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竟然流行过这些?2019又会流行什么?
  • 来源:吉良先生


每到年末,各式时尚盘点便络绎不绝地出现。


人们从尽可能严谨的脉络梳理中试图总结时尚圈——这个在创造与推翻之间延续的神奇领域。


当有人大呼“潮流品牌与高级时装融合,表现的是时尚包容性”的同时;
也有人焦虑,觉得“这意味着高级时装的匠心和创意即将被逐渐泯灭”。





在过去的2018年,关于“时尚是否是文化形态”的讨论变得更加广泛——无论赞同还是反对。不可置否的是,人们对时尚的关注度达到了新高,甚至在起步较晚的中国,时尚也在逐渐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磅礴也试着梳理了我心中的2018年时尚关键词,放在了2019年的年初来讲。


这个盘点来得稍迟了一些,是希望在我们马不停蹄地进入到2019年的时候,可以跟对这篇推送手动地倒退少许时光。
回顾一下2018年的时尚圈,或许也会对你展望2019年时有所启发。











关键词:复古回潮
“奶奶衣柜里的衣服记得存好”




“复古”似乎已经成为了时尚界里的一棵“常青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大范围地传播一次。

这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仅是我们司空见惯地回溯几个年代所流行的风格,对于追求推新频率的时尚圈而言,有时仅是在穿往季的产品本身即成为了一种复古。




Bella Hadid身着Dior 2000 F/W


它们还有一个名字叫“Vintage”,如今已经成了一种备受追捧的风格。人们也已约定俗成地认为——能称之为 Vintage 的时装都经历得起年轮的考验。




2018年戛纳颁奖红毯 礼服来自Elie Saab 2007 F/W Couture


“复古”风潮在2018年也有更加具体的展现。既有一个时代的 icon 元素再度被热捧——
例如继奶奶鞋、奶奶纸袋裤后,在最近又为“奶奶系列”添军并带领潮流的“奶奶开衫”;




左:Dondup 2018 F/W
右:Adam Lippes 2018 F/W


包括前段时间风很大的豹纹,其实也是来自上个世纪的时装元素,在四十年代初由 Norman Norell 首次在成衣上运用后便名声大噪;




左:Max Mara 2018 F/W
右:Norman Norell作品



除了这些复古元素的流行外,2018年话题赚足的还有品牌对自身历史单品的翻新;


今年好几个品牌都利用这种“经典新生”的方式迎来了销量高潮——


生于2000年春夏系列的 DIOR 马鞍包时隔十年重新成为了it bag;




左:DIOR 2000 S/S
右:DIOR 2018 F/W


PRADA在秋冬系列里展出的红标系列也早在90年代便被 Miu 姨带起过一波风潮。




Prada 2018 F/W MENSWEAR


还有再度响应“logo风潮”,在抵制皮草的声音愈来愈响时还能让人们争先恐后交出钱包来的“双F”老花。




左:FENDI 1996/97 F/W
右:FENDI 2018 F/W


这些单品及元素的回潮让一向追新的时尚圈大范围的“怀旧”了一次。但复古回潮这一现象本身并不奇怪——所有的时尚创作本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产品,没有一种创意会是全新的。


而从另一角度来想,可以经历时间的筛选,保留下来的时尚美学本也不该被抛弃。





毕竟这些回潮的复古单品也并不是一概照搬从前企图营造复制辉煌,而是以现代眼光重新诠释从前的美学,基于经典获取新生。











关键词:无性别理念
“进一步打破性别界限”




在2018年的年末,即便你没有去影院观看《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大约也在电影首映礼时记住了特立独行的Ezra Miller。


Miller可以说是“大型时装试验田”,只要品牌敢产,他就敢穿。





Miller在去年还以破格的造型登上了美国著名的情色杂志《Playboy》——





而他用这一系列大胆的造型向世人传递的则是“性别模糊”的观念。


在2018年的秀场上,“性别模糊”的例子也有很多。
Thom Browne 2018春夏男装系列直接用“性向自由 性别多元”作为主题。“裙装+高跟鞋”这样女性特质明晰的造型占据整个秀场。





