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破釜沉舟、众叛亲离的选择”| 往届生考研图鉴
-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硕士研究生报名连续五年持续上涨,2019年这个数字更是达到290万,较上一年增加53万人。报告同样显示,2018年往届生占比达到45%,接近考研总人数的一半。相较应届毕业生,往届考研生更加复杂,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毕业后直接投入工作,几年后选择考研;另一种是应届毕业时考研失利,来年再战,这被称为“二战”“三战”乃至“N战”。对于往届生来说,考研这个决定下得往往没那么轻松。他们有的曾在工作和考研二者中犹疑不决,有的常常会陷入自我怀疑中,有的还面临着来自家庭的压力。是什么让他们最终从直通工作的那条路上回头,走向另一条更曲折的考研路?林三 27岁,2018年考生,现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经历了种种社会历练,我才发现我原来最想做一名公务员。
为什么要考研?这个答案于我很简单,因为在发现自己入错了行后,要“及时止损”。大学毕业后,我和身边很多“逐梦”的毕业生一样,觉得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从小就喜欢玩游戏,从单机游戏时代的《暗黑破坏神Ⅱ》,到网游时代的《大话西游2》,再到道具收费时代的《巨商》,可以说,国内所有单机和网络游戏,我几乎没有落下的。我还曾在网络上组建了自己的游戏公会,在17173游戏门户网站年度榜上赢得第一。加之本科就读于哈工大中文系,于是毕业后顺理成章地进入一家游戏公司做游戏策划。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游戏策划和以往玩游戏的经历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用两个词总结这份工作,就是琐碎与枯燥。常常角色名字、故事方案要做出十几个版本,简单的事情也要磨月余。又加上我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比较薄弱,处理一些专业问题时常常力不从心,一年下来,我觉得自己的激情和灵感都已经消失殆尽。更可怕的是,我觉得整个人“倦”下来了,提不起劲。那时我发现,原来自己入错了行。于是决定要重新开始,考研无疑是一个洗牌的好机会。当时碰巧了解到了北大开设了一个新专业,在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之后,我决心报考。读研后,免不了在各种实习中摸爬滚打,长久在社会底层呆着,发现恶人和苍蝇无处不在,既然不论什么职业都要从小处做起,不如在做小事的同时,也为身边人带来切实的好处。我顿悟了,我想做的那份工作,原来是公务员。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我觉得做公务员,比起做一个为小孩子开发游戏的程序员来说,更能给我带来心灵上的满足。周雨 30岁,工作8年,现备考南京大学中。
考研于我只是一种学习的形式。
决定考研之后,有人问我是不是厌倦了体制内的那种安定的生活,我立马否定了。其实目前为止,还真的没有跳出体制内另寻他路的想法,我对教书这件事,还是很坚持的。我想考研,原因很简单,只是觉得是时候给自己充充电了。2017年的3月,我生了孩子,5月,我从工作了6年的原单位A中学辞职,转而考去了另一所职业中学B校。B校离家更近,教学也更轻松,我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工作变动这件事给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能力和知识能应付得来工作,一切都安稳又踏实。而在考B校的过程中,我才发现,本科学历已经不再那么 “能打”了。如果有研究生的学历,我在工作上的选择空间会更大。更要紧的是,我需要一段更系统的学习经历,这对我当前或之后的教学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考虑清楚后,我告诉了丈夫我决定考研。得到了他的支持后,我有了更大的信心。但是,真正开始后,才发现难度大于我的想象。一方面,工作占用了我白天大部分的时间,零星的时间碎片虽然可以拾起来,但却很难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另一方面,孩子也是一个大问题。到了晚上,还没来得及收拾好自己,就要照顾孩子,两岁的宝宝不是渴了、饿了,就是闹了、哭了,种种突发情况让我很难静下心来。有时候,边哼歌边哄孩子睡觉,一个激灵醒过来,原来自己也睡着了,妆都还没卸。丈夫虽然支持我,但也有自己的事要忙。
