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上最黑暗135年,每一页都在“吃人”(4)
  • 来源:历史教师王汉周
⬆️点我 ⬆️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配图 兵车行 局部 王可伟油画作品来源 下班历史九分钟(mmie005)
序: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江山,被闹了个满目苍夷,天下,被闹了个分崩离析。
于是一不留神,中国历史进入了最混乱的时期,没有之一。
这段最黑暗的135年(304-439年),每一页都在”吃人”!
承接上文:
点击阅读>> 中国历史上最黑暗135年,每一页都在“吃人”(1)点击阅读>> 中国历史上最黑暗135年,每一页都在“吃人”(2)点击阅读>> 中国历史上最黑暗135年,每一页都在“吃人”(3)
01匈奴登场
前文说到,永兴元年(304年)十月,氐族领袖李雄在成都自立为王,建立成国,西晋王朝此时根本无暇顾及巴蜀,因为八王之乱进行到了高潮阶段。 这年正月,长沙王司马乂被杀,西晋王朝大权被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瓜分。 
七月,司马越带着晋惠帝讨伐司马颖,结果荡阴之战,司马越输了个一塌糊涂。 司马颖势力达到巅峰,风头一时无两。 就在这时,幽州刺史王浚引狼入室,联合鲜卑人段务勿尘、乌桓人羯硃,还有并州刺史、东赢公司马腾一同南下攻打司马颖。  这么多人马,其中最厉害的是鲜卑人,这是一个为战斗而生的民族,拥有当时数量最多,战力最强的骑兵。 
他们来去如风,穷凶极恶,所爆发出来的力量,令人胆寒。司马颖根本就不是鲜卑人的对手,一败再败,很快司马颖的大本营邺城告急。 
司马颖慌了,你王浚是欺负我没人吗?你能叫鲜卑人,我也能叫匈奴人。
司马颖能叫的人就是匈奴左贤王刘渊。 就这样,匈奴人正式登场亮相! 

匈奴骑兵形象

匈奴人是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的一个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司马迁认为,匈奴人是夏朝后裔,大禹的后裔,和汉族同种同源,都是炎黄子孙,至于到底是不是,可能连匈奴人自己都搞不清楚。 匈奴人在公元前3世纪开始兴起,当时中原处于战国时期,匈奴和赵国接壤,给赵国带来很大的军事威胁。 但匈奴人倒霉,先是被赵国名将李牧狠狠地抽了一顿。 等到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后,新兴的秦朝又成为匈奴人惹不起的存在。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命名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 
公元前215年形势图
一举收复河南之地 (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带),秦朝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等地设三十四县。 
匈奴人被秦朝驱逐出黄河河套地区,一时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语出贾谊《过秦论》)。 没办法,碰上千古一帝秦始皇和中华第一勇士蒙恬,匈奴人只能自认倒霉。 可惜的是,秦朝是个短命王朝,很快被反秦义军所推翻,接着,刘邦和项羽等各路诸侯王打了个噼里啪啦。 就在这时,匈奴出现了一个雄才伟略的大英雄——冒(mò )顿(dú)单于。 
冒顿单于(马镫是错误的)
自秦始皇死后,如果评选天下三杰,第一是项羽,第二是刘邦,第三就是冒顿单于,哥仨排名不分先后。 如果单论狠辣程度,冒顿单于可以排名第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弑君,杀了头曼单于,自立为单于。 呃,头曼单于是他亲爹,冒顿单于是典型的弑父弑君,他杀起爹来,一点都不手软。 冒顿单于即位不久,匈奴人最强大的邻居东胡王就乘其立足不稳,来欺负他。 
恶客上门,冒顿单于忍了。 要千里马,给! 要阏氏(单于的老婆),给! 冒顿单于看着挺怂不是? 东胡王,也是这么认为的。 于是,他麻痹了,放松了,大意了。 
然后就出事了。 冒顿单于表面笑嘻嘻,怂得一笔,暗地里则乘机稳固统治,扩充军备,然后发兵突袭东胡。东胡猝不及防,东胡王被杀,其民众及畜产尽为匈奴所得,东胡遂灭。 