而压轴的这套“西装拼接婚纱”更是将主题完美升华。





自诞生起便将“无性别设计”植入品牌基因,展现出鬼怪性格的 Charles Jeffrey Loverboy 也从2018春夏系列起得到了主流认证,正式入驻了伦敦时装周。




Charles Jeffrey Loverboy 2018 S/S


此外很多品牌也不再将“性别”作为挑选模特时的先要标准。


GUCCI秀场上的 Harris Reed 以及 Celine 秀场上的Bente Oort,如果我不特意点明,你大概也很难分辨他们的真实性别。




左:Harris Reed(男)
右:Bente Oort(女)


其实有关“性别观”的探讨,在近些年一直是热点。


2018年,这股风潮伴随“Me Too”运动的盛行还影响了传奇老牌,并催生了这些品牌的“重生”。


曾在90年代初以解放女性形体作为核心进行创作的巴黎时装屋 Poiret 时隔近一个世纪后在华裔设计师殷亦晴的带领下“重装归来”。




Poiret 2018 F/W


殷亦晴采用了符合现代审美的手法,同时也保留了 Poiret 骄傲独立的气质,你会发现青睐的它的都是娱乐圈里有名的“大女人”。




#可惜的是,殷亦晴在前不久宣布与Poiret分道扬镳#


用“男装女穿”来验证“模糊性别”这一理念,在人们已经习惯了女性中性打扮的现今变得不如“女装男穿”那样有视觉冲击,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从一些品牌背后的故事中发掘到深意。


例如同样在2018年复兴了的纽约品牌Trigère。
其创始人 Trigère 女士被称为“美国的Coco Chanel”,其在女性声音还很薄弱的上个世纪,便以勇于宣誓女权,拥有独特时装见解著称。更令人敬佩的是,她是一位犹太人,曾经历过被纳粹统治的残忍时光。





Trigère女士于1942年创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将苦痛的经历转化为大胆直率,同时透露着叛逆个性的时装设计,在20世纪便颇具人气。
而品牌在2018年复兴,也像是顺应了“女权兴起”的时代潮流。




Trigère 2018 F/W


无论是变得更加频繁,并逐渐被更多人接受的“女装男穿”,还是为女性争取解放和自由的经典老牌获得重启,时装中的“无性别”本身代表的是一种先进的观念,它用时装的方式为性别平权发声,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表现。











关键词:街头风潮
街头风还能做多久的“销量保障”




除了 Poiret 和Trigère,在2018年还有一个传奇老牌的复兴也得到了众人的瞩目——Helmut Lang。
这个影响了 Raf Simons 等一众炙手可热的设计师,在90年代创造了时装历史的先锋品牌。


Helmut Lang回归的方式也很特别——一改任命服装设计师的传统惯例,打造了“每一季邀请一位设计师合作”的独特商业模式。





品牌重启后举办的第一个成衣秀场——2018春夏系列选择与纽约街头品牌 Hood By Air 的创始人 Shayne Oliver 合作,整个系列“街头味”十足。


不少 Helmut Lang 的老粉纷纷感慨说:“没想到 Helmut Lang 会变成一个街头潮牌”。





包括还有之后与《DAZED》杂志主编 Isabella Burley 合作开启的“出租车”系列,无论是理念还是产品,都充溢着 cult 不过的街头语言。





这样有意“变潮”的做法让 Helmut Lang 老粉感到不适应,但从整个时装环境出发又是情理之中。


毕竟多数人都不得不承认“街头风”已经成为了时尚圈里最带货的时装形式。





“街头热”于时尚圈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关键词,假若如今你还觉得街头潮流和高级时装完全相悖,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时装形态,那一定会被很多人反对。




