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幕魅影——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
  • 来源:东方历史评论
撰文:施京吾《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但凡思想、文化、艺术,总能反映一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即便清代实学思潮,也被认为是学术家们避世之结果。古史辨派首领顾颉刚先生考据出“大禹是条虫”,看起来很学术,不过是民初进步史观产品之一。当然,与意识形态结合有深有浅,比如样板戏就是不折不扣的意识形态产物,而流行情歌主要还是反映热恋/失恋男女的虚假呻吟。就艺术水准而言,样板戏比流行歌曲真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在所有艺术形式中,没有一种像德国电影一样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德国人的隐秘心理:潜在的纳粹主义支持者。它既在意识形态之内,也在意识形态之外。 纳粹主义没有自己的理论,它是欧洲及其德国各种思潮扭曲发展的直接结果。德国人是如何集体奔上纳粹之路的?德国电影评论家克拉考尔通过其代表作《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德国电影心理史》,以一战之前到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电影为介质,以心理学、社会学为工具,对此进行了深度解析,为我们再现了这一演化路径,揭示了国家特殊心理状态和民族性格之间的关系。 《布拉格的大学生》海报
 乌发电影公司的建立是德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一战期间,为对抗协约国电影热诚宣传,德国当局试图通过对电影的直接干预,增强自己的宣传力度和提高德国电影制作水平,先后成立了“德国电影公司”和“图片与电影局”,都是地道政府部门。后来与希特勒合作参加“啤酒馆暴动”的鲁登道夫将军“提议”将德国主要电影公司合并,于是——“环球电影股份公司”建立了,简称“乌发”(UFA),总投资2500万马克,政府股份为三分之一。战后政府退出了股份,但新东家和旧主人之间几乎没有区别:都倾向于在银幕上建立永久保存前政权所确立的“保守及民族主义模式”,乌发电影公司的模式证明了“德国皇权的威权特点”。克拉考尔说“德国人十分习惯由权威人士代为处理他们的事务,因此他们相信,敌人的银幕宣传也纯粹是政府策划的结果。” 德国人将这一时期称之为“觉醒”,德国电影开始具有了自我意识。但德国式的觉醒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翩翩飞出的不是天使,而是国家主义、种族主义,并通过电影展现了出来。
2
在虚无中“觉醒” 大战结束,自由突然降临到从未对自由做好准备的德国人头上,于是,德国人将暗杀、街头暴力作为对自由回应的一部分。 有两类电影在德国流行起来。一类是“毫不掩饰其对色情主题的兴趣,详尽描述性事”。这类影片弥补了德国人内心的空虚,注定会遭到正经人士的抗议,只是这些抗议者认为,需要对此负责的是犹太人。 “另一类影片是场面盛大的历史剧”。从事喜剧制作的刘别谦被召来拍摄历史题材,他一共拍了四部历史剧,分别是《杜·巴里夫人》《安娜·博林》《法老的女人》和《爱妃苏姆隆》。这四部“历史剧”的共同特点就是竭尽所能地歪曲历史,尤其《杜·巴里夫人》,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事实和认知的双重歪曲,将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故事直接搬到了奶奶级别的杜·巴里夫人身上,结果,大革命的断头台切下了杜·巴里夫人头颅,而放过了安托瓦内特。刘别谦还引发别人的模仿,拍出更加歪曲的电影《丹东》,法国的影评人写到:“法国的历史……由德国人色欲的曲笔写就。”这一时期德国历史剧的总体倾向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倾向高涨,德国的战败导致德国人“再也不承认历史是正义或神旨的工具。”