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要背井离乡?
- 来源:庞门正道
1小时之后
就是猪年了
回想起上一年的春节
我还在越南和晓波在玩耍,
时间快得让人觉得害怕。
最怕的是,自己又老了一岁。
当然,你们也老了一岁。
今天是我一年中最轻松的一天,
因为不需要想着更新什么干货,
往年我都是发一条语音
唱一首歌,或者简单几句话
所以,我今晚是9点多才开始坐在电脑前。
一点都不紧张。
我已经连续3年没有在老家过年三十了,因为往年都是太嫌弃堵车路上的感受,通常都要七八个小时,最严重的一次开了14小时,痛苦万分,所以这几年都是前面几天出国玩,后面几天才回老家,今年没有外出玩的计划,所以灵机一动,飞回来了。
作为一个离开家乡生活已经17年的人,已经慢慢模糊了到底深圳是家还是湛江是家了,或者说2个都是家。因为每次从外地回到深圳家里,都觉得非常轻松和温暖,而每次回到湛江,都觉得有一个久违的安全感。
在中国,大部分出生在小地方的人,都会有很大冲动想到大城市里面打拼,单单北上广深就超过了1亿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外来人口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深圳,98%都是外地人,真正的土著,已经几乎打灯笼都找不到的了。
为什么选择外出?
除了老家的发展空间比较容易看到天花顶之外,真正的一个原因是过去的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男儿志在四方,或者说年轻人应该出去看看世界。
所以大学毕业后,我完完全全没有想过回老家发展,是一刻的念头都没有出现过,我应该属于大城市里面的。我相信每一个坚守在一线城市的异乡人都差不多这个想法吧。
其实这个不是一个与生俱来或者是传统,仅仅是因为时代的进程让我们这几十年来有这样的做法。
40年来的急速发展,以1-2线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建设,产生大量的建设需求,这个建设不仅仅是钢筋水泥,而是全面的软硬设施,所以在过去几十年来,我们的父辈甚至是爷爷辈,都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外出去大城市打工,收益远大于留守家乡,所以到我们这一辈,这个观念就更加巩固了。
资源的高度倾斜,导致我们在家乡的平均收入远远低于一线城市,虽然一线城市消费也高,但是我们只看一样东西,就是每个月可以存到的钱。这个就是吸引众多年轻人想过来试试,看下自己是否可以成为大城市扎根者之一。当然,还有众多的成功案例,让年轻人蜂拥而至,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也会成为案例。
我自己十几年来,居住过上海广州深圳,一共住了15年,北京也拜访过5次,一线城市的资源真的太占优了,人多,机会就多。08年,深南大道边上,飞亚达楼下的煎饼果子摊,一个月可以收入几万,只需要做早上这一波,而回到乡下,一个月几万的收入,除非违法的事,估计没有什么正经职业可以做得到,哪怕你是个高材生,也无用武之地,而在深圳,你可能只是一个无人多看一眼的煎饼小哥。而小哥只需要干几年就可以支付当年的首期了。
2005年,我在广州岗顶,了解到太平洋电脑城上面,一个1平方的小摊位,一个月要五位数,我觉得不可思议,后来我到了深圳,知道华强北的摊位价格是太平洋的几倍价格,我更加感到经济发达地区的魅力。因为当年的一个摊位,可以养活背后的一个硬件零件的生产厂家。这里,遍地都是机会,只要经济还是往上,机会随时都可能出现。
深圳同时是硬件创业的天堂,你只需要有一个想法,其它关于生产的不分,深圳可以找到任何一种成熟工艺去完成。
几乎每一个10年,社会上和市场上都会出现一次全新的机会。
可以快速造福一个行业,一个领域。
从倒爷,地产,互联网,真正可以做大做强的企业,都是在一个全新的领域,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善的时候,已经起家了。
那么中国下一个10年的机会在哪儿?
我不知道,对的,如果我知道这个,早就去做了。
但是,我可以看到一些不会错的趋势。
例如生育率下降,不可阻挡地下降,中国属于极为罕见的为进入发达国家而生育率下降的。因为基本上都是欧美日韩的生育率下降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都还在增长迅速。
从大趋势看,的确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人口出生减少,必然社会老龄化,必然出现金字塔下方不足以支撑上面的重量,而从市场角度看,人口减少,我们任何一个行业的生意总量都会减少。
那么从微观角度看,机会在哪儿?
