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出失落的王朝
- 来源:摩登中产
那里藏着天下之初。 一 大清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匆匆走出药铺,他怀中揣着中药龙骨,龙骨上留着复杂划痕。 这位末代大儒断定,那些划痕是远古的文字,指向失落的王朝,冥冥中,系着华夏气运。 那是1899年深秋,20世纪只隔一场风雪,然而大清已如风中残烛。 半年后,八国联军攻破北京,王懿荣跳井殉国,他搜集的1500余块甲骨,辗转流至金石学家罗振玉手中。 烛台边,罗振玉端详甲骨背后焦痕,推断这是殷商占卜所用,激动称“三千年而一泄其密”。 甲骨因此名声大噪,涨至每字“白银二两五钱”,中药铺早被抢空,最后由古董商人垄断。 罗振玉反复打听甲骨来源,最后有范姓古董商人酒后失言,泄露一个地点:河南安阳城西北五里外,洹河边有村名小屯。 此后王朝迭代,军旗变幻,直至1915年,49岁的罗振玉终于动身,抵达安阳。 安阳郊外,洹河大水滔滔,两岸草野茫茫,行至小屯,荒草折腰,现出一片被反复翻动的泥地。 罗振玉通过史书判定,此地就是商朝都城遗址殷墟,只是甲骨已被周边农民挖尽。 1928年,民国派出第一支官方考古队,前往殷墟,考古队报告:殷墟破坏严重,但地下尚有大量遗物,每迟一日发掘都有巨大损失。 当年秋天,殷墟挖掘正式开启,不久后,哈佛归来的博士李济主持挖掘。 此时,时局动荡,报纸鼓吹全盘西化,称中华文明也是由西方传来,李济等人立志用殷墟以证天下。 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李济,考古和盗墓有何不同? 李济平静地说,“在考古者看来,地下的骨头瓦砾和黄金珠宝并无区别”。 他说,史记太单薄,他们要通过发掘,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王朝。 考古队住进邻村一处老宅,那是袁世凯退隐时所修,庭院深深,树影遮天。门外,军阀冯玉祥派兵保护。 枭雄的残梦,军阀的野望,乱世的无常与倔强,复杂心绪中,考古人艰难地向三千年前眺望。 1935年,殷墟发掘已进行至第12次。当年,25岁的夏鼐来到殷墟,成为李济的弟子。 此时,周边环境已急剧恶化,夏鼐追忆,有盗墓贼发来匿名信“染指墓葬,必取性命”。 除了盗贼窥伺,村民也参与倒卖,甚至县政府都自称“中央夜晚发掘团”,下场盗挖,还曾和守卫军交火。 而在更远的北方,日寇正肆虐山河,为此,蔡元培手书“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勉励乱世中的考古队。 混乱间,考古队沉默发掘。发掘之初,李济便约法三章:考古人不收藏古物、考古人不鉴定古物、考古人不买卖古物。这也成为日后考古界的天条。 1936年,第十三次挖掘,考古队意外发现编号YH127灰坑。90分钟内,从表层便挖出3760块龟甲。 考古队惊喜交加,推测这里是王朝档案室,不敢再挖,决定将该区域整体运走。 四昼夜后,三吨重的土块被挖出,装入大木箱,捆上铁条,箱底下垫木棍当轮,70余壮汉,拉了两天,方拉至安阳火车站。 途中,观望已久的土匪,认定木箱内是重宝,鸣枪抢夺,被护卫士兵击退。 当年6月24日,木箱被抬上站台。考古记录显示,那日洹河向天喷出水气,水气化云,暴雨突降,呼啸站台。 传说,苍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兵荒马乱国将不国之际,一个王朝完成了艰难地回眸。 最终,那个土块清理出17000余片有字甲骨,失落3300年的殷商,一点点重现人间。 