自拿破仑取缔神圣罗马帝国后,德国人对法国革命就失去了敬意。 现在,轮到卡里加利出场了。电影《卡里加利》的情节复杂,简言之,原作的意图是反威权、反专制,“揭露的是威权固有的疯狂本质”。但电影违背了这个意图,变成对威权的驯服,而反威权者却被判为疯狂,可谓乾坤颠倒。电影主人公卡里加利被暗喻为希特勒。克拉考尔认为电影“放弃了原作内涵这个版本,忠实地反映了人民内心世界的集体退缩。”他指出:“德国人的自我组织能力多要归功于他们渴望顺服的心理”。就德国历史来看,德国人“向内而思”的心理状态至少从三十年战争之后就开始了,长期的极度内敛,一旦爆发产生了巨大破坏性。 《卡里加利》揭示了在专制和混乱之间游走的灵魂,同时直面令人绝望的处境:“任何逃避专制的尝试看来都会令它陷入彻底无序的境地。”专制者对“秩序”总是津津乐道,时常借大众对混乱的恐惧进行恐吓,却刻意遮掩“秩序”背后的基础和图谋。“秩序”并不等于人民的福祉,但经常性地成为驾驭民众的工具。 奥托·戈比尔扮演的腓特烈大帝 从战后1918到1924年的六年间,能够反映德国人还能保持正常理性思考水平的影片极少,作者不无沉痛地指出:“对个体自治的弃权根本就是一场严重倒退——无疑还是德国统一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尽管慎重地接受民主决不会必然地导致社会地位丧失,他们仍然宁愿退回到不成熟的状态。” 4
在稳定中逃避 1924年后,德国进入一个短暂稳定期,外国资本大举攻入,导致德国电影出现低潮,刘别谦、强宁斯跳槽到了好莱坞,电影公司多半也利用外资合拍方可求生存,有德国特色的电影掺杂了越来越多的异国风情,最重要的就是美国化:“纯种德国电影悄无声息地死掉了”,评论家如是说。“性爱片和见闻片卷土重来”,喜剧片假装轻松,军事片席卷银幕,因为德国人“不能时时处处看到军服,所谓日常生活不堪想象。”克拉考尔将这一阶段的影片概括为“麻痹时期”,也就是避世。 麻痹时期的电影又被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仅表明麻痹状态的存在,第二类帮助我们理解处于麻痹状态的各种倾向和观念,第三类则揭示麻痹的集体意识内在运作方式。”第一类电影如乌发公司的纪录片《力与美之路》,内容平庸、画面优美,展示了“人种再生”的概念;《贫民窟》尽管镜头向下对准了苦难人群,结局却是主人公时来运转、皆大欢喜,以致消解苦难。在貌似中立的情况下,既无批评,也无批判,延续了早期屈服威权的基本意图:既然已经屈服,那就继续低头。蜚声全球的电影《大都会》正是如此:两个矛盾尖锐的阶级令人诧异地和解了。 归于第二类的电影众多,有力图令理智归顺自然的,如《夏甲之子》和高山电影,一系列“街道电影”,流露出对真爱的期待和少有的温情。还有一些青春片,试图展现对威权的某些突破,但作者认为“青春片对反抗威权行为的强调恰好证明了它们对威权行为的图恋。年轻的反叛者上了年纪多半会变成老暴君”,而且“越是狂热的反叛者成为专制者后就越残忍。”重要的是,青春还容易被戏弄,更容易上当。电影《大都会》中,实业家的儿子企图调停父亲与员工之间的紧张关系,实业家假意答应,结果却是,实业家不仅阻止了工人们想达到的目的,还加强了对工人的控制。这一手段被戈培尔总结为:“赢得一个民族的心并留住它”。纳粹上台后,戈培尔立刻将该片导演弗里茨·朗找去,说希特勒曾经看过此片,并希望他为纳粹拍片。 在运作方式上主要通过两种电影技法展现德国人内心麻痹的。其一是新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不质疑,不站队;描画现实不是为了让事实产生会意,而是要将所有含义浸入事实的汪洋。”我立刻想到以兰克、特莱奇克为代表的德国历史学派特征,德国的电影表达与史学观念离奇地达成了一致。当时德国电影人奥古斯特·鲁埃格坦言:“我们已经丧失信仰的能力,那么,既然世界机器的车轮看来好像会在自我推动下继续前行,我们就应该习惯无所依托且无责任感地继续活着……好活也可,歹过也罢,其他人随波逐流就是了。”这可真正从头到脚地麻痹了。一个人如果内心没有最深切的信仰、信念的关照,在一个缺乏外在约束的世界里,又怎么可能不为所欲为? 展示麻痹的另一种技法是蒙太奇:就是剪辑。在德国被称为“截面电影”,它的代表作是纪录片《柏林,大城市交响曲》。克拉考尔认为这种技法只是“提供了大量展示却并不揭露问题的讨喜机会。” 《意志的胜利》剧照