有人劝我把孩子交给父母带,我不是没想过,但是,一方面启蒙教育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我们相去甚远,另一方面,孩子全交给父母,我也割舍不了。想在孩子、工作和学习三者间面面俱到,实在是比想象中的还要不易。除了实际学习上的困难,心态也是一方面。很久没高强度学习了,又加之时间有限,学习进度远远跟不上一起备考的同学,这时候难免会有些灰心丧气。另一方面也没有和单位协商好,虽然我很想读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但要是单位不同意,是否还要辞职读研?种种难处不得不考量。但是,我总觉得对于努力的人,机会永远在。既然选择考研,那些琐事也就暂时不考虑了,我只把考研当作是一种学习的形式。学习这件事,更确切地说,是提升自我这件事,不管是30岁,40岁,还是80岁,我都会一直坚持下去。刘慕同 23岁,二战考生,现备考西南大学中。
考研是我对抗家庭的武器。我不确定自己未来究竟要做什么,但现下,我只想离开他们。
与其说这是我的考研经历,倒不如说是一场逃离家庭的经历。我生在贵州一座18线小城市。母亲虽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在做生意上很有一套,在为家庭带来绝大部分经济收入的同时,也理所当然地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与母亲在家的强势、多言相对的,我在家里就是一个上过大学但对社会一无所知的“书呆子”形象。每次家里人在谈话的时候,我试图想要加入进去,但只要我和他们的想法有分歧,但得到的回应永远都是冷笑和不解,他们会觉得,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啊?长久下来,我在家里越来越沉默,他们不愿意听,我也不愿意再说。我的逃离之路从高中毕业开始,填志愿的时候有四个学校,我毫不犹豫全部选择了北方,从济南到哈尔滨,离家均在1000公里以外,大学如愿到了天津读书。回想起来,那四年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了。和朋友的相处比和家人简单得多,他们不会强迫我去做不想做的事,也不会全盘否定我的想法,在他们眼里,我活泼又善良,我才感觉到和别人聊天是这么简单又快乐的事。大四的时候,我也曾考过一次研,但那时只是因为身边的朋友都在备考,我就也试试吧。结果失败了。但当时我也没什么感觉,毕竟除了考研,生活还有很多选择啊。在外四年,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使我对家庭的那种排斥渐渐减弱了。于是我又回到了贵州。没想到,这次回去成了噩梦的开始。本以为家乡等待我的是“安稳,舒适,熟悉”,结果却是母亲的“安排,强迫,不容置疑”。她希望我报考稳定的事业单位,或者去亲戚的养老单位里也是好的。我想做的策划,在她口中成了“不靠谱”的小孩闹,但凡是我喜欢的想做的,得到的回应都只有两个字:“不行”。可以说,那两个月,是我人生20多年最灰暗的一段时间。最后,我实在受不了了。没和家里人打招呼,我只身跑去了贵阳,开始投简历、面试,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充满了热情和新奇,想努力做好,得到上司的认可,从而得到母亲的认可和理解……然而每一份工作都刷新了我的三观,我突然认识到:原来过去的20多年,我都是这样随随便便过来的,没有学习到想要学的知识,也不懂这个社会运转的规则。是时候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轨迹了,我需要通过考研,好好学习一次,再走进这个社会。这一次,母亲仍然不理解我。她认为我又在“任性”了,于是选择冷眼旁观。我自己在外租了房子,跟家里人几乎失去联系。母亲偶尔会发消息来,重复那套说辞,无非就是听话啦,女孩子不要逞强啦云云,只字不提我一人在外过得辛不辛苦,我也习惯了和她表演坚强。对别人来说,考研只是为了提升自我,在我这里却变成了破釜沉舟、甚至众叛亲离的选择。我本来也是个意志不坚定的人,常常会陷入自我怀疑:我真的能做到吗?但一想到回家,就要忍受被安排,被指手画脚,我就又打起精神了。有时候母亲会别扭地问我缺不缺钱,我也会软下心想,或许她的安排是好的呢?但终于只要想起家里那个沉默的、自卑的、呆呆的自己,我就决心:一定要自己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即便以后被证明这本不必要。钟余 24岁,三战考生,现备考中国科学院大学中。
我还没有放弃考研,因为这似乎是改变现状的最好机会。
我家在北方的一个小城市,城市真的很小很小,小到从市区开车到机场只需要二十分钟。母亲一直对我期许很高,希望我可以登上一个更大的舞台,我自己也一直都向往更大的世界,高考前,我给自己下一站定的是北京。但高考却与北京的那所理想院校失之交臂。我于是选择到天津读书,这样至少离北京近一点。但后来也渐渐明白为了“离北京近一点”,为了离向往的那所学校近点,我牺牲掉了什么。高考的分数虽然不够理想,但其实足以在省内读一所不错的一本院校,而在天津读的,却是一所平平无奇的大学。我没有后悔过,但是家人一直颇有微词。我一直在寻找去北京的机会。大二去北京参加了本科所读专业的培训,遇到了几位带给我极大影响的老师。他们让我对专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让我看到了另一种生活,也让我在自己身上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我发现,或许努努力,我就可以像那些本专业优秀人才一样,在自己的行业有所成就。