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二男生离奇自杀,生前最后一句话:“我妈在楼下接我回家!”
  • 来源:央视网

闲时花开(ID:xsha369)| 来源刘娜 | 作者寒冬 | 编辑





你是我的孩子,不是我的面子。
生病了不怕,大不了我们回家。

  
0122岁的大二男生举刀挥向自己

最近有一个和孩子有关的新闻,让我一直放心不下:
3月23日,郑州财院一个大二男生,倒在宿舍楼下的血泊中。
因为该男生被120救护车拉走时,颈部有两个破洞状的伤口,鲜血四处喷溅,且和他一同受伤的,还有两个人。
一时间,谣言四起,各种说法都有。

3月25日,郑州警方发布了通报:

逝者王某盛,今年22岁,洛阳人,郑州财院会计专业大二学生。
案发当天下午,他突然用刀扎伤自己的颈部。
在他自伤过程中,宿管王阿姨和同学小赵上前劝阻,结果他将他们也一一扎伤。
送往医院后,王某盛不治身亡。
所幸,宿管阿姨和同学小赵无生命危险。

一个22岁的大学生,为什么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如此惨烈地自伤?

媒体的深度报道,还原了王某盛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那段痛苦而艰难的时光:
在同学眼里,王某盛是个内向的人,平时就不爱和其他同学打交道,喜欢独来独往。
案发前一段时间,他就开始精神恍惚,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凌晨四五点不是出门溜达,就是蹲在寝室门口默默地抽烟。
白天他已无法正常上课,总是躺在宿舍的床上,闭着双眼戴着耳机,时而烦躁不安,时而表情迷茫,对同学的关心和问候,视而不见。
他还经常在朋友圈里发一些奇奇怪怪的内容。
在室友看来,根本就没有发生的事情,他却信以为真,信誓旦旦。
事发宿舍
在失眠、焦躁、无力、幻听、幻觉这些症状出现之前,老师和家长都知道:

这个孩子早已患上抑郁症。
学校老师为此还特意交代同宿舍的人,留意观察照顾他。
但除此之外,家长和老师都没有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以至于3月23日下午,王某盛在宿舍内,相继给他的父亲、母亲、姐姐拨打电话后,突然说:
“我妈妈在楼下接我回家!”
然后,拎着一把水果刀,转身从六楼跑下去。
室友小赵感觉情况不对:“他妈妈在洛阳老家,根本就没有来,怎么会在楼下等他?”
热心的小赵,赶紧跟着他一起下了楼。
结果,刚到楼下,就见王某盛拿着刀子,对着自己一阵乱戳。
小赵和宿管阿姨上前阻挡,还被他刺伤。
目睹王某盛在面前惨烈自杀的室友小赵,因创伤后应激障碍,如今也休学回家。

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新闻:

考上大学的孩子,消逝于这样的早春,他的父母亲人要如何承受?
和他朝夕相处,眼睁睁看着他去世的同窗,在今后的岁月里,又将如何修复自我的内心?
我看到这条新闻时,想到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家长和孩子,内心有个非常强烈的疑问:
在发现王某盛已患上抑郁症,甚至病情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时,老师和家长为什么都没有采取有效措施?
比如,让这个孩子休学回家,让他到医院接受正规而系统的治疗,而不是继续留在校园内随大流学习?
到底是忙碌的大人们疏忽了这个孩子,还是对抑郁症的误解,让他们觉得不至于此?
他临终遗言喊出的那句“妈妈在楼下接我回家”,分明透露着他生前最后的日子里,对校园生活的极度恐慌,对家人亲情的极度渴望……
逝者已逝,不忍追问。
但我想从自己亲历的另一个故事,给老师和父母,尤其是父母们分享这样一个认知:
一旦发现你的孩子跌落抑郁的深渊,千万别抱有侥幸心理。
不要觉得孩子矫情,抑郁症是难言之隐。
更不能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天大,认为孩子生病是丢人,孩子休学会被人指指点点,孩子毕不了业就白读了这么多年。
孩子的健康是根。
其他的一切,包括成绩和未来、面子和荣光,都不过是枝和花而已。


02那个抑郁的孩子不再是父母的面子

2018年秋天,有个认识七八年的朋友,和我说起她家孩子。
她家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都不错,用她的话说,从没有跌出过班级前3名。
因为她和丈夫都出身寒门,学历也不高,在体制内晋升屡屡受阻,都活得有点憋屈,所以对优秀的孩子,难免怀有极大的期待,要求很严格,投入也很多。
尤其是我这个朋友。
她经常会忍不住在孩子面前说些这样的话:“你一定要考上XX大学,你一定要给爹妈争口气。只有你出息了,才能不再受爹妈这样的窝囊气。”

