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Heidi Grant Halvorson)在她的著作《没人了解你,该怎么办?》(No One Understands You and What To Do About It)中告诉读者一则有关她的朋友蒂姆的故事。蒂姆新就任经理职位的时候,他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向他的团队传达他有多重视每一位成员的反馈。因此,团队每逢进行会议的时候,当每一位成员谈论着他们所进行的工程的时候,蒂姆就会确保换上一副“仔细聆听的面孔“,以示意他在乎每一个人所说的话。
不过,蒂姆在几次会议之后发现他的团队得到的信息和他想传达的信息截然不同。霍尔沃森解释:”过了几周的会议之后,团队的一位成员终于鼓起了勇气,问了他一道人们心中都想要问的问题。这道问题是:“蒂姆,你现在是不是在生我们的气?”蒂姆解释说,他一点也不生气——他只是换上了副“仔细聆听的面孔“。他的同事随后温和地解释,他所谓的仔细聆听表情,像极了他愤怒时的面孔。
霍尔沃森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社会心理学家,曾经深入研究人们如何看待彼此。对霍尔沃森来说,蒂姆的故事,显示了人类的一个主要问题:虽然你努力尝试以某种方式向别人表达自己,但是人们往往会以非常不同的方式看待你。
比方说,一个人可能会以为向一名同事提供帮助,就是在表现自己的大方。但是她的同事却有可能将她提供帮助的举动,解读为她对他的能力缺乏信心。他误解了她,而她也一样误解了他:她之所以会提供帮助,是因为她以为他操劳过度,倍感压力。毕竟,他每天都会提早上班,还会晚归。但这不是他的上班时间与别人不同的原因;他只是在办公室没那么拥挤的时候,才会找到最佳工作状态。
这种误解不仅会在职场上导致冲突和怨恨:在家中亦是如此。夫妻之间有多少次因为一个人误解了对方的言语和行为而起了争执呢?她在吃晚餐的时候说着一个故事,而他盯着眼前的盘子;她以为他不在乎她的话,但实际上,他只是在欣赏她准备的精致一餐。她没有像往常一样跟他一起观看喜爱的电视节目,反而早早上床;他以为她没有兴趣陪他,但实际上,她只是因为忙了一整天的艰难工作而累坏了。
霍尔沃森说,人们大多时候没有意识到,他们表达自己的方式,跟他们想象中的方式不一样。霍尔沃森告诉我说:“要是我问你,你如何看待自己——你认为哪些特征会符合自身——而我又要求另一个非常熟悉你的人列出你的特征的话,你和朋友的想法之间的关联度会介于0.2到0.5之间。别人如何看待我们,跟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有着很大的差距。”
就如霍尔沃森在她的书中所解释,这个差距,出自人的心理的某些怪癖。首先,大多数的人患有心理学家所谓的“透明错觉”——他们相信他们的感受、欲望和意图,对别人来说是完全透明的,即使他们并不会太努力去清楚地传达他们脑子里的想法。
被感知者对于自己的意图十分明确,因此往往不会多花时间和努力去尽量清楚地表达他们的意图或情绪状态,使得感知者得不到足够的资料来做出准确的判断。
霍尔沃森写道:“你略微懊恼的样子,跟你略微关注、困惑、失望、紧张的样子,很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你那副‘你说的话有点伤害了我’的表情,也许和你那副‘你说的话一点也没伤害我’的表情极其相似。当你告诉自己‘我的意图表达得很清楚’或者‘他知道我的意思’的时候,大多数的时候是两者皆非。”
与此同时,感知者正在处理两种有力的心理力量,而这两种力量扭曲了他准确地解读别人的能力。首先,根据大量的心理研究,人是心理学家所谓的“认知上的吝啬鬼”。也就是说,人是懒惰的思想者。
根据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研究,大脑会利用两种方式来处理资料,包括关于别人的资料。卡尼曼将这两种认知过程称为“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卡尼曼在他的著作《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描述了这两个“系统”,而它们是两种不同推理方法的隐喻。第一系统会迅速、直觉、自动地处理资料。霍尔沃森在她的书中指出,第一系统会在人们参与不费力的思想的时候操作,例如:解答三加三等于六之类的简单数学题、在熟悉的路上驾驶的同时和车内的朋友谈话、或者看到某人微笑就立刻知道那个人很快乐。
