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子·仲尼篇》中孔子提到了佛祖,真的?
  • 来源:朝文社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2143,阅读时间:约6分钟
历史提问《列子·仲尼篇》中孔子提到了佛祖,真的?
答:在先秦年间流传下来的各类典籍里,《列子》一书,公认充满着神秘色彩。
 比如它的作者,至今都充满争议。有人认为就是出自战国思想家列子之手,也有人认为经过了西汉学者刘向的补充整理。还有人认为此书与列子和刘向都没关系,却是魏晋人的伪作。比较公认的说法是:目前残存的八篇《列子》中的文章,确实经过了西汉刘向与魏晋张湛的先后整理,堪称几个时代的镜子。而更叫好些人争论不休的,则是《列子·仲尼篇》第三部分里,儒家圣人孔子的一段奇特言论。当宋国的太宰问孔子“然则孰者为圣”时,孔子突然发出了一大段感慨:“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也就是说,西方有一位圣人,不治理国家国家却稳定,不说话人们却无比信服他,不教化百姓百姓却按规矩办事,老百姓都不知道该怎么称赞他,这才是圣人啊。以后世许多人的观点,孔子口中的这位“西方圣人”,就是佛教的创立者释迦摩尼。这一番高论,也叫许多人大呼奇特:虽然释迦摩尼与孔子,生活的年代相距不远,但这二人毕竟隔着千山万水,也没有现代化的传媒与网络。孔子怎么会隔空发出呐喊,大赞一番“西方圣人”?近代学者梁启超等人认为,这分明是魏晋年间,有人往这典籍里“夹带私货”。当然,也有人持不同看法,特别是这孔子口中的“圣者”,到底是不是释迦摩尼,这事儿也有待商榷。南宋学者黄震就认为,何止孔子提到过“西方”?西周穆王年间时就有“西域化人来”,那时候佛教还没有创立,难道这“西域化人”也是指佛教?所以孔子这段“西方圣人”言论,是《列子》里的“不过寓言”,也就是以此打个比方,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并非特指释迦摩尼。综合这些人的观点,《列子》里的这段记录是否为真,孔子“认不认识释迦摩尼”等话题,必然会让多少“业内人士”继续吵下去。但有一个事实,却是无可争议:比起后来某一个时代,中国人曾经走过的“闭关锁国”“妄自尊大”弯路,两千多年前,战国至两汉时代的中国人,却有着开阔的视野和积极学习的精神。就以古代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流来说,虽然我们常把张骞“凿空西域”,作为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大事。但就是在比“张骞通西域”早几百年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对外的经济文化交往就已非常多。战国年间的洛阳古墓里,就出土了来自地中海的玻璃制目珠,战国时代的铠甲上,也有带有外来文化的动物纹图案。俄罗斯境内的巴泽雷克古墓里,更出土了来自中国的丝织品、漆器与铜镜。公元前416年左右的希腊波斯典籍里,已经把中国称作“赛里斯”。而在释迦摩尼的故乡印度大陆,对于中国的认识也非常多。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四世纪的印度史诗《摩柯婆罗多》里,就把中国称为Cina,这个称呼,正是秦国里“秦”字的音译,甚至中国传入印度大陆的铁器,也被称为“秦地生”。张骞“凿空西域”时,也在中亚大宛国的集市上,看到了蜀地出产的布匹与竹丈,仔细询问后得知,这些“四川货物”是从印度大陆贩运来的。而随着汉王朝边疆的开发,一条连接云贵川与印度大陆的“蜀身毒道”,也在两汉至魏晋年间繁荣起来。也正是在刘向整理《列子》的西汉年间,亦是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活跃期,不止陆上的丝绸之路纵贯欧亚大陆,汉朝的海船也不断拓展着新的航线。当时从广东出发的中国船舶,最远已经可以行驶到斯里兰卡。中国的丝织品源源向东,海外的玻璃、毛纺制品不断输入。印度大陆的佛教,也在东汉年间传入了中国,掀起了中外文化的一场碰撞热潮。也正是这个历史背景,叫《列子》里的这段“孔子疑似聊佛祖”的对话,引来各种猜想。当然,这一时期进入中国的外来文化,可不止是宗教。比如在汉代楼兰国的废墟上,考古学家们就发现了罗马式的壁画,壁画的主题是佛教故事,但画风却是罗马风格,甚至画面上王子驾驶的马车,也是来自罗马的欧洲马车。汉代库车地区的壁画,更有古希腊风格的美人鱼插图。如果说这些地区地处西域,受外来文明影响还算正常,那么东汉年间河南唐河汉墓的画像石上,也赫然有着罗马、希腊风格的图案。仅看这些画面,就知那个缔造了繁荣中华文明的两汉时代,亦是怎样一个高度开放文明的时代。这样积极开放学习的态度,或许也正是某些“玩双标”“移花接木”“搞污名化”的“海外精英”们,根本理解不了的。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中国人的地理观也大踏步前进。公元3世纪左右的中国典籍里,就详细记载了波斯湾、阿拉伯海等周边地区的地理地貌,以及安息、大秦、黎轩等国的风土人情,甚至还包括了罗马帝国等国家“国无常主”的政治制度。这样开放的视野里,用外国的圣人来“不过寓言”,留下《列子》里那一段奇特言论,也是极有可能的事情。而更值得我们深深铭记的,却是古代中国这样一段胸襟开阔的岁月,因为有开阔的视野,汉朝的使团和船队,才走到了更远的地方,为古老中国带来了新鲜的外部信息,火热的思想碰撞与积极的学习,才造就了两汉辉煌的时代,推动着中华文明的不断进步。“孔子有没有聊佛祖”这事儿,至今争议不少,无争议的却是一个永不过时的历史经验:开放带来强大。参考资料:《刘向与列子书录》、《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中印文化交流史话》《中外文化交流史》《交流与交通》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朝文社】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历史

  • 明朝皇帝最爱的这座仙山,红了600年
    永乐十年(1412年),成功篡位的朱棣正式下诏,敕建武当山。颁赐武当山的圣旨中如此写道:“我自奉天靖难之初,神明显助威灵,感应至多,言说不尽。”用现代话说就是,我能顺利称帝,多亏神明保佑,感应之多,一...