6在迷惘中祈盼 纳粹党夺得政权之时,就是魏玛电影落下帷幕之日。克拉考尔写作该著的基本出发点是他认为“德国银幕是国内局势的征兆”,通过精神的、心理的分析,“提供了通向隐秘的社会内在习性的入口”、“魏玛时期的德国影片反映了该民族的威权习性,它最终在法西斯主义中找到归属”。 由于德国中产阶级意识形态与行为影响着社会其他阶层,作者特别强调本书分析是基于中产阶级心理倾向这个基础之上的。克拉考尔的“中产阶级”范围涵盖了几乎所有有产者,即便他们出没于贫民窟。这一划分与纳粹党成份构成是吻合的,纳粹党自称“工人党”,但它主要成员并不由无产阶级构成,而是大量有产者,并始终稳定在三分之二左右。“中产阶级”的标签符合传统政治经济学定义。如果将这群人定义为“大众”或者“群众”固然也是可以的,但无疑会淡化他们的阶级、社会属性,也会模糊纳粹党的性质。“中产阶级”还揭示了他们对共产主义极度恐惧的理由——害怕财产被剥夺,即便十分菲薄。第三帝国溃败之后,大多数人向西而不是向东逃窜,以躲避苏联占领,这也解释了德国人可以虚情假意、半推半就地接纳纳粹政权而决不会接受共产政权。 许多中产阶级在经济上已经无产阶级化,但观念或生活方式还停留在过去,因此,他们在迷惘中迫切需要一位克里斯马型人物来维持他们的阶级地位——于是,希特勒出现了。这正是克拉考尔一开始的一个预设。 纳粹党成员的极度宽泛性,导致纳粹主义的每一个拥护者——一个非常可能不是纳粹主义的人,却能从纳粹党、从希特勒身上找到自己所拥护的那一部分,所以,不论里芬斯塔尔还是施米特、海德格尔,他们都异口同声宣称自己不是纳粹主义者,但纳粹主义毫无疑问地再现了他们所拥护的东西,而且,他们极度满足于这种再现,并为之效命。
7在重压下“反省” 作为左派的克拉考尔,身披厚重的“批判现实主义”铠甲,他觉得艺术一定要对现实作出鞭辟入里的批判才有意义。而心理分析,分析对象总是与分析者的主观判断连接在一起的,由于作者将整个魏玛时期的电影视为纳粹意识形态的镜像——或者说心理折射,实际构成对这一时期德国电影的否定性评判,这使电影评论界深感受不了。评论家批评他“对历史的判断……似乎过于严格地预先由意识形态寓意定型”、“论述不足且立论薄弱”。心理分析是极少数专家才能掌握的技能,对于心理学的门外汉——这些众多影评家来说确乎感到有点不可思议。我在阅读该著时也感觉作者用力过猛,有过度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嫌疑,难免觉得部分地方牵强附会。如弗里茨·朗导演的几部经典作品,即便在克拉考尔看来意识形态差异也是巨大的。 与只研究电影而不研究纳粹主义的评论家不同的是,我不认为克拉考尔的结论太过离谱:托马斯·曼曾经是霍亨索伦王朝的热情讴歌者,桑巴特这位左翼思想家竭力赞颂“德意志社会主义”,斯宾格勒不遗余力地图谋德国的强大。这些处于德国思想、文化顶端的文学家、思想家们尚且如此,克拉考尔的评价就很不过分了。尤其历史剧相当准确地反映了德国人对旧王朝的迷恋、对法国革命的诋毁、对威权的驯服。这种倾向出现在其它类型电影中并不令人觉得出乎意料,问题仅仅在于:是不是所有电影一概如此? 耐人寻味的是德国本土文化界对克拉考尔著作的反对。战后,此书在德国出版时遭到大量删削,1958年的罗沃尔特版将这部电影史变成了剧情介绍,克拉考尔“观点的演绎被拦腰截断”,甚至,只要书中使用了“纳粹分子”这个词,“都会改为尊称‘国家社会主义党党员’。”编辑之一沃尔夫冈·冯·艾希德尔直截了当地说这本书“显然也曾被当做反法西斯宣传的工具,所以有很多相关内容也可以理解,战争结束十三年之后,其中这些过于客观的观察也不必全数保留了”。它反映了德国人对充满罪恶历史的讳莫如深。 中国读者时常会有这样的观点:德国人对历史的反思深刻而彻底——以此对照我们对历史认识的肤浅和马虎。事实却是:若非德国战败、若非强大的国际压力,实在不能指望德国人会比我们更加勇敢地直面历史。 纳粹主义在德国的“特殊性”在于:极右思潮泛滥成灾祸,自我审视能力几乎完全丧失,批判的声音被挤到墙角。它不仅仅在电影中有明确反映,业已渗透到整个社会,不研究德国史或者纳粹史很难体会到这一点。因此,我以为该著总体还是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德国人的隐秘心理,正如作者所说:“只要一个民族的内在习性保持不变,人们就可以反复制造同类型的主人公。”在德国人内心普遍狂热驱使下,这批电影预言了纳粹德国的产生:卡里加利实在是希特勒形象的准确预告。  (作者授权刊发,原载《随笔》杂志2018年第4期。)











