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样不靠谱,为何子午谷奇谋被弃用,而偷渡阴平就能直取蜀汉
- 来源:历史D学堂
作者:王金百 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2600 字
阅 读 需 要 7 分钟
“子午谷奇谋”可能是三国纷争时期,乃至古代战争史上的“最大悬案”之一。说它“悬”,其一就是因为这个“奇谋”未能实施,其二乃是后来曹魏军事奇才邓艾,还真就“偷渡阴平,完成直取蜀汉”。于是乎,有很多历史爱好者朋友们认为,诸葛亮未采用魏延的奇谋之计乃是一大败笔。
咱们今天就来比较这“子午谷奇谋”与“偷渡阴平”的异同之处。
先说“子午谷奇谋”。
关于这一计谋的方略梗概,相信大家都比较清楚,本文就不用过多笔墨复述了。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用之呢? 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原因主要有二:
1. 风险性太大,成功概率太低;2. 诸葛亮本人处事谨慎,主观意愿上没有“风投”打算。
基于上述两点主因,“子午谷奇谋”被历史抛弃了。 至于“子午谷奇谋”的风险之大,此乃古今共识,不必论述。那么,诸葛亮应不应该谨慎呢?亦或说是否只是因为谨慎而弃用这一奇计呢?
首先要说,诸葛亮的谨慎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因为蜀汉是以国力弱势的一方,挑战实力比自己强劲许多的曹魏。在敌强我弱的大背景下,首战成功与否,对于整个后续的军事行动影响甚大。倘若“子午谷奇谋”没有成功,魏延一旦被困,诸葛亮势必要出兵相救,因为魏延对于蜀汉太重要了,诸葛亮不会轻易放弃而见死不救。如此,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所有战略计划全部打乱,蜀汉很可能会是溃败,后果不言而喻。 说到这就是另外一点,诸葛亮弃用魏延奇计的另一些原因,就是此次北伐的战略意图并非要一口吃下关中,而是要夺取陇右。所以,诸葛亮此次北伐并没有选择,直接从汉中进入关中平原的常规道路,而是利用声东击西,出其不意地选择了出祁山这条最绕远的道路。其实,诸葛亮的目标是陇右,并不是关中。换句话说,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与诸葛亮的根本战略意图是背道而驰的。 基于上述分析,诸葛亮不可能采用“子午谷奇谋”。
退一步讲,是不是还有一种可能?正如魏延所提之战略,就是诸葛亮拨出一万士卒,由魏延实施“子午谷奇谋”,自己照常依照原计划进攻陇右,这到底有没有机会成功?历史不能假设,而且战争这个事情没有绝对结果。但就第一次北伐的过程来看,“子午谷奇谋”成功可能性太渺茫了。
且不说魏延这五千精兵加五千后勤队,有多少人能活着走出那条荆棘密布的子午道(后来曹魏大司马曹真伐蜀,在子午道上走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路程,可见其险峻)?就算这五千精兵都能以满血战力进入关中,以曹魏关中守将的能力(除了曹操女婿夏侯楙)以及后来曹魏军队支援调度之迅速来看,魏延夺取长安或者潼关的可能性太低,即使夺了城池,恐怕也守不住。正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魏延说:“汝欺中原无人乎?” 实际上,这种军事行动上的必要谨慎,并不是诸葛亮独有的特质,孙吴中流砥柱陆逊亦是如此。石亭之战,陆逊大败曹休。孙吴这边朱桓就就提议,自己领兵切断曹休退路,不但能够擒获曹休,甚至可以占据寿春。此计一旦成功,孙吴将收复江淮,其意义十分重大。然而,陆逊同样因为风险大而不予采纳。
说完“子午谷奇谋”,再聊聊邓艾的“偷渡阴平”。 其实,从理论上来说,“偷渡阴平”是同样的“不靠谱”,因为就连邓艾本人在兵临成都城下之前,都不敢奢望有如此成就。那么,为什么邓艾就成功了呢?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邓艾本就是一位被低估了的军事奇才。
邓艾早年之所以没有太大的名气,一来是自己有口吃的问题,二来就是邓艾出身平平而被埋没。直到,邓艾积极经营寿春屯田而被司马懿发掘,邓艾终于在曹魏末期得以重用。关于这次“偷渡阴平”的计划,也是在蜀汉姜维带领大军,巧妙地摆脱诸葛绪与邓艾的合围之后,完全由邓艾策划与实施的一条“风险大,回报也大”的奇袭之策,并不在此次曹魏伐蜀的原计划之中。