    最爱历史
  •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1939年7月,由陈毅...
    求是网
  • “把命放在诗里”
    ▲ 关注 中国诗歌网 ,让诗歌点亮生活2021年4月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李修文的新作《诗来见我》在北京面世,本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新书发布会以演讲和对谈的方式展开...
    中国诗歌网
  • 终结者1921
    作者 | 董可馨从1901年到192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同寻常的二十年。古老中国开始脱离王朝体制、告别天下观念,按照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方式整合内部,凝聚民族意识,明确疆界和现代规则。二十年的政治乱局,国家...
    南风窗
  • 兵强马壮为天子:《安重荣出行图》背后的粟特番将安重荣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心发现】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说出这句惊人之语,但又道出了本质性事实的人,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粟特裔将领安重荣。虽...
    冷炮历史
  • 隐藏在中国三位领导人背后,这个香港女人实在是太颠覆想象了!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在弥留之际,将自己最深爱的妻子宋庆龄,托付给了一位朋友。这不禁令人好奇,究竟这个朋友是谁?,又做了什么事,会让国父如此对其信任?而仔细一了解,我被吓了一大跳!她实在是太颠覆我...
    鹰瞳勘察
  • 陈麦青︱关于《麓山寺碑》的碑阴
    何绍基旧藏《麓山寺碑》碑面何绍基旧藏《麓山寺碑》碑面之一何绍基旧藏《麓山寺碑》碑阴之二文︱陈麦青唐代书法名家李北海(邕)的名作《麓山寺碑》,除碑面文字之外,复有碑阴列衔题名赞语等,皆出北海手书。然...
    上海书评
  • 2000多年过去了 春风到底能不能度玉门关?
    首席不胡说 | 第04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描写是唐代边塞的雄伟壮阔的景象,后两联诗人更借助春风杨柳之意,道尽了征夫戍边...
    中国天气网
  • 豆瓣9.1,11万人心中的白月光!它不该被埋没!
    抗战剧,是国产剧集中从不缺乏的类型,但上乘之作却寥寥无几。有这么一部作品,在国产抗战剧评分榜中,仅次于《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它便是——《战长沙》豆瓣评分9.1,足以证明在这个浮躁的电视市场,...
    银河电视
  • 《列子·仲尼篇》中孔子提到了佛祖,真的?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2143,阅读时间:约6分钟历史提问《列子·仲尼篇》中孔子提到了佛祖,真的?答:在先秦年间流传下来的各类典籍里,《列子》一书,公...
    朝文社
  • 游红色景区 学中共党史系列报道|勇往直前,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奋斗路程中,祖国大地留下无数先辈们奋斗的足迹,流传着感人的故事,传承着信仰的力量,这些地方已经成为鲜活的历史文化遗产。《游红...
    人民旅游
  • 戴海斌︱李鸿章与张之洞的初晤——兼谈清流与洋务的关系
    文︱戴海斌按:光绪七年(1881)三月二十九日,李鸿章因张佩纶之介,往拜京城张之洞宅邸,晤谈餐叙,为目前有记录之二人平生初见。同光之交,以二张(之洞、佩纶)为代表的“清流”人物,以“知洋务”自许,较诸...
    上海书评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八)
    对于封国竟然叛乱,晁错也大感意外,他拿不出象样的主意。然而智囊晁先生是不会交白卷的,面对刘启的咨询,晁错开始胡言乱语,信口开河。晁错的建议是:请刘启向他英雄的爷爷刘邦学习,御驾亲征,上前线和叛军玩...
    十米阳台
  • 学党史,总书记讲到这些名字、这些故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顾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入总结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铸...
    求是网
  • 西方毁灭一个国家,有三板斧,对我国却一个都没效
    从世界历史来看,近代西方崛起之后,为了独享整个世界的利益,尤其是维持自身对世界的控制,所以基本上联合打击一切的潜在国家。正是因为如此,西方几百年来,那是强大至今,赚取了世界大部分的利益。所以近代以...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21 22 23 24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