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去的“知青”岁月,那里有种味道叫“年代” | 深夜电台
  • 来源:深夜谈吃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点下方绿标即可收听第一百九十期电台深夜电台 | Vol.190 - 来自深夜谈吃 - 00:00 / 20:03var mv0 = new APlayer({element: document.getElementById('mvplayer0'),narrow: false,autoplay: false,music: {title:decodeURIComponent('深夜电台 | Vol.190'),author: '来自深夜谈吃',url:'http://res.wx.qq.com/voice/getvoice?mediaid=MjM5MjY2NTM2MF8yNjUxMjYzNzkz',pic:'http://h.chuansong.me/foodtonight.jpg'}}); mv0.init();主播:瘦肉 | 策划:瘦肉 | 作者:天马行空

-电台日记-
你与食物的故事说给世界听。晚上好,这里是深夜谈吃,我是瘦肉。
去年,冯小刚把严歌苓的《芳华》搬上屏幕的时候,很多人在缅怀文工团的岁月。那个色彩饱和度并不高的年代,还有一批人,叫“知青”。时至今日我还偶尔能从父辈口中听到那段岁月的昂扬斗志和无限期待,那么多人的青春,被绑定在土地上,漂泊远走。
1968年初,北京一群思想激进的青年人自发组织赴内蒙古牧区草原插队,拉开了“文革”中知青上山下乡的大幕。5月,赴黑龙江的军垦战士开赴北大荒;9月,赴内蒙古阴山下的知青启程;12月,赴山西黄土高坡的列车西行。到陕西延安去的、到云南西双版纳去的一列列运送知青的火车驶出京城,奔赴农村广阔的天地。运送知青的专列从北京火车站开出,向大西北,向大西南,向北大荒驶去。火车站的月台上满是黑压压的人群,父送子,母送女,师送生,同学送同学。刺耳的广播喇叭,不断播放着“大海航行靠舵手”,伴着嘈嘈杂杂的吵闹声,哭喊声。
记得当时流行的一首知青歌曲这样唱道:“火车一声吼,我们就分了手。告别北京城,何日再相逢?!”他们都是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天真浪漫的城市青年。在他们想象中,内蒙古大草原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大荒是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亭亭玉立的白桦林。他们根本没想到,等待他们的是黄土坡,是暴风雪,是大荒漠。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值得回忆的,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青春都是温情中带有一丝苦涩的。《芳华》正是将青春的美好与苦涩,战争的残酷与温情所客观的展现。何谓青春,何以芳华。今天,我们带的的故事便与此有关,虽然带有年代感 但在磅礴的时代背景中,那些独立而真实的个体跟他们的生活又是那样的闪闪发光。
原文传送门:远去的“知青”岁月,那里有种味道叫“年代”

-音乐-No Fear In My Heart -朴树车站(口琴)-爵士口琴龙登杰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Will Tang

-电台主播-
深夜谈吃
你与吃的故事,讲给世界听q群:344547537 | 暗号「深夜君开门」▲长按扫码关注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深夜谈吃是覆盖千万受众的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








深夜Fm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取消
发送


我知道了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
确定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







已发送







朋友将在看一看看到
确定



写下你的想法...









取消
发布到看一看
确定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中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知道了








确定


<< 21 22 23 24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