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子教育,永恒的教育核心
- 来源:连岳
本周我最爱这句话:
这段话选自《傅雷家书》,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本书。许多人把这本书推荐给孩子看,孩子能看当然好,但最该看的是父母。中国的父母重视教育,总是关注教育中的新理念、新方法、不停地找秘笈,其实教育的核心方法是不变的,是“旧”的,《傅雷家书》将这个核心方法诠释得淋漓尽致。
1954年,20岁的傅聪前往波兰学习钢琴演奏。很快,他诠释的肖邦获得成功,波兰听众甚至认为这个中国青年才能理解他们的国宝肖邦,遗憾“你为什么不是波兰人?”肖邦音乐的大粉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在听了傅聪演奏的肖邦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我敢肯定傅聪是位真正的音乐家,是黄金,他每次弹奏时的发挥,即使是细微之处,仍然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独一无二、充满个性的特征,而不是一张再次播放的优美的唱片。
傅聪,是傅雷的作品,是他教育的成果。
傅聪年幼即体现出音乐天赋,从此开始辛苦的训练。傅聪16岁时,傅雷确定,这个孩子将会成为大艺术家,他对傅聪的爱,超越了父亲对孩子的爱,是对才华与艺术品的爱,有一种害怕耽误与浪费才华的惶恐。作为一个中年人,他已经知道学习、成长、恋爱的种种大坑,多少天才,只要掉入其中一个坑,一生就没了。但年轻人并不知道,他们在坑边起舞,他们需要时间,需要一点点痛,才能知道真相。当傅聪慢慢接近一个坑里,傅雷就小声提示,大声警示:这是坑!要小心。
傅雷在生活中,脾气暴躁,父子间也有过剧烈的冲突。但在书信中,因为有文字的沉淀与过滤,暴躁消失了,你看到的是一个耐心的、细腻的、平等的、克制的、甚至是脆弱的父亲,他在书信里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赤子,你可以看到他的局限,他的挣扎,他在特定时期的迷惑与绝望,但这一切更加证明他的真诚。
真诚,是一个人输出观念的大前提。是一个教育者的自我要求。在第一封家书里,傅雷就向儿子检讨自己,承认错误,这种自我反省,贯穿12年的通信,他用自己犯的错误,警醒孩子不要重蹈覆辙。在音乐问题上,他不停向儿子请教,在提出建议之前,他总是为自己的“啰嗦重复”解释与道歉。这样的父亲,尤其他还有大成就,怎么可能不让孩子尊重他的建议?
傅聪像一切孩子一样,有令父母不省心的地方,有油盐不进的时候,甚至偶尔无礼。61年,迫不得已,向在英国的傅聪开口,希望他寄一点食物回来,傅聪没有及时回应,母亲朱梅馥很生气,为此还写信批评了傅聪。傅雷在儿子书信变少时,甚至哀叹:有多少人想和我通信,但是他们水平不够,你为什么不珍惜我?
傅雷不是书呆子,他是对生活体察入微的全能选手,再加上学贯中西,游历丰富,几乎对人生的任何情境都有深刻见解。在12年的通信中,傅聪从孩子变成了一个有孩子的父亲,经历了人生中最丰富多样的一段时间。傅雷和傅聪谈中国与西方的艺术,点评各个音乐大师,自然都是极高明的艺术鉴赏指南,把这些作品都找来看一看,听一听,已是巨大收获。但只从《傅雷家书》里读到这些,那太浪费,这书的价值,傅雷自己在信中点明了:一本正经说大道理,远不如日常生活中琐琐碎碎的一言半语来得有效——只要一言半语中处处贯彻你的做人之道和处世的原则。
傅雷认为,只靠音乐学音乐,是成不了大师的。要靠生活中的所有元素成就音乐。所以,他让孩子要有礼貌,在听师长教导时,要有恭敬的站姿,要及时回馈他人的善意;每天至少要和妻子聊天10分钟;要学会管理财务,不浪费钱,要让妻子至少过上中等标准的生活,贫穷会害死艺术家;做客时,大衣脱了,则围巾一定要解下。……
傅聪刚到波兰时,傅雷告诉他:你受到欣赏,接受别人的邀请时,一定要记得带一束鲜花,钱不够,可以少吃一顿省出花钱。这种具体的指导,比比皆是,真是殚精竭力,无尽呵护。你的孩子碰到的问题,你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的具体的指南与方法。做父母的,一定多读几遍《傅雷家书》,里面有原则,有实操,又优雅,又悲伤——我一直期待某个好导演将这本书改编成电影。
1966年8月12日,在最后一封信中,傅雷写道:我们在等凌霄两周岁的照片,假如能寄一张他的正面照片,我们一定会很高兴。
9月3日,傅雷夫妇不愿继续受辱,双双自尽。
傅聪获得成功之时,傅雷非常开心,在信中写道:从此你可以孤军奋斗了……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或许,在他勇敢辞世时,想到自己创造的傅聪,多少会有安慰吧。
2013年,傅雷夫妇骨灰安葬于家乡上海浦东,墓碑正面镌刻着: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对了,本周还是第98期下周很重要,傅雷叮嘱傅聪的一大主题是,自己的想法要写下来,写是思想形成的关键。要习惯把你下周的计划写出来。
推荐:不当洋葱人
上文:为什么一说到投资你就来劲?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我和连岳一起成长!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取消
发送
我知道了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
确定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
已发送
朋友将在看一看看到
确定
写下你的想法...
