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懂亲情:笑中带泪,心中难以割舍的爱
  • 来源:品读诗词歌赋


亲情是人世间最温暖的感情,当我们面对生活的不平时,想起父母、子女,心中都会一暖。
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古人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今天,诗词君要分享4首诗人写给子女的诗,有笑点,也有泪点。

《责子》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陶渊明有5个儿子,孩子多了,都“不尽如人意”,陶渊明开始了吐槽模式。

我的5个孩子,都不喜欢学习。阿舒16岁了,懒惰无人能比;阿宣快到15岁了,也不爱学习;阿雍阿端13了,连六和七都不认识;阿通才9岁,每天就知道要梨子栗子吃。

百般无奈下的陶渊明,只能借酒浇愁。

关于这首诗,有人说,是陶渊明抱怨孩子不肖,北宋的黄庭坚有不同看法,他说:“观渊明此诗想见其人慈祥戏谑可观也。俗人便谓渊明诸子皆不肖而渊明愁叹见于诗耳,可谓痴人前不得说梦也。” 
小编读这首诗时,也感觉戏谑可爱。试想一下,陶渊明闲暇时,看着这五个儿子,颇有憨态可掬之感。
有的时候,父母之爱,并不复杂,也许就藏在他看你的眼神里,藏在他对你戏谑的玩笑中。

《洗儿诗》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被贬黄州后,侍妾朝云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给儿子洗身时,苏轼写下了这首诗。
苏轼聪明一生,却坎坷不断,于是,他希望儿子愚笨一点,愿他无灾无难的做官。
父母对子女一直寄予了期望,但是,如果要在期望和平安中选一样,那么,所有的父母一定会选平安。
有一首歌里曾经唱到: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父母之爱子,有的时候,不盼你大富大贵,只愿你一生平安。

《送杨氏女》唐·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有人说,世间所有的爱,都走向相聚,只有父母的爱,走向离别。
韦应物早年丧妻,留下两个女儿相依为命。这一天,大女儿出嫁,诗人送其出行,“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儿要嫁去远方,一整天,诗人都忧郁悲戚。
女大当嫁,这是世间规律,诗人亦不能将女儿永远留在身边。
在悲伤之外,作为一个父亲,他嘱咐女儿:勤俭持家、孝顺长辈、恪守妇道、行为得体。
有人说,婚礼上最扎心的一幕就是送女出嫁了。那一年,父亲把她从医院抱回家,今天,父亲把她从家里送出去。

几十年的心血、亲情,一朝怎能割舍。
可韦应物是理性的,将对女儿的叮嘱深深印在心里,将感伤留给自己。这就是父亲对女儿的爱吧!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个冬天,陆游正如饥似渴地读书,窗外北风呼号,陆游想起儿子,于是写下这首诗。
儿子,古人读书向来用功,你要向他们学习。再者,纸上学到的知识终究是浅显的,要真正理解书的含义,必须亲身实践才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已经成为哲理名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母亲永远希望孩子快乐平安,而父亲,总会更理性些,希望孩子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远。
不论是哪一种爱,都是这世间最温暖的爱。一如陆游在冬夜晚上写给儿子的赠诗,是对儿子未来的期望。


有人说:世界上唯一敢得罪的人就是父母,因为他们的爱没有目的,不求回报。
有人说:父母的爱如空气,无处不在,无声无息。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抬起头,只要想到,这世间还有一盏灯是为你而留,这世界还有父母,爱你无怨无悔,这困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 回复 “早安” ,开启一天的新生活 —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投稿信箱:1871084747@qq.com本期编辑:译史君
让我知道你在看!

