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硕是关外的锦州人,每日街头打架解闷原来鄂硕是关外的锦州人,他虽然身为旗人,但家境并不算好,所以从小就在锦州的街头每日以打架斗殴解闷,后来家里人托人给他找了一个师傅,教了他一些拳脚功夫,而这鄂硕老头还真是一个学武的材料,没几年就出了师,还学会了一身骑马射箭的好本事。也就是在这拜师学艺的几年里,鄂硕结识了德宝在内的十几个兄弟,一群人每天练功完了就相约着去城里喝酒,偶尔还去赌坊玩两把,一群人之间关系好得不得了。后来他们艺成出了师,在江湖上闯荡了几年,却都没有混出一个名堂来,这时大清的南方闹起了长毛太平军,几个人私下里一商量,觉得这是建功立业的一个好时机,于是就相约一同参了军。多隆阿则率领黑龙江的两起马队南下没几年功夫,鄂硕,德宝好其他的几个兄弟就看当时的黑龙江将军英隆给看中了,加上他们本身又是旗人,所以便被选入进了黑龙江的马队,官拜补骁骑校。咸丰三年,太平军发动北伐,一时所向披靡,无人可挡。满清这时急忙调兵遣将,前往迎堵,出身正白旗的旗将多隆阿便是在这时候跟随内阁学士胜保赶到了河南怀庆外围,开始与北伐太平军死战。然而到了该年九月,太平军的北伐军却突然矛头一转,经山西折入直隶,兵锋直指京城,大清满朝为之震动。后来蒙古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率八旗兵出战,而多隆阿则率领黑龙江的两起马队南下,在直隶山东围剿太平军,最后清军全歼北伐太平军,多隆阿也因此战闻名天下。当时多隆阿所选的两起黑龙江马队,正是鄂硕和德宝他们所在的旗营,也就是在这次的战斗中,鄂硕德宝几个人的骑射功夫和他们的勇武,给多隆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场大仗过去之后没多久,鄂硕德宝几个人就被多隆阿调入了自己的亲卫马队,他们几人也就成了在战场上伴随多隆阿在身边,护卫着他一起冲锋陷阵的亲卫。后来多隆阿南援湖北,东进安徽,鄂硕几人始终作为多隆阿的亲卫,一直随着他出生入死,也就是在这几年中,鄂硕浑身上下大大小小受伤二十三处,当年一同相约参军的十几个兄弟,如今也只剩下了鄂硕,德宝在内的六个人。然而就在几兄弟都不知道这个仗要打到什么时候才结束之时,陕甘那边的回乱又闹起来了。清政府一开始是派直隶总督成明率兵入陕进行平乱,结果被回匪所败。随后又派了多隆阿的老上司胜保作为钦差大臣进陕围剿回匪,却也连遭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后来胜保看回匪人多势众,已经被吓得不敢出城迎战,任由回匪在城外肆意屠杀汉民,结果胜保的怯战行为引得龙颜大怒,没多久胜保就被押送到了京城,被慈禧赐死了。这时多隆阿带着马队正在江南随同曾国藩的湘军围剿太平军,然而两人之间合作的却并不愉快,朝廷里对二人之间的矛盾自然也是知道的。多隆阿部队被调往陕西平定回乱于是乎多隆阿理所当然的就被一纸调令,调离了江淮战场,被允许自选所部迅速入陕平定回乱。结果多隆阿一入陕西,就如同虎入羊群,打得几十万回人是毫无还手之力,不出一年的功夫,多隆阿就夺回了数百个城镇,将回匪彻底赶出了陕西,不是远遁新疆蒙古,就是逃亡甘肃,和那里的回人合兵一处。虽然后来陕甘回乱是由左宗棠彻底平定的,可是很多人都说,如果没有之前多隆阿死战的功绩,左宗棠平乱的过程定然就不会如同后来那般的顺利,只怕左宗棠还要大费一番周章。数百万因多隆阿而得救的汉人,更是为他在关中平原的大地上,建起了无数的生祠,以此而感谢多隆阿的救命恩情。