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掀起反秦风暴的陈胜吴广,是底层百姓吗?|短史记
- 来源:短史记-腾讯新闻
作者丨林汣琰编辑丨吴酉仁
求教编辑,陈胜吴广起义,陈胜是否如司马迁所写的那样,是个底层百姓?陈胜等人因为大雨耽误了抵达前线的日期,是否真的会“失期,法皆斩”?
笔者的结论是:
(1)陈胜不是底层百姓,也不属于秦帝国的统治阶层。(2)大雨耽误了部队的抵达日期,陈胜吴广被斩杀的可能性很高。
先说第一个问题。
关于陈胜的身份,以往的说法是“农民”“布衣”等等。主要依据是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里说“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年轻时曾给人做过雇农。不过,这只能说明陈胜青年时代的身份,不能据此认为,大泽乡起事时的陈胜仍是一个底层农民。
真正能够说明陈胜身份的,是司马迁的另一句记载: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这里有两个与身份相关的名词——闾左和屯长。
“闾左”是秦朝“官定优先级炮灰”里的最高一等。按“七科谪”制度,秦汉时代的“官定优先级炮灰”包括七种,依征发的先后顺序,分别是:(1)吏有罪者(2)赘婿(3)商人(4)做过商人者(5)祖父母做过商人者(6)父母做过商人者(7)闾左。具体操作上,大体来说是:优先抓(1)(2)(3);抓完了还不够,便抓(4)(5)(6);若还不够,便要征发“闾左”了。
所谓“闾左”,大体可以理解为里中平民,与之对应者是里中豪右(“里”是当时的基层行政单位)。大规模征发“闾左”,便是大规模征发平民。这意味着,秦王朝对人力的汲取已经到了一种非常残暴的境地。
以往有许多学术著作,将“少时尝与人佣耕”与“闾左”这两处记载结合起来,将陈胜认定为贫苦农民。这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司马迁后面明确说了,陈胜虽然与这批“闾左”一同被征发去前线,但他和吴广的身份是“屯长”。
按照秦制,“屯长”不可能来自“闾左”。
睡虎地秦简里的秦律《内史杂》里说得很清楚,“除佐必当壮以上,毋除士五(伍)新传”。意即:任命军吏必须用壮者,用老兵,不能用没有爵位的新兵蛋子。秦制,底层秦军士兵获取爵位的唯一办法,便是在战场上斩获“甲首”(带有头盔的首级,多属军官),每斩获一颗,便可“赏爵一级”。秦军中每五十人设一屯长,每一百人设一百将。陈胜被任命为屯长,显示他已通过斩获“甲首”得到了爵位。
至于这个爵位是什么,只能做一点有限的推测:
(1)秦的二十级军功爵制度里,最底层的五个等级是: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再往上的爵位,便不再对普通秦民开放,只有秦帝国的统治阶层(也就是那些“爵大夫而为国治”者)可以获得。陈胜的爵位,也只能局限于最低的这五个等级。
(2)按照汉代的情况,屯长是“比二百石”的官职。《韩非子·定法篇》里说,商鞅当年的办法是,公士为官五十石,上造为官一百石,官与爵相称,依次类推。如果陈胜的“屯长”算二百石,那么他对应的爵位,大概会是倒数第四的不更,或者倒数第五的大夫。
(3)但需要注意的是,韩非子其实是在批评商鞅的办法有问题。他的看法是,官吏需要智能,斩首纯靠武力,这是两码事。考虑到韩非子的理念曾得到秦始皇的激赏,或许可以推测:到了陈胜的时代,只要是强壮并拥有爵位的老兵,且被认为拥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小部队的指挥能力,便有可能被任命为军吏,担任屯长或者百将。
总之,大泽乡起事时的陈胜,已不是底层百姓,他是一位秦军老兵,官职是屯长,也拥有爵位。但他并不是统治集团的一份子,他的爵位最高不过是“不更”或者“大夫”,只比普通秦民的境况好一点点。这种好一点点,主要是指陈胜如果不小心触犯了“密如凝脂”的秦法,他可以“享受”比普通人略轻的惩罚,比如睡虎地秦简里的《秦律杂抄》规定,被罚戍边时,普通军人要累死累活干满两年,屯长则只需要干一年。少干一年,生还的几率自然也就大了至少一倍。
再来说第二个问题。
据《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在动员九百名戍卒起事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后世学者依据出土的秦简,对陈胜这段话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比如有人认为,秦律里根本就没有“失期皆斩”的规定。睡虎地秦简《法律问答》里写的是,征发徭役时如不报到,处罚是笞打;一年内被捕获,则以游荡罪再行笞打。另一份秦简《徭役》的规定是:服徭役迟到三五天者“谇”,骂一顿;迟到六天至一旬的“赀一盾”,罚向朝廷缴纳一面盾;迟到超过十天“赀一甲”,罚向朝廷缴纳一副战甲;逃避服徭役的“赀二甲”,罚向朝廷缴纳两副战甲。如果遇上大雨,不但不会惩罚迟到者,徭役本身也会取消。
