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Libra超乎你的想象
- 来源:待字闺中
注:8月10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介绍了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实践DC/EP(DC,digital currency,数字货币;EP,electronic payment,电子支付)。其中的思路,超乎我们的想象,既考虑现实,也瞭望未来,充满了务实和想象。
今天我想讲一下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实践,就是DC/EP。刚才邵主任讲过,我记得是2014年夏天的时候,周行长有一天讲,我们要研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可能性。当时有很多问题需要回答,比如说,为什么要在电子支付已经这么发达的情况下,还要发行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再比如,这个技术路线该采取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是采取区块链还是采取集中账户体系?比如付息不付息、组织架构如何安排等等。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也得出了一些成果。从2014年到现在,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五年,从去年开始,数字货币研究所的相关人员就已经是996了,做相关系统开发,央行数字货币现在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
注:中国一直在探索研究数字货币,并没有像外界传说的那样不愿接纳新事物。作为国家行为,一定要谨慎从之。
先说是否采用区块链技术的问题,最一开始,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做了一个原型,完全采用区块链架构。后来发现有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的法定数字货币是M0替代,如果要达到零售级别,首先一点,高并发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去年双十一的时候,网联的交易峰值达到了92771笔/秒,比较一下,比特币是每秒7笔。以太币是每秒10笔到20笔,Libra根据它刚发的白皮书,每秒1000笔。可以设想,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发行数字货币,采用纯区块链架构无法实现零售所要求的高并发性能。所以最后我们决定央行层面应保持技术中性,不预设技术路线,也就是说不一定依赖某一种技术路线。
注:这是正确的态度,在技术不成熟的时候,应该是鼓励百花齐放。通过竞争和优胜劣汰,长出最好的技术和产品。区块链,按照现有的技术和方案,要达到超高的TPS,还有漫漫长路。不要以为数字货币(加密货币)就是区块链。
DC/EP采取的是双层运营体系。单层运营体系,是人民银行直接对公众发行数字货币。而人民银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这就属于双层运营体系。
注:EP,电子支付,首先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再试探其它的问题,摸着石头过河。
采取双层运营架构还有以下几个考虑:
首先,中国是一个复杂的经济体,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经济发展、资源禀赋、人口教育程度以及对于智能终端的接受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种经济体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如果采用单层运营架构,意味着央行要独自面对所有公众。这种情况下,会给央行带来极大的挑战。从提升可得性,增强公众使用意愿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应该采取双层的运营架构来应对这种困难。
注:全世界一个单一的系统,一个单一的货币,现在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不足以支持现在国民生活中的交易行为。
第二,人民银行决定采取双层架构,也是为了充分发挥商业机构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促进创新,竞争选优。商业机构IT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比较成熟,系统的处理能力也比较强,在金融科技运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人才储备也比较充分。所以,如果在商业银行现有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服务体系之外,再另起炉灶是巨大的资源浪费。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机构可以进行密切合作,不预设技术路线,充分调动市场力量,通过竞争实现系统优化,共同开发共同运行。后来我们发现,Libra的组织架构和我们DC/EP当年所采取的组织架构实际上是一样的。
