心。
半生戎马奔波,年到半百,还寄人篱下,寸土未有。在刘表的荆州痛哭自己年华已逝,脆弱的像个孩子。但是擦干泪,我们看到他对目标的坚持毫不动摇。
就好像他早知道自己生前绝对能成功一样。
他用超一流的努力和坚持,硬生生改变了自己不入流的命运,把自己强行拉高了几个档次,成为那个时代超一流的大人物。
如果不是拼命的坚持和努力,我们就不会在史书上看见这个名字了。连跟别人和传都不配。
1
公元201年,也就是建安六年,上帝和刘备开了个玩笑。
曹操大军来攻,新得不久的汝南随即陷落。
刘备又一次成了丧家之犬。
之所以说“又”,因为在这之前,他就已经饱尝失败之苦了。
年轻的时候,他和曹操、公孙瓒等人一起打黄巾,曹操、公孙瓒已经成了一方诸侯,他还只是个县令,手下没兵又没名气;
好不容易有机会入主徐州,眼看就要走上人生巅峰时,却被吕布偷袭,徐州和家眷都丢了;
向吕布求和后不久,又被吕布打败,他不得不投靠曹操;
原以为曹操能帮他出头,没想到再次败于吕布,又一次丢了家眷;
直到曹操亲率大军前来,才打败吕布,刘备随曹操回许都,在这期间,他爱上了种菜;
与曹操煮酒论英雄被吓出一身冷汗后,曹操派刘备去攻打袁术,刘备趁机重新夺回了徐州,可惜没多久又被曹操打败,这次不但家眷,连关羽都丢了;
……
每一次都输得底朝天,每一次都输得干脆利落,这就是刘备颠沛流离的前半生的最直白写照。
转眼间,他已经四十岁了。四十岁之前,他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寄人篱下,屡战屡败,依然手无寸土,流离四方。
有人说,四十岁还没有成就的男人,一辈子估计也就交代了,这个观点博得了各个时代人们的广泛认同,深入人心。
很不幸,刘备就是这样一条咸鱼。
40岁的刘备,一无所有,前途茫茫,假如时间停在这一刻,他只是一个才能平平、饱受耻辱的不安分子。
如果让刘备总结一下他的前半生,估计他会这样写:
《年轻人不可不看之创业的十大陷阱,血泪总结》;
《创业不得不承受之痛,没有人比我更懂》;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没人比我更输得起》;
《我的前半生,不是在奔跑的路上,就是在找回亲人的路上》;
《最怕你胸怀大志,却还碌碌无为》;
《生活,请给我一个不哭泣的理由》;
……
2
哭完之后,还得找出(靠)路(山)。
幸好刘表收留了他。
虽然刘备贵为“常败将军”,但刘表一点也不敢小瞧他,这个跟无数枭雄打过交道的男人,尽管屡次失败,却名满天下,不但是朝廷亲封的左将军、豫州牧,手下还有关张等猛将,跟自己的手下比起来,实在是一支精兵。
为此,刘表专门出城迎接刘备,这个礼数和当年袁绍迎接刘备如出一辙。
刘表:“贤弟,你感动吗?”
刘备:“不敢动。”
刘表:“……”
于是,经过一轮友好磋商,刘备被“分配”到了一个小县城新野,看守荆州的北大门——新野距离曹军控制下的宛城只有50多里。
转了一大圈,刘备又回到起点,被别人当枪使。
虽然要什么没什么,但刘备欣然领命。
刘表肯收留他,又给他立足之地,这已经很不错了。
就这样,刘备成了刘表的客将。
3
刘备,这个屡次被曹操引以为同类、被世人目为枭雄的男人,现在心甘情愿地为刘表这个在曹操看来“徒有虚名”的人看守北大门。
常人或许觉得很难做到,但对刘备来说,这实在不算什么。
他白手起家,二十多年风雨,受过多少辱,忍过多少耻,或许连他自己也记不清。
当初吕布偷袭夺取了他的徐州,却又反过来邀请他驻守小沛,关张兄弟意不能平,他轻描淡写地接受了。
在大家都以为他忘了吕布带给他的耻辱时,他却用一句轻飘飘的话就让吕布丧命刀斧。
而曹操则心甘情愿给他当刀使。
在曹操这个乱世奸雄面前,他伪装成一副忠厚模样,不但保住性命,还顺利取得曹操的信任和认可,更从曹操那里获得了独领一军的权力。
刘备竟然能让曹操误以为他是一个可以收服可以为其所用的人,翻开史书,还能找出第二个如此“戏耍”曹操的人吗?
这样的手段,比慕容垂之于苻坚,不知高出多少。
世人知道曹操的强大,却不知道刘备的强大,岂非失之偏颇?
