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震丨都市燕乐中的宋词(三)
  • 来源:章黄国学
宋词——都市燕乐中的宋词
文|康震


三、士大夫笔下的宋词

宋代的词人非常多,我们无法一一列举。在这里,我们只能选取几位比较有代表性的词人,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柳永——白衣卿相第一位是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也称柳七。今天我们对柳永的认识是,创作了大量艳词,一生眠花宿柳,好像生活的态度很不端正,生活作风很不好。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柳永出生于一个有深厚儒学传统、以科举进取为目的的仕宦之家。父亲柳宜在南唐时为监察御史,入宋后在宋太宗雍熙二年(985 年)登进士第,官至工部侍郎。柳永的长兄柳三复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 年)登进士第 ;次兄柳三接与柳永均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 年)登进士第。一门三兄弟都登了进士第,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史称柳永三兄弟“皆工文艺,号柳氏三绝”。柳永的人生既然如此正常,为何写了如此多的艳词?为何与众多的歌妓打交道呢?
宋 苏汉臣 妆靓仕女图 团扇 绢本 波士顿博物馆藏
柳永在应举前,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但不料屡试不中,这让他愤愤不平,并为此写下大发牢骚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此词很长,但意思很简单。第一,没考中,他非常不高兴,第二,他认为自己是才子,虽不中举也是白衣卿相。因为生气了,所以“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他把心中的怨气都发泄在词中,去有青楼歌女的地方,让自己内心的创伤得以抚平。
词写得确实好,但这是吐槽皇帝的话。据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宋仁宗看到了这首词后非常不悦,虽然柳永已经考中,却在临放榜的时候被勾掉名字,并说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本来是要走科举仕进道路的,结果一时气话把皇帝都给得罪了。有人记载,当时有人推荐柳永的才能,皇上说 :“得非填词柳三变?”答曰 :是那位柳三变。皇上说:“且去填词。”从此以后,柳永遇人便说是“奉旨填词柳三变”,这当然也是气话。柳永在中晚年时,考中了进士,被授予一个小官。柳永的一生始终都在填词,甚至以此谋生。虽然苏轼的词与柳永的词的风格迥然不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北宋时期,柳永的词依然是词的主流,而苏轼的词则代表着词的某种变革。
苏轼——豪放全才
说到苏轼,大家对他非常熟悉。他确实是少有的通才,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造诣。在诗歌创作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超脱旷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文行云流水,收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又善书法,与黄、米、蔡合称“宋四家”;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是“湖州竹派”的代表。
在词作方面,苏轼经历了一个从学习他人,到逐渐形成自己风格的过程。苏轼真正开始词的创作是很晚的,那是在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 年),即苏轼三十七岁,外任杭州通判,作《浪淘沙》和《南歌子》。大家可能会问,苏轼写的一手好词,是文学上的天才,为什么作词却如此之晚呢?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 :“记得应举时,见兄能讴歌甚妙。弟虽不会,然常令人唱为作词。”意思是,苏轼年轻时主要忙着科举考试,哪有闲工夫来写词呢,而且后遇父母病逝,又遇王安石变法,搅入党争当中,生活一直清苦,无暇他顾。
佚名 东坡笠屐图 立轴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开始作词时,词坛有晏殊和欧阳修所形成的典雅婉约的传统,而柳永俚俗纤艳的词在社会下层广泛流行。苏轼初期的词作能看到二者的影响,《蝶恋花》“雨后春容清更丽”“一纸乡书来万里”,含蓄的抒情方式颇有晏、欧词风。《祝英台近》“断肠簇簇云山,重重烟树。回首望孤城何处?”有柳七郎《雨霖铃》风味。但苏轼就是苏轼,创新是他的本性也是其本质。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冬,苏轼与同僚打猎练兵的时候,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并在好友的信中说道 :“虽无柳七风味,亦自是一家。”由此苏轼开始脱离传统词的羁绊,自觉地走上词体改革的道路,为豪放词的写作竖起一面旗帜。
次年中秋,苏轼又在密州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豪放婉约已收发自如,字里行间无不透着苏轼的风格,成为“天仙化人之笔”。后来,苏轼又创作了《念奴娇》《定风波》《千秋岁》等多首豪迈高远的词作,提倡诗词一体,打破了“词为艳科”的格局,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提升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在词史上,“苏辛”并称,二人共同被后人列为“豪放词派”。与苏轼的洒脱旷达相比,辛词有着悲壮激烈的情怀,隐含着沉郁苍凉的色彩。
金 武元直 赤壁图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辛弃疾——壮志未酬