于是考研的时候,我坚定地报考了所读专业在北京最好的院校。世上没有简单的事。2017年,整整一年,我很努力地复习了,但是却意料之外地失败了。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原来有努力也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后来毕业了,我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小城市里,想了很久决定二战。那时候每天都会到市图书馆学习,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仿佛也没什么希望。打开朋友圈微博就会看到同学们已经在工作、出国留学以及读研。所有人的生活似乎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家都在努力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除了我。即使父母没有抱怨过,但正是这样的沉默让我极其焦虑。考试的第一天下午出了考场,我在爸爸的车上哭了很久,因为我已经知道结果会是怎样。2019年的前三个月,可能是目前为止的人生中最痛苦的一段日子。我所有的自信和骄傲都完全坍塌,也只能被动地停留在我小小的城市里。我被对未来生活的恐惧和强烈的挫败感掩埋。终日的沮丧和颓废终于惹怒了我妈,她极其严厉地痛斥我,细数我的所有错误,我才知道,原来她在沉默中,也忍了那么久。那段日子我几乎每天都在哭。后来在各种论坛翻看了很多帖子,也独自思考了很久,在三月份的时候我离开家,独自一人来到北京找工作,在半个月之内找到了合适的房子和工作,开始试着摆脱那段生活。我还没有放弃考研,因为这似乎是改变现状的最好机会。只是在独居生活和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我释然了,我突然意识到我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光,还有很多选择,还有很多地方可去,失败两次似乎也不算什么。所以,我又开始准备三战了,现在好像少了很多对成功的执念。就算这一次还是不行,也没什么好怕的了。(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点击图片,一键下单【跟着卡车行中国】 ▼ 点击,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
![]()
鲍玉妹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取消
发送
我知道了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
确定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
已发送
朋友将在看一看看到
确定
写下你的想法...
取消
发布到看一看
确定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中
![]()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即将打开一个新页面
取消
允许
确定
经历了种种社会历练,我才发现我原来最想做一名公务员。
为什么要考研?这个答案于我很简单,因为在发现自己入错了行后,要“及时止损”。大学毕业后,我和身边很多“逐梦”的毕业生一样,觉得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从小就喜欢玩游戏,从单机游戏时代的《暗黑破坏神Ⅱ》,到网游时代的《大话西游2》,再到道具收费时代的《巨商》,可以说,国内所有单机和网络游戏,我几乎没有落下的。我还曾在网络上组建了自己的游戏公会,在17173游戏门户网站年度榜上赢得第一。加之本科就读于哈工大中文系,于是毕业后顺理成章地进入一家游戏公司做游戏策划。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游戏策划和以往玩游戏的经历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用两个词总结这份工作,就是琐碎与枯燥。常常角色名字、故事方案要做出十几个版本,简单的事情也要磨月余。又加上我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比较薄弱,处理一些专业问题时常常力不从心,一年下来,我觉得自己的激情和灵感都已经消失殆尽。更可怕的是,我觉得整个人“倦”下来了,提不起劲。那时我发现,原来自己入错了行。于是决定要重新开始,考研无疑是一个洗牌的好机会。当时碰巧了解到了北大开设了一个新专业,在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之后,我决心报考。读研后,免不了在各种实习中摸爬滚打,长久在社会底层呆着,发现恶人和苍蝇无处不在,既然不论什么职业都要从小处做起,不如在做小事的同时,也为身边人带来切实的好处。我顿悟了,我想做的那份工作,原来是公务员。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我觉得做公务员,比起做一个为小孩子开发游戏的程序员来说,更能给我带来心灵上的满足。周雨