生娃意愿下降,独生子女增多,那么育儿精品化是必然的了。意思就是父母会加大教育部分的投入。每个生了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是精英,而精英必然是区别于普通人的,精英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大量的资源投入,说白了,就是钱。
说到这里,就是说儿童教育的行业规模会缩小,但是金额不一定是少,有可能会增加。
另一个趋势,工作的种类的变化。
别说以后,就目前,已经很多单一化,重复性的工作,已经被机器所替代。感受最深刻的是办证的全自动化,完全不需要人工的介入,从前续签个港澳通行证都需要去排队1小时,大概是两三年前,办证大厅都不需要走进去,就在外面柜员机,5分钟完成缴费和办理。大概五六年前,停车场缴费全自动化。现代化的工厂也完全介入了机械臂,比在需要那么多人力。
所以在不久的将来,纯人力,不需要思考和创作的工作,大部分将会被淘汰掉。所以无论是我们,还是我们的下一代,都应该去学习创造性思维的知识,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换取少得可怜的回报。
而我说到的种种,点燃的地方都是在更发达,更资源集中的一线城市,大城市。
这个也是我为什么在完完全全可以不影响自己收入的前提下撤回到小城市轻松生活,而不愿意回来,更愿意承当高成本的一线城市生活。因为我更想接近趋势的起源,更早地知道这个世界马上要发生的巨变。
新的一年
我希望每一个继续选择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工作的同学,能有清晰的行为目标,更坚韧的毅力,更大的恒心去面对自己要面对的一切,去实现自己想实现的。
而不是仅仅因为怕回到老家面对种种不想面对的事而逃离家乡。
共勉!
----------------------------
最后,由于这几天都喉咙发炎,在吃药,所以不能和往年一样送上一首歌。
就拿2017年春节录的《财神到》敷衍一下大家吧。
希望大家2019年,
做到自己想做的那个自己,
顺便发财!
《财神到 》
财神到 财神到 好心得好报
财神话 财神话 揾钱依正路
财神到 财神到 好走快两步
得到佢睇起你 你有前途
合虎庆新岁 喜气盈盈
齐贺你多福荫 壮健强劲
又祝你今年 庆获荣升
朝晚多多欢笑 锦绣前程
愿夫妇恩爱 体贴入微
成日有吉星照 百事无忌
共亲友相见 说话投机
充满新春喜气 欢鹊跃媚
贺所有鸳侣 花结并头
还望各位工友 百业成就
大家冇争斗 快乐无忧
听只歌轻松下 抛却恨仇
大众庆新春
望财神到!
越努力,越幸运。
这里是庞门正道。
就是猪年了
回想起上一年的春节
我还在越南和晓波在玩耍,
时间快得让人觉得害怕。
最怕的是,自己又老了一岁。
当然,你们也老了一岁。
今天是我一年中最轻松的一天,
因为不需要想着更新什么干货,
往年我都是发一条语音
唱一首歌,或者简单几句话
所以,我今晚是9点多才开始坐在电脑前。
一点都不紧张。
我已经连续3年没有在老家过年三十了,因为往年都是太嫌弃堵车路上的感受,通常都要七八个小时,最严重的一次开了14小时,痛苦万分,所以这几年都是前面几天出国玩,后面几天才回老家,今年没有外出玩的计划,所以灵机一动,飞回来了。
作为一个离开家乡生活已经17年的人,已经慢慢模糊了到底深圳是家还是湛江是家了,或者说2个都是家。因为每次从外地回到深圳家里,都觉得非常轻松和温暖,而每次回到湛江,都觉得有一个久违的安全感。
在中国,大部分出生在小地方的人,都会有很大冲动想到大城市里面打拼,单单北上广深就超过了1亿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外来人口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深圳,98%都是外地人,真正的土著,已经几乎打灯笼都找不到的了。
为什么选择外出?