据此,有人认为,陈胜是在故意误导这些戍卒,绑架他们跟随自己一起造反。还有人推断称,这是汉代人在故意夸大秦法的严酷程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徭役与兵役是两码事。
陈胜吴广所赴的是兵役。他们所在的这支900人的队伍里,有戍卒、有屯长(陈胜吴广只是其中之二),还有两名将尉(这二人可能是郡尉,也可能是县尉),实际上已是一支成型的部队。当陈胜吴广发现任务无法按期完成,想要通过起事搏命时,便须用鱼腹得书、狐鸣篝火之类的迷信手段,影响戍卒和同级的其他屯长,让他们将目光聚焦到陈胜身上,还须设计诛杀两名将尉。相比之下,没有完成押送徭役任务的泗水亭长刘邦,逃避惩罚的手段就要简单多了,他的队伍里没有屯长,也没有将尉,刘邦只须将剩下的百姓释放,然后一起藏匿至草莽便可。
用秦简中与“徭役”相关的内容,来对照陈胜、吴广的情况,显然是不合适的。
其实,在战国秦汉时代,“失期当斩”是军中一种很常见的情况。
比如:《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中记载,齐国将领司马穰苴,曾诛杀齐景公的宠臣庄贾,理由是“军法期而后至者当斩”。《史记·魏豹彭越列传》里也记载,彭越被百余人推举为起兵领袖时,与众人约定日出时集合,“后期者斩”,结果有十余人迟到,彭越于是宣布:“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迟到的人太多,全杀了部队就没战斗力,所以诛杀来得最晚的那个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里也记载,张骞的军旅生涯曾“失期当斩”,不得不出钱向朝廷赎买性命,沦为庶民。
总之,一支部队没有如期到达指定地点参与戍守,必然有人要受到惩罚。具体而言便是被砍掉脑袋。
难以说清的,是这惩罚的范围有多大,究竟是只惩罚那两名“将尉”和包括陈胜吴广在内的“屯长”,还是全员皆斩?《陈涉世家》里有一句“失期法皆斩”。但关于这一点,陈胜与吴广也没有确定的答案。所以,动员戍卒们起事时,陈胜还说了另一句话:
“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便没被斩杀,我们中的十之六七,也要死于戍守。
或许,可以将“失期法皆斩”,视为陈胜与吴广们所能预想到的最坏结果。一者,秦律虽然一条一条写在那里,但秦律的执行缺乏监督,秦吏们有大量为所欲为的空间。二者,秦二世胡亥上台后,为了控制官吏集团和普通民众,制定了大批更酷烈的新法律。汉初学者贾谊说,这批新法律造成的后果,是“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蒙罪者众,刑僇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执法者一味追求严苛,因新法律被杀者遍地皆是,上至朝中公卿,下至普通百姓,全都没有了安全感。
秦二世元年,当部队因雨滞留在大泽乡时,陈胜与吴广,这两位曾奋勇斩获“甲首”、获得过低端爵位的秦军老兵,非常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已没有了安全感。
①臧知非认为,“闾左”是居住在里门左侧的浮浪人口的统称,他们“并非户籍意义上的贱民,本来不在谪戍之列”。见臧知非《“闾左”新证》。收入《战国秦汉行政、兵制与边防》,苏州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34-47页。②张天社:《陈胜出身及有关问题的考辨》,《唐都学刊》2012年第4期。③于敬民;丛鲁江:《陈胜与秦代的官爵秩》,《管子学刊》1997年第3期。④王子今:《<史记>“失期,法皆斩”辨疑——关于陈胜暴动起因的史学史考察》,《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⑤于敬民,《“失期,法皆斩”质疑》,《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1期。⑥王学理:《秦俑专题研究》,三秦出版社1994年版,第170页。⑦庄小霞:《“失期当斩”再探-兼论秦律与三代以来法律传统的渊源》,《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2017年第1期。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
- 不顺的时候,想想杜甫就好了
- 蒋兆和 绘《杜甫》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诗圣”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新一季《经典咏流传》唱响,家喻户晓的“诗圣”杜甫又被推到我们眼前。叶嘉莹说,杜甫是一个集大成的诗人,有集大成的成就,有集大成的才能...
