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古人头疼的“匈奴”,到了今天是哪个民族?
  • 来源:朝文社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2534,阅读时间:约7分钟
历史提问令古人头疼的“匈奴”,到了今天是哪个民族?
答:东汉永元三年(91)二月,汉朝名将耿夔率领精兵出居延塞(今甘肃省额济纳旗)后长途奔袭五千多里,终于在金微山(今新疆阿尔泰山)捕捉到了北匈奴单于主力,经过激烈战斗,北匈奴主力几乎被歼灭,北匈奴单于仓皇逃跑,其残部数千人在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向汉军投降。而这场汉匈战争史上汉军出塞奔袭距离最远的大战,亦是昔日的“草原天骄”匈奴,命运走向的分水岭。
这场大战之后,以《后汉书》的形容说:除了归降的八个北匈奴部落外,其余跟随北匈奴单于逃亡的北匈奴残部,就从此“不知所在”。这以后中国史书里的“匈奴”,就只剩了归顺汉朝的“南匈奴”。他们先是在东汉年间迁入长城,成为汉朝的北部屏障,而后又一度介入汉末战乱,在北方多地大肆侵扰,最终被东汉“丞相”曹操收服。曹操随后将南匈奴分成五部,每部都由朝廷派官员监督,从此纳入“东汉”“曹魏”“西晋”等王朝治下。从这段历史开始,南匈奴就与北方各民族加速了融合进程。比如南匈奴中的“屠各部”,魏晋年间就改了“刘姓”。而鲜卑部中的宇文鲜卑,其祖先正是北匈奴战败远遁后,滞留在漠北的匈奴部落。内迁的匈奴各部,其部落也在魏晋年间大多解体,许多匈奴人已结束了游牧生活,转为农耕方式,成为魏晋王朝治下的“编户齐民”。而匈奴的上层贵族们,则摇身变成了贵族官僚。比如当时匈奴里的“刘”“兰”“乔”等姓氏,都是高度汉化。从西晋王朝作天作地“作”出来的“永嘉之乱”起,自金微山之战后蛰伏了二百多年的匈奴各部,又趁机迎来了“高光时刻”。原匈奴“屠各部”后裔刘渊建立的“刘汉政权”,亲手打下了洛阳长安,灭掉了醉生梦死的西晋王朝。接下来的“东晋十六国”至“南北朝”时代里,匈奴沮渠氏建立了北凉,铁弗氏建立了大夏。震撼北魏王朝的六镇大起义,也是由“匈奴单于后裔”身份的破六韩拨陵发起……而在南北朝分裂时代的尾声,那个灭亡北齐一统北方,以文治武功奠定隋唐王朝家业的北周王朝,其皇族也恰是有着匈奴血统的“宇文鲜卑”家族。可以说,在这场持续数百年的“魏晋南北朝”乱世里,“匈奴后裔”一直是重量级角色。而在这场大乱结束后,经过数百年的和战与文化融合。那些曾叱咤一时的“匈奴名门”家族,早已融入到隋唐年间的中国各民族里。以学者赵禀昆的话说:“在南北朝以后的史籍中已不再有匈奴之名了”。
除去战场与政治的恩怨,在中国古代活跃了八百多年的匈奴民族,也在文化生活层面留下了深深影响:比如中国传统农业里培养繁殖“马骡”“驴骡”的技术,就是由匈奴人首创,从此造福中国历代王朝。匈奴人的化妆品“胭脂”以及乐器“胡笳”,也都成了古代中国的文化时尚。那一段段轰轰烈烈的征战岁月,也为脑洞大开的古代中国野史文化,“奉献”了多少精彩素材。而比起这些大影响来,金微山大战后远遁的北匈奴,真的就蒸发了?直到公元1887年,出使沙俄的晚清礼部侍郎洪均,才从当地典籍里发现了大新闻:原来当年被东汉打跑的“北匈奴”并没有“蒸发”,相反“粗了大事儿”——在欧洲典籍里,有一支来自东方的“匈人”一路西迁,从公元4世纪下半叶起驰骋欧洲,连续打败了西哥特东哥特等强敌,引发了欧洲大陆持续几个世纪的“民族大迁徙”。他们的首领阿提拉,甚至还被誉为“上帝之鞭”。在那个中国落后挨打的年月里,这样一则大事,自然引起了洪均的注意,经过缜密的翻译与分析。洪均判定:这支把欧洲大陆搅合得天翻地覆的“匈人”,就是在《后汉书》里“蒸发”掉的北匈奴后裔。而后洪均将自己的观点,详细写进了其著作《元史译文证补》里,很快就得到了近代中国学者们的认同。民国史学家丁谦,更结合中外史料,详细描绘了“匈奴西迁路线”——先在汉朝时迁到康居,而后远征里海,进入匈牙利草原。