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多隆阿在将陕西回乱平定下去之后,又立马趁胜追击,率军向甘肃进军。但是,当时蓝大顺等率领的叛军这时还占领着陕西盩厔,多隆阿为了解除自己西征时的后顾之忧,又亲率大军向蓝大顺叛军囤积粮草的整屋发起攻击。多隆阿率先利用地道以地雷轰城,同时发起强攻,可是皆未成功。几日下来,多隆阿见部下死伤累累,而城不能克,心急如焚,于是他便亲自击鼓督阵,再次强攻。没想到多隆阿就在此役中,头部被叛军的火铳击中,身受重伤。隔日整屋城破,蓝大顺率残部逃亡陕南。而多隆阿却因伤重不治,在苦苦支撑了一个多月之后,悲愤离世。谈到多隆阿之死时,鄂硕的老脸上顿时就落下了眼泪来,他对胡老四道,你知不知道军阵中啥叫亲卫?那就是我们这些亲卫都死光了,多将军他才能死,只要有我们一个人在,无论是刀枪箭弩,我们都要替多将军挡在前面。你说忠勇公他就这么为国捐躯了,但留下我们这群亲卫,这不是天天被人指着脊梁骨骂嘛?可是我并不怕死,为了忠勇公我这条命根本就不算什么,我身上有一半的伤那都是为了忠勇公留下的,但我不能就让忠勇公死得这么不明不白,这么多年来我一心想着的就是要手刃了德宝这个王八羔子,就是他害死了忠勇公。胡老四闻言,忙问鄂硕这是怎么一回事。鄂硕又是恶狠狠地骂了已经死掉的那个化身为关中富商的德宝几句,这才同胡老四解释了起来。原来当时在同蓝大顺的叛军作战之前,多隆阿就发现自己的亲卫中有人在私藏从回匪那里收缴上来的金银,虽然多隆阿没有明说是谁,但是也同鄂硕他们这十几个人说了,说是等这场仗打完了,他再好好把那个人揪出来收拾一下,听多隆阿话中的那个意思,似乎他还有将那人以正军法的打算。多隆阿受了枪伤于是,就在多隆阿赤身在战场上擂鼓助战之时,原本负责在多隆阿左前方护身的亲卫德宝,猛然间不知为何就是身子一矮,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一声枪响,多隆阿被叛军冲到近身处的一个不知名的匪兵,一枪击中了头部,轰然倒地。当时一见多隆阿受了伤,众人顿时乱成了一团,加上蓝大顺军一见多隆阿受了枪伤,一时无法指挥,趁机率领大军全线压上。于是众亲卫连同其他营马的将士,手忙脚乱得将多隆阿拖回了后营,好不容易才稳住了阵脚。可是事后众人一清查,发现德宝趁乱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大家再联想到之前发生的种种,这才都明白过来,原来战前多隆阿所说的那个私藏回匪金银的人就是德宝。而且也是这个德宝,当他看到了靠上前来的叛军要朝着多隆阿放枪时,一时之间舍弃了自己身为亲卫的职责,贪生怕死,甚至心中带着几分恶意,让多隆阿直接就暴露在了敌军的枪口之下,从而被一枪命中头部,倒地不起。而德宝更是趁着众人混乱之际,逃离了战场,去向不明。到了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亲卫都知道刚才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但是他们却不约而同得谁都没有多说一句话,要知道,被自己的亲卫暗算,那丢得可是多隆阿他自己的脸。而多隆阿心中对此事也很是明白,可是他却拦住了急于寻人报仇的鄂硕几人,说德宝也曾为了救自己受过好几次伤,这次就当他将这条命还给德宝好了,他希望鄂硕等其他的亲卫,不要为难德宝,对外就说德宝已经战死了,不要再为他起什么争执,一切就随他去好了。