注:分而治之,仍然是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想方式。这种双层架构,给商业机构提供了很多的想象空间。以后,这种商业机构,可能就不完全是银行了,可能是QQ币,如果,腾讯能提供100%的抵押。也可能是任何公司发放的积分,如果有相应的资产抵押。也可能是公司发的token,同样,如果有抵押。之前公司法币的一个主要的诟病,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的token。一个刚成立的创业团队,是不可能有信用来发那么大笔价值的token。
第三,双层运营体系有助于化解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人民银行已经开发运营了很多支付清算体系、支付系统,包括大小额,包括银联网联,但是我们原来所做的清算系统都是面对金融机构的。但是发行央行数字货币,要直接面对公众。这就涉及到千家万户,仅靠央行自身力量研发并支撑如此庞大的系统,而且要满足高效稳定安全的需求,并且还要提升客户体验,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无论是从技术路线选择,还是从操作风险、商业风险来说,我们通过双层运营设计可以避免风险过度集中到单一机构。
注:分而治之,风险分散。
第四,如果我们使用单层运营架构,会导致金融脱媒。单层投放框架下,央行直接面对公众投放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和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相比,前者在央行信用背书情况下,竞争力优于商业银行存款货币,会对商业银行存款产生挤出效应,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投放能力,增加商业银行对同业市场的依赖。这种情况下会抬高资金价格,增加社会融资成本,损害实体经济,届时央行将不得不对商业银行进行补贴,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颠覆现有金融体系,回到1984年之前央行“大一统”的格局。
注:考虑和现有体系兼容,一步一步来。避免失控。
总结下来,央行做上层,商业银行做第二层,这种双重投放体系适合我们的国情。既能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商业银行积极性,也能够顺利提升数字货币的接受程度。
这里还要讲一下双层运营体系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双层运营体系不会改变流通中货币债权债务关系,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央行的数字货币依然是中央银行负债,由中央银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另外,双层运营体系不会改变现有货币投放体系和二元账户结构,不会对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形成竞争。由于不影响现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不会强化压力环境下的顺周期效应,这样就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注:债权债务关系,100%准备金,保证央行不超发。和Libra稳定币机制一样,知识这儿只有人民币,而不是一揽子货币和债券。
另外,采取双层体系发放兑换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也有利于抑制公众对于加密资产的需求,巩固我们的国家货币主权。
注:是抑制还是满足?商业机构,如果有足够的抵押,也应该可以发行其它用途的数字货币或是有价证券。
再讲一下技术路线。刚才邵主任说有可能是用区块链。这里我再说一下,在原来设计的时候,曾经有过用区块链的设想,另外还设想过“一币两库三中心”这种架构。但实际上,我们不预设技术路线,也就是说,在央行这一层我们是技术中立的,这个数字货币既具有数字货币的特征也就是价值体系特征,又具有账户松耦合特征,还具有无限法偿的特性。从央行角度来讲,无论你是区块链还是集中账户体系,是电子支付还是所谓的移动货币,你采取任何一种技术路线,央行都可以适应。当然,你的技术路线要符合我们的门槛,比如因为是针对零售,至少要满足高并发需求,至少达到30万笔/秒。如果你只能达到Libra的标准,只能国际汇兑。像比特币一样做一笔交易需要等40分钟,那整个超市门口都要排大队了。从央行角度来讲,我们从来没有预设过技术路线,并不一定是区块链,任何技术路线都是可以的,我们可以称它为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
注:如果是区块链,必须解决TPS。
此外,对老百姓来讲,基本的支付功能在电子支付和央行数字货币之间的界限实际上是相对模糊的。当然,我们以后投放的央行数字货币在一些功能实现上会和电子支付有很大的区别。另外,我们在一开始也讲了,双层运营体系有利于充分调动市场力量,通过竞争实现系统优化。目前我们是属于一个赛马状态,几家指定运营机构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做DC/EP的研发,谁的路线好,谁最终会被老百姓接受、被市场接受,谁就最终会跑赢比赛。所以这是市场竞争选优的过程。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在双层运营体系安排下,我们还是要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大家知道加密资产,它的自然属性就是去中心化。而DC/EP一定要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为什么?