那里有商人的都市,有华美的青铜,有悲喜与骄傲,有迷惘与天问,如是种种,影影憧憧,最终沉入文明的祖脉。 1937年,第15次发掘结束,七七事变爆发,华北沦陷。考古队带着1132箱文物南迁长沙。 国难当头,考古队年轻人决定投笔从戎,李济在长沙清溪阁为他们践行。 清溪阁外,湘江北去,两桌人连干十一杯酒,敬师长,敬山河,此后南渡北归,沧海相隔,许多人终生未能相见。 二 建国初,人才急缺,北大连办四期培训班,迅速培养出300多考古人员。 培训班中,最大学员42岁,最小的只有18岁,快速学习4个月后,便被带至荒野,许多人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洛阳铲。 夏鼐是他们导师,那些殷墟中积攒的经验,艰难传承,而他的第一课总是“考古不是挖宝”。 1955年,时任北京副市长的吴晗和郭沫若等人,推动发掘明长陵,理由是共和国已成立6年,还有了考古专业大学生,人力物力不成问题。 夏鼐大惊,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劝阻一下午,但吴晗不愿收回成命。 事态不可逆后,夏鼐等人退而求其次,劝说先挖规模较小的定陵,积累经验。 1955年年底,吴晗成立挖掘委员会,郭沫若、茅盾等名流云集,北京还专门修了一条通往定陵的柏油马路。 20多岁的北大毕业生赵其昌,被任命为发掘队队长,他几次前往定陵所在的山区,荒陵野冢,大雪漫山,毫无线索。 直至次年夏天,发掘队才在定陵附近城墙上发现圆洞,村民称这是过去土匪绑票囚禁处。 发掘以此为起点,挖掘3个月后一无所获,直至当年9月,挖出石碑,上刻“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 众人欢呼,机器轰隆,然而大雨突至,黑云蔽日,现场白夜如昼。
1957年5月17日,发掘队挖出皇陵外墙金刚墙。两天后,全队带齐装备,下至深沟,吊上汽灯。队长从金刚墙上撬出第一块巨大墙砖。 潮湿腐烂的气息弥散,传说中的毒气、飞箭并未出现,然而,无形的悲剧即将发生。 金刚墙后,地宫漆黑安静,发掘队连开7道石门,最后在玄宫后殿,发现三个朱红棺椁。 棺椁中分别是万历皇帝、孝靖皇后和孝端皇后,新华社报道称: 尸体腐烂,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周围塞满无数金银玉器和成百匹罗纱织锦,锦缎时经300年还金光闪闪,对了解和研究久失传的明代丝织技巧,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然而在报道之外,黄金龙袍快速发黑,大量字画化作飞烟,陪葬的木偶遇热膨胀,发掘队用土法裹上白蜡,结果导致扭曲变形。 那些宝贵的织锦,发现时光鲜亮丽,几天后烂如树皮,带回北京后,有人提议,刷上防腐剂,像装裱字画一样保存。 文学家沈从文,前来研究古代服饰,发现织锦被装裱反了,工作人员强行解释,“看背面更方便研究”。 出门后,沈从文对同事说,“囊括了中华纺织精华的明代织锦,如此轻率对待,不是出于无知,就是有意欺骗!” 定陵发掘乱象频出后,夏鼐上书,最终中央决定,不再发掘明皇陵。 此后,郭沫若再次提议,挖掘陕西乾陵,“想亲眼看看《兰亭集序》”,总理回应:十年之内不开帝王陵。 定陵发掘完成一年后,万历皇帝的棺椁被地方认为无用,丢弃山沟。 一周后,夏鼐听闻此事,急忙派人去找,然而山沟中已空无一物。 此后十年,世事动荡,万历地宫被泼漆砸烂,经书拿去点火,丝绸用绑篱笆,帝王尸骨也被付之一炬。 1979年,风波初定,秦始皇兵马俑发掘开启,夏鼐到现场后,勃然大怒: 兵马俑的考古怎么像挖土豆一样胡刨乱挖?而修复却又用筛子筛、刷子刷、清水冲……这完全违背了考古学的方法和意义!
