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中和」下的汽车
- 来源:雅斯顿
中国已经做出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上海作为率先实现碳中和的城市已经针对汽车做出更进一步的政策,对非纯电动汽车之外的燃油汽车,包括但不限于燃油、普通混动、增程混动汽车做出限制。
汽车行业在碳中和之下,匍匐前进。
二氧化碳排放意味着发展权
随着2010年柴静在《面对面》采访丁仲礼院士,这句话振聋发聩般深入到每一个有识之士的心中,意识到所谓二氧化碳排放权背后的意义。
按照经典工业化理论衡量工业化发展水平,工业化初期、中期的发展往往伴随高耗能行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大量建设等等。能耗和排放增长非常迅速,但进入工业化后期或者后工业化发展阶段,高耗能行业趋于饱和,城镇化增速放缓,能耗和排放增长进入低速增长阶段。
说人话就是中国以前为了在围追堵截中完成自己的工业化体系,不得不采取一种以环境换经济的策略,结果导致中国人民手头有钱了,但呼吸的空气变差了,见不到蓝天了。
中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导致中国长期工业化率超前于城市发展。1978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43.9%,2014年仍高达35.9%,相比德国、日本,中国工业化率高出5~10个百分点。历史上,美国1955年工业化率达到峰值仅为39.1%,日本1973年工业化率达到峰值,仅为36.6%,韩国1995年工业化率达到峰值仅为41.9%。
过分发展造成的产能过剩已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顽疾。2015年中国粗钢总产量8.04亿吨,超过日本、印度、美国、俄罗斯四个钢铁大国钢铁总产量的两倍,完全脱离国内市场需求,也已经没有继续扩大市场份额的空间。中国未来工业发展的空间主要是质量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的上升,而不是基础产品的数量扩张。
高耗能行业规模扩张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驱动能源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但也是造成中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应对气候变化压力日益加剧的主要原因。
国民健康和产业升级
如果任由中国以人口数量优势发展粗放型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对全人类都会是一种灾难。
二氧化碳被认为是温室气体,会导致全球温度升高,由温升导致的未来各种极端事件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比如温升5℃,长江中下游的热浪日数将增加100天/年,南涝北旱的趋势会愈演愈烈,本来就缺水的新疆地区将不得不进行生态移民,森林火灾几乎随处可见。
更重要的是粮食,放任温升,根据气候模式与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的预估研究,2050年后粮食因旱产量持续下降,2100年将减产9%,相当于过去百年一遇的旱灾会成为常态。如果全国农业没有灌溉支撑,温升1.5~3.0℃,粮食平均减产28%,考虑到更多因素,届时情况会比预估更加严重。
中国已经到了产业升级十分急迫的阶段。人类从轻纺工业起步,进入重化工为主的现代已经一百多年,未来进入高技术工业发展时期,不光可以减少碳排放,同时也能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人均所得。
早在80年代之后,政府就开始调控中国经济结构,尤其是2010年之后,第二产业大幅逐步下滑,第三产业逐步上升,降低工业增加值占比。该图也反应了「中国用四十年走过发达国家一百年」的事实。(三十年里经过了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推动的过程)
逼迫产业升级最好的方式是利用行政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低碳环保的技术。欧洲和美国就先于中国制定了碳排放政策。2014年5月,欧盟通过了全球最严格的汽车碳排放标准,要求到2020年欧盟范围内所销售的95%的新车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水平需达到每公里不超过95g。
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发布了一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包括减少发电厂的碳排放、发展新能源、呼吁美国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产量翻一番、并向可再生能源发展开放公共土地、加快清洁能源许可证的发放、激励对清洁能源的长期投资、提高能源效率、确定四年一次的能源评估制度等等。
不过,中国后来居上,在碳排放上制定了更加严苛的措施,随着国六b的实施,中国已经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最苛刻的国家。
首当其冲的汽车行业
中国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以及尽快实现碳达峰受冲击最严重的是石化能源行业和汽车行业。
2015年,中国汽车产量2450.35万辆,占全世界份额的27.0%,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已经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汽车快速增长导致的碳排放问题早在2000年就已经有中国政府高层意识到。2001年,时任中国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为了解决即将到来的「汽车病」,包含石油进口、交通拥堵、北京空气污染以及气候变化问题率团拜访奥迪,接待的正是后来的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
