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威吓坏洋人:晚清士大夫的荒唐脑补|短史记
- 来源:短史记-腾讯新闻
作者丨言九林编辑丨吴酉仁
说一个与“脑补”有关的故事。
1873年,各国驻华公使首次获允以近代礼仪,也就是鞠躬礼,直接觐见同治皇帝。
觐见的具体情状,如下图所示。该图来自1873年9月27日《伦敦新闻画报》刊登的版画。版画的速写图,来自英国驻华使馆秘书玛勒特,展示的是“外国驻华公使代表们于6月29日早上9点觐见皇帝时的真实场景”。
《伦敦新闻画报》还以文字补充了一些版画无法表现的内容。
比如:当天皇帝没有穿龙袍,穿的是一件淡紫色的外衣。站在皇帝背后的是四位亲王,跪在皇帝脚边的是恭亲王。殿内左右两侧的官员们,身上全佩着剑。背对观众的五位使节,最中间的是英国公使威妥玛,他的右边是美国公使镂斐迪,再右边是俄国公使倭良嘎哩,倭良嘎哩的身后是德国大使馆的翻译璧斯玛。威妥玛的左边是法国公使热福礼,再左边是荷兰公使费果荪。费果荪旁边是一位姓名不详的清朝官员。①
觐见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同治皇帝坐在紫光阁“大内坛之座”上。各国公使从左门入殿,面向宝座向同治皇帝鞠躬一次;前进数步再鞠躬一次;行至宝座下方时第三次鞠躬。然后由俄国公使作为代表致辞(由璧斯玛将其译成中文)。致辞完毕,各国公使将国书放在桌子上,再鞠躬一次。同治皇帝微微欠身,以示接受国书。恭亲王跪在同治皇帝脚边,负责传递皇帝的“细语”。皇帝说国书已经收下,恭亲王便起身走下台阶来到各国公使面前转述,完毕后再回到皇帝脚边跪下;皇帝说问候各国君主,恭亲王遂又再次起身下台阶转述。觐见仪式结束后,各国公使再鞠躬,然后退出。②
有意思的是,在当年的“京报”中,这场觐见的具体情形,却变成了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模样:
“ 英公使先诵国书约二三语,即五体战栗。帝曰:‘尔大皇帝健康。’英使不能答。皇帝又曰:‘汝等屡欲谒朕,其意安在?其速直陈。’仍不能答。各使皆次第捧呈国书。有国书失手落地者,有皇帝问而不能答者,遂与恭亲王同被命出。然恐惧之余,双足不能动。及至休息所,汗流浃背,以致总署赐宴,皆不能赴。其后恭亲王语各公使曰:‘吾曾语尔等谒见皇帝,非可以儿童戏视,尔等不信,今果如何?吾中国人,岂如尔外国人之轻若鸡羽者耶?’”③
这段文字,见于稻叶君山的《清朝全史》。“京报”是中文报纸,但稻叶见到的是英文版,显然是有人将之翻译成了英文。稻叶将英文版译成日文版,后来由但焘将其译回中文。
浑身战栗、国书拿不住,问话答不出,脚也迈不动,汗流浃背浑身脱力至连宴会也无法参加的地步……简而言之,按“京报”的这段描述,各国公使全都被同治皇帝的天威给吓坏了。
这些荒唐的信息,明显不是事实,而是脑补出来的。
究竟是谁在脑补这种信息?