第一,央行数字货币仍然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这种债权债务关系并没有随着货币形态变化而改变。因此,仍然要保证央行在投放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注:发行一个token,必须有价值支持,不管这种价值是货币或资产抵押,还是信用的抵押。很多现在的token,都是没有抵押,或是信用不足以承担那么大的价值。
第二,为了保证并加强央行的宏观审慎和货币调控职能,需要继续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注:首先还得和现实存在兼容。不可能一蹴而就,谁也承担不起奔溃无序的社会。
第三,第二层指定运营机构来进行货币的兑换,要进行中心化的管理,避免指定运营机构货币超发。
注:中心化的抵押和监控。
最后,因为在整个兑换过程中,没有改变二元账户体系,所以应该保持原有的货币政策传导方式,这也需要保持央行中心管理的地位。
注:兼容。毕竟不是一个理想。
中心化的管理方式与电子支付工具是不同的。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讲,电子支付工具资金转移必须通过传统银行账户才能完成,采取的是账户紧耦合的方式。而对于央行数字货币,我们是账户松耦合,即脱离传统银行账户实现价值转移,使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程度大为降低。这样,央行数字货币既可以像现金一样易于流通,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 同时又可以实现可控匿名,我们要在保证交易双方是匿名的同时保证三反(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这两个之间要取得一个平衡。
注:数字货币用于电子支付的优势是匿名性。现在微信支付,支付宝,网联,信用卡,你的每笔交易都是知道和记录的,根本没有隐私。而用数字货币,只知道一个账号(钱包地址)发生了一笔交易,但很难知道账号后面的谁。
第三,现阶段的央行数字货币设计,注重M0替代,而不是M1、M2的替代。这是因为M1、M2现在已经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因为它本来就是基于现有的商业银行账户体系,所以没有再用数字货币进行数字化的必要。另外,支持M1和M2流转的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以及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各类网络支付手段等日益高效,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用央行数字货币再去做一次M1、M2的替代,无助于提高支付效率,且会对现有的系统和资源造成巨大浪费。相比之下,现有的M0(纸钞和硬币)容易匿名伪造,存在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等的风险。另外电子支付工具,比如银行卡和互联网支付,基于现有银行帐户紧耦合的模式,公众对匿名支付的需求又不能完全满足。所以电子支付工具无法完全替代M0。特别是在账户服务和通信网络覆盖不佳的地区,民众对于现钞依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DC/EP的设计,保持了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特征,也满足了便携和匿名的需求,是替代现钞比较好的工具。
注:basically,解决了现钞成本高,容易伪造的问题解决了。同时保留了现钞交易的匿名性。
另外,大家也看到了Libra也是用所谓的100%的储备资产抵押,但是它并没有把自己限定于M0,因有可能会出现Libra进入信贷市场出现货币派生和货币乘数。这就有可能出现货币超发的情况。
注:限制在M0,消除了货币乘数。
另外,因为央行数字货币是对M0的替代,所以对于现钞是不计付利息的,不会引发金融脱媒,也不会对现有的实体经济产生大的冲击。
由于央行数字货币是M0的替代,应该遵守现行的所有关于现钞管理和反洗钱、反恐融资等规定,对央行数字货币大额及可疑交易向人民银行报告。
另外,我们一再强调央行数字货币必须有高扩展性,高并发的性能,它是用于小额零售高频的业务场景。为了引导央行数字货币用于小额零售场景,不对存款产生挤出效应,避免套利和压力环境下的顺周期效应,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级别钱包设定交易限额和余额限额。另外可以加一些兑换的成本和摩擦,以避免在压力环境下出现顺周期的情况。
此外,如果需要的话,央行数字货币还可以为央行实施负利率提供条件。
最后我想强调的一个问题,是对于智能合约的态度。央行数字货币是可以加载智能合约的。在此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如前所述,央行数字货币依然是具有无限法偿特性的货币,它是对M0的替代。它所具有的货币职能(交易媒介、价值储藏、计账单位)决定其如果加载了超出其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就会使其退化成有价票证,降低可使用程度,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们会加载有利于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但对于超过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还是会保持比较审慎的态度。
注:这个很重要,决定了以后是不是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自己的token,或是有价证券。随之系统的成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
穆长春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取消
发送
我知道了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
确定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
已发送
朋友将在看一看看到
确定
写下你的想法...