东胡一领盒饭,北方再也没人能拦住冒顿单于的脚步。 他又乘胜攻击匈奴人西边的强敌盘踞河西走廊的月氏国。月氏国哪是这狼灭的对手,无奈向西迁徙,躲避这瘟神。 
东胡灭,月氏徙,匈奴人再无抗手。
接下来虐菜时间到了。 
冒顿单于随后带领匈奴征服了楼兰、乌孙、呼揭等20余国,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区。 向北则征服了浑窳、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国,向南兼并了楼烦(今山西省)及白羊河南王之辖地,重新占领了河套以南地。 至此,匈奴人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一个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达辽河、西逾葱岭的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一举成为北方草原最强大的国家,对外号称“将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 。 
冒顿单于放眼北方,一个能打的都没有,正想找个对手练练手,机会来了,最强大的对手送上门来了。 

02汉匈对峙
这个对手叫刘邦,他刚搞定项羽,建立汉朝,又削平异姓王,逼得韩王信北逃匈奴。 
刘邦好歹也是一马上天子,他瞧出新兴的匈奴帝国是大汉王朝最凶恶的对手。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刘邦和冒顿单于迟早得干上一仗。 
刘邦寻思着,反正都要干,晚干不如早干,干脆搏个先手,先下手为强嘛。 
刘邦
于是,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32万大军北伐匈奴,汉匈大战就此爆发。 
一开始,刘邦进展十分顺利,连战连捷,一路追到了大同平城。 
但他显然不知道,冒顿单于最厉害的就是扮猪吃老虎,这一切都是他的诱兵之计。 
刘邦的好运到此结束。 很快,刘邦被冒顿单于围困于平城白登山,时间长达7天7夜,双方相持不下。 
冒顿单于行军路线

刘邦明显落入下风,再打下去,搞不好大汉天子要给匈奴单于当三陪。 
最后还是陈平巧出奇计,走了夫人路线,说服冒顿单于的阏氏,才让刘邦逃出生天。 
刘邦VS冒顿单于,以刘邦失败而告终,冒顿单于成为当时那条街最靓的仔。 刘邦一看没辙,只好开始采纳娄敬的和亲之策,送几个刘家姑娘,对匈奴进行和亲政策。 经此一遭,大汉王朝再也不敢对匈奴大打出手,而是实行娄敬的和亲政策,双方用和亲,或者说汉朝用女人,买来了暂时的和平。 
但冒顿单于其实一点都不老实,汉朝的公主他收了。 转过头来就一手匈奴精骑,一手韩王信这些汉朝叛将,不停的挑拨大汉王朝。 刘邦死后,冒顿单于还写信调戏刘邦的夫人吕后。 
面对匈奴人对汉朝国母的羞辱,吕后和汉朝人只能选择送女人、送金钱,只能选择忍。 这一忍就是好几十年,吕后忍完,汉文帝忍,汉文帝忍完,汉景帝忍。
史书原话是:
“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
其实吧,这是汉朝在给自己贴金,说好听点,是汉朝怕烦苦百姓,说不好听点,就是怕打不过匈奴人。 打不过就得忍着,太祖高皇帝都打不过匈奴人,谁还敢说自己比这老祖宗还厉害? 于是,匈奴人瞧准了汉朝的态度,也不逼汉朝和自己拼命,而是不停地骚扰汉朝。 反正那会儿强烈谴责也没用,汉朝只能以防守为主,打退一次是一次,打不退就让匈奴人抢一通。 名将李广就是这么干的。 