孩子是女孩,性格内向,乖巧懂事,也难免心思过重,敏感脆弱。

高中时,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的清北班。
班主任是全校最优秀、要求最严的老师,学校里几届高考状元都师从这个班主任。
到了清北班后,这个孩子因为有次考试犯鼻炎,成绩退步了不少,班主任就对她说:
“千万别以为,你在初中优秀,到高中就一定优秀。
咱们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有辉煌的历史,把你的盲目乐观和骄傲自大收回去。”
老师说的是实话,但这个孩子从此患上了心病:
成绩节节败退,上课经常走神,常觉得胸口闷得喘不过来气,一到晚上就总想流泪,失眠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以至于后来,孩子有点破罐破摔,宁愿躲在宿舍里玩手机,也不愿回家,更不愿去教室上课。
眼看着孩子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朋友和丈夫也变得脾气暴躁:
“怎么搞的?那谁谁谁,原来成绩还不如你,现在都甩你一条街了!你再这样颓废下去就完了啊!”
孩子哭着说:“对不起,爸爸妈妈,我没用,我不行,我给你们丢人了,不行我死了算了!”

朋友听不得“死”字,又气又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孩子被确诊为抑郁症。

医生给出了建议: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孩子愿意接受治疗,但向父母提出一个条件:
暂时不想去学校了,想自己在家里自学。
朋友一听,又火大了:
“多少人挤破头都考不上的清北班,你说不去就不去了?
你在家自学能学好吗?还不是天天玩手机?
再说了,邻居亲朋问起来,我和你爸怎么给人家解释?
难道让我们不要脸面说实话,说你病了吗?”
孩子一听,又哭着说:“我就是不想去学校,你们要是逼我,我也不给你们丢脸了,死了算了,一了百了!”
朋友害怕孩子出意外,又担心孩子考不上好学校,征求我的意见。
“考上清华北大重要,还是孩子健康长大重要?”我问。
“当然是健康长大重要,但我就是忍不住焦虑。”她说。
朋友为什么忍不住焦虑?
一,因为孩子的病,她着急上火。
二,孩子的生病和厌学,让她感到丢人和恐慌。
她怕孩子成绩下滑,考不到班级前几名,考不上理想的学校,让她丢面子。
但是,如果孩子没了,考上再好的学校,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面子,害了最爱的孩子。”
最后,我和朋友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后来,朋友思考再三,决定让孩子先请一个月的假,边治疗边自学。

一个月结束后,孩子还是不愿回学校,她又给孩子请了一个月假。
因为孩子的精神状态时好时坏,学习也落下一大截,朋友也从原来“一定要考上北大清华”的执念里渐渐挣脱出来。
她接受了孩子患病的事实,不再用过度的期待绑架孩子,也不再动不动大动肝火,暴躁焦虑。
她甚至做好了陪孩子休学一年,或者大不了让孩子读个“高四”的准备。
朋友晋升无望,也不再执念于工作。
孩子生病期间,她带孩子读书学习,出门旅行,陪孩子做手工,还和孩子养了好多绿植,允许孩子养了两只可爱的小猫。
孩子请假到第四个月时,忽然对她说:“妈妈,我想回学校了。”
朋友说:“要是你还没有做好准备,咱们还在家待着。妈妈想明白了,只要你健健康康的,比啥都强。”

谁知道,孩子这次却坚定地说:“妈妈,我想参加高考,我想读大学,我将来想去大城市。”

朋友非常感动,和孩子商量后,以落课太多为由,向学校提出,把孩子调到普通班。
孩子原本底子就好,又聪慧自律,回到普通班三四个月,成绩就追上来了。
成绩一上来,孩子的自信心又回来了,抑郁症慢慢痊愈了,整个人看起来也充满斗志。
2020年夏天,疫情下的高考,这个打败抑郁症的孩子,以非常优秀的成绩,考上了浙大。
朋友和我报喜时,我真是为他们这个家高兴:
没有谁欢迎抑郁症。
但抑郁症,改变了这家人。
这个孩子和抑郁症共生后,渐渐走出痛苦和绝望,重返自信和希望的山顶,拥抱阳光的自己。
朋友和丈夫穿越这场亲子间的战争,走过迷雾,看见初心,不再把过度的执念和期待,投射到孩子身上,而是接纳一个不完美、会脆弱,也可能极其平凡的孩子。
因为,再也没有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的“里子”。

