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香菇的“香”味飘进每个贫困户
- 来源:中国兰州网
中国兰州网8月1日消息 连日来,榆中南部山区马坡乡窑沟村香菇种植基地持续火热,当地贫困户将大棚里已经丰收的香菇采摘后集中销往市场,这个季节正是香菇的丰产期。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小花一边采摘香菇,一边给记者算起今年的“账”来:家里今年土地入股分红2000元,到户产业资金2000元,加上各类惠民政策补贴和在香菇大棚每月2500多元的打工收入,今年下来将有近4万元的收入,除去给丈夫治病,还能有些存款。“现在虽还在试种期,每天看着香菇销往市场,我们真是乐在心里。”建档立卡贫困户颜为芳告诉记者,她家里因为供了两个大学生,日子过得很紧张,庄稼人又不能撇下地外出打工。她说,村里的香菇基地真的特别好,香菇种植与自家庄稼能闲忙互补,在基地里打工每天还有80元的工钱,家里的收入一天天好了起来,让他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和信心。王小花因丈夫患有疾病,每年还要住院治疗好几次,没法种植蔬菜,更没法出去打工,家庭开支的重担全落在她身上,她没少为生活费发过愁。今年4月份村里的香菇大棚建起来后,王小花被吸纳到香菇大棚打工,从事香菇菌棒的制作和香菇采摘等工作。为了照顾她家的实际情况,村里让她根据个人情况来务工,打一天工给80元工资,一个月下来可以挣2500元左右。“在农村这样的收入已经很好了,而且又不是体力活,我觉得心里的负担一下子轻了。”王小花满意地说。窑沟村党支部书记张佳龙介绍说,窑沟村有建档立卡户59户199人,为确保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找准产业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单靠以前蔬菜种植没办法实现稳定增收,只有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才是出路。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佳龙在天祝县看到了香菇种植,考虑到两地气候条件类似,他便组织村两委班子、党员和村民代表去天祝县考察,在多次考察的基础上,成立了榆中吉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4月初,窑沟村党支部牵头流转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25亩土地,投入资金60余万元,建成1000平方米菌棒生产车间1座,生产大棚6座,完成55000个菌棒入棚生产,建成试验大棚1座。有了这个“脱贫车间”后,通过试种,棚内香菇产销两旺,每个菌棒产量1.5斤,平均以每斤6元的批发价格卖给经销商,从4月份出菇到10月份结束,预计试验棚产出香菇7500斤,收入4.5万元。据了解,在香菇试种的过程中,窑沟村党支部还积极开拓“支部+协会+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带动村里1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经营种植、基地务工、年底分红等形式就近增收,积极推动了全村的“三变”改革。在香菇大棚基地,记者看到一根根菌棒整齐地摆放在地,菌棒上已经长出了密密麻麻的香菇。张佳龙告诉记者,这种“木棒”不是普通的树干,而是由树干打碎后加入麸皮烘干制成,里面的营养比一般的树干高,加上窑沟村地处南部二阴山区,日常充足,温度适宜,自然条件非常适宜香菇种植。他说,这里的种植物都不施肥、不打药,虽然菌棒发菌时间长,但生产的香菇肉质厚实,绿色健康,很受食用菌市场的青睐,大大提高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内生动力和脱贫信心。“从现在开始,我们村将扩建20座大棚,邀请食用菌种植专家对农户进行集中培训,并通过统一建棚、统一提供菌棒、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高于市场价收购及农户个人管理的产业模式,调整好全村种植产业结构。”张佳龙告诉记者,通过带动更多的农户自发开展香菇种植,拓展香菇生产加工产业链,引进产业技术人才,发展香菇储存烘干深加工和休闲观光,让香菇真正成为带动全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首席记者 杨贵智 特约记者 岳程)
三农
-
-
- 「媒体看吕梁·新华社」神圪垯村真“神”了
- “吃水不再依靠旱井,一出窑洞还能看见江南风格的建筑,对于我们这些一辈子住在黄土山上的老农民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儿。”康有糕站在新建的水塔旁,望着不远处一排白墙青瓦的徽派建筑,饶有兴致地说。56岁的康
- 吕梁发布
-
-
-
- 农村很多人都不喜欢这种植物,可是它可以治疗喉咙痛
- 在我国真的不缺少奇珍异宝,无论说到什么,都是可以在农村发现他们的身影的。今天小编就想给大家介绍一种绿色植物,这种绿色植物不仅是好吃的蔬菜,而且还可以药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过啊。这种植物在农村人们根本
- 乡间老农民
-
-
-
- 农村这种树木树皮,有绝缘绝热作用,而且还是一种名贵中药
- 其实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够见到不少的树木,这些树木构成的绿化不仅美观,还能够吸收一些不好的空气,带给我们新鲜的空气,也有不少珍贵有稀少的树木值得我们珍惜。我们之所以能见到一些名贵的家私,都是因为那些优等的
- 乡间老农民
-
-
-
- 农村这句俗语“早起三光,晚起三慌”说的是什么呢?