万钢告诉徐冠华,全球许多国家已经开始研究用动力电池驱动的车辆来替代燃油车。在世纪之交时,中国的石油消耗量是人均每年一桶,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是15桶,美国更是超过了20桶,如果中国也达到那种水平,意味着仅需一年就会把中国已知的全部可采原油储量全部消耗掉。---《大竞赛·未来汽车的全球争霸赛》P95
汽车是碳中和的绝对主力,必须快速实现碳中和。2020年10月,由工信部指导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正式发布,提出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要先于国家碳排放,承诺于2028年左右提前达到峰值,到2035年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
2020年大众汽车因未达到欧盟碳排放目标,面临超过1亿欧元的罚款。就在传统车企体会到转型之痛的同时,极星宣布在2030年将率先实现碳中和,这对汽车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所谓的碳中和并非只是单纯制造纯电动零排放汽车,也需要致力解决电池以及材料等全方位的零排放。在一定程度上,极星不光为大家展示了未来的汽车,未来的制造方式,还有未来汽车行业重点发展的方向。
在极星碳中和的计划里,我们能看到汽车行业正在朝着四个方向前进:
世界需要越来越多纯电动汽车。无论丰田、本田还是大众、奔驰、通用都已经做出承诺将在不远的未来实现旗下车型全系纯电动化,对燃油车的研发销售逐步消极。
采用复合可降解、可回收材料。
极星2内饰用料与其他车型不同,没有采用真皮等传统装饰用料,而是采用了大量的环保材料。这种天然亚麻纤维复合材料的手感、质感与传统材料不同,据极星介绍,这种材料来自可回收的PET塑料瓶、渔网和软木纤维,是Precept内饰的一部分。
供应链0排放这需要汽车品牌和供应链建立足够的默契和关系,从地球获取原材料加工成零部件开始,一切流通都可以被汽车品牌掌握,从一级供应商运输到工厂,制造成汽车,从而销售,再到使用直至20万公里之后,企业对整车进行回收并循环使用,最终完成整个生命链条的循环。
也就是说一旦实现碳中和,每一款产品的“碳足迹”都要经过认证——从原材料采购、供应链、生产及使用,一直到最后的回收利用阶段。
工厂0排放中国每年燃烧掉40亿吨煤炭,全球占比超过一半。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就必须改革能源结构,采用核能、可再生能源等新的方式,由此能源排放是碳中和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目前为止许多传统汽车无法绕过的一环。
不过极星宣布2030年碳中和的一个底气是,生产极星的成都基地已经实现100%采用可再生电力,65%的电力供应是水力发电,其余的电力来自太阳能、风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并且是中国唯一一家获得全球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金级认证的汽车工厂。
未来,极星2以及更多车型的碳足迹和有害物质,都将在极星网站和极星空间发布可持续发展声明,由社会和公众监督。
额外聊一聊为什么是极星?
几乎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2039年实现碳中和的奔驰,还是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日产,相比出身北欧的品牌,比如沃尔沃、极星都显得稍微落后。
从产品上,极星目前产品数量较少,而且投身纯电动十分积极,称得上是一家没有历史负担和既得利益牵绊的企业,这一点和宝马有根本上的区别。
其次,北欧相对更加注重环保,比如BlueAir就来自瑞典,你很难想象享誉全球的空气净化器品牌居然来自一个空气质量十分优秀的国家,似乎不太合乎需求驱动创新的逻辑…
这个国家从上到下都表现出对环保的重视。2018年曾去瑞典出差,期间公关团队送机预约了出租车在酒店门口,一行人上车等待集合。当时的斯德哥尔摩很冷,等待期间,司机发觉时间过长主动熄火,习惯了怠速开空调等人的我们自然表达出不满。好在司机也是中国人,便解释道怠速会排放多余二氧化碳和颗粒物,如果长时间怠速,酒店工作人员也会上前提醒熄火。
这一点,有点刷新到我的三观。
在后来和其他同事参观科技公司的时候,一瞬间感慨为什么瑞典的空气这么好,其实是这个国家已经完成了产业升级,高耗能工业被挤压到很小的比例,大多数人都在从事创新、创意工作,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可以拿到很高的薪水,更让人羡慕的是工作时间还特别短。
我还感慨到「只有吃饱没事儿干,才能有天马星空的创意」,这种状态不是一般国家能达到的。
大概是出于「责任」意识,瑞典汽车品牌总有这种情节在里面,极星如今强调碳中和,真的是「只有真吃饱了撑的,才能把眼光放的更长远,更有格局」。
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已经到了产业升级的必要阶段,而对中坚力量的汽车行业来说,极星率先实现碳中和,对汽车行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光会推动汽车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进化,也会进一步推动传统材料向可再生材料改变。
随着中国产业升级,人民收入提高,愈发注重环保,并愿意为此支付更多费用、精力,中国未来的生活环境也会大幅改善,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新鲜适宜居住的国家指日可待。
图 | 来源于网络
爱车,更多一点以消费者的目光探讨汽车,分享更多原创真实的汽车观点 Contact us gao@astoncar.com
汽车
-
-
- 13.67万起!本田新款SUV日本上市 油耗仅4.0L 国产上市必买爆
- 在国内汽车市场,大众无疑是过得最为滋润的,销量年年霸榜第一,深受男女老少的青睐;当然除了大众之外,还有一个品牌过得也是十分潇洒,不仅群众基础多,口碑还非常好,它就是本田,所谓“一日本田,终生本田”...