论及社会知觉的话,第一系统会使用捷径,或称启发法,来得到关于另一个人的结论。当大脑解读他人的脸部表情、身体语言和意图的时候,大脑就会依赖许多捷径,而其中一个最有力的捷径叫做“首因效应”。这也解释了第一印象为什么那么重要。根据首因效应,一个人初期跟另一个人交涉时所学到的有关对方的资料,会很有力地决定他往后如何看待对方。
霍尔沃森提及针对首因效应所进行的研究,并且举例指出,在一项数学测验中的前一半考得较好,后一半却考得较差的孩童,可能会比前一半考得较差,后一半却考得较好的孩童被判断为更聪明。客观来说,两名学生的表现是一样的,但其中一名学生却因为首因效应对大脑的影响而受益。霍尔沃森写道:“类似这样的发现的影响,对于大器晚成的人,或者起初艰难挣扎而后来才表现卓越的人来说,是非常可怕的。”
相比较于又有偏差又不完善的第一系统式思维,第二系统会以意识、理性和深思的方式处理资料。举例说明,人们在解答更复杂的数学题(如代数)、在不熟悉的道路上驾驶、或是看到上司在他桌上留下神秘的“立刻拨电给我”字条,促使他试图弄清楚上司的意思的时候,第二系统就会操作。和第一系统又自动又不费力的思维不同的是,第二系统是费力的。
第二系统重要的一面,就是它能够改正第一系统。比方说,第二系统会评估,第一系统所记录的第一印象—— 约翰尼的数学很差——是否应该继续决定感知者如何看待约翰尼。要是有更具决定性的证据证明第一印象必须更新——约翰尼在其它数学测验中持续取得很好的分数——那么感知者就能够使用第二系统思维,更新他对于约翰尼的印象。
然而,第二系统需要很大的努力和心理精力。根据霍尔沃森的观点,人们必须处于非常情况下,才会使用第二系统思维。比方说,老师可能只有在约翰尼或他的父母投诉他的计分有失公平,或者约翰尼出乎意料之外地突然在班上名列前茅的时候,才会感到有必要重新评估约翰尼的表现。霍尔沃森指出,大多数的人是认知上的吝啬鬼,故在考虑别人的时候,会满足于取速度而舍准确性。因此,感知通常会以第一系统结束。
这两个推理的系统,导致人们以两个分开的阶段看待别人——一个迅速却又有缺陷的阶段,以及一个反省与深思的阶段。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吉尔伯特(Dan Gilbert)和他的同事进行的一项研究,阐明了感知如何在两个阶段中发生。参与者进入了一个实验室,观看了七段一位女人和一位陌生人说活的视频。其中的五段视频当中,女人看起来又紧张又焦虑。虽然视频是无声的,但视频中有字幕,说明了女人和陌生人所谈论的话题。
吉尔伯特和他的同事想要测出研究对象对于这位女人的性格有何感想。在其中一个条件中,参与者被告知,女人和陌生人在所有七段视频中谈论着中性的话题,例如餐厅或书籍。在另一个条件中,参与者被告知,女人看似是焦虑的那五段视频中,女人和陌生人谈论的是敏感的话题,如性幻想、私人秘密、以及生活中的失败。吉尔伯特也要求一些参与者牢记字幕中所出现的谈论话题。这项任务的目的,就是让这些参与者在精神上保持忙碌,从而使他们不能进入感知的第二阶段,这和卡尼曼的第二系统是相应的。
实验结束的时候,参与者被问及这位女人是不是一位“焦虑的人”。当参与者不被牢记的任务所分心的时候,他们就会以预期的方式为她评分:当她在谈论中性话题,同时表现得紧张的时候,他们认为她是焦虑的,而当她在谈论紧张的话题,同时表现得紧张的时候,他们则认为她是不焦虑的。这些研究对象因为考虑到了这位女人的处境,才能够进入感知的第二阶段。任何人若被问及她的性幻想的时候,很有可能会感到不安。但那些在精神上保持忙碌的参与者对于这位女人的性格所得出的结论,却是迥然不同的。不管她的处境如何,他们的结论,就是她确实是一个“焦虑的人”。对这些人来说,表现焦虑,等同于感受焦虑。
感知也被感知者自己的经历、情绪和偏差所蒙蔽,而这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误解。霍尔沃森如是说,每个人在和另一个人互动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一般上是试着确定有关被感知者的三则资料之一:这个人值得信赖吗?这个人对我有用吗?这个人会不会威胁我的自尊?