点击 蓝色文字 查看往期精选内容:人物|李鸿章|鲁迅|胡适|汪精卫|俾斯麦|列宁|胡志明|昂山素季|裕仁天皇|维特根斯坦|希拉里|特朗普|性学大师|时间|1215|1894|1915|1968|1979|1991|地点|北京曾是水乡|滇缅公路|莫高窟|香港|缅甸|苏联|土耳其|熊本城|事件|走出帝制|革命|一战|北伐战争|南京大屠杀|整风|朝鲜战争|反右|纳粹反腐|影像|朝鲜|古巴|苏联航天海报|首钢消失|新疆足球少年|你不认识的汉字|学人|余英时|高华|秦晖|黄仁宇|王汎森|严耕望|赵鼎新|高全喜|史景迁|安德森|拉纳米特|福山|哈耶克|尼尔·弗格森|巴巴拉·塔奇曼|榜单|2016年度历史图书|2017年度历史图书|2018年度历史图书|2016最受欢迎文章|2017最受欢迎文章|2018最受欢迎文章









施京吾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取消
发送


我知道了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
确定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







已发送







朋友将在看一看看到
确定



写下你的想法...









取消
发布到看一看
确定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中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即将打开一个新页面

取消
允许


社会

  • 谈谈移民,我与我的皮肤
    Constantin Brancusi,The Kiss 不停有人问有关移民的问题,我活了半辈子,这个问题前几年想清楚了,我自己,肯定不会移民离开中国的。 两个理由。 一、赚钱的机会将来更多在
    连岳
  • 京东Q2财报:高速增长背后的长远逻辑
    8月13日晚间,京东集团发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收入、利润、现金流以及活跃用户数四大核心业绩指标全部实现了强劲增长,进一步夯实了一季度开始的向好形势。 财报显示,京东第二季度净收入达到了1503
    科技观察
  • 银幕魅影——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
    施京吾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但凡思想、文化、艺术,总能反映一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即便清代实学思潮,也被认为是学术家们避世之结果。古史辨派首领顾颉刚先生考据出“大禹是条虫”,
    东方历史评论
  • 真正厉害的人,凡事都不走捷径
    彭萦 改变自己主创 创业者 | 品牌人 | 性格分析师 曾经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创业? 我的回答是:吃喝玩乐终究是低级刺激。去创造、去厮杀,这才是高级刺激,这样的刺激只要你做过一
    改变自己
  • 参不透的女人
    有时候,真的想不明白,娱乐圈那些女明星,怎么可以做到十几年如一日长一样。 👇比如日本银幕女神中谷美纪 出道时她长这样,现在她还长这样 明明40多岁的人,皮肤状态依然嫩如18。看到采访才知道,她的冻
    王路在隐身
  • 判断一个男生,一定要从他的房间入手。
    不久前,一位男性朋友跟我吹嘘了自己房间里的柜子。 柜子里专门存放着一些特殊的纪念品: 两罐曾经的女友叠的纸星星,几本手工制作的相册,还有代表着情侣关系的 T 恤。 提到纸星星里写的字条他从未拆开看过的