笔者甚至认为,邓艾本人对这次伐蜀十分重视,期望以此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并能够实现家族在阶层上的突破。因此他早早就做了许多功课,对蜀汉地理做了充分了解,否则他怎能如此准确地找到,突破蜀汉天然屏障的命门?甚至可以说,“偷渡阴平”就是邓艾早已为自己定制的,合围蜀汉大军不成的替补计划。
二、曹魏国力允许邓艾的冒险。
与当年诸葛亮北伐,敌强我弱不同,这次曹魏伐蜀,军事实力上是占据绝对优势。正如司马昭所说:“师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这话未免有些托大,但确实反映出此时两国整体实力之差距。 在敌弱我强的情况下,此次曹魏伐蜀可谓是志在必得。曹魏的战术上十分明确,就是要消灭掉蜀汉最后的战争强人——姜维。但在姜维的成功摆脱了敌军包围而占据剑阁之后,曹魏伐蜀主帅钟会已经是黔驴技穷,一筹莫展。就在钟会处境十分尴尬之时,邓艾的奇袭成了他最后的希望。此外,钟会并不十分在意,损失邓艾以及那万余人。倘若邓艾果真成功而围困成都,迫使姜维大军放弃防守剑阁而回援(这本是邓艾奇袭的最高期望,并没做一举灭亡蜀汉的准备)的话,钟会大军就可以从容入蜀,如此攻取蜀汉指日可待。
三、蜀汉统治的极度腐朽,注定了它的灭亡。
就钟会而言,邓艾的“偷渡阴平”只是一个“死马当活马医”的计策,没想到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邓艾凭借万余人(与当面“子午谷奇谋”要求人数大抵相当),需要一路披荆斩棘,翻越三五百里,荒无人烟的山区。然后,还要凭靠剩下战斗力,攻克蜀汉的各路城池以及驰援军队,想一想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由于蜀汉统治的腐朽,很多蜀汉人早已对政权离心离德,精神上早就叛离了蜀汉。所以,当邓艾率领一群衣衫褴褛的士兵,出现在蜀汉地界时,很多蜀汉守将选择的不是抵抗,而是望风而降。最终能为蜀汉挺身而出的,还是那几个对蜀汉有着特殊情节之人,如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张飞之孙张遵,以及那位不得已而归降曹魏的黄权之子黄崇等人,誓死保卫着蜀汉政权。可惜,当兵粮都得到蜀汉降将接济之后,邓艾已然看到蜀汉政权的穷途末路,凭借着个人的顽强不屈以及过人的军事智慧,一举消灭蜀汉最后的挣扎。后主刘禅本就不是有作为的货,在诸葛瞻等人相继战亡之后,在群臣的一片请降之声中开城纳降,至此蜀汉政权灭亡。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倘若蜀汉不是那么的腐朽,料他邓艾即便是再有能力,恐怕也很难奇袭成功。然而,历史不容假设,成王败寇已成定局。
立下不世之功的邓艾,本应该成为人生赢家,准备迎接无数荣誉才对。然而,懂军事但不懂政治,更不懂人心的邓艾,反遭到钟会诬陷,最终被司马昭心腹卫瓘授意杀死。而那位有才无德的钟会,最终更是鬼迷心窍的妄图继承蜀汉而自立,最终亦是死于非命。 真正的赢家,只有那位已然掌控曹魏政权的司马昭。论阴险,试问谁又是司马氏父子的对手? 参考资料:【1】《三国志》 陈寿(晋)/著【2】《三国演义》 罗贯中(明)/著【3】《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 郭建龙/著
更多精彩 点击观阅1. 民国铜元是怎么回事,民国的钱币只有袁大头吗2. 韩剧《李尸朝鲜》里,李氏朝鲜为什么对明朝尊崇备至
............................END............................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大学堂】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百度百科TA说,历史领域特邀科普合作平台
你“在看”了没
历史
-
-
- 中国最牛外交官:40岁转行,1人征服55国,却低调了2000年
- 作者 l 国馆来源 l 国馆文化(ID:guoguanwenhua)活到39岁,班超只有一份熟人介绍的工作,领着微薄的薪水,养活妻儿。 父亲、哥哥、妹妹都是出名的史学家,三人完成了畅销全国的《汉书》。 放在当下,他也许会...
- 掌阅读书
-
-
-
- 西方最不愿看到的事发生了!中国强势出手,强盗逻辑末日已至
- 众所周知,外部势力祸乱中国香港的根源依仗,归根结底在于殖民教育遗毒!大快人心!据香港《明报》4月5日报道,已送至香港教育局,计划在今年9月将被用于新学期中学二年级的三本历史教师用书,相较于老版教材,...