一位感知者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决定了她会以正面或负面的方式评断对方。我们拿自尊为例。研究人员长久以来已经发现,人需要维持一个正面的自我意识,才能正常运作。当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被威胁的时候,例如,她跟另一个从事同样工作的人互动,而对方是她认为表现得较好的人的时候,她就会更苛刻地评断那个人。比方说,一项研究发现,样貌吸引人的求职者的资格,在相同性别的人的判断中,会低于不同性别的人的判断。研究人员发现,相同性别的评分者,感觉到样貌吸引人的求职者会给他们的自尊带来威胁,而不同性别的人则没有感觉到他们的自尊受到任何威胁。
既然要得到准确的感觉有那么多的阻碍,那么人们要是想表达出他们所要表达的事物,就必须怎么做呢?
一项调查,暗示了其中的一个答案。1998年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公报》(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中发表的这项研究中,研究对象进入了实验室,和另一个人进行虚拟的谈判。双方都为这次谈判选择了一个特定的目标,如“取得对方的喜好”,或者“坚持我自己的私人意见”。他们进入谈判的时候试图达到自己的目标,但未必会试图向对方揭示这个目标。谈判过后,双方都被问及对方的目标,而这将会表明对方有多透明。在这次研究中,研究对象只有在26%的时候猜对了对方的目标。与此同时,超过半数的人以为自己是在向对方清楚地传达他们的目标和意愿。这项研究的教训是,人们也许以为自己表达得很清楚,事实上却不然。
霍尔沃森说:“要是你想解决感知的问题的话,决定成为一个良好地传达讯息的人,比期望感知者会进入感知的第二阶段更为实用。期望别人采取那样的努力,一点也不实际。你可以想象,衡量另一个人所有可能的动机,会有多累人吗?另外,你不能控制另一个人脑子里的想法,但你可以控制你表达的方式。”
研究人员发现,容易被评断的人——清楚地向别人传达讯息的人(霍尔沃森建议人们要这么做)——最终会比那些较难解读的人更快乐,也比他们更满足于他们的人际关系、事业和生活。其中的原因很容易理解:感觉到被理解,是人类的一个基本的需求。当人们满足了这个需求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平静,因为周围的人看待他们的方式,会比较接近他们看待自己的方式。
——END——
原文标题:Mixed Signals: Why People Misunderstand Each Other原文地址:https://www.theatlantic.com/health/archive/2015/04/mixed-signals-why-people-misunderstand-each-other/391053/译者:搬那度来源:译言网(yeeyan.org)
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在译言整合发布
—— 版权声明——
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译言的完整链接。商业合作请联系editor@yeeyan.com
—— 往期内容——
“毒舌”之痛:批判他人,等于苛责自己
你可以不恋爱,但一定要懂约会!
恐惧的框架:非理性恐惧如何影响我们?
—— 译言给你的礼物——
未来的世界很有可能是人与机器协作相处的世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如今我们已然有了害怕机器取代人类工作的忧患和担心。但其实人与机器是共同进化的,当机器获得思维能力,人类也可以拥有不朽之躯。
《1024:人与机器共同进化》中有专题文章解析人和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共同进化,并精选科技圈思考者的力作,探讨人工智能、机器进化、技术奇点等话题。如果你是科幻电影的爱好者,千万不要错过这次对常见科幻元素的深度科普。
![]()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取消
发送
我知道了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
确定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
已发送
朋友将在看一看看到
确定
写下你的想法...