考研于我只是一种学习的形式。
决定考研之后,有人问我是不是厌倦了体制内的那种安定的生活,我立马否定了。其实目前为止,还真的没有跳出体制内另寻他路的想法,我对教书这件事,还是很坚持的。我想考研,原因很简单,只是觉得是时候给自己充充电了。2017年的3月,我生了孩子,5月,我从工作了6年的原单位A中学辞职,转而考去了另一所职业中学B校。B校离家更近,教学也更轻松,我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工作变动这件事给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能力和知识能应付得来工作,一切都安稳又踏实。而在考B校的过程中,我才发现,本科学历已经不再那么 “能打”了。如果有研究生的学历,我在工作上的选择空间会更大。更要紧的是,我需要一段更系统的学习经历,这对我当前或之后的教学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考虑清楚后,我告诉了丈夫我决定考研。得到了他的支持后,我有了更大的信心。但是,真正开始后,才发现难度大于我的想象。一方面,工作占用了我白天大部分的时间,零星的时间碎片虽然可以拾起来,但却很难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另一方面,孩子也是一个大问题。到了晚上,还没来得及收拾好自己,就要照顾孩子,两岁的宝宝不是渴了、饿了,就是闹了、哭了,种种突发情况让我很难静下心来。有时候,边哼歌边哄孩子睡觉,一个激灵醒过来,原来自己也睡着了,妆都还没卸。丈夫虽然支持我,但也有自己的事要忙。
有人劝我把孩子交给父母带,我不是没想过,但是,一方面启蒙教育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我们相去甚远,另一方面,孩子全交给父母,我也割舍不了。想在孩子、工作和学习三者间面面俱到,实在是比想象中的还要不易。除了实际学习上的困难,心态也是一方面。很久没高强度学习了,又加之时间有限,学习进度远远跟不上一起备考的同学,这时候难免会有些灰心丧气。另一方面也没有和单位协商好,虽然我很想读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但要是单位不同意,是否还要辞职读研?种种难处不得不考量。但是,我总觉得对于努力的人,机会永远在。既然选择考研,那些琐事也就暂时不考虑了,我只把考研当作是一种学习的形式。学习这件事,更确切地说,是提升自我这件事,不管是30岁,40岁,还是80岁,我都会一直坚持下去。刘慕同
考研是我对抗家庭的武器。我不确定自己未来究竟要做什么,但现下,我只想离开他们。
与其说这是我的考研经历,倒不如说是一场逃离家庭的经历。我生在贵州一座18线小城市。母亲虽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在做生意上很有一套,在为家庭带来绝大部分经济收入的同时,也理所当然地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与母亲在家的强势、多言相对的,我在家里就是一个上过大学但对社会一无所知的“书呆子”形象。每次家里人在谈话的时候,我试图想要加入进去,但只要我和他们的想法有分歧,但得到的回应永远都是冷笑和不解,他们会觉得,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啊?长久下来,我在家里越来越沉默,他们不愿意听,我也不愿意再说。我的逃离之路从高中毕业开始,填志愿的时候有四个学校,我毫不犹豫全部选择了北方,从济南到哈尔滨,离家均在1000公里以外,大学如愿到了天津读书。回想起来,那四年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了。和朋友的相处比和家人简单得多,他们不会强迫我去做不想做的事,也不会全盘否定我的想法,在他们眼里,我活泼又善良,我才感觉到和别人聊天是这么简单又快乐的事。大四的时候,我也曾考过一次研,但那时只是因为身边的朋友都在备考,我就也试试吧。结果失败了。但当时我也没什么感觉,毕竟除了考研,生活还有很多选择啊。在外四年,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使我对家庭的那种排斥渐渐减弱了。于是我又回到了贵州。没想到,这次回去成了噩梦的开始。本以为家乡等待我的是“安稳,舒适,熟悉”,结果却是母亲的“安排,强迫,不容置疑”。她希望我报考稳定的事业单位,或者去亲戚的养老单位里也是好的。我想做的策划,在她口中成了“不靠谱”的小孩闹,但凡是我喜欢的想做的,得到的回应都只有两个字:“不行”。可以说,那两个月,是我人生20多年最灰暗的一段时间。最后,我实在受不了了。