03汉匈大战
汉朝一路忍,一直忍到了汉武帝。 
汉武帝年轻气盛,年轻人不能忍,他决定重拾老祖宗刘邦的优良传统,和匈奴人干一仗。 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命人在马邑设个埋伏,想打匈奴人一个伏击战,这仗没打起来,但也让汉朝和匈奴撕破了脸皮,拉开了汉武帝汉匈大战的序幕。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卫青率军出云中,西经高阙,直到符离(今甘肃北部),取得河南之战的胜果,夺取了河套地区,汉朝设置朔方郡。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出陇西,歼灭浑邪王的部队,越过焉支山一千余里,取得了河西之战的胜利,获得陇西,设置凉州四郡。 匈奴人哀叹道: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这一仗还引发了匈奴自冒顿单于之后的首次分裂。 战败的浑邪王和伊稚斜单于爆发严重冲突,浑邪王带着自己的部落还有火并休屠王之后的休屠部总计4万人,投降汉朝。 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余里,越离侯山,渡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七万人,俘虏无数,一路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的肯特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 
公元前119年形势图
史称:“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执虏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从此,封狼居胥,成为中国武将最高追求,冠军侯霍去病成为武将对外征战、扬威塞外的天花板。 不过,汉武帝看着赢得挺爽,实际上并没有赢得战争胜利,汉武帝是先胜后败。 
卫青、霍去病领兵时期赢,李广利领兵时期基本全输。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广利率军深入漠北,汉军全军覆没。 
从此,汉朝暂时停止对匈奴的攻击,匈奴得以重新掌控漠北。 此后,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汉朝再次击败匈奴,双方大战告一段落。 
但汉朝还是没有解决匈奴人的威胁,直到东汉和帝永元三年(91年)大将军窦宪、耿秉深入瀚海沙漠,出击鹿塞(内蒙古磴口县西北七十公里)三千里,大破匈奴于金微山(今外蒙古杭爱山),才彻底解决汉朝历时三百年之久的匈奴之患。 汉匈大战延续近300年,汉朝算是明白了,靠武力根本无法解决匈奴人。
于是,汉朝又一次对匈奴实行和平政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汉元帝时期的昭君出塞。 
王昭君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连她也成为和亲政策的工具。 
昭君出塞图 金 宫素然
看样子,汉朝打来打去,还是重回和亲路线,实际上大有不同,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争,汉朝极大的减轻了匈奴人的威胁,汉武帝之前的和亲是被动和亲,汉武帝之后是主动和亲。 
而且在汉匈大战中,已经有一部分匈奴人归附汉朝,这使的匈奴人成为最早的内迁胡人之一,其中休屠部太子金日(mì )磾(dī)还成为汉武帝的托孤大臣。 

04匈奴分裂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爆发内乱,分裂成五个部落。
最后五个部落又继续厮杀,厮杀到形成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相互攻伐的局面。 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被迫向汉朝称臣归附。 
从此,呼韩邪单于是为南匈奴,郅支单于是为北匈奴,匈奴南北分裂。 公元前54年形势图
南匈奴成为了汉朝的属国,汉宣帝将其安置在长城外的光禄塞下,此后呼韩邪单于三次入朝朝贡;而北匈奴则继续与汉朝为敌。 
郅支单于其实也挺厉害,他曾击败大宛、乌孙等国,强迫四方各族进贡,威震西域,一度领导了匈奴的短暂复兴。 
但是活该郅支单于倒霉,让他遇上了陈汤。 
陈汤是谁? 
有句话大家一定听过:
“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话就是陈汤说的。 
这话什么意思,老王简单翻译下。 陈汤的意思是说,应该把敌人的脑袋砍下来,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槀街,让他们明白,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杀掉他们。  不巧的是,郅支单于就是明犯强汉最厉害的那个,也就是陈汤所说虽远必诛的那个。 
汉朝强大的地方在哪? 不是在于汉朝人能吹牛,而是在于他们能把自己吹下的牛给圆回来,这就真的牛了。 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郅支单于被陈汤诛杀。 
北匈奴一被西汉击败,南匈奴回归漠北。 呼韩邪单于一看,我的个乖乖,汉朝太彪悍了,惹不起,惹不起。 
于是,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朝觐汉元帝,迎娶王昭君为妻,实现汉匈和亲。 
这次和亲,为匈奴和汉朝换来了几十年的安定,是一次双赢的和亲。 匈奴和汉朝是没事了,匈奴内部出事了。 
呼韩邪单于临终前犯起了糊涂,遗言让自己的儿子们依次作单于,实行兄终弟及继承制。 
好家伙,这样一来,就为匈奴分裂埋下了隐患。 
反正,自古以来,无论胡汉,兄终弟及几乎都没有不出事的。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人出事了。 当时匈奴人的首领是呼韩邪单于的孙子蒲奴单于,结果南部匈奴人立呼韩邪单于另一个的孙子日逐王比为醢(hǎi)落尸逐鞮单于,匈奴再次分裂成南北二部。 醢落尸逐鞮单于这名字不好听,记起来也拗口,他决定沾一沾祖父的光,袭用呼韩邪的名号,也叫做呼韩邪单于。呃,我们就称为呼韩邪单于二世,或者小呼韩邪单于。 而这个呼韩邪单于二世率领的匈奴,是为南匈奴。 南匈奴将王庭建在五原塞(今内蒙古包头),依附东汉,向刘秀称臣,刘秀则将其内迁到了河套地区。 而北部匈奴则继续拥护蒲奴单于,是为北匈奴,继续盘踞漠北,与汉朝为敌。 
此后,形成了南匈奴亲附汉朝,北匈奴对抗汉朝局面。