取消
发布到看一看
确定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中
![]()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即将打开一个新页面
取消
允许
今天我想讲一下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实践,就是DC/EP。刚才邵主任讲过,我记得是2014年夏天的时候,周行长有一天讲,我们要研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可能性。当时有很多问题需要回答,比如说,为什么要在电子支付已经这么发达的情况下,还要发行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再比如,这个技术路线该采取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是采取区块链还是采取集中账户体系?比如付息不付息、组织架构如何安排等等。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也得出了一些成果。从2014年到现在,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五年,从去年开始,数字货币研究所的相关人员就已经是996了,做相关系统开发,央行数字货币现在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
注:中国一直在探索研究数字货币,并没有像外界传说的那样不愿接纳新事物。作为国家行为,一定要谨慎从之。
先说是否采用区块链技术的问题,最一开始,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做了一个原型,完全采用区块链架构。后来发现有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的法定数字货币是M0替代,如果要达到零售级别,首先一点,高并发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去年双十一的时候,网联的交易峰值达到了92771笔/秒,比较一下,比特币是每秒7笔。以太币是每秒10笔到20笔,Libra根据它刚发的白皮书,每秒1000笔。可以设想,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发行数字货币,采用纯区块链架构无法实现零售所要求的高并发性能。所以最后我们决定央行层面应保持技术中性,不预设技术路线,也就是说不一定依赖某一种技术路线。
注:这是正确的态度,在技术不成熟的时候,应该是鼓励百花齐放。通过竞争和优胜劣汰,长出最好的技术和产品。区块链,按照现有的技术和方案,要达到超高的TPS,还有漫漫长路。不要以为数字货币(加密货币)就是区块链。
DC/EP采取的是双层运营体系。单层运营体系,是人民银行直接对公众发行数字货币。而人民银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这就属于双层运营体系。
注:EP,电子支付,首先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再试探其它的问题,摸着石头过河。
采取双层运营架构还有以下几个考虑:
首先,中国是一个复杂的经济体,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经济发展、资源禀赋、人口教育程度以及对于智能终端的接受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种经济体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如果采用单层运营架构,意味着央行要独自面对所有公众。这种情况下,会给央行带来极大的挑战。从提升可得性,增强公众使用意愿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应该采取双层的运营架构来应对这种困难。
注:全世界一个单一的系统,一个单一的货币,现在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不足以支持现在国民生活中的交易行为。
第二,人民银行决定采取双层架构,也是为了充分发挥商业机构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促进创新,竞争选优。商业机构IT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比较成熟,系统的处理能力也比较强,在金融科技运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人才储备也比较充分。所以,如果在商业银行现有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服务体系之外,再另起炉灶是巨大的资源浪费。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机构可以进行密切合作,不预设技术路线,充分调动市场力量,通过竞争实现系统优化,共同开发共同运行。后来我们发现,Libra的组织架构和我们DC/EP当年所采取的组织架构实际上是一样的。
注:分而治之,仍然是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想方式。这种双层架构,给商业机构提供了很多的想象空间。以后,这种商业机构,可能就不完全是银行了,可能是QQ币,如果,腾讯能提供100%的抵押。也可能是任何公司发放的积分,如果有相应的资产抵押。也可能是公司发的token,同样,如果有抵押。之前公司法币的一个主要的诟病,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的token。一个刚成立的创业团队,是不可能有信用来发那么大笔价值的token。
第三,双层运营体系有助于化解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人民银行已经开发运营了很多支付清算体系、支付系统,包括大小额,包括银联网联,但是我们原来所做的清算系统都是面对金融机构的。但是发行央行数字货币,要直接面对公众。这就涉及到千家万户,仅靠央行自身力量研发并支撑如此庞大的系统,而且要满足高效稳定安全的需求,并且还要提升客户体验,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无论是从技术路线选择,还是从操作风险、商业风险来说,我们通过双层运营设计可以避免风险过度集中到单一机构。