  • 读懂亲情:笑中带泪,心中难以割舍的爱
    亲情是人世间最温暖的感情,当我们面对生活的不平时,想起父母、子女,心中都会一暖。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
    品读诗词歌赋
  • 泰王爱小背心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泰国历史属于东南...
    历史教师王汉周
  • 李振声 重溯新文学精神之源
    李振声 无锡人,复旦大学教授。1985年起执教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度任教于日本信州大学等。著有 《季节轮换》 《书架上的历史》 《诗心不会老去》 等;译有 《苏门答腊的郁达夫》 《梦十夜》 《江户艺术论》 等...
    南方人物周刊
  • 男人一半是君子,一半是动物;女人一半是……
    静静阅读,享受时光女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女人如花,花开花谢,永驻的不是容颜,而是内涵,花有百媚千红,女人有风情万种。女人花,花开不一定倾城,但一定花开美丽。男人,一半是君子,一半是动物。好...
    国学大观
  • 他43岁学中医,却成为一代大家!
    导读:一代大家朱丹溪拜师学医的故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吧~朱丹溪是宋末元初的一位名医,医术高明,他与李杲、刘完素和张从正并称为“金元四大家”,他本名是朱震亨,丹溪是他的号。拜师学医的故事古人...
    中医同城
  • 1男9女与1女32男的荒岛生存,直击赤 裸裸的人性
    来源:老臣(mmie007) 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个女人,或者,只剩下一个男人,再无第三种情况,哪一种会更有故事? 《阿纳塔汗》 剧照01 俗言: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一“有”,就来了三件。 第一件,是一个男人和...
    万象
  •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个体性叙事诠释建党逻辑
    电视剧《觉醒年代》海报《觉醒年代》:以个体性叙事诠释建党逻辑赵卫防近日在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谱写出了上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时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唤起民众思想觉醒、实现中国共产...
    中国艺术报
  • 为什么唐三藏的《大唐西域记》成为了研究印度历史的重要文献呢
    作者:李光彩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500 字阅 读 需 要 8 分钟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像中国这般重视历史记载,重视史书编纂,有着丰富史料传承的文明可以说是极其罕见的,甚至说是独此一家。而与中国文明...
    历史D学堂
  • 人,可以精,但不能阴
    古言说:“精,乃智慧;阴,乃邪恶。”精明,是不让别人欺负自己;阴险,则是故意伤害别人。你可以精明,但不能阴险。人生在世,要想过得心安自在,就要品行端正。守住良心,才能活得问心无愧。01小胜靠智,大胜...
    智慧阅刊
  • 淹没在胭脂里,关于北京八大胡同的娼妓传说
    今日话题 字数:2231阅读时间:5min《艺妓回忆录》里,还原了日本艺妓的日常生活,和倌人们相似,她们也是从小接受训练,有些雏妓是由红牌妓女教导,潜移默化下,学习如何诱惑男人,施展魅力和才华。“知道”(nz_...
    南周知道
  • 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你知道吗?
    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
    企业家收藏
  • 法尔塞斯之围:拜占庭帝国与萨珊波斯的高加索大决战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公元555年,拜占庭帝国与萨珊波斯的拉奇卡战争依然在愈演愈烈。虽然前者在战争初期多有失误,却在不断调整中缓过神来,及时将先前...
    冷炮历史
  • 世界第六大宗教,信徒超过2000万,至今备受排挤
    从世界历史来看,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那是人类有信仰,有自己的文化和文明,有自己的风俗和习惯,而这些很多时候,那是宗教带来的。因此,世界范围内,大部分的人都有宗教信仰,而世界的宗教那是五花八门...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一个女人的传奇一夜,信息量太大
    这两天,不管你在哪个平台搜索“元宵节”,跳出来的往往是“元宵节放假吗”。现代人定义一个节日的重要性,都是以放不放假、放几天假为标准。放假,放长假,那就是个好节日,大节日。古人其实也这样。所不同的是...
    最爱历史
  • 游红色景区 学中共党史系列报道|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百年征程从这里启航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奋斗路程中,祖国大地留下无数先辈们奋斗的足迹,流传着感人的故事,传承着信仰的力量,这些地方已经成为鲜活的历史文化遗产。《游红...
    人民旅游
<< 46 47 48 49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