取消
发布到看一看
确定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中
![]()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即将打开一个新页面
取消
允许
不过,蒂姆在几次会议之后发现他的团队得到的信息和他想传达的信息截然不同。霍尔沃森解释:”过了几周的会议之后,团队的一位成员终于鼓起了勇气,问了他一道人们心中都想要问的问题。这道问题是:“蒂姆,你现在是不是在生我们的气?”蒂姆解释说,他一点也不生气——他只是换上了副“仔细聆听的面孔“。他的同事随后温和地解释,他所谓的仔细聆听表情,像极了他愤怒时的面孔。
霍尔沃森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社会心理学家,曾经深入研究人们如何看待彼此。对霍尔沃森来说,蒂姆的故事,显示了人类的一个主要问题:虽然你努力尝试以某种方式向别人表达自己,但是人们往往会以非常不同的方式看待你。
比方说,一个人可能会以为向一名同事提供帮助,就是在表现自己的大方。但是她的同事却有可能将她提供帮助的举动,解读为她对他的能力缺乏信心。他误解了她,而她也一样误解了他:她之所以会提供帮助,是因为她以为他操劳过度,倍感压力。毕竟,他每天都会提早上班,还会晚归。但这不是他的上班时间与别人不同的原因;他只是在办公室没那么拥挤的时候,才会找到最佳工作状态。
这种误解不仅会在职场上导致冲突和怨恨:在家中亦是如此。夫妻之间有多少次因为一个人误解了对方的言语和行为而起了争执呢?她在吃晚餐的时候说着一个故事,而他盯着眼前的盘子;她以为他不在乎她的话,但实际上,他只是在欣赏她准备的精致一餐。她没有像往常一样跟他一起观看喜爱的电视节目,反而早早上床;他以为她没有兴趣陪他,但实际上,她只是因为忙了一整天的艰难工作而累坏了。
霍尔沃森说,人们大多时候没有意识到,他们表达自己的方式,跟他们想象中的方式不一样。霍尔沃森告诉我说:“要是我问你,你如何看待自己——你认为哪些特征会符合自身——而我又要求另一个非常熟悉你的人列出你的特征的话,你和朋友的想法之间的关联度会介于0.2到0.5之间。别人如何看待我们,跟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有着很大的差距。”
就如霍尔沃森在她的书中所解释,这个差距,出自人的心理的某些怪癖。首先,大多数的人患有心理学家所谓的“透明错觉”——他们相信他们的感受、欲望和意图,对别人来说是完全透明的,即使他们并不会太努力去清楚地传达他们脑子里的想法。
被感知者对于自己的意图十分明确,因此往往不会多花时间和努力去尽量清楚地表达他们的意图或情绪状态,使得感知者得不到足够的资料来做出准确的判断。
霍尔沃森写道:“你略微懊恼的样子,跟你略微关注、困惑、失望、紧张的样子,很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你那副‘你说的话有点伤害了我’的表情,也许和你那副‘你说的话一点也没伤害我’的表情极其相似。当你告诉自己‘我的意图表达得很清楚’或者‘他知道我的意思’的时候,大多数的时候是两者皆非。”
与此同时,感知者正在处理两种有力的心理力量,而这两种力量扭曲了他准确地解读别人的能力。首先,根据大量的心理研究,人是心理学家所谓的“认知上的吝啬鬼”。也就是说,人是懒惰的思想者。
根据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研究,大脑会利用两种方式来处理资料,包括关于别人的资料。卡尼曼将这两种认知过程称为“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卡尼曼在他的著作《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描述了这两个“系统”,而它们是两种不同推理方法的隐喻。第一系统会迅速、直觉、自动地处理资料。霍尔沃森在她的书中指出,第一系统会在人们参与不费力的思想的时候操作,例如:解答三加三等于六之类的简单数学题、在熟悉的路上驾驶的同时和车内的朋友谈话、或者看到某人微笑就立刻知道那个人很快乐。