注:分而治之,风险分散。
第四,如果我们使用单层运营架构,会导致金融脱媒。单层投放框架下,央行直接面对公众投放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和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相比,前者在央行信用背书情况下,竞争力优于商业银行存款货币,会对商业银行存款产生挤出效应,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投放能力,增加商业银行对同业市场的依赖。这种情况下会抬高资金价格,增加社会融资成本,损害实体经济,届时央行将不得不对商业银行进行补贴,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颠覆现有金融体系,回到1984年之前央行“大一统”的格局。
注:考虑和现有体系兼容,一步一步来。避免失控。
总结下来,央行做上层,商业银行做第二层,这种双重投放体系适合我们的国情。既能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商业银行积极性,也能够顺利提升数字货币的接受程度。
这里还要讲一下双层运营体系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双层运营体系不会改变流通中货币债权债务关系,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央行的数字货币依然是中央银行负债,由中央银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另外,双层运营体系不会改变现有货币投放体系和二元账户结构,不会对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形成竞争。由于不影响现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不会强化压力环境下的顺周期效应,这样就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注:债权债务关系,100%准备金,保证央行不超发。和Libra稳定币机制一样,知识这儿只有人民币,而不是一揽子货币和债券。
另外,采取双层体系发放兑换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也有利于抑制公众对于加密资产的需求,巩固我们的国家货币主权。
注:是抑制还是满足?商业机构,如果有足够的抵押,也应该可以发行其它用途的数字货币或是有价证券。
再讲一下技术路线。刚才邵主任说有可能是用区块链。这里我再说一下,在原来设计的时候,曾经有过用区块链的设想,另外还设想过“一币两库三中心”这种架构。但实际上,我们不预设技术路线,也就是说,在央行这一层我们是技术中立的,这个数字货币既具有数字货币的特征也就是价值体系特征,又具有账户松耦合特征,还具有无限法偿的特性。从央行角度来讲,无论你是区块链还是集中账户体系,是电子支付还是所谓的移动货币,你采取任何一种技术路线,央行都可以适应。当然,你的技术路线要符合我们的门槛,比如因为是针对零售,至少要满足高并发需求,至少达到30万笔/秒。如果你只能达到Libra的标准,只能国际汇兑。像比特币一样做一笔交易需要等40分钟,那整个超市门口都要排大队了。从央行角度来讲,我们从来没有预设过技术路线,并不一定是区块链,任何技术路线都是可以的,我们可以称它为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
注:如果是区块链,必须解决TPS。
此外,对老百姓来讲,基本的支付功能在电子支付和央行数字货币之间的界限实际上是相对模糊的。当然,我们以后投放的央行数字货币在一些功能实现上会和电子支付有很大的区别。另外,我们在一开始也讲了,双层运营体系有利于充分调动市场力量,通过竞争实现系统优化。目前我们是属于一个赛马状态,几家指定运营机构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做DC/EP的研发,谁的路线好,谁最终会被老百姓接受、被市场接受,谁就最终会跑赢比赛。所以这是市场竞争选优的过程。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在双层运营体系安排下,我们还是要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大家知道加密资产,它的自然属性就是去中心化。而DC/EP一定要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为什么?
第一,央行数字货币仍然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这种债权债务关系并没有随着货币形态变化而改变。因此,仍然要保证央行在投放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注:发行一个token,必须有价值支持,不管这种价值是货币或资产抵押,还是信用的抵押。很多现在的token,都是没有抵押,或是信用不足以承担那么大的价值。
第二,为了保证并加强央行的宏观审慎和货币调控职能,需要继续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注:首先还得和现实存在兼容。不可能一蹴而就,谁也承担不起奔溃无序的社会。
第三,第二层指定运营机构来进行货币的兑换,要进行中心化的管理,避免指定运营机构货币超发。
注:中心化的抵押和监控。
最后,因为在整个兑换过程中,没有改变二元账户体系,所以应该保持原有的货币政策传导方式,这也需要保持央行中心管理的地位。
注:兼容。毕竟不是一个理想。
中心化的管理方式与电子支付工具是不同的。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讲,电子支付工具资金转移必须通过传统银行账户才能完成,采取的是账户紧耦合的方式。而对于央行数字货币,我们是账户松耦合,即脱离传统银行账户实现价值转移,使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程度大为降低。这样,央行数字货币既可以像现金一样易于流通,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 同时又可以实现可控匿名,我们要在保证交易双方是匿名的同时保证三反(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这两个之间要取得一个平衡。