- 武酷网
-
-
-
- 闷声发大财的两个欧洲小国,存在感虽然很低,但是一个比一个发达
- 从世界历史来看,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世界的文化中,其实都有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文化传统,强调不显山不漏水,才是真正的成功。而对于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对于国家的发展,更是需要低调,尤其是国家应该闷声发...
-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
-
- 为什么战国列强动辄出兵几十万,明朝出兵十几万人都费劲?
-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2924,阅读时间:约8分钟历史提问为什么战国诸侯动辄出兵几十万,而到了生产力远远发达明朝,萨尔浒出个十几万人都费劲? 答:如果把...
- 朝文社
-
-
-
- “西安事变”中活捉蒋介石的四员干将,后来怎么样了
- 作者:计白当黑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300 字阅 读 需 要 7 分钟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达成抗战统一战线,毅然发动“兵谏”,指派白凤翔、孙铭九、刘桂五和王玉瓒等人在临潼华清池扣押了赴陕督...
- 历史D学堂
-
-
-
- 他去世1900年,依旧是史上最牛的外交官
- 来源:国馆(ID:guoguan5000)活到39岁,班超只有一份熟人介绍的工作,领着微薄的薪水,养活妻儿。 父亲、哥哥、妹妹都是出名的史学家,三人完成了畅销全国的《汉书》。 放在当下,他也许会像林志颖卖肠粉的哥...
- 古墨社
-
-
-
-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活到了1996年
- 当慈禧身边的大红人、太监总管小德张(张兰德)回到故乡天津静海时,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沸腾了。 这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也是31岁的小德张自宫后进宫当太监的第十六年,风光返乡的小德张不仅在村里请戏班唱...
- 最爱历史
-
-
-
- 葛兆光东京读书记︱同文同种?还真不一定——读尾藤正英《日本文化的历史》
- 文︱葛兆光2020年的前八个月,我在东京。此前已经到日本多次,总是想抓紧时间查找研究资料,所以忙着看书和写作,无暇四处参访。这次有八个月时间,不免就动了“日本走透透”的念头,本打算南下萨摩,北上函馆,...
- 上海书评
-
-
-
- 同样不靠谱,为何子午谷奇谋被弃用,而偷渡阴平就能直取蜀汉
- 作者:王金百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600 字阅 读 需 要 7 分钟“子午谷奇谋”可能是三国纷争时期,乃至古代战争史上的“最大悬案”之一。说它“悬”,其一就是因为这个“奇谋”未能实施,其二乃是后来曹魏...
- 历史D学堂
-
-
-
- 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张謇有哪些成功之道
- 张謇作为近代杰出民营企业家代表,在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率先垂范,以士大夫的身份投身商海,为近代轻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纵观其一生,张謇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与他的成长历程和人格塑造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
- 团结报文史e家
-
-
-
-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广为流传,真实的历史又是什么样呢?
-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2400,阅读时间:约6分钟历史提问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广为流传,真实的历史又是什么样呢?“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
- 朝文社
-
-
-
- 古巴人眼中最强大的四个国家,只可惜有一个已经不存在了
- 从世界历史来看,世界上绝大部分都是小国,而且对于小国来说,基本上大部分都没啥存在感。正是因为如此,像古巴这样的国家,才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古巴当年一个导弹危机,那是举世瞩目,差一点就引发了第三次世界...
-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
-
- 姚彬彬丨近代新学家的华严思想探析——以康有为、章太炎为视角的考察
- 《齐物论释》与华严哲学专题(一)导言《齐物论释》是太炎先生哲学思想的核心展现,太炎如何吸收佛教的思想资源,对《齐物论》进行创造性的现代阐释?对华严学的吸收是一个关键性角度。相较于对唯识学的注重,这...
- 章黄国学
-
-
-
- 好书榜|谦卑是我们能从历史中学到的最有用的教训之一
- 晶报·深港书评深港书评为你带来2021年0402期好书周榜本期上榜的《有生》是一本厚重之书。这是一部极具野心的宏篇巨作,作者胡学文秉持着对乡土文化和国民性的深刻洞察,以民族寓言、生命史诗的宏阔格局和叙事雄...
- 深港书评
-
-
-
- 这是皇后最烂的一招:不给甄嬛留余地,也送自己入死境
- ● 作者 ╳林宛央 ● 来源公号 ╳宛央女子 ● 配图 ╳ 电视剧截图,如侵权请联系删除___《甄嬛传》里,若论宫斗手段之高明,恐怕无人能及皇后。 一个没有恩宠、子嗣可依傍的女人,凭着对人性的谙熟和对人心...
- 宛央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