除了老家的发展空间比较容易看到天花顶之外,真正的一个原因是过去的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男儿志在四方,或者说年轻人应该出去看看世界。
所以大学毕业后,我完完全全没有想过回老家发展,是一刻的念头都没有出现过,我应该属于大城市里面的。我相信每一个坚守在一线城市的异乡人都差不多这个想法吧。
其实这个不是一个与生俱来或者是传统,仅仅是因为时代的进程让我们这几十年来有这样的做法。
40年来的急速发展,以1-2线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建设,产生大量的建设需求,这个建设不仅仅是钢筋水泥,而是全面的软硬设施,所以在过去几十年来,我们的父辈甚至是爷爷辈,都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外出去大城市打工,收益远大于留守家乡,所以到我们这一辈,这个观念就更加巩固了。
资源的高度倾斜,导致我们在家乡的平均收入远远低于一线城市,虽然一线城市消费也高,但是我们只看一样东西,就是每个月可以存到的钱。这个就是吸引众多年轻人想过来试试,看下自己是否可以成为大城市扎根者之一。当然,还有众多的成功案例,让年轻人蜂拥而至,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也会成为案例。
我自己十几年来,居住过上海广州深圳,一共住了15年,北京也拜访过5次,一线城市的资源真的太占优了,人多,机会就多。08年,深南大道边上,飞亚达楼下的煎饼果子摊,一个月可以收入几万,只需要做早上这一波,而回到乡下,一个月几万的收入,除非违法的事,估计没有什么正经职业可以做得到,哪怕你是个高材生,也无用武之地,而在深圳,你可能只是一个无人多看一眼的煎饼小哥。而小哥只需要干几年就可以支付当年的首期了。
2005年,我在广州岗顶,了解到太平洋电脑城上面,一个1平方的小摊位,一个月要五位数,我觉得不可思议,后来我到了深圳,知道华强北的摊位价格是太平洋的几倍价格,我更加感到经济发达地区的魅力。因为当年的一个摊位,可以养活背后的一个硬件零件的生产厂家。这里,遍地都是机会,只要经济还是往上,机会随时都可能出现。
深圳同时是硬件创业的天堂,你只需要有一个想法,其它关于生产的不分,深圳可以找到任何一种成熟工艺去完成。
几乎每一个10年,社会上和市场上都会出现一次全新的机会。
可以快速造福一个行业,一个领域。
从倒爷,地产,互联网,真正可以做大做强的企业,都是在一个全新的领域,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善的时候,已经起家了。
那么中国下一个10年的机会在哪儿?
我不知道,对的,如果我知道这个,早就去做了。
但是,我可以看到一些不会错的趋势。
例如生育率下降,不可阻挡地下降,中国属于极为罕见的为进入发达国家而生育率下降的。因为基本上都是欧美日韩的生育率下降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都还在增长迅速。
从大趋势看,的确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人口出生减少,必然社会老龄化,必然出现金字塔下方不足以支撑上面的重量,而从市场角度看,人口减少,我们任何一个行业的生意总量都会减少。
那么从微观角度看,机会在哪儿?
生娃意愿下降,独生子女增多,那么育儿精品化是必然的了。意思就是父母会加大教育部分的投入。每个生了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是精英,而精英必然是区别于普通人的,精英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大量的资源投入,说白了,就是钱。
说到这里,就是说儿童教育的行业规模会缩小,但是金额不一定是少,有可能会增加。
另一个趋势,工作的种类的变化。
别说以后,就目前,已经很多单一化,重复性的工作,已经被机器所替代。感受最深刻的是办证的全自动化,完全不需要人工的介入,从前续签个港澳通行证都需要去排队1小时,大概是两三年前,办证大厅都不需要走进去,就在外面柜员机,5分钟完成缴费和办理。大概五六年前,停车场缴费全自动化。现代化的工厂也完全介入了机械臂,比在需要那么多人力。
所以在不久的将来,纯人力,不需要思考和创作的工作,大部分将会被淘汰掉。所以无论是我们,还是我们的下一代,都应该去学习创造性思维的知识,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换取少得可怜的回报。
而我说到的种种,点燃的地方都是在更发达,更资源集中的一线城市,大城市。
这个也是我为什么在完完全全可以不影响自己收入的前提下撤回到小城市轻松生活,而不愿意回来,更愿意承当高成本的一线城市生活。因为我更想接近趋势的起源,更早地知道这个世界马上要发生的巨变。
新的一年
我希望每一个继续选择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工作的同学,能有清晰的行为目标,更坚韧的毅力,更大的恒心去面对自己要面对的一切,去实现自己想实现的。
而不是仅仅因为怕回到老家面对种种不想面对的事而逃离家乡。
共勉!