没和家里人打招呼,我只身跑去了贵阳,开始投简历、面试,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充满了热情和新奇,想努力做好,得到上司的认可,从而得到母亲的认可和理解……然而每一份工作都刷新了我的三观,我突然认识到:原来过去的20多年,我都是这样随随便便过来的,没有学习到想要学的知识,也不懂这个社会运转的规则。是时候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轨迹了,我需要通过考研,好好学习一次,再走进这个社会。这一次,母亲仍然不理解我。她认为我又在“任性”了,于是选择冷眼旁观。我自己在外租了房子,跟家里人几乎失去联系。母亲偶尔会发消息来,重复那套说辞,无非就是听话啦,女孩子不要逞强啦云云,只字不提我一人在外过得辛不辛苦,我也习惯了和她表演坚强。对别人来说,考研只是为了提升自我,在我这里却变成了破釜沉舟、甚至众叛亲离的选择。我本来也是个意志不坚定的人,常常会陷入自我怀疑:我真的能做到吗?但一想到回家,就要忍受被安排,被指手画脚,我就又打起精神了。有时候母亲会别扭地问我缺不缺钱,我也会软下心想,或许她的安排是好的呢?但终于只要想起家里那个沉默的、自卑的、呆呆的自己,我就决心:一定要自己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即便以后被证明这本不必要。钟余
我还没有放弃考研,因为这似乎是改变现状的最好机会。
我家在北方的一个小城市,城市真的很小很小,小到从市区开车到机场只需要二十分钟。母亲一直对我期许很高,希望我可以登上一个更大的舞台,我自己也一直都向往更大的世界,高考前,我给自己下一站定的是北京。但高考却与北京的那所理想院校失之交臂。我于是选择到天津读书,这样至少离北京近一点。但后来也渐渐明白为了“离北京近一点”,为了离向往的那所学校近点,我牺牲掉了什么。高考的分数虽然不够理想,但其实足以在省内读一所不错的一本院校,而在天津读的,却是一所平平无奇的大学。我没有后悔过,但是家人一直颇有微词。我一直在寻找去北京的机会。大二去北京参加了本科所读专业的培训,遇到了几位带给我极大影响的老师。他们让我对专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让我看到了另一种生活,也让我在自己身上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我发现,或许努努力,我就可以像那些本专业优秀人才一样,在自己的行业有所成就。于是考研的时候,我坚定地报考了所读专业在北京最好的院校。世上没有简单的事。2017年,整整一年,我很努力地复习了,但是却意料之外地失败了。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原来有努力也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后来毕业了,我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小城市里,想了很久决定二战。那时候每天都会到市图书馆学习,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仿佛也没什么希望。打开朋友圈微博就会看到同学们已经在工作、出国留学以及读研。所有人的生活似乎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家都在努力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除了我。即使父母没有抱怨过,但正是这样的沉默让我极其焦虑。考试的第一天下午出了考场,我在爸爸的车上哭了很久,因为我已经知道结果会是怎样。2019年的前三个月,可能是目前为止的人生中最痛苦的一段日子。我所有的自信和骄傲都完全坍塌,也只能被动地停留在我小小的城市里。我被对未来生活的恐惧和强烈的挫败感掩埋。终日的沮丧和颓废终于惹怒了我妈,她极其严厉地痛斥我,细数我的所有错误,我才知道,原来她在沉默中,也忍了那么久。那段日子我几乎每天都在哭。后来在各种论坛翻看了很多帖子,也独自思考了很久,在三月份的时候我离开家,独自一人来到北京找工作,在半个月之内找到了合适的房子和工作,开始试着摆脱那段生活。我还没有放弃考研,因为这似乎是改变现状的最好机会。只是在独居生活和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我释然了,我突然意识到我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光,还有很多选择,还有很多地方可去,失败两次似乎也不算什么。所以,我又开始准备三战了,现在好像少了很多对成功的执念。就算这一次还是不行,也没什么好怕的了。(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大家都在看
鲍玉妹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取消
发送
我知道了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
确定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
已发送
朋友将在看一看看到
确定
写下你的想法...