Supreme出现在《纽约邮报》


从 Lyst 的各项指数来看,这股“热”在2018年只增不减。


在 Lyst 发布的“2018年最让你有购物欲的 logo”榜单中,前 3 名全部由运动及街头品牌占领。




排名前十的品牌:Supreme、Champion、FILA、Prada、FENDI、GUCCI、Kappa、VERSACE、LV、CELINE


而在早先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热门时尚品牌榜里,Off-White还超越 Gucci 首次占据了榜首。这个街头品牌成立仅四年便登顶时装行业,是很多传统时装屋也望尘莫及的。





Off-White的主理人 Virgil Abloh 无疑也是2018年“街头热潮”中的最大功臣。
他在三月被老牌时装屋 Louis Vuitton 任命为男装艺术总监,这一开创历史的举措也成为了年度时尚新闻之一。




Louis Vuitton 2019 S/S MENSWEAR


而如今呈现出来的舆论影响以及流量数据,也率先为街头迷们带来了一波高潮。





在2018年,很多传统时装屋都选择让街头文化“登堂入室”,主动拥抱街头潮流。
Kim Jones在 Dior Men 发布的首个系列便与深得“千禧心”的街头艺术大师 KAWS 展开合作;





开创时全由街头品牌支撑着的 YOHOOD 潮流集会活动,也在今年得到了 CHANEL 的青睐;





从冤家到联名——引发热议的 GUCCI X Dapper Dan 合作系列,其中主角 Dapper Dan 本人当初便是以定制街头时装起家,是不折不扣的初代街头icon。





这样的合作举措放在五年前或许还被很多品牌不齿,视为是“自降身价”,在现在却成了是迎合新千禧一代,冲击销量的普遍做法。


“潮牌消费增速高达62%,非潮牌增速却停留在17%,两者相差3.7倍之多。”
——由 Nielsen 机构发布的《全球首个潮牌大数据研究趋势及用户分析报告》中,已经用数据赤裸地说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中国时装
需要自信的“Made in China”




2018年,世界时装舞台上的中国身影突破了新高。
不仅有一众中国品牌入驻了时装周官方行程,包括中国模特也在这一年里爆发,新秀和老将都很活跃。




左:张丽娜
右:唐赫


除此之外,一些势头很强的中国时装集团也成为了焦点。

“中国公司在收购国际品牌时,会明白欧洲的市场和规则,而他们会取得成功主要是由于强大的资金潜力。当然同时,欧洲公司也会追求中国市场,看重品牌在中国的发展。我觉得这并不是危机,而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这段话出自Sidney Toledano——LVMH时装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而中国时装能为 LVMH 这个世界头号时装集团所瞩目,正是源于在去年一年的时间里,“中国集团收购国际品牌”的步伐又更进了一步。
复星集团在近一年内先后拿下了法国奢侈品牌 Lanvin 以及奥地利奢侈内衣品牌Wolford;
素有“中国LVMH”之称的山东如意,则是斥资40亿美元收购了SMCP、Bally和莱卡等奢侈时尚公司。
而除了复星国际和山东如意这样火热收购国外品牌的中国集团外,还有一些中国集团则选择了更加入微的方式。


例如雅莹集团,他们旗下的品牌DOUBLOVE,2018年在设计上投入了大量的心力,发布的时装系列都很好的说明了中国时装正扎实地向国际舞台前行。





如今说到“中国制造”或许还有一些人会报以偏见,但其实只要真正关注时尚的人,都会知道很多国际品牌都和中国的工厂保持着长期合作。


而对于这些已然为世界知晓,无论是销售还是人气都排行前列的品牌而言,保持长久合作这件事本身,就已充分证明了中国制造在工艺上是值得肯定的。
包括在年初曾炒得沸沸扬扬的“Triple S Made in China”的事件里,很多局外人都是跟风吐槽,并没有真正比较工艺——中国制造相较于意大利制造,无论轻便性还是适穿性都有大大的提升。




左:中国制造
右:意大利制造
(数据来自NOWRE)


当放下偏见再将视野朝向中国制造,便能感受到它们独到的魅力。


而怀抱着从2018年所得的感悟去展望2019年时,你会发现一些中国品牌已经率先给了我们惊喜。
例如前面提到的雅莹集团的代表品牌DOUBLOVE,就在成军十年的时间里逐渐拥有了世界化时装的雏形。