我曾把这个亲历的故事,讲给我的很多读者听。

特别是孩子有抑郁倾向或孩子患有抑郁症的父母。
但,关于抑郁症,我还有话要说。


03抑郁症不可怕无知和排斥才可怕

这些年,校园内惨案不断发生。

其中一个最令人揪心的现象,就是患抑郁症孩子的自杀:
从西安交大的杨宝德,武汉理工的陶崇园,中科院的刘春杨,到今年3月在美国离开的张一得。
多少原本有着锦绣前程的孩子,被抑郁症这个元凶扼住了喉咙,再也无法呼吸。
张一得
是什么诱发了抑郁症?
除了遗传因素,抑郁症的发生,主要是外界战争引发的内心冲突:
病患,失恋,升学压力,人际关系的紧张,亲人的突然去世,都会成为抑郁症的诱因。
但抑郁症发生的真正内因,是一个人的人格特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抑郁症患者,本质上都是严厉的自我惩罚者。
所以,有人说:
越是善良的人,越容易患抑郁症。
因为太善良,遇到问题才总是过度反思,惩罚自己,给予自己极其严厉的制裁和谴责,陷入自责愧疚中,自我价值感极低,自我认同感极差,自我活力消失殆尽,自我攻击越来越强。
直至,向抑郁症投降。

举个例子:
有两个十多岁的女孩,都遭到了歹人的性侵。
A姑娘受到伤害后,留下证据,告诉家人,果断报警,把坏人绳之以法。
她遭到了身心的伤害,但她还是挺过灾难,成为了勇敢美丽的自己。
B姑娘在案发后,认为都是自己的过错,不敢报警,不愿任何人知道,觉得自己被玷污,从此不再干净,没有人再喜欢自己,自己也不配拥有幸福。
她患上抑郁症,直到长大成人,都没法走出来。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两个姑娘截然不同的命运呢?
是她们内在的人格和信念。
而这,还要从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中寻找答案:
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抑郁症患者,但不同的家庭教育和父母教化,在孩子心头培植的不同人格和信念,会让他们面对同样的问题时,作出不同的选择和行动。
所以,对父母来说,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比考上名牌大学重要100倍的事情。
对一个成年人来说,锤炼自己真实勇敢的自我,是比扮演虚假完美的人重要100倍的事情。

但愿看到这篇文字的每个朋友,都能懂得这样的常识:
①抑郁症是很常见的精神疾病。
抑郁症并不是特别可怕的疾病,没有必要谈之色变,更不必妖魔化抑郁症和抑郁症患者。
比抑郁症更可怕的,是对抑郁症的偏见,对抑郁症患者的排斥。
②不要自我诊断抑郁症。
“我感觉我患上了抑郁症。”
我经常会收到这样的留言。
很多人活在这种自我判断中,即使不是抑郁症,也在一惊一乍中,把自己吓得精神出了毛病。
发现身体出现异样,到正规医院问诊,不要在忐忑不安中自我诊断,悲观绝望,自己吓自己。
③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都能治愈。
虽然因为抑郁症自杀的人很多,但我还是想对你说:
当个理性的乐观者。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是能痊愈的。
如今,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有很多,效果都不错。
患上了抑郁症,是身体和心灵提醒我们:
你太累了,需要暂时休整一下。
从今后,你要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按时吃饭,到点睡觉,穿戴整洁,平和有序;
你要温柔对待自己的内心,尊重自我的感受,明确自己的界限,坚守自己的底线,深度自我接纳,全然自我深爱。
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

最后,如果我们身边有抑郁症患者,愿我们都学会这样和他们说话:

“我患上抑郁症了。”“我在你身边,如果需要,请告诉我,我可以帮你。”
“我这几天总是失眠。”“具体是怎么样的呢?是很难入睡,还是很早就醒了?”
“我每天都没有精神,感觉什么都没有意思。”“你要是累的话,先休息一下吧,我学会了一道新菜,一会儿做给你尝尝。”
“我总是无缘无故地想流眼泪。”“那你一定很难过吧?我们一起去买几盆绿植,再养一个小狗吧,听说照顾植物和动物,会让人心情好起来。”
“我什么都不想说。”“没关系呀,等你想说的时候再告诉我吧。”
“我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嗯,每个人在某个瞬间,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吧。
但你知道吗,我真的很喜欢你。有时候单单想起你,就会忍不住嘴角带着笑意。
你在我心里特别重要,我觉得这超过一切可以描述的意义。
我爱你,永远永远爱你,我不能没有你。”