注:数字货币用于电子支付的优势是匿名性。现在微信支付,支付宝,网联,信用卡,你的每笔交易都是知道和记录的,根本没有隐私。而用数字货币,只知道一个账号(钱包地址)发生了一笔交易,但很难知道账号后面的谁。
第三,现阶段的央行数字货币设计,注重M0替代,而不是M1、M2的替代。这是因为M1、M2现在已经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因为它本来就是基于现有的商业银行账户体系,所以没有再用数字货币进行数字化的必要。另外,支持M1和M2流转的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以及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各类网络支付手段等日益高效,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用央行数字货币再去做一次M1、M2的替代,无助于提高支付效率,且会对现有的系统和资源造成巨大浪费。相比之下,现有的M0(纸钞和硬币)容易匿名伪造,存在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等的风险。另外电子支付工具,比如银行卡和互联网支付,基于现有银行帐户紧耦合的模式,公众对匿名支付的需求又不能完全满足。所以电子支付工具无法完全替代M0。特别是在账户服务和通信网络覆盖不佳的地区,民众对于现钞依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DC/EP的设计,保持了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特征,也满足了便携和匿名的需求,是替代现钞比较好的工具。
注:basically,解决了现钞成本高,容易伪造的问题解决了。同时保留了现钞交易的匿名性。
另外,大家也看到了Libra也是用所谓的100%的储备资产抵押,但是它并没有把自己限定于M0,因有可能会出现Libra进入信贷市场出现货币派生和货币乘数。这就有可能出现货币超发的情况。
注:限制在M0,消除了货币乘数。
另外,因为央行数字货币是对M0的替代,所以对于现钞是不计付利息的,不会引发金融脱媒,也不会对现有的实体经济产生大的冲击。
由于央行数字货币是M0的替代,应该遵守现行的所有关于现钞管理和反洗钱、反恐融资等规定,对央行数字货币大额及可疑交易向人民银行报告。
另外,我们一再强调央行数字货币必须有高扩展性,高并发的性能,它是用于小额零售高频的业务场景。为了引导央行数字货币用于小额零售场景,不对存款产生挤出效应,避免套利和压力环境下的顺周期效应,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级别钱包设定交易限额和余额限额。另外可以加一些兑换的成本和摩擦,以避免在压力环境下出现顺周期的情况。
此外,如果需要的话,央行数字货币还可以为央行实施负利率提供条件。
最后我想强调的一个问题,是对于智能合约的态度。央行数字货币是可以加载智能合约的。在此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如前所述,央行数字货币依然是具有无限法偿特性的货币,它是对M0的替代。它所具有的货币职能(交易媒介、价值储藏、计账单位)决定其如果加载了超出其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就会使其退化成有价票证,降低可使用程度,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们会加载有利于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但对于超过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还是会保持比较审慎的态度。
注:这个很重要,决定了以后是不是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自己的token,或是有价证券。随之系统的成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穆长春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取消
发送
我知道了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
确定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
已发送
朋友将在看一看看到
确定
写下你的想法...
取消
发布到看一看
确定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中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即将打开一个新页面
取消
允许
-
-
- OKB敢回调到13块,我就上车
- 同志们好,这里是狗哥的第359篇日记。 恐惧&贪婪指数48,中性。 比特币市值占比曾一度逼近70%,不过昨天主流币挣扎了一波,现在占比为68.6%。 现在比特币的矿工们每天挖出2000个大饼,价
- 狗哥币圈实盘日记
-
-
-
- 中国的Libra超乎你的想象
- 8月10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介绍了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实践DC/EP(DC,digital currency,数字货币;EP,electronic p
- 待字闺中
-
-
-
- 屌!小哥用 12 个月的时间开发了12款比特币Dapp, 0.00000001 BTC就能玩区块链版"蚂蚁庄园"
- 来源 | thenextweb Guoxi 责编 | Carol 出品 | 区块链大本营(blockchain_camp) 曾几何时,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打卡。打开朋友圈你会发现,这
- 区块链大本营
-
-
-
- 中国人民银行称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就绪
- 点击上方“蓝色字”可关注我们! 暴走时评:据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副司长穆长春在中国金融40人论坛上发表讲话称,经过五年的研究之后,该行已经顺利开发出了基于区块链架构的数字货币原型。该数字货币将
- 区块链铅笔Blockchain
-
-
-
- 什么样的资金盘能活一年,还上了热搜?
