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泰元:英文里的“禅”
  • 来源:文汇笔会
新华社记者吴晓凌2017年9月29日摄于旧金山
长久以来,英语世界若是提到“禅宗”,其所用的关键字眼,几乎都是源自日文的Zen(禅,完整作Zen Buddhism“佛教禅宗”)。大多数西方人也认为,禅宗是日本精神文化的产物,鲜少例外。
    日本的禅宗于“鎌仓时代”由南宋传去,自此之后在东瀛发扬光大,对日本的生活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可以说是几分欣喜几分无奈。欣喜的是,汉传佛教强大,丰富了日本文化的精神面貌。无奈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世界只知学生而不识老师。
    上个世纪初,有“世界禅者”之誉的日本佛教学者铃木大拙开始向西方传播禅宗思想,所传播的是一种生活哲学,适合大众的口味。他数十年的辛勤耕耘在上个世纪的下半叶开花结果,西方世界对日本禅宗的兴趣大增,Zen也成了一个时髦的名词。对于一般的西方人而言,Zen意味着接受现状,意味着内心平和。
    词典反映现状。在英语世界里,禅宗广为人知,禅思维、禅生活随处可见。中型以上的英文词典,基本都收录了Zen,同时还会提及源自日本。这代表的是,东方的Zen,已经横越了大半个地球,来到西方,飞入了英美的寻常百姓家。甚至,原属宗教范畴的Zen,在英文里也由名词转兼形容词,用以描述一种以禅为本的人生态度。
    兹举中型权威的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剑桥高阶学习词典)为例,Zen的本义,在此得到了浅显清晰的阐述:
    a form of Buddhism, originally developed in Japan, that emphasizes that religious knowledge is achieved through emptying the mind of thoughts and giving attention to only one thing, rather than by reading religious writings.(佛教的派别之一,最初发展于日本,强调的是对宗教的认识必须通过排除心中杂念,并专注一境,方可达成,而不是藉由研读宗教典籍。)    同样在剑桥词典里,这个源自日本的Zen还有个形容词的义项,指的是把禅宗哲理内化后,展现出来的一种入世的特质:
    relaxed and not worrying about things that you cannot change(心情放松、对无法改变的事物不去忧虑)。    剑桥词典附上了一条例句,展现了“禅”生活化的一面。作为非专名的一般形容词,首字母因而也可以小写:There’s nothing you can do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so you just have to be a bit more zen about it.(你做什么都改变不了这个状况,所以对此你就得多想开一点。)
    Zen丰富了英文,丰富了英语世界。然而日本禅宗贡献给英文的词汇,却远远不止于此。
    除了Zen之外,禅宗的许多专业术语,也都系统地通过日文进入了英文,并为大型的英语词典所收,比如roshi(老师,即“禅师”)、koan(公案)、mondo(问答)、satori(悟)、mu(无)、mushin(无心)、wabi(侘,音chà,孤寥失志貌)、sabi(寂)、zazen(坐禅)、Rinzai(临济宗,日本禅宗的三大派别之一)、Soto(曹洞宗,日本禅宗的三大派别之一)、Obaku(黄檗宗,日本禅宗的三大派别之一)。英文里起码有上述这13个源自日文的禅宗词汇,日本禅宗的影响力如此庞大,令人惊讶赞叹!
    中国禅宗,相传由天竺高僧菩提达摩(Bodhidharma)东渡来华,于公元5世纪的南北朝所创立,经几代传人发扬,开枝散叶,流行日广,唐宋时极盛,公元12世纪末南宋时东传日本,于清初逐渐没落。作为师辈的中国禅宗,在英文世界的情况究竟如何?
    2018年10月初,《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简称OED)发布了年度第3季的新词新义,共有1400余项。中国禅宗以汉语拼音的Chan现身词表,让我眼睛一亮,心中感叹,有此等分量的词典加持,这可是“迟来的正义”啊!OED对Chan的定义如下:
    A Chinese school of Mahayana Buddhism which emphasizes the value of meditation as a means of finding spiritual insight and enlightenment, and which gave rise to the development of Zen in Japan.(中国大乘佛教的一个宗派,强调禅定乃觉悟之法,催生了日本禅宗的发展。)    OED所谓的新词新义(英文原文作new words, senses, and subentries“新词、新义和新副条目”),其实绝大多数并不新,只是因为过去漏收,现在补遗,或者经过一定时间(起码10年)的观察之后,发现证据充分,才决定纳入。
    事实上,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的1961年,美国最大的《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语大词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Unabridged,简称W3)就已经以威妥玛拼音的Ch’an收录了中国禅宗:
    a Chinese school of Mahayana Buddhism founded in the 6th century A.D. by the Indian teacher Bodhidharma that emphasizes meditation and higher contemplation as a method of salvation – the Chinese equivalent of the Japanese Zen or the Indian Dhyana.(中国大乘佛教的一个宗派,由印度禅师菩提达摩于公元6世纪创立,强调以禅定与高层次的冥想作为修行的方法──中国的Ch’an相当于日本的Zen或印度的Dhyana。)    虽然W3比OED早五十多年收录,不过当时的时空环境不同,W3的一个Ch’an字空有翔实的定义,却缺乏其他软硬条件的配合与支撑,就这样养在深闺人未识,侘寂至今,除了专业人士之外,罕为外界所知。
    OED和W3都收录了Chan,然而英文的“禅宗”一直还都是日文Zen的天下。OED的书证表明,Zen于1727年首见于世,而Chan得迟至1901年才有文献记录,前后差了近200年!而且,中国禅宗的Chan在英文里形单影只,不似日本禅宗的Zen还有12个相关词语围绕作伴,众星拱月。
    礼失求诸野,现在的世界通过日本来了解禅宗,这教作为老师的中国怎能不感慨万千?再往前推,中国的禅宗来自印度,名称也来自印度:Chan(禅)为channa(禅那)的简称,而channa则译自巴利语(Pali)或普拉克里特语(Prakrit)的jhana,最终源于梵语的dhyana。由始祖印度观之,这个禅更是彻底的“礼失求诸野”了。
    在OED这一季的更新里,中文只给英文贡献了一个Chan(禅宗),而日文的词语却有4个:butoh(舞踏,日本一种狂野的现代舞)、butsudan(佛坛,日本供奉神佛和祖先牌位的柜子)、kaiju(怪兽,日本特摄电影的一种类型)、kaiju eiga(怪兽映画,即怪兽电影)。这四个词,有传统,有现代,色彩纷呈,活力十足,其中的“佛坛”和“怪兽”,或为唐朝以前就有的词汇,疑是日文直接借自中文的。
    日本文化的魅力,让欧美着迷,相关的日文词汇,英文自然也就吸收了。这一切我们看在眼里,可真是五味杂陈啊!罢了,那就怀抱着禅心,设法看开一点了!
本文刊2018年12月29日《文汇报 笔会》点击“”可跳转至《甜如蜜》购买网页

【笔会上月好文推荐】汪涌豪:无多烟月可怜人戴扬本:那种与物质享受不相干的清贵之气蔡小容:贺老爷的时空门王瑞芸:威尼斯访古根海姆女士故居张辉:阿姆斯特丹的梦露曹景行:我经历的电视新闻“直播”王尔山:谁要对你将看到的内容负什么责沈嘉禄:御穷一策,芋头为首高明昌:种芦粟,吃芦粟田洪敏:我只敢在正午的灼日想起你文珍:致那些孤独而年轻的朋友们


传媒

<< 41 42 43 44 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