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升级有10000种方式,这里有你最意想不到的一种
  •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8月21日至8月25日,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期间,“中读”举办了以“声音里的知识和AI”为主题的知识大会。在媒体纷纷谋求转型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拥抱人工智能,为新的内容生产方式赋能?知识生产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如何更好地运用声音来传播知识?面对这么多问题,作为《三联生活周刊》旗下的新媒体平台,我们在本次知识大会上同海内外的传统出版从业者分享了自己的新尝试和新经验。 
有了这项技术,我们“生产出形式多样的衍生内容产品”的构想也在逐步达成。当然啦,我们还有更多的新尝试。你能想象吗,课程主讲人可以开口说不同的语言,从英语、法语甚至是当地方言,即使这些语言他一种都不会。“实现多语种及多种说话风格的输出”就是我们进行的另一项大胆尝试。有了AI技术,以知识为载体的声音、语言、使用场景,将实现更紧密的交互和融合。 袁越在录音棚为《生命八卦》音频专栏进行声音的收集采样
在这种大趋势下,我们坚持,以技术带动用户体验的提升同样应该包含在内容生产环节之中。为了让读者获得更好的收听体验,我们在中读APP的最新版本中引进了一键朗读功能,集成微软最新深度神经网络智能语音——微软晓晓。不同于以往机器朗读的生硬和刻板,微软晓晓的语气、语音、语调都接近真人的效果,满足用户多场景、高质量的语音内容需求。目前,微软深度神经网络语音技术已支持美式英语、中文、德语和意大利语等。
这背后依托的是来自微软的一套涵盖内容分析、语音合成和后期调音的完整有声内容输出方案。只要有相应的文本内容,无论是知识、专栏、新闻、小说,公众号文章等,通过微软智能有声内容解决方案,就可以生成高质量的语音内容。

在致力于技术革新,知识创新的同时,我们也在一直按照自己的步调稳步前进。
 在知识大会现场,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鸿谷谈到了中读的技术发展蓝图:
“未来,中读也会继续在声音的交互、搜索与推介上谋求新的突破。”在不久的将来,中读将打造一款虚拟个人学习助理——中读君。它会根据数据和读者阅读偏好,为不同读者制定只属于他的学习计划,并且通过智能推荐,帮助他们在繁复的知识中找寻到适合自己的知识产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缓解用户的“选择疲劳”。 左起:杨滨源、李鸿谷、严芩、张泉灵、于洋、陈运文
AI技术的更新迭代,必然会带来新型内容呈现方式的崛起,用户画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对从传统媒体转型而来的我们来说,是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快慢之间有中读”是我们一直以来倡导的理念,也在为我们的成长源源不断地提供养料。不被快时代抛弃、不在快节奏中迷失,坚持传统新闻媒体生产优质内容的原则,找准自己的步调,主动谋求知识升级转型——在这一系列的挑战中,我们从未停下过自己的脚步。在不断地向更宽广的领域探索中,拥抱AI技术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请拭目以待吧。

扫描二维码,了解微软认知服务语音产品
内容及商务合作请联系:zhongdu@lifeweek.com.cn▼ 点击【】,下载中读APP








中读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取消
发送


我知道了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
确定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







已发送







朋友将在看一看看到
确定



写下你的想法...









取消
发布到看一看
确定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中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即将打开一个新页面

取消
允许














知道了








确定


社会

<< 21 22 23 24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