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战苏军是一支喝完伏特加,再上战场的“醉鬼军队”吗
- 来源:历史D学堂
作者:林森 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2300 字
阅 读 需 要 7 分钟
相信对二战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们应该都听过这样一个段子,那就是二战中的苏联红军在上战场前总要喝上满满一顿伏特加。甚至有个别夸张的版本说对苏军来讲,有了伏特加,就什么力量都有了。似乎苏军就是一支靠酒精武装起来的部队,伏特加就是他们的精神食粮。这种“伏特加情节”不但在很多书中被一再引用,有的人还将其搬到银幕上,以证明二战苏军就是一支“醉鬼军队”。
这么说,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吗?
喝酒是传统,但酗酒是禁止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苏德战争爆发前的1940年,苏军标准步兵师的一位士兵每日的食物供给清单(单位均为克):
主食:1、面包900(冬季)/800(夏季)2、二级面粉203、去壳谷粒1404、通心面30
肉类:1、鲜肉(主要是牛肉或马肉)1502、鱼100
果蔬:1、土豆5002、卷心菜1703、胡萝卜454、甜菜405、洋葱306、黄瓜35
其他:1、番茄酱62、大豆粉153、菜油204、糖355、茶106、盐30
看到了吗?通过这张清单我们不难看出,苏军标准的食物供应里是没有酒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在向部队提供酒精类饮品方面一直持保守态度。
不仅如此,1937、1939年,针对部分苏军军官私下饮酒无度以致引发恶性刑事案件的情况,国防人民委员会(相当于国防部)两次颁布禁酒令,规定除假期外,红军官兵一律不得饮酒(虽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当然,不让喝并不代表苏军是不喝酒的。实际上从沙俄时代起,俄军就有饮酒的传统。那时俄军每人每周有480克酒的供应量,但常常只供应军官。到1908年,俄军第一次下达全军禁酒令,从此酒便从俄军食品供应清单中剔除。直到1940年初,由于在苏芬战争中伤亡惨重,伏罗希洛夫元帅奉命赶赴前线重整部队。元帅惊讶地发现,官兵士气已经低到极点。为了鼓舞斗志,在争得斯大林同意后,苏军开始为前线将士每人每天供应100克伏特加。酒就这样重新回到了苏(俄)军中。
比起酒来,苏军更爱的是茶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供应只是一种为提振士气而采取的临时措施,并不是制度。而且其供应范围也仅限于战争前线的官兵。而且,每天100克的量,也就是喝点儿小酒怡情而已,绝对不到酗酒的程度,正常的人不管怎么喝也不可能致醉。
其实相比于酒,苏军官兵更喜欢喝茶。有点儿英军的意思是不是?平心而论,俄国人对茶的偏爱绝不亚于英国人。早在1886年,茶叶和砂糖就被俄军列为重要军需品。但由于俄国不产茶叶,所以早期茶叶的供应也仅限于军官。直到1904年日俄战争后,茶叶才开始配发到全军。
红军时代,茶叶更是成为大家每天必需的饮品,一天不喝茶简直浑身难受。但与英国人在烹茶上的“精雕细琢”不同,苏军在这方面尽显“战斗种族”的粗犷风格。他们往往把茶制成由牛奶、黄油、食盐、糖与茶叶合成的茶砖,需要喝的时候,就从砖上切下一块来用大锅煮,煮好后便把大家的水壶灌满。一般而言一个排的官兵,每周一块茶砖即可满足大家对茶的需求。虽然后来军中又开始供应咖啡,但茶的配给仍然没有断。
饭都吃不上,还喝什么酒 苏德战争爆发后,由于在初期遭受严重损失,为鼓舞士气,许多将领纷纷建议斯大林恢复苏军中的供酒制度,但斯大林对此却热情不高。道理其实很简单,虽然俗话说“酒壮怂人胆”,但在酒精的刺激下,人体的认知、判断、反应和运动敏捷性都将大受影响。打起仗来不要慌,喝顿酒就能无畏无惧战无不胜、就能不怕死地往前冲,这种颇有市场的歪理邪说也不知道是哪里冒出来的?
到了战局最为恶化的1942年,由于失去了乌克兰这个大粮仓,苏军的后勤供应状况糟糕到了极点。当时一个在前线作战的苏军士兵,每天只能得到380克黑面包。这种面包由稞麦和面粉混合制成,因为当时物质匮乏,制作时里面往往还要掺一些锯末、稻壳,基本很难下咽。条件好些的部队,每顿饭能得到一碗红菜汤,以及100克同样口感不佳的马肉肠。可见,这个时候苏军连填饱肚子都已经是难事,哪里还有条件去喝酒呢!