不过,还是老规矩,武力对抗汉朝就是死路一条。 
后来在窦宪、耿秉、班固、班勇、裴岑、司马达等名将打击下,北匈奴首领呼衍王只能率部被迫西迁。 
而这支北匈奴西迁之后,从此不知所踪。 
据说,有着“上帝之鞭”之称的匈人帝国领袖阿提拉就是北匈奴后裔,至于是不是,现在谁也说不清。 

05五部匈奴
北匈奴一嗝屁,南匈奴只能继续依附汉朝,一直依附到了东汉末年。 
在依附过程中,匈奴人和汉朝联系越来越紧密,内迁现象越来越严重,就连单于、王爷什么的就改姓刘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中原群雄并起,南匈奴单于于夫罗曾帮助汉朝平定黄巾起义,还加入东汉军阀战争。 
但是,于夫罗单于惹谁不好,偏偏去惹最惹不起的那个——曹操。 
于夫罗单于多次与曹操为敌,结果当然是被曹丞相打得屁滚尿流了。 
鲍国安版曹操
兴平二年(195年)于夫罗单于去世,其子刘豹被立为左贤王,其弟呼厨泉单于继位。此后,呼厨泉单于对曹操屡服屡叛,期间还被马超揍过。 建安七年(202年),在曹操以及马超的军事打击下,南匈奴被迫归附曹操。 曹丞相什么人,这人老厉害了,他对匈奴人进行一次大手术!一招下去,匈奴人险些去了半条命。 曹操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曹操当然是用武力征服匈奴,狠狠的揍了匈奴人一顿,谁要不服,站出来,保证不打死你! 
曹丞相长得这么温柔,说话又算话,说揍你就揍你,速度还贼快(说曹操,曹操到嘛),没有哪个不开眼的敢不服。 接着,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拘留南匈奴末代单于呼厨泉,匈奴实际没有了单于,失去了一个国家应有的象征和基础,匈奴作为一个国家已经名存实亡。 
没有单于怎么办?曹操先派右贤王去卑(他就是赫连勃勃五世祖,以后再说,先埋个伏笔)监国,实际上右贤王并不能服众,只能依靠曹操。 再接下来,妙手还在后头,曹操又先后将南匈奴打散,一分为五,共分五部,即左、右、南、北、中;每部择立贵族或汉人为帅,再另选汉人为司马对其进行监督。 
最后,曹操将五部匈奴进行内迁,左部匈奴居住在太原的兹氏(今山西汾阳);右部匈奴居住在祁地(今山西祁县);南部匈奴居住在蒲子(今山西隰县);北部匈奴居住在新兴(今山西忻县);
中部匈奴居住在大陵(今山西文水县)。 
于是,五部匈奴基本都集中在陕西、山西、河北一带。 曹操这招很毒,即瓦解了匈奴部落整体性,又给了匈奴人好处,是典型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这招妙手一下,尘归尘,土归土,这个世界终于清静了不少。 
一直到曹魏时期,南匈奴都被曹魏治得服服帖帖,不敢轻举妄动。 
由此可以看出,其实只要中原王朝不内乱,一直稳定,少数民族是没有多大机会的。 