- 央视新闻
-
-
-
- 掀起反秦风暴的陈胜吴广,是底层百姓吗?|短史记
- 作者丨林汣琰编辑丨吴酉仁求教编辑,陈胜吴广起义,陈胜是否如司马迁所写的那样,是个底层百姓?陈胜等人因为大雨耽误了抵达前线的日期,是否真的会“失期,法皆斩”?笔者的结论是:(1)陈胜不是底层百姓,也...
- 短史记-腾讯新闻
-
-
-
- 刚刚噩耗传来:巨星陨落!遗憾今天以这种方式认识您..
- 来源丨华人星光(ID:hrxg2020)还记得这位抱着维尼熊的老爷爷吗?他面容慈祥,带着鼻饲管,坐在轮椅上。因为总是抱着维尼小熊,护士们都叫他“维尼爷爷”。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他的真实身份竟是国家最高...
- 娇娇妈
-
-
-
- 远离那些聪明,却不厚道的人
- 君子以厚德载物。在这样一个追求利益的时代中,厚道仿佛变成了隐形的存在,人人都为了一点小钱小利,想尽办法耍赖,占便宜。殊不知,人最大的精明,就是厚道。因为厚道,所以待人真诚;因为真诚,所以愿意为他人...
- 智慧阅刊
-
-
-
- 舒城大洪水巷:做题家与张献忠交织的悲情史缩影
-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有一处独特的地名--大黉水巷。关于其名称由来,历来都是众说纷纭。比如清朝嘉庆与光绪年间的《舒城县志》,...
- 冷炮历史
-
-
-
- 16 首感人至深的怀念诗,满满的思念!
- 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就像艾略特说的,在春光明媚、万物欣欣向荣的时刻,也最能勾起对往昔故人的怀念,今天我们来一同阅读16首关于告别和怀念的诗歌,为唤起对生命的珍惜。临终歌【周】孔子 泰山其颓乎,梁木...
- 中国诗歌网
-
-
-
- 广州一把火,烧得全国都红了
- 作者 | 南风窗高级记者 黄靖芳发自广东广州中共三大的会址坐落在广州东山的一处小洋房里,慕名在附近打卡的年轻人络绎不绝,远道而来的游客也不少,但这个会址曾经是一个谜。当时,会场是临时租用的民居,因此会...
- 南风窗
-
-
-
- 小国崛起的典型:从任人宰割到超级强大,只用了四十年
- 从世界历史来看,虽然世界历史那是大国崛起历史,也是大国的发展历史。但是其实作为广大的小国来说,那也是有自己的发展权利,也是有自己的发展愿望的。近代以来,那也是产生了很多强悍的小国崛起的故事,成为世...
-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
-
-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朱鹮在日本的灭绝?
-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20世纪人类生态环境发展史上的一桩沉痛教训,正是“朱鹮濒临灭绝”。 朱鹮,又名朱鹭,是东亚大地特有的珍奇鸟类,有着六千万年历史的它,更堪称全球鸟类里的“活化石”。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
- 朝文社
-
-
-
- 周展安|“齐物哲学”与华严宗之离合——以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对法藏的辩难为中心
- 《齐物论释》与华严哲学专题(三) “齐物哲学”与华严宗之离合——以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对法藏的辩难为中心文 | 周展安(上海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444)摘要:章太炎思想中的佛学因素历来为学者所关注,对...
- 章黄国学
-
-
-
- 马谡如果当道下寨,汉军就能守住街亭吗
- 作者:林森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3500 字阅 读 需 要 10 分钟作为三国历史中知名度最高的故事之一,“马谡失街亭”一直以来便在各路小说、影视剧、游戏中被不断演绎。可以说,这场对蜀汉来说至关重要的街...
- 历史D学堂
-
-
-
- 人,可以精,但不能阴
- 古言说:“精,乃智慧;阴,乃邪恶。”精明,是不让别人欺负自己;阴险,则是故意伤害别人。你可以精明,但不能阴险。人生在世,要想过得心安自在,就要品行端正。守住良心,才能活得问心无愧。01小胜靠智,大胜...
- 智慧阅刊
-
-
-
- 王晓洁丨无尽缘起:万物与我为一 ——论章太炎万物一体观的诠释特色
- 《齐物论》与华严哲学专题(二)无尽缘起:万物与我为一——论章太炎万物一体观的诠释特色文丨王晓洁摘要:作为《庄子·齐物论》中的重要命题,“万物与我为一”在历代思想家那里都有着不同的认知与解释。但章太...
- 章黄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