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板满月后思考:有进有“退”会更成功
  • 来源:第一财经资讯
语音版 - 来自第一财经资讯 - 00:00 / 13:53var mv0 = new APlayer({element: document.getElementById('mvplayer0'),narrow: false,autoplay: false,music: {title:decodeURIComponent('语音版'),author: '来自第一财经资讯',url:'http://res.wx.qq.com/voice/getvoice?mediaid=MTU1OTI4NDM4MV8yNjUxODcyMDY4',pic:'http://h.chuansong.me/yicainews.jpg'}}); mv0.init();
7月22日开跑的科创板,前两天已经交易“满月”。回顾这一个月,科创板在相对弱势的大盘下总体表现优异,28只个股相对发行价的平均涨幅达到183%,其中10只超过200%;一个月内总成交额累计超过5300亿元,总市值超过6300亿元。而同期上证综指则略有下跌。
不过现象又分两面看。A股市场素有炒新之风,当科创板承载着国家层面引领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短期内资金来追捧、甚至爆炒,也并不足为奇。这不,1个月后,科创板股票平均日内振幅已经由97%逐渐稳定在10%以内,与美国、中国香港等境外成熟市场新股初期表现基本一致,市场通过充分博弈较快形成了均衡价格。
但值得讨论的还有另一个问题:什么才是成功的科创板?一直都像过去一个月那样涨势喜人,就是成功吗?
恐怕不是。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先行者,单边上涨不是科创板成功的标志。
前不久,全国政协委员、中投原总经理屠光绍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说道:“科创板的成功一定是意味着一批科创板的企业退市。这是市场规律,有进就有出,没有退就没有进。”
同时,证监会日前也再次强调了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四个核心要求,即,「市场化」:实行更加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市场;「法治化」:加强资本市场法治保障,增加法治供给,加大处罚力度,让违法违规者付出沉重的代价;「强监管」:加快职能转变,提高监管效能;「国际化」:学习国际最佳实践,加快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
退市,谈何容易?
不过现状是,由于退市牵涉面较广,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做出退市的决定一直较为谨慎。
远的不说,就以刚刚被证监会顶格处罚的康美药业(600518.SH)为例,该公司从2016年到2018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近300亿元。证监会措辞严厉,称其为“有预谋、有组织,长期、系统实施财务造假,影响极为恶劣,后果特别严重”。
目前,康美药业的市值距离高点的1390亿已跌去约90%,超过28万名中小投资者深陷其中。
可问题是,相比于造假性质之恶劣,证监会的“顶格处罚”或许并不足以对造假者及造假现象产生足够的震慑。证监会拟决定对ST康美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的罚款;对实际控制人夫妇马兴田、许冬瑾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90万元的罚款;对原董事会秘书邱锡伟等其他19名相关当事人均给予警告和罚款。
真是恐怕有不少投资者在这只股票里亏进去的,都超过那个罚款额。
而且,这一财务造假,因为没能够得上“连续三年亏损”(康美药业扣除虚增的那些收入外仍有利润),所以并没有被罚退市。
不过我们又查了一下,发现上市公司退市规则并非只有“连亏三年”,还有重大违法。2018年新修订的退市制度提到,“上市公司存在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者其它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属于可以被强制退市的范围。
但遗憾的是,目前尚未有公司因为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而退市。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不晓得是不是因为证监会和上交所没有做出关于“退市”的表述,于是乎按我大A股的神逻辑“利空出尽就是利好”哇!那些本来就要抬盘的资金,借势着刀口舔血而涌入的投资者,竟然在上周将康美药业股价连拉4个涨停板。今天收盘的3.6元/股,已比处罚出来前低点不足3元的股价高出了超20%。
有业内人士说,站在惩罚上市公司及大股东的角度来说,对重大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按照规则予以退市比较合理;但另一方面,一旦退市,可能会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正因为此,长期以来A股的退市效率不高,退市规则执行效果不佳。
屠光绍亦在演讲中回忆起中国证券市场的“退市第一股”,即2001年退市的PT水仙,该公司因连续亏损三年而丧失上市资格。虽然已经是将近20年前的往事,但他仍然感慨“(退市)推进得非常艰难”。
彼时,屠光绍担任证监会秘书长,他当时就在公开场合表示“对不符合继续上市条件的公司要摘牌退市”。
这样一路走到今天。据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统计,2000年以来,A股共有820家公司被实施ST,同期却有722家公司撤销ST,撤销率达到88%。撤销ST的手段无非是企业通过财务操作、关联交易、出售固定资产等手段进行了保壳。监管层考虑到股票市场的稳定,并未对此类行为做出足够有“杀伤力”的惩罚。
退市,能否常态?
主板中小创难以做到的,科创板应当是一次带动;科创板既然要“宽门槛”,就理所当然该辅以“严惩罚”。
举个不恰当但形象的例子,就像美国的大学,进校相对容易,但进去了以后是严要求的。在信披造假、内幕交易、壳资源炒作等我们投资人深恶痛绝的问题上,到了科创板里头,对不起,那肯定就不是像现在这种罚个款几十万毛毛雨的惩戒了,惩罚性赔偿制度该落地就要落地!以后像ST长生那样性质极其恶劣的,被罚得个倾家荡产的案例就该多起来!
要不然,证监会的那一句“影响极为恶劣,后果特别严重”,这严重的后果,就总落不到造假者头上。
当然我们还是得再次话分两头说。要看到积极的方面:近两年,A股已在朝着退市常态化的方向努力,退市企业数量和暂停上市公司数量较往年明显增加。
比如日前,雏鹰农牧(002477.SZ)已经因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1元)而被终止上市,成为继去年退市的中弘股份后,第二只“面值退市”股。
该公司曾是A股的“养猪第一股”,今年年初却接连曝出饿死生猪、业绩变脸、巨亏38亿、欠债“肉偿”等奇葩事件,最终资不抵债,无力回天。
此外,另一只已经走在“面值退市”边缘的股票华信国际(002018.SZ),正在等待深交所最后的裁决。
退市,渐渐加快
笔者统计了一下,从2015年至2018年,A股退市数量分别为2只、1只、2只、4只。而2019年至今退市的股票就已有5只。
具体来看,2018年退市的4只股票包括连续四年亏损的吉恩镍业、昆明机床,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面值的中弘股份,以及连亏三年且第四年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烯碳新材。
2019年退市的股票除了雏鹰农牧,还有被暂停上市又被出具“非标”的海润光伏、众和股份,被暂停上市后未能如期披露年报的华泽钴镍,以及知晓达到退市条件后选择主动退市的上海普天。
此外今年还有乐视网、凯迪生态、金亚科技等公司被暂停上市。目前暂停上市期限已缩短至6个月,因此,下半年或许还有更多上市公司有被判“死刑”的可能。
以下是笔者收集和整理的一些信息,供您参考:
果然黄金坑!MSCI今日加仓 北向资金爆买百亿创年内新高 最后一分钟吓坏股民










愉见财经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取消
发送


我知道了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
确定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







已发送







朋友将在看一看看到
确定



写下你的想法...









取消
发布到看一看
确定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中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知道了








确定


<< 36 37 38 39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