取消
发布到看一看
确定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中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即将打开一个新页面
取消
允许
确定
-
-
- 超越欲望的人更容易幸福
- 智慧引领幸福 智慧引领幸福 - 来自周国平 - / 10:18 1、超越欲望才有幸福 叔本华说:人受欲望支配,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他的结论是:根本就
- 周国平
-
-
-
- 让“畅想”变成现实,深信服做到了
- 撰稿 | 贾贾 编辑 | 图图 我们常说,这个社会需要想象。 但人们往往难以把握“空想”与“畅想”之间的差异,大都只能在短暂且虚幻的乌托邦中飘飘然一阵,而后不得不回到现实,发觉一切没有任何改变。
- 安在
-
-
-
- 2019|川藏+青藏16天大环线拼车招募
- 为什么要去西藏 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 这里是摄影家的天堂 是朝拜者的圣地 这里可以挑战自我 还能“治愈疗伤” 这里的蓝天白云 圣洁的雪山 庄严宏伟的建筑 悠久的人文历史 每一个细节都可能会
- 骑行西藏
-
-
-
- 父母抓阄决定谁陪女儿走下去:击垮一个中年人,生场病就够了
- 你做我的朗读者 我做你的摆渡人 戳蓝字一键关注 摆渡人 ☾ 每晚21:39 无论你在哪里,请记得打开手机。 -1- 不知道大家是否相信这样一句话:你越弱的时候,生活越会对你露出獠牙。你越强大时候,
- 摆渡人
-
-
-
- Linux 系统故障修复和修复技巧
- 我发现Linux系统在启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故障,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我在这里写了几个应用单用户模式、GRUB命令操作、Linux救援模式的故障修复案例帮助大家了解此类问题的解决。 一、单用户模式 L
- 高效运维
-
-
-
- 是谁扼杀了我们的天赋与激情
- 张辉 改变自己主创 辉哥奇谭主创 | 布道师 当我在职场竞争中碰的头破血流时,才终于想起:我的人生答案在于向内寻找,我必须围绕自己的优势去努力,找回久违的激情。所以很感谢在35岁那年的深深焦虑
- 改变自己
-
-
-
- “这是我破釜沉舟、众叛亲离的选择”| 往届生考研图鉴
- 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硕士研究生报名连续五年持续上涨,2019年这个数字更是达到290万,较上一年增加53万人。报告同样显示,2018年往届生占比达到45%,接近考研总人数的一半。 相
- 三联生活周刊
-
-
-
- 25岁以后,你更应该逼自己系统性成长
- 今天给大家安利一个干货福利,来自圈外商学院的6天免费职场课。 目前只限定300个免费名额,先到先得。我自己学完觉得帮助很多,想要在职场获得系统性成长的朋友,可以先体验看看。 6天体验下来,我发现课
- 王路在隐身
-
-
-
- 不只是秋叶原!这里才是日本宅文化的秘密基地。
- 关注知日公众号,「每日福利」开启,参与详情见文末 |今日福利| 《知日・东京就是日本 !》特集赠书 中野百老汇举办的动漫活动的宣传海报 真正意义的宅文化诞生之地?! 说起日本的御宅文化,大多数外
- 知日
-
-
-
- 他给病人拍照,不想让冷漠成为医生的标签
- 三年来,江苏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姚帅拍摄了 400 多位患者及家属,总计 1 万余张照片,里面大都是些老人。他问肿瘤终末期患者什么是死亡和希望,问小孩什么是悲伤和幸福,问教徒什么是信仰和人生
- 人物
-
-
-
- 全球投资谈:市场略显惊慌,美ETF却迎来70亿美元净流入!
- 因为种种原因,《华尔街见闻》App最近暂时歇了,正在进行恢复方面的沟通,基金哥在那里有一款质量和评价不错的ETF课程。现在,本着对用户负责的态度,见闻已经将其从见闻App转入其旗下的见识服务中,请有意
- 美股基金策略
-
-
-
- 鲁迅诗里的斗士是谁,到今天都没人说明白 | 大家
- 1 “斗士诚坚共抗流”是鲁迅先生的诗句,在中学时代,它萦绕在心头,始终让我困惑,好像弄懂了,又不太明白。免不了望文生义,作为一名十年动乱时期的中学生,鲁迅的作品,他的杂文和小说,他的旧体诗,是当时难
- 大家
-
-
-
- 爱情遇上“996”:上班族女性如何恋爱?
- 人类不止面对大自然时才会觉得渺小。有的时候,在庞大的都市丛林下,也会觉得自身弱矜矜。建筑太过庞大,物质太过高不可攀,这时仰望势必出现。 如果一名女性,在一个大都市里上班,她会时常感到自己不过是这巨大体
- 三联生活周刊
-
-
-
- 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
- 父母决定孩子飞多高,飞多远 - 来自十点读书 - / 15:05 文 | 一本叔 · 主播 | 素年锦时 来源:一星期一本书(ID: yer80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都
- 十点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