    我要WhatYouNeed
  • 陶辉:巧用 Nginx 实现大规模分布式集群的高可用性
    讲师简介 杭州智链达数据有限公司CTO 《深入理解 Nginx:模块开发与架构解析》作者 本文是我对2019年GOPS深圳站演讲的文字整理。这里我希望带给各位读者的是,如何站在整个互联网背景下系统化
    高效运维
  • 【量化历史研究】谁是百年投资最佳资产?来自全球16个富国150年资产回报率的证据
    本文为“量化历史研究”第 347篇推送 (图片来源网络) 不论是研究收入不平等的经济学家,还是关注投资收益的金融从业者,再或是制定经济政策的政府官员,资本回报率始终是他们眼中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特
    量化历史研究
  • 当女明星嫁给了自己的经纪人
    李艾以前没想过结婚,也做好了不要孩子的准备,甚至给自己存了一笔冻卵的钱。她一直觉得婚姻和孩子,都不是人生的必选项,直到遇到了张徐宁。 文|赖祐萱 编辑|金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张徐宁有点紧
    人物
  • “实用为王”环境下的 CV 技术,AI 企业如何在落地快车道上提档加速?
    作为一门教计算机如何“看”的科学,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迅猛,近年来更是因张学友演唱会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抓捕逃犯,走进大众视野。 但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从移动支付的自动贩卖机到刷脸支付的智能货柜; 从基于
    Tiny4Voice
  • 扯白||《芳华》三美现在拉开差距了吗?
    前两天,钟楚曦发了一条微博,是电影《芳华》里的演员再聚首的照片,苗苗转发,而杨采钰则只是赞了一下: 真是恍如隔世啊,不知不觉,电影《芳华》也已经上映两年了,这两年间发生了多少事情也不用再提了,重点
    蓝小姐和黄小姐
  • “黄晓明,你别装了”
    你做我的朗读者 我做你的摆渡人 戳蓝字一键关注 摆渡人 ☾ 每晚21:39 无论你在哪里,请记得打开手机。 黄晓明,你别装了”_朴树 平凡 - 来自摆渡人 - / 14:54 ♪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
    摆渡人
  • 独处是一种竞争优势吗?
    “永远记住: 你的专注决定了你的现实。” 绝地大师奎-冈 · 金在《星球大战》中与达斯·维达分享了这个建议,但在我们这个高度分散注意力的工作世界里,这个建议是我们也都需要听取的。 科技无疑在无数方面
    译言
  • 白鸦内部培训:企业服务类产品的底层逻辑,和“有赞产品设计原则”
    * 全文 16517 字,阅读需 30 分钟以上。 有赞产品设计原则 写在前面 作为一个产品团队,我们最需要的永远都是懂用户懂需求,并保持不断的创新力。有赞希望每个产品人在这里都能足够发挥自己的能量,
    keso怎么看
  • 女生穿衣自由与言论自由
    公共话题的低质量是近年来的趋势。 就说「穿衣」这事,如果不拔高到「言论自由」的层面,几乎没有讨论的价值。 而很多事,兜兜转转,最终的症结也是「言论自由」。 本文讨论的当然是受我国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
    三表龙门阵
<< 36 37 38 39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