论及社会知觉的话,第一系统会使用捷径,或称启发法,来得到关于另一个人的结论。当大脑解读他人的脸部表情、身体语言和意图的时候,大脑就会依赖许多捷径,而其中一个最有力的捷径叫做“首因效应”。这也解释了第一印象为什么那么重要。根据首因效应,一个人初期跟另一个人交涉时所学到的有关对方的资料,会很有力地决定他往后如何看待对方。
霍尔沃森提及针对首因效应所进行的研究,并且举例指出,在一项数学测验中的前一半考得较好,后一半却考得较差的孩童,可能会比前一半考得较差,后一半却考得较好的孩童被判断为更聪明。客观来说,两名学生的表现是一样的,但其中一名学生却因为首因效应对大脑的影响而受益。霍尔沃森写道:“类似这样的发现的影响,对于大器晚成的人,或者起初艰难挣扎而后来才表现卓越的人来说,是非常可怕的。”
相比较于又有偏差又不完善的第一系统式思维,第二系统会以意识、理性和深思的方式处理资料。举例说明,人们在解答更复杂的数学题(如代数)、在不熟悉的道路上驾驶、或是看到上司在他桌上留下神秘的“立刻拨电给我”字条,促使他试图弄清楚上司的意思的时候,第二系统就会操作。和第一系统又自动又不费力的思维不同的是,第二系统是费力的。
第二系统重要的一面,就是它能够改正第一系统。比方说,第二系统会评估,第一系统所记录的第一印象—— 约翰尼的数学很差——是否应该继续决定感知者如何看待约翰尼。要是有更具决定性的证据证明第一印象必须更新——约翰尼在其它数学测验中持续取得很好的分数——那么感知者就能够使用第二系统思维,更新他对于约翰尼的印象。
然而,第二系统需要很大的努力和心理精力。根据霍尔沃森的观点,人们必须处于非常情况下,才会使用第二系统思维。比方说,老师可能只有在约翰尼或他的父母投诉他的计分有失公平,或者约翰尼出乎意料之外地突然在班上名列前茅的时候,才会感到有必要重新评估约翰尼的表现。霍尔沃森指出,大多数的人是认知上的吝啬鬼,故在考虑别人的时候,会满足于取速度而舍准确性。因此,感知通常会以第一系统结束。
这两个推理的系统,导致人们以两个分开的阶段看待别人——一个迅速却又有缺陷的阶段,以及一个反省与深思的阶段。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吉尔伯特(Dan Gilbert)和他的同事进行的一项研究,阐明了感知如何在两个阶段中发生。参与者进入了一个实验室,观看了七段一位女人和一位陌生人说活的视频。其中的五段视频当中,女人看起来又紧张又焦虑。虽然视频是无声的,但视频中有字幕,说明了女人和陌生人所谈论的话题。
吉尔伯特和他的同事想要测出研究对象对于这位女人的性格有何感想。在其中一个条件中,参与者被告知,女人和陌生人在所有七段视频中谈论着中性的话题,例如餐厅或书籍。在另一个条件中,参与者被告知,女人看似是焦虑的那五段视频中,女人和陌生人谈论的是敏感的话题,如性幻想、私人秘密、以及生活中的失败。吉尔伯特也要求一些参与者牢记字幕中所出现的谈论话题。这项任务的目的,就是让这些参与者在精神上保持忙碌,从而使他们不能进入感知的第二阶段,这和卡尼曼的第二系统是相应的。
实验结束的时候,参与者被问及这位女人是不是一位“焦虑的人”。当参与者不被牢记的任务所分心的时候,他们就会以预期的方式为她评分:当她在谈论中性话题,同时表现得紧张的时候,他们认为她是焦虑的,而当她在谈论紧张的话题,同时表现得紧张的时候,他们则认为她是不焦虑的。这些研究对象因为考虑到了这位女人的处境,才能够进入感知的第二阶段。任何人若被问及她的性幻想的时候,很有可能会感到不安。但那些在精神上保持忙碌的参与者对于这位女人的性格所得出的结论,却是迥然不同的。不管她的处境如何,他们的结论,就是她确实是一个“焦虑的人”。对这些人来说,表现焦虑,等同于感受焦虑。
感知也被感知者自己的经历、情绪和偏差所蒙蔽,而这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误解。霍尔沃森如是说,每个人在和另一个人互动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一般上是试着确定有关被感知者的三则资料之一:这个人值得信赖吗?这个人对我有用吗?这个人会不会威胁我的自尊?