辛弃疾是南宋人,但他生于山东历城,这时金人已经统治此地十三年。祖父辛赞被迫仕金而未忘国耻,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辛弃疾天生一副英雄相貌 :肤硕体胖,红颊青眼,目光有棱,精神壮健如虎。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济南人耿京聚众数十万反抗金朝统治,时年辛弃疾 22 岁,拉起了一支 2000 人的队伍,乘机揭竿而起支援耿京。次年正月,辛弃疾受耿京委派,赴建康面见宋高宗。归来途中,得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率 50 名骑兵径入数万人的金营,生擒张安国,历经艰险,渡江南归。此时辛弃疾只有 23 岁,以英雄气概而闻名,极具传奇色彩。
只可惜辛弃疾出生于金国人统治的北方,所以虽然归来南宋,却并不受朝廷的重用。此时,他写下了著名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词中有“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巨大悲痛,如梁启超所说 :“确是满腹经纶在羁旅落拓或下僚沉滞中勃郁一吐情状,当为先生词传世者最初一首。”可见,青年时代辛弃疾的豪放词已然带着一种激愤的色彩。
辛弃疾 去国帖 故宫博物院藏
辛弃疾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26岁时向宋孝宗献《美芹十论》,陈述复国中兴大计。可惜的是,尽管朝廷有志恢复中原,但对类似辛弃疾这样由北方回到南宋的归正之人并不重用。从23岁南归,到42岁被罢职,辛弃疾一直被安排在地方任职,而且13年间被调换了14次官职,宋代官制是每任三年,而辛弃疾平均一任不到一年,可见,他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
后来,辛弃疾也被起任过两次,但到其 68 岁去世,二十几年的时光都被迫废置闲居,致使壮志未酬。据岳珂记载 :“稼轩以词名,每燕必命侍妓歌其所作。特好歌《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曰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又曰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每至此辄拊髀自笑,顾问坐客何如,皆叹誉如出一口。” 足见,辛弃疾一辈子最大的苦恼就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未能遇到一位了解并重用他的君王。
 李清照——词人翘楚
在中国古代社会,女性想要获取知识或学习,受到各方面因素制约,虽然如此,在两宋之际还是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女词人,譬如魏夫人、李清照和朱淑真。三人中,李清照的词成就最大,可以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为杰出的女作家。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是王准之孙女,知书能文。李清照出生在这样的诗礼之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此时创作的《点绛唇》《如梦令》等,或是写少女“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古灵精怪,或是写“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生活趣事,词中活泼天真的少女形象,正是李清照自身的写照,以她的闺中生活经历为蓝本,清新自然,得全天性。
李清照 18 岁的时候,嫁给了当时礼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赵明诚当时是太学生,非常有才华。赵明诚做官之后,常常外出,李清照写了那首最出名的《醉花阴》寄给对方,以表相思之情。赵明诚读后,赞叹不已,也惹得比试之心大起,于是废寝忘食三天,最后得词五十首,中间夹着李清照的《醉花阴》,交友人陆德夫评鉴。陆德夫虽不是著名词人,但鉴赏力非凡。他将五十首词把玩再三,说 :“只三句绝佳。”赵明诚忙问是哪三句,对方答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可见,在写词的道路上,赵明诚较妻子更逊一筹。
后来,北宋党争激烈,赵明诚不得不罢官离京,夫妇二人屏居青州故里十年,潜心研究金石,共同勘校,整理题签。饭后时常坐在归来堂中烹茶、读书。可以说,在那段岁月里,是夫妻二人琴瑟相和的美好时光。
宋 佚名 桐荫玩月图 故宫博物院藏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钦宗靖康之难(1127 年)成为李清照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金兵南侵,北宋灭亡,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掠到了北方。金兵南侵第三年,赵明诚病逝,李清照一个人带着金石文物颠沛流离。在战火中,金石文物损失大半。
李清照晚年,不仅经历了婚姻上的变故,而且愈发孤单。因此她的词风发生了巨大变化,将愁苦惨淡的情绪寄托在词作里。《声声慢》的开头便表达了她全部的心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的词都是从心底流出的,是她一生从少女、少妇再到晚年的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李清照认为,“词别是一家”。有很多的大诗人,像欧阳修、苏轼、王安石,虽然也写词,但都不是本色当好,只是被截成长短不一的诗句,所以在她的《词论》中,“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毫不客气地指出柳永、苏轼、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等一干词学大家的短板,显示了一位女子在词的创作方面独特的理论见地。要知道对前辈提出批评,需要巨大的勇气,所以我们说,李清照在面对生活时是一位强者,在进行词的创作时,依然具有独立的个性。面对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奇女子,人们是由衷佩服的。王灼《碧鸡漫志》认为,李清照“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李调元《雨村词话》称赞李清照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宋 佚名 天寒翠袖图页

