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花了17个月,“赶走了”居住在千年古城里的30000人
  • 来源:那一座城

深圳,有个非常非常有名的城中村,叫「南头古城」。
它也叫“新安故城”,原是一处具有1700年历史的古城群体建筑,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
后来,变成人群密集的城中村,有着市井气息,也承载了无数“深漂”的梦想与生活,但也曾被冠上混乱、复杂等刻板印象。

去年,深圳市政府花了17个月时间来改造这个城中村。
希望“蝶变重生”后的南头古城,可以重新“回归”到这座城市中。
南头古城牌坊。图/公众号“奥雅设计”
为什么花重金与时间在这个城中村上?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前,宝安县政府的所在地就在这里。
从东官郡到所成,再到宝安县。南头古城一直都是深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见证过深圳1700多年来的历史变迁、兴衰更替。

人们都说现在深圳发展太快了,快得没有烟火气和人情味。
南头古城便是深圳为数不多的“旧”的地方,深圳市称之为“自己的发源地”。
其实连城君也没想到,深圳会“大胆地”在这个地方上“动土”。
图/公众号“奥雅设计”

01“被误解”的南头古城几乎没有人知道它的1700年历史深圳的「400多个城中村」之一

曾经作为城中村的南头古城,是街坊口中熟悉的“九街”。
很多怀着“深漂”梦的人来到这里时,它已经是一个人群密集的“城中村”了,具体何时由古城变作城中村,早已无从考究。
当时南山区还没有现在这般繁荣,但早早就聚集一群打工人,作为城中村的南头古城成为最多人选择居住的地方之一。
图一二网络;图三/alamy
未改造前的南头古城,城里大概居住了约30000人。
其中,90%都是流动人口,又以出租车司机居多。住在附近的街坊称,没改造前这里每天下午三四点司机们换班,南山大道的路旁停满了各色的出租车。
这也是南头古城一天之中最热闹的时候。
来来往往的人都不太了解它的历史,只知道这个古城在深圳是有些日子了。
改造前后的南头古城。图/网络
59岁的张阿姨,早在08年就来到了南头古城。
她的杂货店已经开了十多年了,店内面积不大,人手不够,一直是自己做。再后来,听说这个地方要大面积改造,才依依不舍地关掉自己的杂货店。
然后,越来越多人离开南头古城。一部分是因为古城要拆,找了新的居住地,另一部分则是古城要拆了,不得不搬离这里。


“十多年过去,这里的房租水涨船高。
以前还有挺多年轻人来住,房租和改造让年轻人放弃了在这里居住的想法,他们去到了更远的地方。”
很多人来到古城的原因,是因为这个是一个“城中村”。在深圳这座一线城市中,这里的生活成本更低廉。

张阿姨说,“以前这里都是握手楼的,现在明显能感觉到人变得少了。”
改造后的南头古城,确实“好看”了很多,但也失去了一些烟火气。“现在春节快到了,又到了洗牌时刻,有些人一旦离开就不会再回来了。”
来自四面八方的“深漂”们,有些也许只是为了短暂的停留,有些早已在这落地生根。但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以前的南头古城,是生活的乐土。
以后的生活会更好,但也不会因此忘记“握手楼”的生活。

一开始南头古城要改造时,张阿姨并不看好。
她的不看好,是指邻里街坊都离开了,年轻人也离开了,古城变成更加“古老”。在深圳这座城市中,冷清清的古城也显得有些突兀。
面如如今崭新的南头古城,张阿姨百感交集。她说这里曾经十分杂乱,仅是她在开店期间,就曾经见过房屋失火,但因为道路太窄消防车无法进入的情况。
后来,大家烧火煮饭都心慌慌。

南头古城以前的城中村模样。图/网络
政府在改造古城时,首先就是更新了这里的管网措施,增加消防管线、燃气管道、扩宽街道等,最起码的安全要保住,还要增加便利。
图/万科城市研究院 
这些平时“不易察觉的工程”,可以大大增加古城的安全与生活质量。
也让它以新的面貌,重新融入到深圳这座城市之中。最起码的是,住在这里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担心了。
重建后的民居,变得崭新。
时隔17个月改造后,南头古城重新开放。
她回到这里,看到新古城之后想法又有了变动:谁也不知道它会变动这么大——
房新了,街宽了,人走了。
图/公众号“奥雅设计”

02
改造后的南头古城
不再有以前城中村的模样这就是“蝶变”吗?
城君到南头古城的那天是周末,热闹非凡。
有的人来拍照打卡,有的人坐在南城门后的小广场上发呆,还有很多爸爸妈妈带着小朋友来逛,一切显得悠然自得。
有仍在居住在附近的街坊告诉城君,这都是改造之后才有的,自己的房子在附近,不在这次规划改造之内,但改造的声音太大暂时搬去了女儿家里住。
这个周末是特地和孙女、女儿回来看看到底变成了什么样。

