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的碎银子是怎么来的?
  • 来源:朝文社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2296,阅读时间:约6分钟
历史提问古代的碎银子是怎么来的?
答:在很多影视剧以及“古典名著”里的“买买买”桥段里,“用碎银子”是个常见景象。
比如在《三言二拍》里,主人公身上带的钱,往往都是“几两散碎银子”,那后来“独占花魁”的卖油郎,起初辛苦一年凑进青楼的“入门费”,好不容易才凑了一十六两“散碎银子”。《儒林外史》里的王义安被两个秀才揪住暴打,也是靠“摸出三两七钱碎银子来”才脱身。可见,别看这“碎银子”看上去稀里哗啦,却是日常不可缺。甚至就连《西游记》里诚心取经的唐僧师徒,在“用碎银子”上也不能免俗。三位徒弟里看上去心眼最多的猪八戒,一路上千算计万抠梭,从高老庄走到了狮驼岭,总算攒下“四钱六分”的一块碎银子藏“左耳朵眼儿里”,还被孙悟空几句咋呼就交了出来。真是把“二师兄”委屈坏了。可见在古人眼里的“佛道仙魔世界”里,这“碎银子”照样通用。为什么要用“碎银子”呢?主要还是交易方便。在中国古代的各类货币里,白银本就是非常“年轻”的一样。明朝以前,中国境内的白银十分稀少,宋朝每年的白银收入最高不过八十万两,实在流通不起来。所以唐宋元时期的白银,基本不当货币用,也就是宋朝给“辽老弟”“夏姑爷”“金大爷”送“岁币”时才用。而且有时就算是给人“送银”,送的也常是“银器”。比如宋高宗母亲韦太后死后,宋高宗按照韦太后遗愿,给金国那边韦太后的“实在亲戚”一次送了“银器两万两”,参考南宋“白银收入”,就知这属于何等败家的行为。明朝中期起,随着对外贸易的火热发展,巨量的白银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涌入中国,中国境内的“白银流通”才火爆起来。单是在明朝的最后一百年里,仅日本一地就有7500吨白银流入中国。同一时期的美洲银矿产出的白银,更至少有一半进入中国。从明朝中叶到清朝康雍年间,造访中国东南沿海的外国船舶,几乎都是满载白银靠岸,上岸就拼命扫货。这“足量”白银,也从明朝隆庆年间起以官方规定“银钱兼使”的方式,“晋级”为法定货币。但虽然白银合法了,用起来却还麻烦。中国古代的官方白银货币,往往都是“银锭”,即民间俗称的“银元宝”,式样往往只有“十两”“二十两”“五十两”等几种。摆着倒是好看,“花起来”却是麻烦。所以也就需要“剪”成碎银子。所以明清年间,人们日常出门除了带银子,还要带剪子与戥子,剪子用来“剪”银子,戥子则用来称重,日常交易时的一块块“碎银子”,就是这么来的。而且在当时,“碎银子”也不止用来交易,也要用来支付工资。特别是随着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城市产业工人增加。比如在“瓷器中心”景德镇,明代时的产业工人就有上万人,清朝乾隆年间更发展到数万人,他们都是“按日以银”计算工钱。浙江嘉兴的油坊工人,每天的工钱是二分银子,基本都是用“碎银子”支付。可以说,一块块看似“袖珍”的碎银子,就串起来当时的生活常态。而在纳税环节,“碎银子”更成了生动见证。从明朝万历年间“一条鞭法”改革起,中国老百姓的日常交税,基本都是用银。可是白花花的银子背后,就是新的盘剥。比如在明朝万历年间的山东地区,农民交税时当地粮价就会暴跌,小麦会跌到一石0.37两“碎银子”,而等到纳税过后,小麦又会回涨到0.52两“碎银子”。这一跌一涨,多少农民亏到流泪。这还是在风调雨顺的“万历中兴”时节。到了明末的陕西,由于当地商品经济不发达,农民们若是把赋税折合白银来征收,就要遭到新的盘剥,结果就是“视前倍重”,等于是经济负担加倍。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何后来那场逼得崇祯上吊的农民大起义,会从陕西爆发。相比之下,另一个历史悠久的盘剥手段,则是伤害性更大:火耗。