06
刘渊登场

魏元帝咸熙年间,迫于朝廷压力,左部匈奴首领、匈奴左贤王刘豹不得已派儿子刘渊去洛阳当人质。 
没错,刘渊就是以人质的身份,完成了自己的历史首秀。 

晋朝建立后,匈奴人开始造反,多次反抗西晋王朝,甚至参加了秦凉之变,其中还有右贤王刘猛叛逃出塞,攻打并州,最终被西晋王朝所杀的高层叛乱事件。 
匈奴人此起彼伏的叛乱,证明匈奴人很不安分,一个不安分的部落不能拥有厉害的首领。 当时,司马炎的弟弟齐王司马攸就看出刘渊是个厉害角色,将来恐怕会危害西晋,因此他建议晋武帝直接杀了刘渊。 
为什么司马攸想对刘渊下手,没办法,刘渊虽然是个人质,但他表现出了出众的才华。 首先,刘渊和所有匈奴人一样精于骑射,臂力过人,武力爆表。 
其次,刘渊长得一表人才,仪表堂堂,身材魁梧,身高八尺四寸,一口三尺多的胡须长,心口上还有三根长达三尺六寸红色的毫毛,古代就是一个看脸的时代,这颜值相当的吸粉。 最后,刘渊一个匈奴人竟然喜欢读书,《左传》、《史记》、《汉书》、《孙吴兵法》诸子经籍他都喜欢看。 
这点非常难得,刘渊已经脱离了低级趣味,成为一个追求高尚的人。 
这样的人是汉人没关系,是匈奴人就可怕了,因为有文化的流氓最可怕,而且这个流氓野心还很大,危险系数更高。 因此,司马攸就一直想找个机会弄死刘渊,以除后患。 不过最终在王浑(这哥们是真浑)劝说下,司马炎并没有杀刘渊。 
此时司马炎又怎么想到,被他放了一马的刘渊日后将成为西晋王朝的掘墓人。  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年),刘豹去世,西晋朝廷任命刘豹之子刘渊为代理左部帅。 
太康十年(289年),司马炎任命刘渊为北部都尉,有意削弱刘渊与部落的关系。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司马炎有张良计,刘渊有过墙梯,刘渊反而利用此职位的权限暗中扩展势力。 
刘渊在任期间,严明刑法,轻财重士,成为五部匈奴威望最高的人。 
于是五部匈奴的各路豪杰都纷纷投奔到他的门下,就连幽州、冀州知名的儒生,都不远千里投奔他。 
刘渊有了一个自己的人才智囊团。 司马炎一死,晋惠帝登基,朝政大权掌握在杨骏手中。 
晋武帝司马炎-历代帝王像 唐 阎立本

但杨骏是个大草包,他为了拉拢刘渊,刚执政就封刘渊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封汉光卿侯,给予统率匈奴五部军事的大权。 
这个任命太致命了,在此之前刘渊只是左部匈奴的首领,在此之后,刘渊有权统领五部匈奴的军权。 
尽管,刘渊人还在西晋,但他确实有了这个名头。这更让刘渊的声望爆表式的增长。 等到了八王之乱爆发后,刘渊一直给司马颖当马仔,担任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 而就在八王之乱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匈奴人也开始准备闹事,他们闹了很多年,通通以失败告终。 
经一堑,长一智,匈奴人终于明白,蛇无头不行,要想搞出点事,必须有个英明的领导人带头。 
当今之世,还有比刘渊更合适的吗? 很快,刘渊的堂祖父、右贤王刘宣等人秘密商议推举刘渊为大单于,并派呼延攸到邺城,请刘渊回去主持大局。 司马颖哪会干放虎归山这样的傻事,他并没有答应。 
刘渊只好让呼延攸先回去,告诉刘宣等人先招集五部人众,会同宜阳的诸多胡人,表面上宣称响应司马颖,实际上却是要图谋叛变。 其实司马颖不傻,他一直都知道匈奴人的危险性,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防着刘渊,一直没让刘渊参与八王内战,也不把他放回匈奴。 
但这会不行了,在鲜卑人和王浚的打击下,他老家都快保不住了,哪还顾得了这么多。 
他马上叫来刘渊商讨对策,这一下正中刘渊下怀。 
刘渊早就想自立了,趁着这个机会,他建议司马颖,固守邺城,然后让他回到匈奴故地,召集匈奴人助战。 
刘渊
司马颖没有办法,只能饮鸩止渴,希望匈奴人能助他扭转局面。 
于是他封刘渊为北部单于、参丞相军事,让刘渊去并州招揽匈奴人。 
司马颖和王浚的争斗,就让少数民族正式登上了八王之乱的舞台。 
此时的王浚和司马颖绝不会想到自己放出了怎样的魔鬼。 