图/公众号“定格深圳”
一条南北向大街直通古城的深处,约有300多米长,布局呈“十字”分布。
整体的布局没有改变过大,但确实是变得非常亮眼了。如果不是在这里居住过的人,也许根本不知道它曾是个破破烂烂的城中村。

城君来之前有看过一些报道,到了之后才感觉时尚摩登的气息扑面而来。
穿行在狭窄街巷中,又可以无时无刻感觉到,这座古城即使是被全新打造,但骨子里仍然有一种厚重。

串联在其中的,是一些旧时的县衙、会馆。
一旁则是新建和改造过后的楼宇,地上则是干净明亮的石板街。
图/公众号“南头古城”
边走边看,发现犄角旮旯里还保留着以前的房屋装饰,如青砖红瓦,空气中弥漫着岁月沉淀的味道。

我想,这大抵也是古城的魅力吧。
来到南头古城,除了能看见新的变化,还能见识到被保留下来的以前的一些历史建筑。

图/公众号“深圳地铁”

 新安县衙 
新安县衙位于南头古城的中心位置,是明朝政府扩建东莞守御千户所在地。始建于东晋年间,距今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
最初,就是在此建立了宝安县,辖地包括今天的深圳、东莞市以及香港区域。
图/网络
它是历代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集散地。
当时,新安县衙的权限以及管辖范围都很大,面积小,却细分出礼、户、吏、刑、兵、工六部。
图/公众号“ 城市星球研究所”
复建后的新安县衙,基本了保持原有的样子。
门口镇守一对石狮,右侧有鸣冤鼓,县衙中堂悬挂着“明镜高悬”的牌匾。
图/Vaffytl
但最最惹人眼球的,是它经过精心雕刻的屋檐。


 东莞会馆 
东莞会馆,是深圳市唯一保存的会馆式建筑。
新安县城内东莞商人的商会所在,里面存留了四块石碑,清楚记录着旧朝代街的市、店铺和商号经营情况。
以前,朝廷派出使外国的船队和来到中国商船的来华使者,都会在这里短暂停留。
图/网络
改造过后的南头古镇,街头巷尾还有很多新开的文创小店。店内售卖的大多是手工制品,风格清新简单,调性强烈明显。
还有不少艺术展览,都是密密麻麻的来参展的人群。
大湾区艺术展览系列「创><艺互联」首展——《潜行异想脑空间》在深圳市南头古城NT105进入倒计时:展出至201年1月31日。
李美欣,《涂鸦星球的童话世界》 Messy Desk Fairy Tale,展览现场。图/网络
许迅,《十二道风景》12fps-cityscape,展览现场。图/网络
合作作品《在开始之前》INC3PTION,展览现场。图/网络
当城君的朋友看到这,差点就要迈不动脚了。
他说,被改造过后的南头古城,一定是文艺青年的心头好吧?

城君认真围绕古城转了一圈之后,觉得未必如此。
虽说古城迎来了大面积改造,但依然有些「仿佛合理规划」过的房屋没有在改造范围内。
如民居聚和轩,和这条新街只有一门之隔。
外面是熙熙攘攘的人流,里头依然是大门紧闭的平凡日子。只是不知道,这样的改善,带来了更多的人流之余,会不会影响到居民原来的生活?
图/公众号“奥雅设计”
古城并未全面改造,目前只有几条新街巷。
也因此,我们依然可以窥见这里原来的生活:
狭窄却不宽敞的握手楼,这些楼宇尚未被纳入改造范围内。但城中村始终是要整改的,如果更好地、全面地整改这又是一个大问题。
远处是最初城中村的模样。
再回想起通过南城楼进入到古城后,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一幢新公寓。
据城君所知,那座公寓是专为年轻人设计的,基本是一人一户的类型。不难看得出来,这样的用意是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来到这个地方。
但价格不菲,似乎并非是为“原本的深漂”而设的。也想起了张阿姨说的,租房的价格成为了年轻去留的重要选择之一。
南头古城改造前。图/网络

03
南头古城会变成什么样?我们拭目以待它的“全新复活”
城君觉得这次的改造。并非是“一刀切”,而是一次“试水”。
在古城街道的幽静巷子里,有很多商铺挂着“出租”的牌子。
城君询问了一处平价公寓的房间,住20平的房间,有空调和床,一年一签的话原价1500,快过年了便宜一些,只要1200。房东说,“这个地方改造了是好事,但好像路口那家公寓并没有受到很多人欢迎。”
年轻人来问得比较多的还是他们这样的旧房子,完全是因为便宜。问的人虽然少一些,但房子也不愁租出去。“没有人想在租房上多花钱。”
图/公众号“奥雅设计”
深圳这座城市,还是很包容的。让年轻人感到胆怯的,并不是这几百块的房租差额,而是来到这个地方能不能长久待下去。
这是一个直面生存问题的问题。
这次改造把以前的“握手楼”都改掉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改造”到自己的房子。
虽然来了更多的人流,而房租也跟着这些人流水涨船高。如果房租一涨再涨,甚至会“流离失所”的话,确实让人担心。
更何况,城君觉得这次的改造仅是刚开始。可以看到这次展览的规模不大,改造的力度也不大,除了多了几条新街巷和装置外,仿佛其他都是“旧”的。