古代官府征税,往往不收碎银,却要把碎银融成银锭。而这熔炼碎银时的损耗,就是“火耗”,同样要靠老百姓买单。如此操作,也让无数官吏瞅见了商机。各级地方官开始层层扒皮,加收“火耗”,发展到清朝康熙年间,官府收一两税收,“火耗”往往要加到十两。多少农民不堪重负交到破产,朝廷也因税赋收不齐年年亏空,唯独“吃火耗”的“官老爷”,吃得两嘴冒油。如此怪现象,也叫雍正皇帝下了决心,厉行“火耗归公”改革,经过十几年近乎酷烈的整顿,清王朝百姓负担直线下降,国库收入直线增加,精疲力尽的雍正帝,给儿子乾隆帝留下了一个府库充盈的江山,也在历史上“享尽”了骂名。说起来,也是“碎银”惹得祸。但火耗归公改革虽然完成了,这其中的“坑”仍在。说到底,明清年间中国的银本位货币制度,其实内容非常粗放混乱。所以雍正帝之后,清朝的官员们也找出了新的门道:勒折。也就是按照铜钱与白银的比价做文章。收的时候往多了收,交的时候按照官方比价交,照样能赚足一笔差价。如此操作,也来自清代中期时,另一个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银荒。白银能成为法定货币,主要依赖海外贸易的巨大收益。可从清朝乾隆年间起,中国闭关锁国日益加剧,鸦片的泛滥又导致大量白银外流,于是白银与铜钱的比价也不断拉大。在作为当时中国“窗口”的广东,1837年这一年就外流白银三千万两,大量的财富“流”出去。这种形势下,原本是日常交易的“碎银”,也是身价飙升。在乾隆年间时,一两“碎银”大约兑换铜钱1000文,到了鸦片战争前的1840年,一两白银却能兑换铜钱1600文,有些省份甚至能兑换两三千文,远远超过“官价”。而清朝的土地价格,也是不断下跌。单看这个景象,就知有多少官员上下其手,又有多少农民破产。落后挨打的国运,已经清晰可见。一块碎银的背后,就是这样并不遥远的教训,值得久久回味。参考资料:《屈辱的岁月,奋斗的征程》《白银帝国》《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国货币史》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朝文社】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朝文社 原《我们爱历史》,由多名中国作协会员组成,作品数百次上榜《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官微及内参。获2015年度网易最佳自媒体奖,2016年度头条号奖,2017网易媒体合伙人,2020年网易最佳签约自媒体,头条号优质作者奖。 290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 父亲曾是中国首富,儿子一晚输掉上海100栋楼:该不该留钱给子孙?
    来源 | 国学活水(ID:guoxuehuoshui)文 | 王自知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说这话的是民族英雄林则徐,他这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说:不要给子孙后代留财产。盛宣怀:儿子一晚...
    阅世悦人
  • 中国自古最憋屈的赘婿,是驸马|大象公会
    在皇权面前,天字第一号软饭并不容易吃。文|姚白莞你生在传统中国,有幸家世清贵。 一次元宵夜的偶然邂逅,你的靓丽外型竟惊动了某位公主,随即央求皇帝招你为婿——滚滚皇恩从天而降。 下半辈子的荣华富贵在向...
    大象公会
  • 孙中山与伍廷芳的合作与分歧
    左:孙中山;右伍廷芳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和伍廷芳二人有合作,也有一些分歧。他们的关系不仅受到国内报刊的关注,也吸引了国外媒体的目光。其中,一些美国报刊就曾长期关注过两人的关系。本文拟结合美国报刊的相...