- 车买买
-
-
-
- 10来万买高性价比家用SUV一定绕不过它们,每一款都是爆款,月销破万是常态!
- 砖叔,5块有什么SUV可以买?砖叔,10万块买什么SUV合适?砖叔,15万传祺GS4和哈弗H6选哪个?砖叔,20万买坦克300,值不值得?.....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日常与粉丝们互动时曾遇到过无数次。今天,有车以后就针对10...
- 一起去SUV
-
-
-
- 单缸风冷149cc,小毛病接近0,1.3万香吗?
- 1997,关注行业,从未停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家生活水准逐步提高,摩托车制造工业一样在迅猛发展,诞生很多实力卓越的好车。“东方魅力”本田CB150R,气势相当旺盛,简直无法阻挡。“山路利器”宝马R 1200 R...
- 摩托车行情
-
-
-
- 技术现代能实现重生吗?|喷喷三人行
- IAUTO速度 深度 态度德系和美系车的衰弱,与日系及本土品牌的崛起形成了鲜明对比,夹在中间的现代如何站稳中国车市?北京现代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4月12日,北京现代第五代途胜L正式上市,16.18万-20.18...
- 汽车公社
-
-
-
- 上海车展回望|又一波新势力登场 这些新趋势不容忽视
- 与往届相比,“拥抱变化”的2021上海国际车展,不仅迎来品牌车企多款新车型的重磅发布,还有一些跨界造车企业的全新面孔。这些堪称造车界中的“新新势力”,传递着中国汽车产业变革新趋势同时,也为汽车行业带来...
- 车市红点
-
-
-
- 开这个车,想低调真的很难
- 我第一次见到庞巴迪倒三轮摩托车,还是十年前。挺震撼的,像极了方程式赛车的造型,却又是摩托车的“身体”,骑行感觉又是独家一份,巡航时的安稳和惬意,有点像汽车,操控体验又是一部正宗摩托车,总之,一试难...
- 大家车言论
-
-
-
- 这台电动车究竟有何魔力?竟然让精神小伙如痴如醉?
- 作为新造车势力的一员,爱驰U5一直比较低调,事实上它造了一个还不错的SUV车型。之所以它不像其他新品牌那样被频繁提及,很大原因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欧盟市场。爱驰U5在国内的...
- 盖世汽车每日速递
-
-
-
- 手握不到20万买车,选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
- 买车该买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这是很多消费者购车所纠结的点。漫哥先抛出一个自己的观点:20万元以上建议购买合资品牌;而20万以下的车型,个人觉得自主品牌的优势会更明显。一:自主品牌质量越来越好多种质量...
- 车漫部落
-
-
-
- 女司机驾驶奥迪撞上隔离带,腾空飞起,车上4人受轻伤,网友评论亮了
-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5月1日,江苏扬州。一白色奥迪车撞上收费站隔离带,腾空飞起翻倒在地。事发后,交警和急救人员抵达现场,车上4名伤者送医救治。经检查,车上4人均系安全...
- 极速车坛
-
-
-
- 法拉利前CEO将加盟一汽合资公司,千万元红旗超跑明年交付!
- 据媒体报道,一汽集团任命法拉利前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成员阿米德奥·费利萨(Amedeo Felisa)为合资公司执行董事长兼高级顾问委员会的特别顾问。费利萨拥有26年的腾跃马(Prancing Horse)工作经验,未来将“参...
- 车界同仁馆
-
-
-
- [试驾]星途TX超能四驱版,跟过去相比有什么变化?
- 踢车帮只为爱车的你!导读开过星途的所有车型,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括星途的特点,我觉得是“运动”,当然,除了揽月。TX作为星途品牌中体型居中的SUV,其整体表现理应也是最均衡的,这是我在试驾每一款新车之前...
- 踢车帮
-
-
-
- 奔驰me绑定车辆步骤,奔驰me能查行驶轨迹吗
- 分享一个很好的奥迪公众号: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梅赛德斯(Mercedes)me查行驶轨迹需要加装一个智驾盒子才行,到4s店购买,安装到车机上即可查询到车辆的行驶轨迹。如果没有加装的话,只能通过车辆追踪查看到车...
- BENZ汽车保养维修资讯
-
-
-
- 吉利帝豪的“唯一性”:“双向互动”引起的深层共鸣|寰球车评
- 1339辆帝豪汽车,100位帝豪车主,成功挑战最大汽车拼图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在2021年开年之时,吉利通过前所未有的方式,晒出了属于自己的“专属幸福”。 今年年初, 在首个“UP Day·300万帝豪用户日”上,100...
- 寰球车评
-
-
-
- 湾区智行||三方点赞!感受湾区重卡企业的魅力|中国汽车报
- 当地球自转至东半球的夜,沧海、陆地皆隐入微茫,山川、河流似乎也进入梦乡。而中国南海边、珠江入海口却一片璀璨,灯火如星光闪耀。这里正是由“9+2”城市所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
- 中国汽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