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选择的食物也越来越多,吃出来的病也越来越多。
你有没有想过,每天吃什么、怎么吃,不仅关系自身健康,  也关系着整个地球的健康?
▲ 图:United nations fundation
为了实现人类健康和星球健康的双赢,公益机构EAT和医学期刊Lancet合作发布了一份报告,提出了一种新的饮食模式:星球健康饮食模式。[1]

这份报告说,2050年全球人口预计将突破100亿,如果不改变现有食物生产体系,地球将无法养活那么多人。 2050年,如果不出意外,我们这代人还是能活到那一年的。所以,即便你立志单身或丁克不必操心下一代的温饱,也操心操心自己的晚年吧。 ▲ 2019年8月16日,《EAT-柳叶刀报告》中国区发布@苏州第三届良食峰会,报告撰稿人之一的Brent Loken向听众介绍报告。摄影:良食基金Julien、一晗
一起来了解下这份报告说了什么重要信息吧~ 

 这份特别报告由全球16个国家的37名跨学科的科学家共同参与完成。 报告的名字很长,翻译成中文是:人类世的食物:EAT-柳叶刀可持续食物体系及健康饮食委员会特别报告。 
Anthropocene,中文翻译成人类世。这个词我是第一次听说,读起来莫名地觉得有种悲怆感。
 维基百科上的资料说,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荷兰大气化学家保罗·克鲁岑用这个概念来定义一个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主导的地质时代。 这个时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加剧了环境污染、资源浩劫、物种灭绝等毁灭性的趋势。 ▲ 图片http://www.anthropocene.info/
所以在很多学者看来,人类世已经不是一个中性的自然科学概念,它包含着对人类生存困境的追问、反思乃至回应。
 所以,我们大致可以想象,这份以“人类世”为题的报告想传递的信息。  

 完整的报告长达46页,另外还发布了一份简短的摘要。简单来说,它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为不断增长的地球人口, 提供健康的、可持续的食物? 首先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1.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突破100亿。
2.全球有30亿人口营养失调。其中包括8亿多的营养不良,另外20多亿人则是营养过剩
3.食物生产过程产生了全球30%的温室气体,消耗了70%的淡水。
4.全球生产的粮食中有1/3在生产或消费的过程中被浪费。 ▲ http://aestheticsofprotest.org
 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委员会提出了3大措施: 1.向健康膳食转型。少吃肉,多吃“素”(植物性食物)2.改进食物生产方式3.把食物损失和浪费降低至少一半 报告认为,向健康膳食转型,每年或能减少1100万例与膳食相关的死亡。 ▲ 《eat-柳叶刀报告》摘要
对关注环保、关注饮食健康的同学来说,上述建议应该不是第一次听说;联合国最近也发布了类似的信息。[2]
 但我们也关注到,《EAT-柳叶刀报告》发布之后在国外引起的争议不少,其中不乏对“星球健康饮食”的质疑。 

 
委员会提出的星球健康饮食模式,可以概括为多吃植物,少吃动物;基本可以看作是一种“弹性素食”。
▲图源:《Eat-柳叶刀》报告摘要  关注食栗派的同学,应该对几种饮食模式有些印象,比如「得舒饮食」、「地中海饮食」、「防癌饮食」等等;星球健康饮食跟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植物性食物为主,多吃蔬菜、多吃全谷物;选择植物油;减少少精制谷物、精加工食品及添加糖的摄入等等。 ▲ 新版加拿大膳食指南也鼓励植物性食物为主
但是,在对待动物蛋白的态度上,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 根据委员会推荐的星球健康饮食,从健康角度考虑每天需要的红肉不超过14克;少量的动物蛋白是"非必需的"。 而其他饮食并没有那么消极;比如地中海饮食,虽然限制红肉但鼓励吃鱼。
▲ 参考资料[1]
好像哪里不对啊?既然知道28g能获益,为什么不是28-100g? 英国的一位营养学博士,还分析了这个食谱的营养素情况,结果发现它无法完全满足每日的营养需求。[4] 报告中给的这个食物推荐量,是基于全天2500kcal的热量摄入。这相当于一个体重80公斤、体力活动量较大的成年男性的建议摄入量。
▲ 报告中给的一个参考饮食,基于2500kcal的热量[1] 
她计算后发现,这些食物只能满足17%的维生素A、67%钾、22%的钠、55%的钙、88%的铁、5%的维生素D。(维D的食物来源较少) 如果考虑到吸收率的问题,情况可能更糟糕。很多植物来源的营养素的生物活性低,比如铁、蛋白质等。
 

 联合国最近发布的《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特别报告》也提到素食为主可能会成一个减缓气候变化的契机。
▲ 2019年8月7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报告。这份报告探讨了减少肉类消费政策的可能性。参考资料[2]
畜牧业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总排放量占到人类活动排放总量的15%。但是在这份报告中,联合国并没有明确表态是否应该多吃菜少吃肉。
不过,IPCC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倒是说:“如果发达国家的居民能够减少肉类消费,对气候和人类健康确实都是有益的。”[5]
 虽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均肉类消费大概是美国的1/2,但中国人吃肉已经过多,尤其是发达地区;而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的消费则远远不够。[7-8]

从这个角度来说,为自身健康考虑,很多人的确也应该”少吃肉、多吃菜”。
但说到"地球健康",饮食结构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气候变化,我们到底应该在多大程度上进行改变呢?
也许在现阶段,提醒大家“少吃点、少浪费”,会比给一个具体的数字更有操作性,也更容易被接受吧。
▲ 据估计,全球生产的粮食有1/3被损失或浪费
https://www.save-food.org/
在一个还有10亿人挨饿的时代,如此巨大的食物浪费实在是不可接受的。
而如果「食物浪费」是一个国家,它将居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中国[5]。所以,即使你一时无法割舍对肉的喜爱,也可以为拯救地球大业做点什么。
这个世界没有superman拯救地球还是得靠地球人自己

但其实我还有疑问:

吃肉是因为喜欢,但应该没人出于喜欢去浪费;那么,割舍所爱和减少浪费,哪个更难呢?对你来说哪个更难呢?

参考资料[1]Willett W, Rockström J, Loken B, et al. Food in the Anthropocene: the EAT-Lancet Commission on healthy diets from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 Lancet. 2019 Jan 16. pii: S0140-6736(18)31788-4. doi: 10.1016/S0140-6736(18)31788-4.[2]IPCC Climate change and Land, summary for policy maker[3]Rimm E B, Appel L J, Chiuve S E, et al. Seafood Long-Chain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Science Advisory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 Circulation, 2018.[4]http://www.zoeharcombe.com/2019/01/the-eat-lancet-diet-is-nutritionally-deficient/[5]UN report: eat less meat to combat climatecrisis,https://euobserver.com/environment/145617[6]Summary report of the EAT-Lancet report[7]赵丽云、房玥晖、何宇纳等,1992-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变化趋势,卫生研究,2016(45),4.[8]http://www.chinanutri.cn/sjnj/营养数据年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编辑 | 山楂设计 | 柚子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食栗派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取消
发送


我知道了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
确定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







已发送







朋友将在看一看看到
确定



写下你的想法...









取消
发布到看一看
确定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中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即将打开一个新页面

取消
允许














知道了








确定


<< 21 22 23 24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