07
猛虎归山
刘渊这一去,就龙游大海,猛虎归山了。 
他刚一到左国城(今山西离石),仅仅二十天他就召集了五万兵马。 
有兵有马,刘渊便自立匈奴大单于,定都离石,建立了一个政权。 
时隔多年,匈奴人自呼厨泉单于之后,再次有了自己的单于! 分裂的匈奴实际正式完成一次统一!可怜的司马颖在邺城左等右等,始终没有等到匈奴援兵,而王浚幽并军和鲜卑人越来越近。  
司马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于是带着一百多个侍卫,拎着晋惠帝逃奔洛阳。 
威风不可一世的司马颖就此一蹶不振,从此苟延残喘,拖庇于司马颙,政治生命基本宣告终结,司马颖一跑,邺城落入王浚之手。 当邺城陷落的消息传到刘渊耳中,刘渊先骂司马颖不听他的建议,擅自逃跑,就是一个废物点心——“真奴才也”! 
然后他假惺惺的说要去救司马颖。 手下人一听赶紧劝他:晋朝人把我们当奴隶,现在他们自相残杀,这是老天爷抛弃了他们,而让我们恢复呼韩邪的大业。鲜卑人和乌桓人跟我们一样,都是我们可以争取的兄弟,没必要去打他们。 刘渊等的就是这句话,他赶紧就坡下驴,叫停了本来就不存在的救援司马颖计划,并且喊出一句震惊当场的豪言壮语:
“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呼韩邪何足效哉!”
刘渊是个想做刘邦、曹操一样的大人物,就连呼韩邪单于都不是他要效仿的对象,因为他要的是逐鹿天下! 当年十月,就在李雄自立为王的同时。 
刘渊迁都左国城,改国号汉,自称汉王,并尊刘禅为孝怀皇帝。 
刘渊宣称匈奴人是“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其实他就是想打着汉朝的旗号,收拢人心。 
晋朝抢的是曹魏的江山,曹魏抢的是汉朝的江山。 
兄亡弟绍,天经地义,现在是时候由我这个汉朝的外甥,抢回舅舅的江山了。 实际上,汉朝和匈奴人又有什么关系呢,你刘渊虽然也姓刘,但跟刘邦、刘秀、刘备一点关系都没有,汉朝的事关你刘渊什么事。 
刘渊不管,我也姓刘,都是刘,想必没什么不同。 就这样,十六国第二国匈奴汉就此建国,由于后来匈奴汉改国号赵,故又称汉赵、前赵(也有称北汉)。 

五胡乱华进行到这,北边刘渊建立了汉国,南边李雄建立了成国。 
成国李雄只想割据巴蜀,西晋不来打他,他不会对西晋怎么样。 
刘渊不同,这家伙是打着汉朝旗号的,这家伙是想做刘邦、曹操的。 
他图谋远大,从建国起,他就想弄死西晋,取代晋朝的统治。 要命的是,都到这地步了,晋朝那帮司马们还在骨肉相残,都打成了狗脑子。 
于是,随着刘渊建汉,亡晋波浪就此席卷而来! 接下来,匈奴人该如何把西晋王朝生吞活剥呢? 
—未完待续—