一位感知者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决定了她会以正面或负面的方式评断对方。我们拿自尊为例。研究人员长久以来已经发现,人需要维持一个正面的自我意识,才能正常运作。当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被威胁的时候,例如,她跟另一个从事同样工作的人互动,而对方是她认为表现得较好的人的时候,她就会更苛刻地评断那个人。比方说,一项研究发现,样貌吸引人的求职者的资格,在相同性别的人的判断中,会低于不同性别的人的判断。研究人员发现,相同性别的评分者,感觉到样貌吸引人的求职者会给他们的自尊带来威胁,而不同性别的人则没有感觉到他们的自尊受到任何威胁。
既然要得到准确的感觉有那么多的阻碍,那么人们要是想表达出他们所要表达的事物,就必须怎么做呢?
一项调查,暗示了其中的一个答案。1998年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公报》(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中发表的这项研究中,研究对象进入了实验室,和另一个人进行虚拟的谈判。双方都为这次谈判选择了一个特定的目标,如“取得对方的喜好”,或者“坚持我自己的私人意见”。他们进入谈判的时候试图达到自己的目标,但未必会试图向对方揭示这个目标。谈判过后,双方都被问及对方的目标,而这将会表明对方有多透明。在这次研究中,研究对象只有在26%的时候猜对了对方的目标。与此同时,超过半数的人以为自己是在向对方清楚地传达他们的目标和意愿。这项研究的教训是,人们也许以为自己表达得很清楚,事实上却不然。
霍尔沃森说:“要是你想解决感知的问题的话,决定成为一个良好地传达讯息的人,比期望感知者会进入感知的第二阶段更为实用。期望别人采取那样的努力,一点也不实际。你可以想象,衡量另一个人所有可能的动机,会有多累人吗?另外,你不能控制另一个人脑子里的想法,但你可以控制你表达的方式。”
研究人员发现,容易被评断的人——清楚地向别人传达讯息的人(霍尔沃森建议人们要这么做)——最终会比那些较难解读的人更快乐,也比他们更满足于他们的人际关系、事业和生活。其中的原因很容易理解:感觉到被理解,是人类的一个基本的需求。当人们满足了这个需求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平静,因为周围的人看待他们的方式,会比较接近他们看待自己的方式。
——END——
原文标题:Mixed Signals: Why People Misunderstand Each Other原文地址:https://www.theatlantic.com/health/archive/2015/04/mixed-signals-why-people-misunderstand-each-other/391053/译者:搬那度来源:译言网(yeeyan.org)
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在译言整合发布
—— 版权声明——
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译言的完整链接。商业合作请联系editor@yeeyan.com
—— 往期内容——
“毒舌”之痛:批判他人,等于苛责自己
你可以不恋爱,但一定要懂约会!
恐惧的框架:非理性恐惧如何影响我们?
—— 译言给你的礼物——
未来的世界很有可能是人与机器协作相处的世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如今我们已然有了害怕机器取代人类工作的忧患和担心。但其实人与机器是共同进化的,当机器获得思维能力,人类也可以拥有不朽之躯。
《1024:人与机器共同进化》中有专题文章解析人和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共同进化,并精选科技圈思考者的力作,探讨人工智能、机器进化、技术奇点等话题。如果你是科幻电影的爱好者,千万不要错过这次对常见科幻元素的深度科普。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取消
发送
我知道了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
确定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
已发送
朋友将在看一看看到
确定
写下你的想法...
取消
发布到看一看
确定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中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即将打开一个新页面
取消
允许
社会
-
-
- 要“聚焦”,别“散光”!江何工作室《神犬小七3》提供了哪些新思路?
- 文 | 磨洋工 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制片人工作室之一,江何工作室已将“守正创新”确定为未来3年的发展关键词,不断深耕“当代军旅”和“人与动物”两大内容创作方向。 “始于第一部、盛于第二部、忠于第三部,
- 广电独家
-
-
-
- 10 分钟让你明白 MySQL 是如何利用索引的
- 一、前言 在MySQL中进行SQL优化的时候,经常会在一些情况下,对 MySQL 能否利用索引有一些迷惑。 MySQL 在遇到范围查询条件的时候就停止匹配了,那么到底是哪些范围条件? MySQL 在L
- 高效运维
-
-
-
- 心累!一句话斟酌再三才敢出口,为何还是被误解?