作者简介:刘娜,80后老女孩,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能写亲情爱情故事,会写亲子教育热点,被读者称为“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RECOMMEND
推荐阅读
不拔智齿的人,你们会后悔的!8000个农民工集体“造假”20年,我却不忍心谴责对不起,“日式断舍离”真的不适合你又见“熊”出没,这种生物真致命!湖北荒山上的142座坟,最小的18岁充气人入侵,全世界都玩疯了
▼更多夜读,扫描二维码关注央视网
©央视网将央视网设为星标
好新闻不错过
愿更多人能看见这篇文字,得到一点点的治愈。

新闻

  • 丢了涵养,失了风度!
    海报设计:查如倩实在无法想象,为了地铁站点命名,陕西西安的两所高校能做到这份上——网络上,相关方网友互相指责;现实中,一方旗下幼儿园拒绝另一方教师子女入托。 高校掐架,娃娃遭殃;幼子无辜,何至于此...
    新华网
  • 香港清理“毒教材”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黄楚标中学的学生正在上课。新华社记者 秦晴 摄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云舒 管筱璞报道 香港的中学教材开始“消毒”了。  9月起,香港中学二年级中国历史科将采用新课程大纲,其中对...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转扩!医保卡可以让家人用了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措施,拓宽个人账户资金使用范围,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具体来看,职工医保主要有4个方面的变化,包括个人账户可以给家属用了、将更多...
    央视网
  • 习近平: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
    习近平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面落实打防管控措施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李克强作出批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打...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山西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刘新云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山西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刘新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刘新云简历  刘新云,男,汉族,1962年9月生,山东淄博人,1981年7月参加工作, 198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菲利普亲王去世,享年99岁
    新华社快讯:英国白金汉宫9日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去世,享年99岁。来源:新华社监制:刘洪 张立红编辑:赵冰校对:董静雪 贵婷
    新华网
  • [解局]一封让美媒集体沉默的指控函,到底说了啥?
    最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3名特别报告员发布了一封联合指控函。有意思的是,这封指控函针对的是美国政府。截至目前,美政府尚未对指控函作出回应,美国媒体也异乎寻常地集体沉默。咋回事?这封令美国政府缄默的信...
    侠客岛
  • “嘭”!天上掉下个……到底发生了啥?
    就好像 “只要3322元,周末随心飞”“送2880元免税店代金券”“4666元起购买10000公里里程,一年内随便飞”只要花三四千元购买“随心飞”或“无限飞”机票套餐服务就能在一段时间内来N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多飞等于...
    央视网
  • 重磅!医保个人账户将允许家庭成员共济
    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化医改,增强职工基本医保互助共济保障功能,将更多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惠及十多亿人的基本医保网。近年来,新一轮...
    新华网
  • 英国女王的丈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去世
    ‍‍当地时间9日,英国女王的丈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去世,享年99岁。▼关注央视网央视网精彩视频推荐编辑:吴明泽责任编辑:孟夏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CGTN明确!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8点见】货车...
    央视网
  • 大二男生离奇自杀,生前最后一句话:“我妈在楼下接我回家!”
    闲时花开(ID:xsha369)| 来源刘娜 | 作者寒冬 | 编辑你是我的孩子,不是我的面子。生病了不怕,大不了我们回家。 0122岁的大二男生举刀挥向自己最近有一个和孩子有关的新闻,让我一直放心不下:3月23日,郑州...
    央视网
  • 13岁女孩称遭强奸,嫌疑人被控制!
    ‍‍关于“网上一女孩反映被强奸”情况,经过公安机关连续工作,案件涉及的相关人员已全部找到,并进行调查取证。目前,犯罪嫌疑人辛某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相关部门已对被害人安某妥善安置,并落实关爱措施。...
    央视网
  • 明确!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要求↓①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②幼儿园不得提前...
    央视网
  • 人大法硕复试30多人0分 疑因违规泄露考题
    从4月7日晚间开始,“人民大学法学院考研复试泄题”这一话题在微博、微信、豆瓣、知乎等多个平台流传开来。视频来源:看看新闻根据相关网帖描述,“法硕的同学都爱建群,复试相互交流,群内还备注了实名。在2021...
    新浪新闻
  • 外交部回应!
    【外交部回应美打压中国超级计算机实体: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针对美国商务部宣称将7个中国超级计算机实体列入所谓管制“实体清单”,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4月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美方一再泛化国家安全概...
    新华网
<< 41 42 43 44 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