  • 北宋最大的绯闻,捧红了一首绝世好词
    正史记载,宋徽宗在位期间,喜欢微服出行,出宫狎妓。而根据宋人笔记和野史的说法,当宋徽宗与一代名妓李师师共处一室之时,他不知道床底下还藏着另一个人。宋徽宗给李师师带来了江南进贡的新橙,李师师用刀子切...
    最爱历史
  • 央视国产天花板,6集拿下9.3,这剧还不红好委屈!
    据说,康熙皇帝会在批奏折时,画一朵小红花;帅绝古今的嵇康有懒癌,十天半月才洗一次脸。还爱憋尿,不憋到浑身发抖,绝不去厕所...这些匪夷所思的历史冷知识,都被这部央视出品的新片拍了出来。它的豆瓣评分高...
    乌鸦电影
  • 广东一水潭底发现多具女尸,绑着铁链姿势奇怪,揭开一段黑历史!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答案:点击手指上方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即可!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社会统治,都会有它相对应的法律条文,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规矩。无规矩不方圆,...
    中国好文章
  • 666这个数字,为何对中国如此重要?
    衣服使人区别于禽兽,衣冠的丰富多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从毛皮树叶,到麻布,到丝绸,再到棉花制品,伴随衣冠的升级,尤其是棉纺织业的现代化,文明被不断推向了更高的阶段。无论中西,工业文明的启动都和...
    瞭望智库
  • 我国完整收回的四块土地,至今牢固掌控
    从世界历史来看,落后就要挨打,就要丧权辱国,这是最基本的国际游戏规则。正是因为如此,近代我国衰弱后,就立刻成为西方列强打击和瓜分的对象,为此国家土地大量失去,整个那是非常凄惨。光是近代我国丧失的土...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唐代书法及其风潮对日本的影响
    王羲之《丧乱帖》摹本唐代书法及其风潮对日本的影响祁小春  日本的书法历史,在进入平安时期以前,也曾有过一段漫长的发展演进过程。早在飞鸟时代(592年-710年)的初期,圣德太子就曾遣小野妹子等留学生、留...
    中国艺术报
  • 不世出之才子亦是得道之高僧,他为何青睐当时闭塞的温州?|草地观展
    首发:“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ID:xhmrdxwx)作者:瞿冬生“碧天芳草——李叔同师友翰墨展”在温州衍园美术馆开幕以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无不感念百年前驻锡温州12载的弘一法师——问君此去几时来初春江南...
    新华每日电讯
  • 这个湘妹子是中共第一位女中央局委员
    向警予:中共第一位女中央局委员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出生于湖南溆浦一个殷实的商人家庭。她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中央局委员和中共中央第一任妇女部主任。向警予早年接受新式教育,对封建主义具有极强的...
    三湘风纪
  • 叶攀︱《音乐之声》背后的历史
    文︱叶攀今年2月5日,影星克里斯托弗·普卢默(Christopher Plummer)去世,勾起了人们的回忆。在普卢默主演的诸多电影中,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引进的《音乐之声》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中的优美风光令人印象深刻...
    上海书评
  • 中国历史上最黑暗135年,每一页都在“吃人”(4)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配图 兵车行 局部...
    历史教师王汉周
  • 《秦妇吟》失而复得之后|吴令华
    吴世昌(1908-1986)中国古诗,晚唐韦庄的《秦妇吟》应该是篇幅最长的之一了。它曾风靡一时,作者因此被呼为“《秦妇吟》秀才”;又湮没千年,只留下一联佳句,引人猜想。直到上世纪初,敦煌学起,拜前辈学者罗...
    文汇笔会
  • 行军大总管是什么官职,唐朝为何取消行军大总管,设立节度使
    作者:军事帅哥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500 字阅 读 需 要 8 分钟阅读唐朝的史书,我们会看到一个涉及到官职的历史名词“行军大总管”。那么,行军大总管到底是什么样的官职?唐朝为何取消行军大总管,设立...
    历史D学堂
  • 党史百年回眸——1932年
    编者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信达推出《党史百年回眸》专题,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对日战争宣言1932年4月15...
    中国信达
  • 结局揭晓:最笨的那个人,最牛
    01明代的苏州,有四户人家。这四户人家后来在历史上出名,都因为家里的小孩。四个小孩,自小是这样的:甲:5岁能写大字,读书过目成诵,9岁能作诗,被称为“神童”;乙:性极聪颖,才锋无前,16岁参加秀才考试,...
    最爱历史
  • 康震丨都市燕乐中的宋词(三)
    宋词——都市燕乐中的宋词文|康震三、士大夫笔下的宋词宋代的词人非常多,我们无法一一列举。在这里,我们只能选取几位比较有代表性的词人,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柳永——白衣卿相第一位是柳永,原名柳三变,...
    章黄国学
<< 26 27 28 29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