- 小编想问问大家早上一般几点起床呢?像是一些还在读书的学生,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天天早起上学的吧,而一到假期的时候,恐怕都在睡懒觉了吧。而像一些上班族人,比如小编,每天要早起挤那一个小时的地铁才能到达公司,
- 乡间老农民
-
-
-
- 农村这句俗语“羊随大群不挨打,人随大流不挨罚”有意义吗?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随波逐流呢?这个四字词语是用来说那些立场不坚定的人们,就是自己没有那种判别对还是错的能力,只会一味的跟着被人走。请问你是这种人吗?接下来小编想给大家介绍一句在农村与这有关的俗语,
- 乡间老农民
-
-
-
- 猪价行情已跨入平台期?
- 今日猪价小分析今日统计全国各省外三元猪均价为13.06元/公斤,较上周同期猪价上涨0.9元/公斤。今日生猪虽然小幅回落,但总体稳定为主,近期猪价上涨带动猪肉价格上涨,但终端消费不给力,导致猪价难以持续
- 中国养殖业联盟
-
-
-
- 干货|补贴+技术,10亿财政支持!秸秆利用政策盘点
- 导读全国夏收已经进入尾声,秋收正在向我们招手。一到收获季,秸秆处理就成了大家非常关注的事情。小麦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大豆秸秆……大量的秸秆怎么用?国家有哪些支持?农业农村部网站日前刊登了《对十三
- 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
-
-
- 猪价持续性反弹?第三季度猪市能否突破14.50元/公斤?
- 一、2018上半年行业亏损超3月2018年上半年国内生猪市场的各方数据基本出尽,统计整体来看猪价行情不及年初预期,行业亏损期超3个月。 上半年生猪供应过剩,统计局数据显示生猪出栏同比增长1.2%,猪肉
- 中国养殖业联盟
-
-
-
- 世界各地“田园综合体”发展分析
- 意大利总体特征:意大利农业旅游区的管理者们利用乡村特有的丰富自然资源,将乡村变成具有教育、游憩、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 这种“绿色农业旅游”的经营类型多种多样,使乡村成为一个“寓教于农”的“生态教
- 乡村与旅游
-
-
-
- 农村这3类人,有福了,每月都可以领高达2000元的“工资”!
- 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除了与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之外,更离不开农民朋友们的辛苦付出和努力坚持。不过,在农民经济收入逐步增加,生活条件逐渐改善的同时,养老的难题已经越来越凸显。在农村,不少老
- 冰湘姐妹
-
-
-
- 细说你所不太了解的植保无人机的几种机型
- 我国植保无人机经过几年的发展与完善,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体系。大家在农田上空、树林上空、草坪上空经常会看到他们的身影。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似乎没多大区别,其实他们有着严格的分类。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
- 卡特智能机器人
-
-
-
- 让香菇的“香”味飘进每个贫困户
- 中国兰州网8月1日消息 连日来,榆中南部山区马坡乡窑沟村香菇种植基地持续火热,当地贫困户将大棚里已经丰收的香菇采摘后集中销往市场,这个季节正是香菇的丰产期。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小花一边采摘香菇,一边给
- 中国兰州网
-
-
-
- 年入20万!内蒙古这个小伙脱贫竟然因为……
- 落日的余晖洒在呼伦贝尔草原牧家升起袅袅炊烟“哒哒哒”一位蒙古族小伙子策马而来到牧群旁猛地一拉缰绳马蹄高高抬起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在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罕达盖苏木巴音布日德嘎查,29岁的巴德玛朝格图是
- 内蒙古日报
-
-
-
- 下半年,农民要缴纳这2项费用,共2500!
-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的生活也由以前的温饱水平上升到了如今的小康水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起了自己的保障问题,不管是看病就医的保障,还是自己养老的保障,都时时刻刻牵动着农民朋友的心。而上半年刚过,又到了
- 冰湘姐妹
-
-
-
- 农民朋友要留意,这2项证书年底之前尽快拿到手!
- 为了扶持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这两年,农村正进行着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变革。比如城乡医保制度的并轨,让农民享受到和城市人一样的医保待遇;农业补贴的逐年增加,让农户对农业种植更有了信心;新农合政策
- 冰湘姐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