随着这些观点的流传,一直到今天,关于北匈奴的“去向问题”,还形成了两个颇有意思的认识:第一,当年“大闹欧洲八十年”的“匈人”,就是中国史书上的匈奴人。第二,今天的匈牙利人,正是匈奴人的后裔。那这两个认识,又是否正确呢?先说第一个,“匈人”到底是不是“匈奴人”?必须说,可能性极大。其实,“匈人”是“匈奴人”的说法,并非中国近代学者们首创。比洪均早一百多年的十八世纪法国学者揆尼根,就坚称“匈人”是来自东方的“匈奴人”。同时代的英国历史学家吉朋,也坚持这种观点。但英国学者汤普生等人则认为,“匈人”的来源是“不可知的”。这类对立的观点,在西方学界也从当年吵到了今天。而如果对照“第一手”资料,我们今天更不难看到“匈人”与“匈奴人”的渊源:在欧洲人的史料里,匈人远用箭射,近用刀砍,骑兵忽聚忽散,作战方式与“匈奴”高度相似。以民国历史学者何震亚考证,“匈人”的身材和相貌,也与匈奴人十分相似。甚至,今天中国北方许多民族的许多民歌与服饰,和匈牙利草原上的文化,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些关键证据都至少能证明,如果一定要给“匈人”找“源头”,那么中国古代典籍里的“匈奴”,就是可能性最大的一处。那是不是可以说,今天的匈牙利人是匈奴的后裔呢?这事儿却必须说:可能性不大。以相关史料记载,在公元453年匈人首领“上帝之鞭”阿提拉去世后,匈人就随后瓦解,分散居住在包括匈牙利草原在内的多瑙河中游地区。而今天的匈牙利主体民族马扎尔人,是在公元九世纪才进入这一地区,而后完成了对这一地区的征服。考古的结果更证实,古代匈牙利人的墓葬,与乌拉尔地区的古代墓葬高度一致。因此,虽然匈牙利文化与东方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匈牙利官方依然认定:匈牙利民族来自乌拉尔山麓。那“匈人”呢?最接近事实的可能是:阿提拉去世后分崩离析的匈人,从此散居在多瑙河流域,逐渐融入到当地的主体民族之中。而一些至今依然遗留在当地的文化习俗,也让我们依然能看到他们千年多前的身影。“匈奴人去哪儿了”的话题,也许还有待更多考古发现的证实,但他们也如一面镜子,见证着古代东西方民族的变迁史。参考资料:方毓强《匈牙利人与匈奴人关系的历史之谜》、蒲彩军《匈奴与匈牙利人的渊源》、赵禀昆《草原天骄:匈奴》、罗山《匈奴,匈人,匈牙利人,原本不是一种人》、李震《对匈牙利人起源与迁移的见解》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朝文社】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朝文社 原《我们爱历史》,由多名中国作协会员组成,作品数百次上榜《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官微及内参。获2015年度网易最佳自媒体奖,2016年度头条号奖,2017网易媒体合伙人,2020年网易最佳签约自媒体,头条号优质作者奖。 291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历史

  • 因过竹院逢僧话 偷得浮生半日闲
    你一定知道“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是你一定不知道他的作者叫曹松。你一定会背“一片伤心画不成”,可是你不知道他的作者叫高蟾。在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诗人了,可能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姓名或生平,但他们的名句却...
    中庸
  • 珍贵史料!李大钊1924年留下的唯一活动影像曝光
    头发剃去、表情平和、目光坚定满是皱褶的灰布棉袍下挂着又黑又粗的铁链1927年4月28日上午10时李大钊从容走向绞刑架前留下这样的遗照牺牲时他才仅仅38岁在李大钊短暂的一生中只留下十几秒的视频影像这是1924年9月...