4
然而,这还不是刘备身上最强大最耀眼的地方,刘备的最可怕之处在于,他好像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形成一种强大的信念,让其始终不甘居于人下。
在后来,他更是树立起了兴复汉室的崇高理想。
而曹操呢,似乎一直也搞不清自己要什么,走向哪里。
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读《让县自明本志令》,人们看到的更多是文人式的意气慷慨,随波逐浪,而缺少一个帝国架构者的气质。
而孙权一生的努力,也不过在于自保。
司马懿之流更无足道。
只有刘备,始终为了这个理想奔波努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飘零半生仍不改初心,不亦壮乎!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一个梦想,坚持一阵子没问题,但时间一长,吃了几次苦,遭了几次失败,听别人说了几句闲话,可能就难以为继,即使仍然坚持,也很难像刚开始时满怀激情地去做。
刘备说,这点我做到了。
不管处在什么位置,遭遇多少失败,刘备始终不改理想。
5
建安六年到建安十二年,刘备在新野一待就是六年。
除了在建安七年,打过一次小仗后,刘备其余时间都待在新野。
这可能是刘备一生中最为安逸的时光。
一个长期生活在紧张状态中的人,有朝一日突然安逸了下来,或许会很快失去斗志。
看看满洲的八旗勇士是怎么堕落的就知道。
看看多少人倒在糖衣炮弹之下就知道。
就说我们自己吧,如果有一天,老板突然给你一个月假期,你会做什么?
绝没有意外,很多人都会选择吃喝玩乐。
但是刘备没有,战争没有打垮他,安逸也没有打垮他。
遍观史书,我们找不到在这期间,刘备放纵享乐的蛛丝马迹。
他做的事情还是练兵、访才。
这样的人,可怕吧。
刘备知道自己要什么,更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极度自律,永不放弃,构成了刘备生命中的第二条主线。
爱因斯坦说:“我从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对这种猪栏的理想,刘备是一向不以为然的。
有个许汜的名士,就因为曾经跟别人“求田问舍”,被刘备狠怼了一顿。
后来辛弃疾更是在词中引用这一典故: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6
日子一天天过去。
40岁到47岁这段时间,正值壮年,是一个男人大干一番事业的好时候,刘备却只待在一个小县城,天天望着北方的强敌,暗自嗟伤。
如果刘备会填词,恐怕也会写出“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这样的句子吧。
但在这个期间,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建安十二年,此时的曹操正率大军讨伐乌桓,国中空虚。
刘备趁机向刘表提出偷袭许都的建议,但此时的刘表已是年老志衰,不能采纳。
后来,刘表请刘备赴宴。
相谈正欢时,刘备起身去厕所,回来之后,刘表却看见刘备脸上有泪痕,忙问他怎么回事。
刘备说:“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他伤感的不是房子车子,而是不能在人生最好的岁月里去建功立业,这才是一个英雄的悲伤。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髀肉复生,这对一个胸怀大志、想要建功立业的人来说,是多么悲伤的事。
刘表只能表示呵呵哒。
7
这段时期可能是刘备最惶恐最无助的时候,曹操大军随时可能南下,刘表病危,可能引发荆州的内斗,该何去何从,连他自己也不清楚。
这时,他多么希望有个人能为点拨迷津,出谋划策。
说来也巧,诸葛亮“恰逢其时”地进入了刘备的视野。
以今天的眼光去看,三顾茅庐绝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我们按下不表。
只说说刘备。
虽说诸葛亮有“卧龙”的名声,但跟刘备比,是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的。
刘备是左将军,领豫州牧,英雄之名海内无人不知。
而诸葛亮尚只是一介布衣。
从年龄上看,刘备47,诸葛亮27,足足大出二十岁。
但就是这种情况,刘备几次三番翻山越岭腆着脸去见一个比他小二十岁的布衣青年,向他咨询国家大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短短几句话,就把自己对于时局的痛心,对于自己虽有雄心却无力改变的无奈,对于虽然无奈却仍欲赴汤蹈火的决心,对于人才的殷切渴望,勾勒得无比清晰,即使今天听之,也不禁使人泪目。
如果你是诸葛亮,能不感动吗?
这一点,刘备就足以和他的祖先刘邦相比。
在人生艰难之时,刘备没有闭门造车,而是不忘学习,不耻下问,努力寻找事业上的导师和同志。
结果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一出山,刘备才迎来了人生的最大转折。
8
现在,很多人三四十岁就觉得自己折腾不动了,而在一千八百年前,47岁的刘备仍然说自己“志犹未已”。
我想,这就是英雄吧。
连续的失败没有消磨掉他的雄心,多年的安逸也没有消磨掉他的锐气。
乔布斯有句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
刘备不就是最佳的诠释者吗?
在那么多的挫折和失败面前,他从来不觉得时间太晚,从来不失去自信,从来不骄傲不气馁,时刻保持初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对此,我只想用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话来作结语:
“这样的一个人,就算落于九幽之下,也会一步步向前,慢慢爬上来。只要他想,没什么不可能的。”
回复 22  看《所谓靠谱的人,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回复 23 看 《年度最佳负能量的50句话,让你看完怀疑人生》回复 24 看  2018最燃励志短片《不负此生》回复 25  看 邓超宣布息影退出娱乐圈:孙俪回复9个字,看哭无数女生


▇ 扫码关注我们

历史

  • 抗日战争惨烈到何种地步?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 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作者:W先生授...