一切努力重回科学,荒唐远去,那些人重回寂寞的荒野与书案。 年轻时,夏鼐因学贯中西,精通外文,出访多国后,被英国、德意志、瑞典、美国等7个国家选为院士。同事笑称他七国院士,如春秋时佩六国相印的苏秦。 晚年,少有人知他,考古专业新生入学,还询问夏鼐是人名还是文物名。 1985年,夏鼐在家审阅译稿时,突发脑溢血病逝。 他家中无一件文物,书案上文稿墨迹未干。 三 夏鼐去世一年后,电影《东陵大盗》上映,日后被封为“国产盗墓片鼻祖”。 当时,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2》横扫影坛,西影厂模仿拍摄,一口气推出5部,单集拷贝卖出350个,超过同期的《红高粱》。 《东陵大盗》系列催生了后面的《夜盗珍妃墓》,而电影走红背后,是愈演愈烈的文物热潮。 1991年,北京潘家园举办了内地第一场古玩拍卖会。此后,大量海外买主进京淘宝: “买古玩如同买白菜,名家字画一买好几张,拓片一大摞,一次买的瓷器玉器能铺满整个柜台”。
文物热浪催生盗墓狂潮,山东、安徽、河南、山西的村庄内,有的整村都以盗墓为生,当地民谣:要想富,挖古墓,一夜能成万元户。 1993年,考古人员进入甘肃的秦国大墓,仅墓边一角,盗洞就有22个,远观如蚂蚁巢穴。 十年后,考古人员发掘陕西周公庙遗址,棺椁边躺着2002年出产的娃哈哈矿泉水瓶。 2006年起,《鬼吹灯》和《盗墓笔记》风行天下,入墓开棺成为神秘刺激的冒险,古墓等同于宝藏。 2009年,8人模仿《鬼吹灯》中的描述,盗掘了明代太监景聪之墓。天下霸唱受访喊冤: 我从来没有参加过考古活动,连十三陵都没去过,小说是我根据道听途说的故事,添油加醋虚构出来的,80%的内容都是瞎编的。
当年,全国盗墓案件451起,而此前累计被盗古墓已达20余万座。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称:王侯级墓葬被盗率达90%以上,有10万盗墓者游走于全国各地。 考古人和盗墓贼开始了漫长的荒野博弈,考古单位一度不愿公开报道发现,怕招来盗墓贼。有考古人称,他们入山时常年被跟踪,甩去盯梢是必备技巧。 2010年,陕西追回一件流失国宝。一尊26吨重的唐代石椁,竟被盗墓贼拆成31块后,走私卖至美国。 发布会上,一名电视记者反复追问考古专家师小群,石椁值多少钱? 师小群被惹生气:什么价格?文物是历史的见证物,没有价格。无价之宝,换句话说,就是分文不值。 考古人能站在聚光灯前的机会不多。喧嚣散去后,他们清理历史的土层,收拾盗墓后的残局,陪伴者只有寂静的时间。 殷墟考古队队长唐际根说,他喜欢夜半时分在小屯边散步,洹水澎湃,暮色四合,那些商朝的车马亭台,会恍然重现。 去年夏天,湖南女孩钟芳蓉,获湖南高考文科第四名,50多位老师连夜进村报喜,然而因女孩选了冷门的考古专业,遭网友质疑。 多家考古单位和博物馆声援,最后给她寄出累计50斤重礼物,钟芳蓉也被称为考古界团宠。 小姑娘感谢,回应称:学考古,是希望找到心灵的归处。 她的师长,北大教授李零曾撰文称: 考古不仅是发现一个失去的世界,也是一次伟大的精神回归。让我们找到一条回家的路。 今年3月,三星堆发掘开启,残破的金面,断碎的铜树,精美的器皿,指向殷墟,也指向迷雾中的时空。 那些消失的蜀人,那些焚烧的烈火,那些神庙,巨树,欢呼与杀戮,从洪荒远处浮现。 考古人沉默刷着时间的尘埃,一笔笔写下文明。 证明他们曾经来过,记住我们曾经来过。
摩登时刻: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
「后台回复」海南 | 周星驰 | 一战
留言区精彩评论选取3名每人送66元假期红包
添加微信 wangpeng201611
与作者一对一交流
-
-
- 夜读|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他们的续集!