----------------------------
最后,由于这几天都喉咙发炎,在吃药,所以不能和往年一样送上一首歌。
就拿2017年春节录的《财神到》敷衍一下大家吧。
希望大家2019年,
做到自己想做的那个自己,
顺便发财!
《财神到 》
财神到 财神到 好心得好报
财神话 财神话 揾钱依正路
财神到 财神到 好走快两步
得到佢睇起你 你有前途
合虎庆新岁 喜气盈盈
齐贺你多福荫 壮健强劲
又祝你今年 庆获荣升
朝晚多多欢笑 锦绣前程
愿夫妇恩爱 体贴入微
成日有吉星照 百事无忌
共亲友相见 说话投机
充满新春喜气 欢鹊跃媚
贺所有鸳侣 花结并头
还望各位工友 百业成就
大家冇争斗 快乐无忧
听只歌轻松下 抛却恨仇
大众庆新春
望财神到!
越努力,越幸运。
这里是庞门正道。
名人
-
-
- 吹爆《流浪地球》!!!
- 昨天0点开始 4大天王开始竞逐春节档期的头炮! 《疯狂外星人》 《飞驰人生》 《新喜剧之王》 《流浪地球》 今天早上我看了一下豆瓣,疯狂,飞驰,分别都是7.5分左右,喜剧6.8分,地球8.4分。按照
- 庞门正道
-
-
-
- “如果有一天,我不能陪你过年了”
- 你有没有想过,一直陪你过年的人,有一天不能陪你过年了? 这种经历我有,我母亲已经离开我很多年了。 昨天我发起了【年夜饭】征集,后台收到了几万条留言,连夜筛选出来,既有温暖,也有心酸。 囡囡,就
- 末那大叔
-
-
-
- 春节聊点啥,最能让父母感受到你的关怀?
- 春节在家,做最体贴的好儿女
- 罗辑思维
-
-
-
- 四年三上春晚,优必选诠释中国创新力量崛起
- 这是一条让人形机器人能够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服务于普罗大众的工作生活的道路。
- 阑夕
-
-
-
- 猫眼上市:一艘忒修斯之船的起航
-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阑夕
-
-
-
- 习近平:侠客岛是你们办的吧?我经常看
- 来自海内外岛友的新春祝福
- 侠客岛
-
-
-
- 大家过年好︱祝大家春节假期快乐!也祝我们自己快乐!
- ×£´ó¼Ò´º½Ú¿ìÀÖ£¡¼ºº¥ÖíÄê²ÆÔ´¹ã½ø£¬ÐÒ¸£°²¿µ£¡ãؼҿìÀÖ£¡
- 徐徐道来话北京
-
-
-
- 《最早的中国》:我们从哪里来?
- ÎÒÃdz£ËµÉ̳¯ÊÇÖйúµÚÒ»¸öÍõ³¯£¬ÆäʵÊÇ´íµÄ
- 罗辑思维
-
-
-
- 1分钟花光100万是什么体验,淘宝清空购物车告诉你
- ×î½üÄǸö¡°1·ÖÖÓ»¨¹â100Íò¡±ÌôÕ½nµ½µ×Óжà»ð±¬£¿£¿
- 阑夕
-
-
-
- 外人不传!超级实用的绘画小技巧!
- ÎÒÎÞÑÔÒÔ¶Ô¡£¡£
- 庞门正道
-
-
-
- 看完47岁郑秀文的身材照,我扔下了手中的年夜饭
- “为什么,千万不要小看一个春节后都没有变胖的人?” “因为他们都有着极致的自律,不会突然改变饮食习惯。” 即便是在春节这个最容易放纵身心的时候,也不例外。 在香港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没有人不喜
- 末那大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