    历史教师王汉周
  • 远离那些聪明,却不厚道的人
    君子以厚德载物。在这样一个追求利益的时代中,厚道仿佛变成了隐形的存在,人人都为了一点小钱小利,想尽办法耍赖,占便宜。殊不知,人最大的精明,就是厚道。因为厚道,所以待人真诚;因为真诚,所以愿意为他人...
    智慧阅刊
  • 老苏州的城门记忆,穿越千年的历史见证者
    时常会忽视,那些隐于城市中的历史踪迹悠悠岁月,我们与之共存着的在百转千回里偶遇着霎时又回到千百年前那些浩浩荡荡的故事里它们是存在着生命的融入城市丰腴这街角的灯火阑珊处阊门,乃苏州古城之西门,通往虎...
    深度苏州
  • 他生前只是个小人物,死后却被膜拜至今
    公元752年的秋天,杜甫和高适、岑参、储光羲等诗人一起登上慈恩寺塔(大雁塔)。每人赋诗一首。其他人的诗写的都是天朗气清,大好河山。只有杜甫看到的是: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最爱历史
  • 专访中国火箭外销第一人,开国上将之子乌可力的传奇人生,牛!
    “吃苦耐劳、百折不屈的延安精神一直陪伴着我,让我日后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不惧怕。”——乌可力|作者:李璐璐人物简介:乌可力,蒙古族,1933年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旗塔布子村(今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塔布赛村)...
    环球人物
  • 瓦拉贾战役:穆斯林征服者对萨珊波斯的坎尼式胜利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公元7世纪30年代,异军突起的穆斯林阿拉伯人横扫整个近东世界。在尝试占据拜占庭叙利亚属地的同时,还直扑波斯治下的美索不达米亚...
    冷炮历史
  • 在美国为何有100万古巴人呢?他们是怎样一种存在呢?
    从世界历史来看,近代以来西方对世界的殖民,那是充满了罪恶和杀戮的。使得很多原本富裕的国家,变得穷困,使得很多国家,伤亡惨重。正是因为如此,很多被殖民国家,跟西方国家那是苦大仇深,而且非常深刻,势同...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1000年前的状元文,秒杀当今世界所有鸡汤!
    北宋传奇状元宰相吕蒙正有一篇流传了上千年的《破窑赋》。如今读来,朗朗上口,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堪称一代奇文,与大家共赏。【原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
    二丫陪你来唠嗑
  • 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罕见手迹重磅公布,打了谁的脸?
    毛岸英导 语下面是一封毛岸英于1949年10月24日写给表舅向三立(杨开慧舅父向理卿之子)的信。之所以提这封信,一方面是因为毛岸英的手迹比较罕见,另一方面,其中记述了毛岸英是如何回复自己的舅父杨开智要求在...
    收藏新视界
  • 索拉孔会战:拜占庭帝国与萨珊波斯的骑兵大乱斗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公元6世纪末,原本素有过节的拜占庭与萨珊波斯已保持了多年和平。但长期相安无事并未消除彼此间的刻骨敌意,反而因不少周边事态的...
    冷炮历史
  • 刘邦临死前,为何要派陈平去秘密杀掉妹夫樊哙?是老糊涂了吗?
    问答音频探究视频辟谣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3172,阅读时间:约8分钟答:在汉高祖刘邦人生的最后岁月里,“杀樊哙没杀成”这事儿,堪称是桩发人深思的政治...
    朝文社
  • “红旗到底打得多久”,毛泽东这样作答
    “天上的北斗亮晶晶,八角楼的灯光通通明。毛委员就是那掌灯的人,照亮中国革命的万里程。”《八角楼的灯光》这首歌1928年就开始在井冈山地区传唱。在井冈山八角楼,毛泽东当年借着清油灯一根灯芯的微弱灯光,写...
    求是网
  • 白银中毒:大明帝国的最后77年
    公元1550年的春天,浙江巡抚朱纨,服毒自杀了。三年前,这名军事才华出众的帝国官员,被嘉靖皇帝任命为浙、闽两省最高军事指挥官,负责平息东南沿海的“倭寇之乱”。为官清正的朱纨,一上任就收到了各种暗示。有...
    最爱历史
  • 未曾读过刘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来源:简书@魏峻原文链接:http://suo.im/4a3NGz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说出了我多年来看三国的一个疑问:看到一句话:“20岁看三国觉得曹操最厉害,40岁看三国觉得司马懿最厉害,60岁看三国觉得刘备最厉害。”20...
    财富合伙人
  • 郑非︱《交游录》笔记:汤因比眼中的希特勒
    《交游录》[英]汤因比著李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128页,88.00元━━━━文︱郑 非一未来的历史学家可能会对一个知识分子的个人交游感兴趣,但不是我。鸡蛋好吃,但未必需要认识那只下蛋的鸡。我之前...
    上海书评
<< 46 47 48 49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