在 DOUBLOVE 2019春夏系列里,品牌便在设计时充分考量了如今时兴的时装语言——
宽肩西装顺应了复古风潮,同时也满足当下热衷用中性服装来表达自己的女性的需求。





街头风的单品在它们的语言下也呈现了甜美的一面。


这双以老爹鞋为灵感创作的“泡泡鞋”在如今运动鞋泛滥的市场环境下依然表现出了新意。品牌也不怠慢工艺,在泡泡鞋里延续了中国制造被青睐的轻盈质感,保证穿着舒适。

DOUBLOVE是有智慧的,他们深谙不能盲目跟随潮流,于是在设计伊始便确立了同时倾诉“浪漫和酷感”两派样貌的品牌形象,并以此为核心呈现每一季的新品。


于是硬朗的皮衣皮裙或是率性的运动套装会采用粉色,使其变得更加温柔。





对于相较保守的东方女孩来说,款式日常好穿却在细节体现心思的单品总是能讨得欢心的。


DOUBLOVE并不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品牌,所以她们规避掉了“华而不实”的设计。
这一点在2019春夏系列里的裙装 look 里便展现得很充分。
系列里既有大女人会倾心的单品;





也能供甜系的少女们选择。





而从那些细腻的镶边剪裁以及精妙的花卉刺绣里,还能依稀感受到高级时装的语言。





这正是 DOUBLOVE 的使命,要对向往高级时装的消费者提供设计细节精致优良的单品。





其实中国文化在整个时装界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不少传统欧洲时装屋都曾在系列中描述过他们眼中的中国。


在 DOUBLOVE 的2019春夏系列里,她们也用时装的方式传递了自己眼中的“中国”——对于龙图腾的巧妙运用,让“品牌来自哪里”昭然若揭。同时也使传统图案得到时尚化的“新生”,以更符合现代时装审美的设计展现给人们全新的视觉形象。
这是我们自己在时装领域对中国文化的表达,也是更纯粹的中国设计。





通过这个系列,你也可以勾勒出品牌想要塑造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东西文化交融的当下成长,享受生活,忠于自我。不拘泥于传统,也以敬畏之心尊重传统;具备有趣的灵魂,热爱美好的事物,同时还拥有着改变世界的女性力量。





中国时装确实还存在不足,但越来越多像是 DOUBLOVE 这样的国产品牌,都在努力地融合东西方的美学,以品质来证明实力,而这样的中国制造也理应值得自信。





去年一整年的时尚圈很精彩,跨性别理念和中国时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从过去而来的复古美学以及活跃于 Z 时代的街头风潮也一同变得流行。
时尚在新旧发展之间变得有趣且深刻。


这大抵也是时尚最为奇妙的地方,它可以在新旧之间巧妙递换甚至直接将二者融合,同时你还能通过它瞥见当下的社会群像。




若是将目光放的更长远,你甚至还会发现我所说的这些关键词还可以总结2018年以前的某一年甚至某一时代。


而能让人不厌其烦地看着它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找寻到一个适宜当下的平衡点,并在众多“不变”中展现出“改变”,大抵便是时尚最大的魅力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所有者,文字为博主原创。
本期文字助理:Lily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向来不毒舌,内心充满爱的吉良先生微信公众账号,会精选过去未来从前以后的所有时尚界、美容圈、科技业,以及旅行、美食等相关生活领域里的有趣内容,以不负责任的弹幕式吐槽来添加个人观点。
基本是一个无节操也不靠谱的资讯平台,甚至偶尔偷懒时会以(自认为)迷人的嗓音来跟大家插科打诨。如果这样的人你都感兴趣,那么请记得关注本平台。
三种关注方式请任选:
1.直接点击文章最上方作者名,即可一键关注(强烈推荐)
2.请搜索账号:mr_kira_xoxo
3.长按下图二维码识别添加:


名人

<< 46 47 48 49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