这得从“京报”的性质说起。
清代有官办邸报,皇帝起居与朝臣升迁之类的信息,均由邸报发布。但邸报系统靠手抄传递,速度很慢,且传递对象也须由上级指定。地方州府官员为了解京中动态,遂派人驻京专职抄录邸报,这些人有一个名称,便是“京报人”。乾隆时代,为管制这些“京报人”,不让他们乱抄乱传,出台政策,规定只有朝廷指定的人员有资格进入衙门抄录信息;只有朝廷指定的机构来有资格承印“京报”;所有刊入“京报”的奏章抄件均需盖有承办衙门的印信;“京报”的底本和盖有印章的抄本,还须每十天一次送至兵部验证存档。④
早期的“京报”相当于“内部发行的官场情报资料”。普通人被允许订阅“京报”,约在乾隆晚期嘉庆初年。到了晚清同治、光绪时代,“京报”已成了一种专门转载宫门抄、上谕和朝臣奏章的民营报纸——“京报”不是某一家报纸的名称,而是一大堆同类报刊的统称。同治年间做过英国驻华公使的阿礼国,曾去到北京的正阳门外参观这个行业,他见到的情形是:
“报房约有十家左右,印制有数千份。由报房直接分送给订购者,也有整批发售至外省。报房都是私人经营,以售卖京报谋利。”⑤
那时的正阳门外,从事“京报”生意者众多。他们或自称“某某报房”(如合成报房、同泰报房、杜记报房、信义报房、同文报房),或自称“某某堂”(如致和堂、敬慎堂),或自称某某号(如谦益长号)。所有商户共用“京报”这个名称,仅在自家报纸下注明“某某报房”以示区别。这些“京报”按日发行,多则十来页,少则五六页,一册约十文钱。因朝廷阁抄是每天下午发布,抄录出来再排版印刷,往往已是傍晚,这些“京报”也就约相当于今天的晚报。⑥
因抄录者不同,各家“京报”的内容会有些微区别。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只抄录或摘录,自身不生产新闻内容,也不对新闻内容做任何评价。自然,这也就意味着,“各国公使被同治皇帝的天威吓坏了”这段假新闻,不是报房脑补出来的,而是他们从别处抄录来的。
这个“别处”,不可能是朝廷的正式文件,因为文风和体例完全不对。
前引“京报”的内容,也见于晚清人平步青的笔记。平是同治元年的进士,在翰林院里做过编修和侍读。1872年(也就是各国公使觐见同治皇帝的前一年)辞官归隐。他在笔记中说,1873年秋天,从京城的“谦益长号”传出来一张“时事纸”,里面这样描述各国公使觐见同治皇帝:
“神机全营屯西苑门,皆明装露刃。法、米、英、俄、布、日本六国,共十二人,皆准其带刀,总理司员引进苑门。每进一门,即将其门上锁。至阁阶之下,总理大臣引上阁阶。皇上登宝座,使臣行六鞠躬礼,不跪。阶旁设黄案,使以次立读国书。居首者读至数句,即浑身发战,不能卒读。皇上问国王好,亦不能答。皇上又问,屡次求见,有何话说,亦不能答。其次者则奉书屡次坠地,而不能开声。经恭亲王当众嘲笑‘草鸡毛’,令人掖之下阶;不能动步,坐地汗喘。十二人摇头私语,不知所云。延之就宴,亦不能赴,仓皇散出。恭王云:‘说是大皇帝不可轻见,你们不信,今日如何?我中国叫此为草鸡毛!’举国以为笑谈。当时离宝座不过数步,据其自云,并未瞻仰天颜。人人皆言渠眼中必另有神物景象,故如此战栗也。”⑦
据平步青的笔记,上面这段文字,系原文引自“谦益长号”的“时事纸”。“时事纸”便是“京报”,“谦益长号”便是印刷发行京报的报房。“草鸡毛”云云,显然不可能来自朝廷的正式文件——按徐珂《清稗类钞》的解释,“都人呼人之好大言而无实济者曰草鸡毛”。维持与列强的和睦外交,是恭亲王此时最重要的政治主张,他绝无可能在如此重要的外交场合嘲笑各国公使是一群言过其实的“草鸡毛”。
报房自己不生产新闻和评论,朝廷的正式文件又不会如此行文,唯一可能的出处,便只剩那些对“各国公使不跪拜同治皇帝”心怀愤懑的士大夫。
甚至还可以进一步推测,这位替同治皇帝脑补天威的士大夫,本身便在京城官场任职,否则他很难了解觐见的具体情形(如设黄案放国书、结束后各国公使未参加清廷准备的宴会)。而这种官场身份,又很有助于他通过“京报”将这番脑补传递出去——毕竟,“京报”只搞转载,没有记者也没有编辑,除非官场中人主动提供,否则报房自己不会主动去寻找这类内容。
遗憾的是,这位脑补天威的士大夫究竟是谁,因缺乏线索,恐怕已彻底成谜。但他的脑补非常有效,许多人从那虚构的天威里获得了慰藉,忘却了“各国公使不向同治皇帝下跪”带来的沉重屈辱感。四十三岁的读书人李慈铭,便是其中之一。他在日记中写道:
“闻夷首皆震栗失次,不能致辞,跽叩而出。谓自此不敢复觐天颜。盖此辈犬羊,君臣脱略,虽跳梁日久,目未睹汉官威仪,……今一仰天威,便伏地恐后,盖神灵震叠,有以致之也。”⑧
大意是:这些不肯下跪的洋人,不过是些不懂君臣之道的犬羊罢了。平日没有机会见到庄严的“汉官威仪”,所以成天跳梁。如今亲眼目睹了天威,便只能“伏地恐后”,吓到瘫软。
李慈铭很开心,脑补者想必也同样开心。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历史
-
-
- 叙利亚人眼中最强大的四个国家,有一个已经灭亡了
- 从世界历史来看,虽然世界范围内的强国,因为综合国力的要素,整个强大的排位那是很确定的。但是因为每个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其发展的路径也不一样,所面对的大国状况更是不同。所以对于国人来说,其展现...