正所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虽然鄂硕几个人嘴上答应将服从多隆阿的话,可是等多隆阿一死,一群亲卫便全都叛逃出了军营,天南地北的开始寻找起德宝的下落。然而这一找,鄂硕他们一群人就几乎找了二十年。而德宝逃出战场之后,自然是连家都不敢回,想来应该是取走自己之前私下截留下的回匪金银,四处躲藏了一阵,后来才拿着一个死人的身份,混进了上海租界,用那笔钱做起了生意,这样一晃就是十几年。可是这十几年来,德宝是养尊处优的做着他的富家翁,但鄂硕他们这些人却都是顶着一个逃兵的名头在四处躲藏着的。后来朝廷因为是用人之际,免了他们的罪责,鄂硕他们之间有几个人也重新回到了军中,最终战死在了沙场之上。还有几人因为身上的伤病也都早早离世,唯独剩下了鄂硕一人独自走在为多隆阿复仇的道路上。前几个月,鄂硕得了消息,说是在上海的租界内曾有人见过一个与他想要寻的人容貌很像之人,鄂硕兴冲冲的就冲了过来,结果在明察暗访近一个月之后,他这才寻到了改名换姓,现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生意人的昔日好友德宝。就这样,鄂硕在精心准备了几日之后,趁着夜色潜进了德宝的家中,这才有了故事开端的那场灭门之案。鄂硕原本在杀掉了德宝之后,是可以安然脱身的,可是他一想到多隆阿当年的冤死,再加上自己这些年为寻仇所吃的苦头,和那些已经离世的军中同僚,他的气顿时就不打一处来。于是他临时起意,顺手就将德宝的人头给割了下来,心中想着要将德宝的人头带到多隆阿的墓前,祭奠一下,以慰多将军之魂。可惜,他没有想到,正是自己这一时冲动的决定,这才让他暴露了行踪,结果被漕帮的人给盯了上,从而沦落到了今天的这副境地。晚清普通百姓胡老四听完了鄂硕所讲述的这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许久都没有回过神来,可是尽管他心中对这个老人充满了敬佩之情,但是毕竟他手上已经沾满了数名无辜死者的鲜血,这个死罪他是无论如何都逃不掉的了。而那个鄂硕老头,对自己现如今的结局也很是清楚,他见到胡老四的神情之后,反而宽慰起他来,只听鄂硕那小老头对他道,我这条命早就应该扔在战场上了,之所以留在了现在,就是为了给多将军报仇雪恨的。如今此事已了,我已经再无牵挂,死了也好,这些年来东奔西走的,我也着实是累了,我也该歇歇了。没有几日,上面对鄂硕老头的判决就发了下来,不出所料,是一个斩立决,由租界政府交给上海县衙门执行。在临刑的那一天,胡老四又带着好酒好菜送了鄂硕老头一程,鄂硕在吃饱喝足之后,对胡老四道了一声谢,随后便笑嘻嘻的就上了法场。鄂硕死后,因为找不到他的亲属,胡老四又为他收了尸,葬在了租界内的一处墓地之内。没几年,清政府垮了台,胡老四也干不动自己的那份抓贼追凶的活计,便打了一个报告,退了休。随后胡老四就一直生活在租界之中,直到自己年轻大了,方才回了乡,又在自己的故乡过了几年安稳日子。在胡老四临死之时,他将多隆阿与鄂硕,德宝的这个故事,告诉给了自己的儿子,而胡老四的儿子又讲这个故事传给了自己的下一代。而胡家的一个后人恰好和家里的江浙那边的一个分家相熟,于是这个故事就被讲述给了家里人听。后来有一年过年,家里也不知道怎么就在饭桌上讨论起回人不吃猪肉这事,后来一群人就讨论起百年前的西北的那场回乱,这个故事这才被家里人在酒桌上讲了出来,被我们这些小辈听了去。故事说到了这里,应该也算是要完结了吧。我只想说,什么汉人,满人,回人的,其实都是华夏子民,为何要分什么彼此

故事

<< 26 27 28 29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