- 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Heidi Grant Halvorson)在她的著作《没人了解你,该怎么办?》(No One Understands You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
-
-
- 为什么说「断舍离」是一种优化人生的必要技能?
- 关注知日公众号,「每日福利」开启,参与详情见文末 |今日福利| 《知日・不朽的匠人》特集赠书 几年前到日本居游,入住一间位于下北泽的公寓小套房,开始了为期半年的东京设计生活。 作为到东京在地生活的一
- 知日
-
-
-
- 王路:哪吒题外话,我命不由我
- 不止一位朋友跟我说《哪吒之魔童降世》很好看,问我有没有看,期待我写点什么。我就去看了。看完,想写点什么,又发现比较困难。 困难在于,如果讨论的故事本身不够真实,那么根据它发挥的道理,恐怕也不太能站得
- 王路在隐身
-
-
-
- 新浪微博十年:高速增长经验总结
- 在新浪微博高速发展的十年间,这一互联网行业的头部平台产品,经过了一次又一次高速的增长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微博的增长团队积累了相当多的相关经验。 知群&最美应用于 7 月 20 日举办的「中国增长大会」
- 最美应用
-
-
-
- 警惕那些爱坐男生副驾的女孩
- 文/二狗 画/小明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点击阅读原文,系好安全带,我们发车了 -----------------
- 文案摇滚帮
-
-
-
- 离婚2年后他们办了分手典礼,问了一个问题:你恨过我吗?
- 这是 新世相 的第 1022 篇文章 Sayings: 7 月 29 号,我和Forevermark 永恒印记 、中国妇女报在上海办了场“不结婚的婚礼”。也就是婚姻告别仪式。 李艾是主持人。
- 新世相
-
-
-
- 将来有更多发财机会,这是理性复盘的力量
- Albert Bierstadt,On the Plains, Sunset 错失发财机会,这是人们的主要遗憾。尤其是在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的地区,错失的发财机会显得更多。让任何一个人坐时光机回到10
- 连岳
-
-
-
- 垃圾分类还没掌握?可以试试这些工具
- 前段时间有关上海垃圾分类的话题是频频占据热搜榜,粽叶和玉米棒到底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瓜子皮和湿面膜到底是湿垃圾还是干垃圾?小龙虾的哪些部分属于干垃圾哪部分是湿垃圾?现在你都能分清了么? 北京等 46
- 最美应用
-
-
-
- 运动与不运动,你人生最后十年有什么不同
- 彭萦 改变自己主创 创业者 | 品牌人 | 性格分析师 《财富》 500 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中,找不到一个体重超标的人。 原因就在于,大多有运动习惯的人,都拥有着强大的自律。
- 改变自己
-
-
-
- 北京、东方、浙江、江苏、湖南5大卫视联制联播,“大篷车”今日出发!
- 以大篷车作为流动的演播室,走进城市街道和田间地头,这种形式的节目似乎并不多见。这就是大型电视理论节目《思想的田野》的内容创新。 另外,联制联播的创新也非常值得一提。《思想的田野》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
- 广电独家
-
-
-
- 让生活更美好的清醒思考策略
- 今天跟大家推荐的书籍是《清醒思考的策略》,作者是 罗尔夫•多贝里 ,几年前分享过他的 清醒思考的艺术 和 明智行动的艺术,书中一共讲了 52条 策略,非常值得一读。 2019年第77本书 1、
- warfalcon
-
-
-
- 原创丨美竟用这招行骗,中国根本不吃那套啊!
- 美竟用这招行骗,中国不吃那套 - 来自占豪 - / 09:22 我们知道,美国一贯霸道,经常耍流氓。过去些年,美国在全世界耍流氓的黑历史,我们至今都还历历在目,罄竹难书。然而,历史上的美国,从来没有像
- 占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