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有男孩,这3件事越早知道越好!再不看就晚了
  • 来源:科学育儿创新社
作者:鱼爸来源:养育男孩,ID:breedboy
◆ ◆ ◆  ◆ ◆
让妈妈们描述一个小男孩最大的特点。我想有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的答案——精力旺盛。还在襁褓中时,男孩的力气就要比女孩大。
当他们能爬坐的时候,肯定是不会停下来的。
记得表弟家1岁多的儿子初次来我家,在沙发上玩到半夜还在那蹦。我们就看着他,因为一转眼就能玩出几种状况的。 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们的精力更为旺盛,那时妈妈们已经追不上他们奔跑的脚步了。而爷爷奶奶更是在后边气喘吁吁,大声招呼着,注意安全,注意安全啊。 而待在室内,孩子更是处处找茬,动不动就不高兴。记得那时候有妈妈问我:儿子精力太旺盛,不爱吃饭,不睡觉,有好办法吗?
我的回答都是:那就去帮男孩“放空”自己。让他去奔跑,去玩耍,释放他的精力。当他累了,饿了,难道还不吃不睡?
所以请把你的男孩带到室外去,带到广阔地天地中去。当你带他在公园奔跑,去爬山时,男孩的优势就全部显露出来的。而且,家有男孩,这3件事越早知道越好!
我们对男孩的保护不要过多

男孩们天性顽皮,所以大人担心他们弄伤自己,也怕他们搞破坏。所以一批批乖乖的“玩偶男孩”被养了出来。 我曾经在公园遇到一对母子。孩子牵着妈妈的手来的,一边走着,一边听妈妈说着:“不要跟人打架,离那些孩子远点,小心点,别撞到东西,也不要撞到别人。”
孩子坐上了秋千,然后跟妈妈说:“我可以荡高一点吗?”“还是我推你吧,安全一些”,然后妈妈在那慢慢地推着。
但是没多久孩子就觉得没意思,下来了。
“妈妈,我可以去爬那个台阶吗?”“我可以……”孩子的话还没说完。妈妈就说:“不行,那个地方太危险,我们还是去玩滑滑梯吧。”
然后孩子跟着妈妈去了滑滑梯,妈妈在下面等着。
“你等下,不要撞到人”“慢点,不要滑太快。”“好,现在你下来吧!”
孩子最后不玩了,牵着妈妈的手走了。他不能从秋千上找到一点刺激,不能大声喊,也不能大声笑,甚至不能跑,也不能跳,没有机会跟其他的小朋友接触一下。
这样的地方,孩子找不到快乐。
既然带孩子出门来玩。那就疯一点玩呀!“来,撒野吧!”我常常跟儿子说,因为男孩需要这样的机会。
他们在冒险中锻炼勇气,在碰撞中增强力量,他们依靠运动和攀爬来发育他们的大脑。我们在尽量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就应该去激发孩子天生的空间判断能力,去强健他们的筋骨。 


 男孩更需要规矩
我们如今提倡释放孩子的天性,我大抵理解为对孩子天性的尊重,而不是压抑。但这不是放任不管,更不是毫无规矩的释放。 前几天我下楼取快递,小区外的小学正好中午休息,就近的孩子会回家吃中饭。在一楼的大厅里,两个男孩在那摔跤。一个孩子把另一个男孩压在身下,我觉得两个好朋友玩玩也挺好啊。 没想到过了一会,那个打赢了的孩子兴奋地跑到大门边,跳起来,用力地踹着入口的玻璃大门。 这样的行为肯定是没有规矩。
我当时就大声说:“你为什么要踢那门,踢坏了你能负责吗?”这时孩子就停在那里,边上的孩子说:“我妈他们都不在家。” 也许我当时真的唬住了这个熊娃。但是真正能帮他树立规矩意识的是他的父母。

男孩顽皮是天性,但是不能损人、也不能破坏物品,这应该是规矩。
但是现在很多孩子缺乏这样的意识。在小区里,相互追赶的孩子,总是不管不问就窜进花坛里面,然后在里面鼓捣着,花木伏倒一片。 这样的行为往往照出一个家庭的教养,孩子为什么需要父母管教?
因为他们的行为里面有不当的行为需要父母的引导和纠正。
任凭他们天性使然,那为人处世的规矩从何习得?还不是要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被人教训后才能习得。 那时候,孩子吃的苦,恐怕比父母的引导和管教要重很多。
给男孩的耐心更多点
有一次,孩子班上的老师发了一个活动视频,班上的孩子分成男孩女孩两组。任务是拿着接力棒跑5米然后绕前面的立柱一圈再返回交给下一位同学。
只见女孩们井然有序地一个接一个完成任务,而男孩这组则是状况不断。
一个孩子跑的慢,到了半途,见女孩已经绕了立柱返回,没到终点就掉头就往回跑。把棒子递给班上最强壮的那个男孩。
这个男孩拿着棒子,就把它当作了武器,一路哼哼哈嘿玩去了,最后把立柱打翻在地,然后返回了。

家有男孩,请好好爱他,哪怕他浑身是刺……
曾经有人说,如果你是一位男孩的妈妈,你脚下的路将很长很长。因为男孩的世界更加敏感而脆弱,需要更操心。
当你发现自己的男孩身上有这些问题,请不要着急,多点耐心去帮助他。
打骂呵责发脾气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教育方式。问题还是在那里,但是亲子关系却受到了伤害。
如果你是一位男孩的爸爸,那你肩上的任务将更加重要。因为男孩的世界里,你是他成长的方向,效仿的榜样。
鱼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书编辑,阅读推广人。公众号:养育男孩(ID:breedboy) (一个最有爱的公众号,面向家长群体,每天原创分享亲子养育常识、亲子阅读推广、家庭关系建造知识,已出版新书《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
-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文章1.后台回复“入群”添加小新妈微信,拉你进入0-6岁分龄育儿社群,也欢迎爸爸加入哦~2.后台回复关键词【育儿宝典】免费送你独家育儿电子书一本。3.后台回复【亲子游戏】领取99种亲子互动游戏指南,让你与孩子更亲近!喜欢就点个“在看”,让更多父母学习~








鱼爸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取消
发送


我知道了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
确定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







已发送







朋友将在看一看看到
确定



写下你的想法...









取消
发布到看一看
确定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中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知道了








确定


趣玩

<< 11 12 13 1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