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去峨眉山最应该知道的“五妙共品” 厉害到连央视都来拍了
- 来源:禅风网
近日,正在峨眉山市拍摄《中国影像方志•峨眉卷》的央视摄制组正陆续采集峨眉山文化的点滴,在这些峨眉文化之中,便有在大佛禅院拍摄的“峨眉素斋”。《中国影像方志》是一个央视打造的大型纪录片,旨在以局部折射整体,以地方表达中国。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示地方文化的多姿多彩,解读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峨眉素斋是峨眉山文化的一大名片,富有中国佛教特色,又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而峨眉山的文化品牌,更是多达五个,被称之为“五妙共品”。所谓五妙共品,指的是峨眉山五种非常独具特色,出于佛教文化而又与世间相通的手艺。分别是:峨眉梵呗、峨眉茶道、峨眉武术、峨眉素斋、峨眉诗画。禅风君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五妙共品”,有怎么样的历史渊源与文化特色。峨眉梵呗佛教经文念诵,需要以特定的唱腔来形成仪轨,此之谓梵呗。梵呗既是佛教的宗教仪轨,又是一种音乐文化。梵呗自来有四川腔与上江腔之区别,峨眉山本有四川腔之传承,加上不少高僧曾外出游历,归来后带来空林、宝光、昭觉等丛林的梵呗风格,得天独厚,汇集了各家唱腔。峨眉梵呗独具特色,又与时俱进,不仅融合各家唱腔,更曾召集当代音乐家,以佛教文化为题材,打造现代化的佛教音乐。因为有这样的资源,峨眉山也颇为重视梵呗的教学传承。除个人相互研唱外,大小丛林都有专设制度,每年定期、定时、定学习主题,让僧俗二众有机会系统地学习梵呗。峨眉茶道自古禅茶一味,茶道与禅道相互交融。自唐宣宗时始。当时昌福法师制定《峨眉茶道宗法清律》,峨眉茶道便开始在峨眉山传承了下来。名茶“竹叶青”、“峨眉雪芽”等都是峨眉山特有的茶叶品种。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源远流长的禅茶文化为峨眉茶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峨眉茶道自昌福法师开始代代传承,到果悟法师时,一方面选合适水土广植茶树,另一方面择僧俗二众广授茶道。更是将武僧果德法师的一系列武术动作融入茶礼,形成了动静结合,独具风光的一套茶道礼仪。竹叶青茶峨眉武术禅修不能只坐不动,否则会对身体不好。因此自古习禅之人,不少也会顺带习武。峨眉山便是一个代表。峨眉武术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历史的发展,峨眉山佛教与武术交融,形成禅武相融的局面,延绵至今。据说,峨眉山上最早的武僧是中峰寺淡然法师,淡然法师原为北朝东魏孝静帝年间的“镇南将军”,出家后在峨眉山修行之余,不忘习武,并将自己的武艺传授与他人,所山上武风盛行。 峨眉素斋在中国汉地流传的佛教,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法慈悲普度,自梁武帝以来汉传佛教开始以坚持纯素。峨眉山人杰地灵,地产丰厚,为备办素筵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前来峨眉山旅游或朝圣的人增多,峨眉山的素食文化也开始走向大众。很多人不愿意成为素食者,或许是因为一时无法想象,放弃肉食后要如何让自己“吃得好”。佛教的素食文化传承千年,自有独到之处。峨眉素斋有上百道名菜,其中以万年寺和大佛禅院的菜品最为有名。特别是大佛禅院的罗汉大斋,更是堪称峨眉素斋中的代表作。也正是因此,《中国影像方志·峨眉卷》才会到大佛禅院录制峨眉素斋的内容。峨眉诗画名山古刹,向来为文人墨客所喜。峨眉山风光秀美,古刹众多,各寺中更有不少亭台园林,均能引人诗兴勃发,画意盎然。而古来文人,多与名僧往来。峨眉诗画,具有天然的优势。若论诗,唐有李白、杜甫、贾岛、元稹;宋有苏轼、陆游、范成大;明有方孝孺、曹学佺、胡世安;清有谭钟岳、周洪模、蒋超、玄烨、何绍基、印光法师,民国以降,更是不计其数。无数诗人都因峨眉吟诗作赋。若论画,张大千数度入住山中,以翰墨赞誉峨眉。嘉州画家李琼久先生,与佛教情缘深厚,年年入往山中,逐步形成了以峨眉山水灵气为基础的“嘉州画派”。更有徐悲鸿、黄胄、关山月、程十发等名画家,均因画与峨眉结缘。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其文化特色便秉承着普贤菩萨以种种方便导人向善,不舍一切众生的情怀。“五妙共品”是峨眉山的文化品牌,是佛教的方便法门,更是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化。越来越多佛教的名山古刹,开始走向大众,融汇禅门玄风与生活雅兴,让人在生活中体验禅门机韵。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由禅风网整理 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