推荐阅读◎ 廖宝秀 :《典雅富丽——故宫藏瓷》,台北故宫博物院,2013 年◎ 廖宝秀 :《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瓷器篇·汝窑·定窑》,台北故宫博物院,1983 年◎ 林柏亭主编 :《千禧年宋代文物大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0 年◎ 余佩瑾主编 :《大观——北宋汝窑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6 年◎ 余佩瑾主编《贵似星辰——清宫传世 12 至 14 世纪青瓷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2016 年◎ 蔡玫芬主编 :《文艺绍兴——南宋艺术与文化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2010 年◎ 杜正贤主编 :《杭州老虎洞窑址瓷器精撰》,杭州市文物考古所,2002 年


本文出自《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2021年1月,三联书店出版

往期回顾康震丨都市燕乐中的宋词(一)康震丨都市燕乐中的宋词(二)
作者简介
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李白研究会、中国苏轼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2018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唐代文学研究年鉴》《唐代文学研究》编委。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国家教材委员会语文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特别鸣谢敦和基金会


章黄国学有深度的大众国学
有趣味的青春国学有担当的时代国学

北京师范大学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微信号:zhanghuangguoxue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发请注出处公众号主编:孟琢  谢琰  董京尘责任编辑:黄佳怡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我知道你“在看”哟~