- 江苏电视台曝光的“摩根比特猪”,同样在 7 月初现崩盘迹象,发布黑客攻击暂停升级的公告,但在约定的开网日期,用户们却只等到了“由于实在编不下去,就此解散各大小韭菜群谅解”的荒唐公告。 文|芦荟 运
- 陀螺财经
-
-
-
- 8-12|币安美国宣布正在考虑上线30种代币 其中包括BNB
- 主要内容:MultiVAC CTO Shwan:近期比特币几次大幅波动,很明显是被人操控;彭博社专栏作者:黄金和比特币都不是稳定的价值储蓄手段;币安美国宣布正在考虑上线30种代币 其中包括Gate.i
- 币圈情报社
-
-
-
- 区块链助力直播再起硝烟,看LiveDAO如何一往无前
- 养成随手关 注的好习惯 《圣母领报》 安吉利科,1426年 直播行业市场巨大,创业者无数但成功者寥寥 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在线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
- 区块链早餐
-
-
-
- 中央银行表示,中国的数字货币已经准备好了
- 8月10日,穆长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表示,从2014年到现在,人民银行数字货币DC/EP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五年。“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现在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 菜鸟区块链 文 | 菜鸟
- 菜鸟区块链
-
-
-
- 音乐、房产可一键投资:资产证券化才是区块链的最大想象力?
- 史技 历史借鉴,技术前沿,社会与组织变革趋势。 关注 来源 | 一本区块链(yibenqkl) 作者 | 棘轮 3169字 | 7分钟阅读 从早年的实物资产上链,到引发无数争议的ICO,再到去
- i链说
-
-
-
- 谷歌隐私交集和技术解析2—技术概览
- ▼ 本文由陈智罡博士撰写 上一篇文章我们分析了谷歌开源库(Private Join and Compute)的应用场景(谷歌隐私交集和技术解析1—应用场景分析),本篇文章对其技术进行分析。 谷歌这个
- 格密链
-
-
-
- 选“新常态”还是“新范式”?
- 前言:在目前的经济运作机制下,对于普通人来说,是继续接受“新常态”,还是拥抱“新范式”?这取决于每个人对未来的理解,对世界经济运作本质的理解,还有对风险和回报的认知。作者Andrew Gillick认
- 蓝狐笔记
-
-
-
- 世界500强榜首沃尔玛准备发币,阻力或远小于被重重“围剿”的Libra
- 2019 年 7 月份,《财富》世界 500 强榜单出炉,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以5144 亿美元营收位列榜首。同在该榜单上的 Facebook 营收为 558 亿美元,排行第 184 。 Libra 白
- 白话区块链
-
-
-
- 国内创业者密谋人造肉:未公布公司超10家 1400亿美元市场仅1起融资
- 记者 | 付艳翠 编辑 | 吴晋娜 ““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三个月前正式登陆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大涨 163%。从那天起,这个“陌生行业”突然火了。时至今日,“人造培根”“人造牛排”等
- 铅笔道
-
-
-
- 专家评论:美国为什么没有成为加密监管方面的领头人?(下篇)
- 点击上方“蓝色字”可关注我们! 暴走时评: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监管框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并不相同,从直接禁令到所谓的“加密友好”立法存在很大的差异。尽管美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但加密行业的
- 区块链铅笔Blockchain
-
-
-
- 解密央行旗下区块链公司:去年成立,曾10万月薪招聘区块链架构师
- 得益于央行和深圳政府的扶持,该公司有望为中国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系统中的应用找到突破口。 本文旨在传递更多市场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日前,央行宣布下半年加快数字货币研发,引发广泛关注,也让央行
- Uniti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