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枭龙脱胎于歼7战斗机,为何是成飞研发而不是最早生产歼7的沈飞?
  • 来源:新视界纵览
枭龙战斗机和歼7确实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有两大战斗机制造单位,分别是成飞和沈飞。可以说在歼10之前,确实是沈飞一家独大!无论是1956年开始生产的的歼5、到后来的歼6歼7,最早都是沈飞完成,可以说在这些战斗机上面,早期沈飞是技术最为丰富的,那么,脱胎于歼7的枭龙战斗机,为何是成飞研发而不是沈飞呢?先来看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成飞在上述几款战斗机中虽然不是最早生产制造的,但却是重要的参与者。歼5最早由成飞研发、生产制造,但后来成飞也加入了进来,并且负责了两个型号的生产,那就是歼5甲和歼教5,其他歼5的型号都是沈飞生产,但这两款型号的歼5却是成飞技术积累的开始。再到后来的歼7,仍然是成飞最先生产制造,沈飞是后来的参与者。可以说,在早期我国的战斗机制造领域,成飞绝对一家独大,实力远超成飞。但从歼7后期,成飞开始了超越之路。歼7在由沈飞研发成功并生产制造了早期型号,后来歼7的生产转移到了沈飞和当时的贵飞,并且负责后续型号的改进,在型号改进方面,以成飞为主。成飞先后改进出了歼7I、歼7II、歼7III、歼7D等众多型号,而这个时候的沈飞,开始了歼8的研发之路。在成飞研发改进的这一系列歼7战斗机中,大部分是我空军自己装备的,但也有一些,就是为外销而生。这其中,最经典的一款算是歼7FM。歼7FM在2000年的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这款“超级歼7”最大的特点就是摒弃了歼7系列的机头进气道方式,机头安装有一部雷达,进气道采用了与歼10相同的机腹进气方式,这个时期的成飞,研发的歼10已经进行了首飞,而歼7FM也被称为“小歼10”!虽然这款战机并没有实际的批量生产,但由此也可以看出成飞已经可以把歼7的最大潜力挖掘出来了!事实上,歼7FM如果安装当时最先进的电子设备,完全能够达到入门级三代机的水平。而歼7FM与枭龙战斗机的前身“超7”战斗机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两款歼7的“魔改型”,除了进气道方式不同,其他方面基本一致!歼7FM出现的时间要晚于超7,也就是说,歼7FM事实上又是超7的改进版!这个时候的沈飞,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歼8战斗机和对苏27的研究上面,这两款战斗机都是当时空军的绝对主力,也是性能最先进的两款战斗机,而此时的成飞只有一个歼10战斗机项目,并且进展颇为顺利,“闲暇之余”继续研究歼7也就顺理成章了,并且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巴空军已经对超7战斗机项目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巴空军的需求,超7项目不会进行下去,因为歼8装备、歼10正在研发的这个时期,空军断然不会再装备一款改进型歼7。1991年,成飞为了可能的出口决定自己投入资金重启歼7升级计划,随后巴方加入了进来,使得这一计划顺利进行,2003年,枭龙战斗机首飞成功。可以说,无论是成飞还是巴空军,最开始都没有对枭龙的性能寄语更大的期望,成飞对其的定位就是一款入门级三代机,而巴空军引进枭龙的目的就是替换幻影5、歼6等早期二代机。但由于枭龙战斗机的机体设计颇为优秀,并且在此后的十年中我们在军机领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机载电子设备、雷达、还是武器系统等技术都可以实际应用于枭龙战斗机,由此,枭龙越改越先进。即将装备巴空军的枭龙III型战斗机,在性能上完全超过印空军折腾了30年才出来的光辉战斗机,并且拥有与印空军苏30MKK展开空中对抗的实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军事

<< 21 22 23 24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