    团结报文史e家
  • 放榜了!
    作者 | 南风窗新媒体主编 李少威72年前的今天,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收拾包袱动身,从西柏坡去北平。千年故都,那是共产党人从未做过主人的大城市,“农民进城”了。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南风窗
  • 古今最悲伤的一首诗,80个字,很多人哭着读完
    有这样一首诗,让人每每读起的时候,都会流下眼泪。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优美的意境,它只用最平常的话语,却让人痛彻心扉,让人泪如雨下。这首诗就是产生于汉魏之间的《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品读诗词歌赋
  • 南宋众多文臣武将都主张“迎回二圣”,但为何只有岳飞被杀
    作者:林森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700 字阅 读 需 要 8 分钟岳飞被杀,可谓是两宋三百年历史中的第一大冤案。这一冤案影响之大,以至于今天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幼都对“莫须有”这一典故耳熟能详。谈及宋高宗...
    历史D学堂
  • 李少红怎么拍了部“二踢脚”历史剧
    《大明宫词》源于唐王朝规模最大的宫殿,而《大宋宫词》这个不伦不类、照猫画虎的名字,你可以猜测这是一个敷衍塞责的作品,事实也是如此。它的主人公是民间传奇中狸猫换太子的刘奸妃,历史上她是一位功大于过的...
    孟大明白
  • 梁启超对“有用”和“无用”的看法
    迷茫梁启超是清末民初第一名人,他有两个儿子:梁思成、梁思永。两兄弟清华毕业后,都选择继续赴美深造,一个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古建筑专业,一个在哈佛大学攻读考古专业。这两个专业在当时都还很冷门,国人知...
    冷炮历史
  • 227平方公里争议土地,114平方公里划归中国,113平方公里归越南
    从世界历史来看,对于领土和边界,其实从近代才开始形成固定的边界,也就是精确到每一块土地的划分,然后树立边界界碑,从此相安无事。而古代因为对领土概念的淡泊,使得很多土地,尤其是跟自身有密切联系国家的...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漫”话中药——苋草救日(马齿苋)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也是见证中医药形成、发展、壮大的历史。历史与中药往往是水乳交融在一起的,不可分割。一味寻常的中药,往往连着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如康熙皇帝御驾西征,随军携带“红景天”,用来解除军旅...
    养生正道
  • 大清太上皇的最后三年,无力回天
    早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初三举行登基大典时,乾隆便为自己设定了退休时间。他当时昭告天下是这么说的:“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
    最爱历史
  • 古代的碎银子是怎么来的?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2296,阅读时间:约6分钟历史提问古代的碎银子是怎么来的?答:在很多影视剧以及“古典名著”里的“买买买”桥段里,“用碎银子”是...
    朝文社
  • 撕开残酷真相,公然打脸日本政府,这片真敢!
    我没想到,有朝一日会看到,高桥一生和苍井优,这两位极具人气的日本偶像明星,出演这样一部题材沉重的电影。不仅沉重,而且大胆,公然打脸政府:《间谍之妻》1940年,日本神户。优作和聪子,是一对惹人羡慕的小...
    乌鸦电影
  • 民族主义魔咒下的日本思想史
    (图片来源:IC Photo)蔡孟翰/文不同于中国,不同于西方,日本思想史从日本有文字以来到20世纪的通史,尤其是成于一人之手的通史,非常少见,二战后,尤其近三十年,更不可见。因此,清水正之这本原来在日本是...
    经济观察报
  • 一阵风吹死十万大军 战争中天气的威力能有多离谱?
    日本永禄三年,5月18日的清晨,织田信长正在热天神宫做着祈祷,在他身边是二百余名亲信。随着祈祷仪式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家臣和士兵聚集于此,至再次出发时,已经有上千人。随着南下,织田信长身边的部队愈发壮...
    游民星空
<< 36 37 38 39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