  • 北宋最大的绯闻,捧红了一首绝世好词
    正史记载,宋徽宗在位期间,喜欢微服出行,出宫狎妓。而根据宋人笔记和野史的说法,当宋徽宗与一代名妓李师师共处一室之时,他不知道床底下还藏着另一个人。宋徽宗给李师师带来了江南进贡的新橙,李师师用刀子切...
    最爱历史
  • 央视国产天花板,6集拿下9.3,这剧还不红好委屈!
    据说,康熙皇帝会在批奏折时,画一朵小红花;帅绝古今的嵇康有懒癌,十天半月才洗一次脸。还爱憋尿,不憋到浑身发抖,绝不去厕所...这些匪夷所思的历史冷知识,都被这部央视出品的新片拍了出来。它的豆瓣评分高...
    乌鸦电影
  • 广东一水潭底发现多具女尸,绑着铁链姿势奇怪,揭开一段黑历史!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答案:点击手指上方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即可!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社会统治,都会有它相对应的法律条文,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规矩。无规矩不方圆,...
    中国好文章
  • 666这个数字,为何对中国如此重要?
    衣服使人区别于禽兽,衣冠的丰富多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从毛皮树叶,到麻布,到丝绸,再到棉花制品,伴随衣冠的升级,尤其是棉纺织业的现代化,文明被不断推向了更高的阶段。无论中西,工业文明的启动都和...
    瞭望智库
  • 我国完整收回的四块土地,至今牢固掌控
    从世界历史来看,落后就要挨打,就要丧权辱国,这是最基本的国际游戏规则。正是因为如此,近代我国衰弱后,就立刻成为西方列强打击和瓜分的对象,为此国家土地大量失去,整个那是非常凄惨。光是近代我国丧失的土...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唐代书法及其风潮对日本的影响
    王羲之《丧乱帖》摹本唐代书法及其风潮对日本的影响祁小春  日本的书法历史,在进入平安时期以前,也曾有过一段漫长的发展演进过程。早在飞鸟时代(592年-710年)的初期,圣德太子就曾遣小野妹子等留学生、留...
    中国艺术报
  • 不世出之才子亦是得道之高僧,他为何青睐当时闭塞的温州?|草地观展
    首发:“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ID:xhmrdxwx)作者:瞿冬生“碧天芳草——李叔同师友翰墨展”在温州衍园美术馆开幕以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无不感念百年前驻锡温州12载的弘一法师——问君此去几时来初春江南...
    新华每日电讯
  • 这个湘妹子是中共第一位女中央局委员
    向警予:中共第一位女中央局委员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出生于湖南溆浦一个殷实的商人家庭。她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中央局委员和中共中央第一任妇女部主任。向警予早年接受新式教育,对封建主义具有极强的...
    三湘风纪
  • 叶攀︱《音乐之声》背后的历史
    文︱叶攀今年2月5日,影星克里斯托弗·普卢默(Christopher Plummer)去世,勾起了人们的回忆。在普卢默主演的诸多电影中,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引进的《音乐之声》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中的优美风光令人印象深刻...
    上海书评
  • 中国历史上最黑暗135年,每一页都在“吃人”(4)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配图 兵车行 局部...
    历史教师王汉周
  • 《秦妇吟》失而复得之后|吴令华
    吴世昌(1908-1986)中国古诗,晚唐韦庄的《秦妇吟》应该是篇幅最长的之一了。它曾风靡一时,作者因此被呼为“《秦妇吟》秀才”;又湮没千年,只留下一联佳句,引人猜想。直到上世纪初,敦煌学起,拜前辈学者罗...
    文汇笔会
  • 行军大总管是什么官职,唐朝为何取消行军大总管,设立节度使
    作者:军事帅哥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500 字阅 读 需 要 8 分钟阅读唐朝的史书,我们会看到一个涉及到官职的历史名词“行军大总管”。那么,行军大总管到底是什么样的官职?唐朝为何取消行军大总管,设立...
    历史D学堂
  • 党史百年回眸——1932年
    编者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信达推出《党史百年回眸》专题,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对日战争宣言1932年4月15...
    中国信达
  • 结局揭晓:最笨的那个人,最牛
    01明代的苏州,有四户人家。这四户人家后来在历史上出名,都因为家里的小孩。四个小孩,自小是这样的:甲:5岁能写大字,读书过目成诵,9岁能作诗,被称为“神童”;乙:性极聪颖,才锋无前,16岁参加秀才考试,...
    最爱历史
  • 康震丨都市燕乐中的宋词(三)
    宋词——都市燕乐中的宋词文|康震三、士大夫笔下的宋词宋代的词人非常多,我们无法一一列举。在这里,我们只能选取几位比较有代表性的词人,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柳永——白衣卿相第一位是柳永,原名柳三变,...
    章黄国学
<< 26 27 28 29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