    青春北京
  • 常广宇|说“棉”
    说“棉”文丨常广宇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棉花是草棉,历史上,棉还指木棉(攀枝花)和其他类似的树。草棉有非洲棉、亚洲棉、美洲棉和海岛棉等种类,都是舶来品。据学者考证,非洲棉进入我国最早,不晚于西汉中期就...
    章黄国学
  • 阿克提姆海战:古罗马共和国时代的盛大谢幕演出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公元前31年9月,超过900艘大小战舰云集在希腊沿海的阿克提姆海角。她们捉对厮杀,各位其主争夺罗马共和国乃至整个地中海世界的独霸...
    冷炮历史
  • 民国红颜录:最后看到赵四小姐的真容,我震惊了!
    翻开历史,民国红颜真的是美的不要不要的。在那个没有PS的年代,她们美得那样真实、那样优雅。用最真实的自己,留住了旧时光里的美丽。 潘素这是张伯驹先生的夫人潘素女士,是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当然也是一代...
    掌中生活
  • 古埃及建造金字塔时,咱们中国在干啥?
    古埃及和古中国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古埃及文明确实要比古中国文明早一段时间出现。尤其是古埃及时期修建的金字塔,更是被称为世界史上的奇迹。金字塔被人们视为未解之谜,即便是现在,人类也无法完全理解...
    史学界的9527
  • 赵建:东西方忙着结盟,世界再次进入“文明的冲突”时代
    作者:赵建,西泽研究院院长、教授@来源:西泽研究院其实从商人总统特朗普时代开始,美国的彭斯、蓬佩奥和班农们就开始发动了“意识形态”大战。只不过与当前的民主党建制左派们相比,他们的极右主义无法引起整...
    FMBA
  • 孙中山北上救国壮志未酬
    编者按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一共有三次北上的经历,都是为了革命事业的发展而奔波北上,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梳理孙中山1924年第三次北上的情形,展现一代伟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了革命事业,...
    团结报文史e家
  • 浙江地名,到底有多仙?
    龙游、仙居、永嘉、云和、江山、海宁、慈溪、磐安、嘉善、丽水、诸暨,某日偶然间打开地图,突然发现浙江的一串串地名仿佛都冒着仙气。这些城市究竟何时得名,又为何如此读起来如此清丽奇仙呢?江山江山如此多娇...
    穷游网
  • 你的名字,藏着你最好的样子
    图|物道 物道君语:时势造英雄,名字照时势。三十七年前的今天,1984年的4月6日,中国第一代居民身份证诞生了。从此,每一位中国人的姓名都被更规范的方式管理。 学者饶宗颐说过:“人是历史舞台上的角色,人名...
    物道
  • 金陵政治文化的共和底蕴
    (图片来源:IC Photo)【文化的江山】刘刚/文汉人入主中原汉民族之缘起,有着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两个方面,因为形成国体之初就有王朝中国和文化中国并立。比如,刘邦开口就说“老子马上得天下”,陆贾立即就回一...
    经济观察报
  • 霍梅尼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呢?
    从世界历史来看,世界历史的发展,虽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根据最基本的历史大势展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时候一个国家的发展走向,那很多时候那是取决于国家领导人,尤其是领袖人物的。而不管这些领袖人...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令古人头疼的“匈奴”,到了今天是哪个民族?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2534,阅读时间:约7分钟历史提问令古人头疼的“匈奴”,到了今天是哪个民族?答:东汉永元三年(91)二月,汉朝名将耿夔率领精兵出...
    朝文社
  • 1936年4月6日
      毛泽东和彭德怀复电王以哲并转张学良。电报说:敝方代表周恩来偕李克农依约于八日赴肤施(即延安)与张学良会商救国大计。双方会谈之问题,敝方拟定为:(一)停止一切内战,全国军队不分红白一致抗日救国问...
    贵阳晚报
  • 《金瓶梅》开篇四个字,写尽人间贪嗔痴欲
    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张爱玲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反面。《红楼梦》是情,《金瓶梅》是欲。一体两面,都是极高明的作品。《金瓶梅》开篇就写了人生的四种欲望。“酒、色、财、气”人间四欲,...
    古墨社
<< 26 27 28 29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