1943年,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伟大胜利,战局开始向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加之美英等国的大力援助,苏军的伙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援助的食品包括面粉、脱水蔬菜、豆类、糖和罐装肉类,还有黄油、柠檬、人造黄油、牛奶、鸡蛋粉和咖啡。苏联人尤其喜欢午餐肉罐头,他们把午餐肉烧成肉糜,抹在面包上,再撒点盐和生葱头,吃得不亦乐乎。赫鲁晓夫后来就回忆说:“没有午餐肉,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喂饱我们的军队。”
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开始允许苏军在有限的范围内饮酒。比如立功人员,就会得到一瓶伏特加作为奖励。后来扩展到普通官兵在休假时可以分到一些酒,当然战场上缴获的一些德国酒也会允许他们自己带回家去。但部分战斗部队,例如装甲兵、战机驾驶员和汽车司机等仍然是禁酒的。
不过,规定归规定,也不是所有人都像斯大林这样“大度”地给大家发酒喝。朱可夫元帅就严令禁止其麾下将士饮酒,甚至他还屡次下令将缴获的德国酒就地销毁。另外著名的NKVD,即内务部队也是全员禁酒的。可惜的是,这一切都没能阻止后世对苏军狂饮伏特加等酗酒情节的演义,甚至是过度渲染。 冷战时期,出于意识形态对抗的需要,西方国家一方面大力宣传盟军在第二战场开辟后所取得的胜利,一方面则不断抹黑苏联红军的形象,以此对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战绩“打折扣”,并借势降低苏联的影响。但随着俄罗斯逐步解密并公开原苏联历史档案,人们对苏军在二战中的历史贡献,也有了一个较为客观的了解。但因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占据舆论制高点,使得很多人包括部分历史学者仍对苏军充满了偏见和非议。
至于苏军开战前豪饮伏特加这样一个毫无历史依据的梗,那自然不能被黑苏分子们放过。试想一下如果一直部队喝得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他们该怎么一路打到柏林呢?
参考资料:【1】徐焰 《铁血苏德》【2】尼基塔•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回忆录》【3】人文历史 《二战各国陆军标准伙食》【4】杰弗里•罗伯茨 《斯大林的战争》
更多精彩 点击观阅1.上古和华夏交战频繁的“鬼方”,到底是什么民族2.除了火耗归公,雍正皇帝还用了哪些手段整治官吏
............................END............................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大学堂】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百度百科TA说,历史领域特邀科普合作平台
你“在看”了没
历史
-
-
- 夜读|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他们的续集!
- 清明·缅怀今天是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扫墓祭祖、踏青郊游均是节俗。今年的清明节不再受疫情影响,一定有很多人携家带子出游踏青,享受春天的乐趣;也一定会有很多人前往烈士陵园、纪念馆缅...
- 天津广播
-
-
-
- 清明节的由来竟如此悲凉!
-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故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
- 观文
-
-
-
- 唐宋相距短短53年,为何像隔了几百年?
-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配图 二马图(与...
- 历史教师王汉周
-
-
-
- 二战苏军是一支喝完伏特加,再上战场的“醉鬼军队”吗
- 作者:林森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300 字阅 读 需 要 7 分钟相信对二战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们应该都听过这样一个段子,那就是二战中的苏联红军在上战场前总要喝上满满一顿伏特加。甚至有个别夸张的版本说对苏...
- 历史D学堂
-
-
-
- 谢琰丨清明时节读《清明》
- 清明时节读《清明》文 | 谢琰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的作者,一般书上写的是杜牧。有些研究唐诗的学者认为可能不是杜牧写的,因为在目前能看到的不少...
- 章黄国学
-
-
-
- 《对花枪》对的是啥?姜桂枝有多刚?程咬金实则出身名门?
- 离别数十年,深情总难忘。花枪的花,是“留花不发待郎归”的爱情坚守。花枪的枪,是“飒爽英姿五尺枪”的生命坚强。今天,我们来说说红妆大戏《对花枪》。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出戏,简而言之,就是在隋末,瓦岗寨...
- 河南卫视
-
-
-
- 唐太宗问:大唐何时灭亡?袁天罡说:猪会上树时!结果准确应验
-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奇人异事,像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夜观天象就能算出什么时候下雾,简直比天气预报还准。手中的扇子摇一摇,竟然把东风给借来了,借助风力点燃大火,烧得几十万曹军无力招架。古代像诸葛亮这样...
- 史学界的9527
-
-
-
- 有些家书,一经写下,就是绝笔……
- 中国人民大学有一座“家书博物馆”。10多年来,上万封充满家国情怀的“红色家书”从全国各地汇集至此。家书的主人,有知名将领,有普通士兵,也有各行各业的平凡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许多家书一经写下,或许就...
- 新华视点
-
-
-
-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为什么叫隋文帝,而不是隋太祖
- 作者:计白当黑来源:历史D学堂(ID:lishi1600)隋朝上承魏晋南北朝的纷争,下启大唐盛世的序幕。作为奠基人,隋文帝杨坚功不可没。仁寿四年(公元604年)8月13日,杨坚病逝于仁寿宫,享年64岁。同样是开国皇帝...
- 古墨社
-
-
-
- 记忆|血染的结婚证书
- 我家有件传家宝,那是母亲王曼霞与父亲陈尔晋的结婚证书。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父母牺牲72周年。拿出这份珍藏着的结婚证书,眼前仿佛再现了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父母不畏艰难危险追求真理、志同道合为党的事...
- 夜光杯
-
-
-
- 到处都是百年建筑!中山这条红色古村,值得一去
- 百年华诞恰是风华正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山发布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推出【中山红色印记】系列报道,深入中山各地,探寻中山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用镜头定格党的光辉历史,挖掘背后的历史人文故事,...
- 中山发布
-
-
-
- 清明风至万物始,天朗气净宜寻春!
- 清农历二月廿三明清明时,风雨多!清明节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重要的“八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 中秋、 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5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
- 小诚讲故事
-
-
-
- 清明节怎么就成了古代的体育文化节?
- 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这是农耕民族生存的最基本认知。清明这天本来就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后来因为介子推使清明节成为我国第一个全国性、全民性的民俗节日。其踏青、寒食、扫墓等活动是后来才融合进去的...
- 青少年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