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国宝,名扬天下。宋代瓷器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时不仅官窑蓬勃兴起,民间窑口更是遍布全国各地。今天介绍的这件北宋乳浊釉柳斗纹罐,将为大家展现宋代民窑制品的朴素之美。洗尽铅与华,宋瓷诉古今北宋乳浊釉柳斗纹罐由宝应博物馆馆藏,口径10厘米,高7厘米,底径3厘米;圆唇口,微外卷,小束颈,弧腹下收,环底内凹,瓷罐内壁及唇口满施乳白釉,瓷罐外壁均为素胎;腹部满饰柳斗纹,瓷罐整体立体感强,造型独特,颇具韵味。 静静端立的北宋乳浊釉柳斗纹罐不仅以其独有的朴素典雅韵味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它的发现也为研究中国大运河文化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佐证。 宝应文博专家季寿山介绍,在宋代,当时主要的交通还是通过运河物流,把南来北往的产品汇集到宝应来,所以这件文物对研究京杭大运河经济、文化、民俗,有着重要的意义。 刀行似流云,纤巧如诗画宋代工匠使用刻划技艺比较多,比如耀州窑、景德镇窑,都有刻划的技法。宝应博物馆馆藏的柳斗纹瓷罐,虽然刻划不是很复杂,但是刻得很均匀,用刀比较深,非常有规律,就像摹印一样。宋瓷追求天然之美,把自然朴素作为理想之美的典范。这件柳斗纹瓷罐,十分讲究节奏和韵律的优美,罐颈部位点施乳浊釉,隆起的一周20颗白色乳丁,就像一串玉质项饰,仿佛一个美丽的少女在颈部装饰了项链,十分别致。不仅让这件柳斗罐更加具有强烈的装饰性,也提高了审美程度。国宝引关注,文物记历史季寿山说,据考古资料所记,这件柳斗罐应该是江西省赣州窑的产品,在唐宋时期生产出来的,柳斗罐身上具备赣州窑的特色。1975年,在韩国新安附近,当地渔民发现了一艘在海底沉睡了600多年的元代沉船,一万七千多件沉船文物也浮出水面,其中有不少赣州窑烧制柳斗纹乳丁罐,造型与宝应博物馆的这件类似。 赣州窑在今江西赣州,始烧于唐末五代,盛烧于两宋,终烧于元代,是江西境内宋代的四大窑场之一,也是历史比较悠久的一个瓷窑,尤其在宋代,它的产品非常丰富多彩,主要烧制生活用品。除了碗、盘、碟,另外还有水盂、水注、粉盒。这件柳斗罐,很有可能就是一种盛水的水注,是当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经常使用的一种瓷器。值得一提的是,赣州窑在全国的地位也很重要,它的出口产品相当多,在宋代的时候赣州窑产品经常向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输送。据了解,这件北宋乳浊釉柳斗纹罐是1999年12月在宝应县宋墓中出土的,当时吸引了考古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跟其他博物馆产品比较,宝应的这件柳斗纹罐造型最优美、最匀称,制作又很精细,被专家一致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历史不仅是记载在史册上的一段段文字,也是可凭借文物而述说的一个个故事。扬州国宝,让我们聆听到了过往的历史,感受到了前人的艺术。来源|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编辑|肖溢微、朱蒋慧

收藏

<< 36 37 38 39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