-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
-
- 从“西方中心论”到“欧亚大陆观”
- (帖木儿像 图片来源:IC Photo)沈祖新/文我在试图寻找一个恰当的语词来概括《帖木儿之后:1405年以来的全球帝国史》这本书,但总是无法形容贴切,因为从各个方面来看,这部高水准的历史学著作都是难以被框定...
- 经济观察报
-
-
-
- 阿道夫希特勒是怎样收拾律师的
- 来源丨一贯刑辩 汉斯•利腾律师在纳粹集中营自杀了。 时间是1938年2月4日。死前,他受尽纳粹虐待。他的母亲伊姆加德·利滕曾尽力营救他,甚至传说曾向末代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的孙子威廉王子求助。威廉王子向希特...
- 景来律师
-
-
-
- 张伟劼评《风暴前线》|拉丁美洲国家参加过二战吗?
- 风暴前线:二战中的拉丁美洲[新西兰]玛丽·乔·麦克科纳希著任逸飞译山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337页,88.00元━━━━文︱张伟劼去年在微博上曾经流传一段展示智利阅兵仪式的视频,网友们纷纷惊呼:这不是德...
- 上海书评
-
-
-
- 学党史,总书记论述新中国的成立
-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顾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入总结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铸...
- 求是网
-
-
-
- 复原楼兰往事:找了一座又一座都不是,楼兰都城在哪里?
- 2021年3月28日,“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32期演讲现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陈晓露带来演讲:《复原楼兰往事》。以下为陈晓露老师演讲实录:2021.3.28 北京大家好,我叫陈晓露,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我是一...
- 果壳
-
-
-
- 最想回归祖国的地区,面积两千七百平方公里,现在是邻国自治区
- 从世界历史来看,近代以来,因为国力的衰弱,使得很多地区在列强的争夺中失去,而对于这些失去的地方来说,发展得很好,自然是顺理成章。但是发展不好,就有要重新回归的想法,这也是世界范围内,最想回到原来祖...
-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
-
- 曹操十大金句,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宰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东汉文学的代表人物...
- 总裁俱乐部
-
-
-
- 阿斯库路姆战役:古代战象部队的正确打开方式
-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公元前279年,罗马共和国继续为争夺南意大利主导权,同希腊盟军展开激烈角逐。由于双方在战略、战术和动员体量方面都各有千秋,所...
- 冷炮历史
-
-
-
- 平心静气,聊聊《大宋宫词》
- 一介布衣民女,跌跌撞撞“闯入”皇子皇室,一路从嫔妃走到皇后。她非宋真宗的第一任皇后,甚至在遇到皇子之前已经嫁过人,有过孩子,还流过产,却到了皇子的宠爱,并与其相携一生。不仅如此,她还在身体力行地影...
- 幕味儿
-
-
-
- 天威吓坏洋人:晚清士大夫的荒唐脑补|短史记
- 作者丨言九林编辑丨吴酉仁说一个与“脑补”有关的故事。1873年,各国驻华公使首次获允以近代礼仪,也就是鞠躬礼,直接觐见同治皇帝。觐见的具体情状,如下图所示。该图来自1873年9月27日《伦敦新闻画报》刊登的...
- 短史记-腾讯新闻
-
-
-
- 共产党的作风就是艰苦奋斗丨百年征程大智慧
- 百年奋斗路,红色基因始终未变,政治本色一脉相承。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1938年,毛泽东来到陕北公学参加第二期开学典礼。当时,学校生活...
- 中国纪检监察报
-
-
-
- 达利欧:八千里历史高空俯瞰中国
- 来源:wealplus今天的主题是价值中国,今日两篇供各位看官参考,正好国内外两个视角作 者:达利欧2021 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从延安时期的斯诺,到 21 世纪的达利欧,能够清醒、冷静、客观看待中共的人士,在...
- FMBA
-
-
-
- 今日谷雨:传统文化与养生要点(附语音)
- 【本篇是:彭博士讲《二十四节气养生》之“谷雨节气”】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讲解二十四节气——谷雨,这个节气。 谷雨概述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
-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