图/公众号“南头古城”
城中一面是「拆迁神话」,一旦动土便身家千万。而另一方面,城中村仍然保留着大部分的记忆中的烟火气与「更多的」想象空间。
改造。有人听了欢喜,有人听了愁。
我们见过很多很多类似的古城,企图通过“新变化”来让它“重新复活”。
但同时结果也会令人感到失望,因为我们都见过太多这样的案例:在不定期的展览过后,艺术创作者们离开,关注度逐渐降低,甚至变回原有的生活轨迹。
没有得到预期效果,也许会反噬“旧”元素,最终变成一处奇奇怪怪的地方。

当“旧”被整改,“新”又不足以吸引人流……这些都是改造前,要想到的问题。
艺术与城中村的生活方式融合,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更何况,如今南头古城也未全面改造,仅是以某几处地方作为示范案例。
那对于旧的古城来说,这是希望还是局限呢?之后还要进行更多的改造吗?
南头古城部分区域改造前后。图/vaLue G
在深圳众多的城中村中,南头古城有着其特殊的地位,它既是历史建筑,又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典型城中村。
此次改造,也让改造的核心“古城”和“城中村”,成为了特殊又复杂的话题。
路过城中村的人,居住于此的人,有房子在这里的人……每一个人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往往得到的都不是一样的结论。
那如此大面积的改造,是否有民意调查,是否跟原住居民说明改造的缘由?而并非一次次头脑发热式“改造”。
尤其,是对这种具有历史建筑意义的地方进行改造。
当然,城君也不是一味地反对改造不好。而是觉得重新开放之后,令人期待的“蝶变”也变成一种未知,就会有些担心这个有着1700年历史的古城。


什么是历史建筑?
1982年,英国国际古迹及遗址理事会主席伯纳德·费尔顿(Bernard Fielded)给出了一个比较标准的答案:
“历史建筑是能给我们惊奇感觉,并令我们想去了解更多有关创造它的民族和文化的建筑物。它具有建筑、美学、历史、纪录、考古学、经济、社会,甚至是政治和精神或象征性的价值;但最初的冲击总是情感上的,因为它是我们文化自明性和连续性的象征——我们传统遗产的一部分。”
对啊,一处历史建筑能给人「惊奇」的感觉。
更多时候,是因为它的“旧”。这种旧代表着民族和文化,也代表着人对它的情感。开杂货店的张阿姨,从一开始的一头雾水,到后来全新的“一头雾水”……也更让城君觉得这次的改造,真的适合「南头古城」吗?
即便我们通常认为,新的会比旧的要“好”。

当城君走出南头古城,发现在与南城门之间的这段路上,有着古城历史上留下的12个重要发展节点。
从公元265年开始,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发展历程一一都有标注在地面上。
如今21世纪,第13个重要发展节点——“改造”该如何去描写,开始有些令人好奇。
图/网络
身后的南城门遗址,始建于明代1934年,城门上高高悬挂着的“岭南重镇”四字匾额,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历史建筑。
这里曾有数座城门包围着古城,比如“第一关”“来凤关”“北钥重关”等。可惜的是,很多城门被拆于上世纪60、70年代。
最后只剩下这座南城门。建了拆,拆了建……也许南头古城自己也不知道命运会如此“多变”吧。

自从去年8月“改造完成”后。
南头古城的名字,更多在占领大家的社交平台与朋友圈,这里成为了一个新的打卡点。
也让很多人第一次听说「南头古城」的名字。
图/公众号“南头古城”
我们如今看到的这个「时尚」的古城,该如何用城中村本质与“未来”形成一个「合并体」?
还需要更多时间来证明。
尚在修建当中的南头古城部分区域。
更重要的是,居住于此的人希望环境等方面得到改善,却不会为此买单,也无力负担这种额外的支出。于是便有了张阿姨说的,每到一个时间节点:春节。
就像是一场洗牌,有的人不会回来。

城君在采访了街坊,又亲自逛了一圈之后。
认为在改善后的南头古城,需要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才能延续这次改造的意义。
新来的人可以安心于此,甘愿为古城改造做出变化;也让慕名而来的人发现深圳鲜为人知的历史,在这里获得全新体验,与更多的人一起发现有趣的事情。
而当下,这座古城的新生才刚刚开始。 


 

今天的文章互动 你们对这次的古城改造,都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告诉城君
参考资料:1. 古城之上的城中村,「南头古城」的更新是怎样发生的?公众号“城市星球研究所”2. 城市的寻根与再生丨深圳南头古城,公众号“奥雅设计”3. 1700岁的南头古城重开啦!晋级深圳“世外桃源”新地标!探访古迹、文艺展览、美食、林间自然生活美学……公众号“深圳儿童周末”
版权声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 / 城君
·   END   ·
商务合作微信/电话: 13392316112  城城
电商合作微信/电话: 13688913816  Mia

旅游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