- 清明·缅怀今天是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扫墓祭祖、踏青郊游均是节俗。今年的清明节不再受疫情影响,一定有很多人携家带子出游踏青,享受春天的乐趣;也一定会有很多人前往烈士陵园、纪念馆缅...
- 天津广播
-
-
-
- 清明节的由来竟如此悲凉!
-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故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
- 观文
-
-
-
- 唐宋相距短短53年,为何像隔了几百年?
-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配图 二马图(与...
- 历史教师王汉周
-
-
-
- 二战苏军是一支喝完伏特加,再上战场的“醉鬼军队”吗
- 作者:林森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300 字阅 读 需 要 7 分钟相信对二战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们应该都听过这样一个段子,那就是二战中的苏联红军在上战场前总要喝上满满一顿伏特加。甚至有个别夸张的版本说对苏...
- 历史D学堂
-
-
-
- 谢琰丨清明时节读《清明》
- 清明时节读《清明》文 | 谢琰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的作者,一般书上写的是杜牧。有些研究唐诗的学者认为可能不是杜牧写的,因为在目前能看到的不少...
- 章黄国学
-
-
-
- 《对花枪》对的是啥?姜桂枝有多刚?程咬金实则出身名门?
- 离别数十年,深情总难忘。花枪的花,是“留花不发待郎归”的爱情坚守。花枪的枪,是“飒爽英姿五尺枪”的生命坚强。今天,我们来说说红妆大戏《对花枪》。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出戏,简而言之,就是在隋末,瓦岗寨...
- 河南卫视
-
-
-
- 唐太宗问:大唐何时灭亡?袁天罡说:猪会上树时!结果准确应验
-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奇人异事,像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夜观天象就能算出什么时候下雾,简直比天气预报还准。手中的扇子摇一摇,竟然把东风给借来了,借助风力点燃大火,烧得几十万曹军无力招架。古代像诸葛亮这样...
- 史学界的9527
-
-
-
- 有些家书,一经写下,就是绝笔……
- 中国人民大学有一座“家书博物馆”。10多年来,上万封充满家国情怀的“红色家书”从全国各地汇集至此。家书的主人,有知名将领,有普通士兵,也有各行各业的平凡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许多家书一经写下,或许就...
- 新华视点
-
-
-
-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为什么叫隋文帝,而不是隋太祖
- 作者:计白当黑来源:历史D学堂(ID:lishi1600)隋朝上承魏晋南北朝的纷争,下启大唐盛世的序幕。作为奠基人,隋文帝杨坚功不可没。仁寿四年(公元604年)8月13日,杨坚病逝于仁寿宫,享年64岁。同样是开国皇帝...
- 古墨社
-
-
-
- 记忆|血染的结婚证书
- 我家有件传家宝,那是母亲王曼霞与父亲陈尔晋的结婚证书。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父母牺牲72周年。拿出这份珍藏着的结婚证书,眼前仿佛再现了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父母不畏艰难危险追求真理、志同道合为党的事...
- 夜光杯
-
-
-
- 到处都是百年建筑!中山这条红色古村,值得一去
- 百年华诞恰是风华正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山发布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推出【中山红色印记】系列报道,深入中山各地,探寻中山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用镜头定格党的光辉历史,挖掘背后的历史人文故事,...
- 中山发布
-
-
-
- 清明风至万物始,天朗气净宜寻春!
- 清农历二月廿三明清明时,风雨多!清明节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重要的“八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 中秋、 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5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
- 小诚讲故事
-
-
-
- 清明节怎么就成了古代的体育文化节?
- 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这是农耕民族生存的最基本认知。清明这天本来就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后来因为介子推使清明节成为我国第一个全国性、全民性的民俗节日。其踏青、寒食、扫墓等活动是后来才融合进去的...
- 青少年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