取消
发布到看一看
确定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中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即将打开一个新页面
取消
允许
知道了
确定
-
-
- “国潮”回归,北京卫视《遇见天坛》如何激活传统文化符码?
- 在内容生产领域,以北京卫视为代表的平台在酝酿着一场“国潮”风尚。 在政策东风的驱动下,近两年国内文化类综艺渐入佳境,形成了一波创作上的小高潮,不同题材和样态的文化类节目次第涌现,丰富了综艺类型空间,
- 广电独家
-
-
-
- 网安同期声 | 中国信息安全:十大院士揭幕BCS 2019 齐向东致力倡建“内生安全”体系
- 导言:网安同期声,是安在为中国网络安全新媒体联盟专设栏目,上周网安要闻,各家媒体巡演,技管财政大全,笑看行业发展。 目录 1.安在:让“畅想”变成现实,深信服做到了 2.一本黑:洗钱平台还是被
- 安在
-
-
-
- 赤子教育,永恒的教育核心
- Vasily Polenov,Ruins of Jupiter Cathedral 本周我最爱这句话: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 这段话选自《傅雷家书》,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本书。许多人把这本书推荐给孩子
- 连岳
-
-
-
- 黄文政:中国人口真的过多吗?
- 文︱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黄文政 中国人口趋势正面临危险境地,特别是从中国人口占世界比例来看,1820年占35%,1950年是21.8%,1980年是22.1%,到2
- Tiny4Voice
-
-
-
- 周六荐书|万物·生命:当代北京的养生
- 撰文:冯珠娣、张其成 翻译:沈艺、何磊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一中一西两位学者,经过长期的田野工作,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合作完成了这样一本杰出的研究著作。《万物·生命:当代北
- 东方历史评论
-
-
-
- “我眼里的中国快递变迁”
- ↑点击上方三联生活周刊加星标! 12年里,张东建见证了中国快递的飞速变迁。 文 | 王海燕 口述 | 张东建 中通北京转运中心是个很大的场地,进门要刷卡,我在外面等着张东建来接我时,保安
- 三联生活周刊
-
-
-
- 乔家大院,被整改的“旅游目的地”
- 经过10天的整改,自8月7日闭门整改的乔家大院景区于17日重新开张,票价从138元降至115元,景区出口商业街被拆除,景区内部的商铺也被取缔。 闭门整改期间,本刊记者曾探访乔家大院景区,虽然5A级景区
- 三联生活周刊
-
-
-
- 此景只应天上有——骑行中俄边境黄金大道(漠海公路英雄招募开启)
- 《中国国家地理》曾经出过一期中国最美的秋天景观,占据了最多篇幅的便是位于祖国边陲的兴安岭地区,这条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外兴安岭组成的中国纬度最高的山脉,联结着生活在中、俄、蒙三国边境的居民,也天然地
- 骑行西藏
-
-
-
- 瑞·达利欧认为:每个人都该阅读这3本与金融无关的书
- 瑞·达利欧(Ray Dalio)不像其他投资者。 他掌管的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桥水,拥有约1600亿元的资产。桥水以“极度求真、极度透明”作为公司文化来运营。 达利欧基于他的世界观建立了一个工
- warfalcon
-
-
-
- 「在京都生活的人,对时间流动有不一样的感觉。」
- 关注知日公众号,「每日福利」开启,参与详情见文末 |今日福利| 《知日・世上只有一个京都 》特集赠书 接受《知日》专访的森见登美彦 虽出生、成长于奈良,但一提到森见登美彦,读者们还是会更多地将他
- 知日
-
-
-
- 闲聊造词:严谨其次,接受第一
- 在开始这篇文章之前,我选取几篇文章给大家看看: 闫跃龙的KOL老矣,KOC当兴 姜茶茶的KOC,没钱甲方的最大谎言!(姜茶茶的公号处于什么迁移中,我只好找个授权的转载版) 三表的KOC真香
- ItTalks
-
-
-
- 毕业后的自由,注定会被随时没收。
- 你知道的, 毕业后丢掉自由, 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而意识到这一点, 只需要一个瞬间。 —— 编辑 李奥·路晖 听歌自由不能丢。 - 来自我要WhatYouNeed - / 01:59 洗澡
- 我要WhatYouNeed
-
-
-
- 如果用了这款 APP 你还记不住单词,那我就真的没办法了!
- * 本应用仅支持 Android 平台 * 想来有不少朋友,包括我在内,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背单词的时候,开始几天,每天都能坚持打卡,但是基本上坚持不了几天的吧...还有很多其他事情也都有这样的情况
- 最美应用
-
-
-
- 2019“网红一哥”爆火:这个时代,正在狠狠奖励会说话的人
- 这个时代,正在狠狠奖励这类人 - 来自十点读书 - / 09:30 ♪ 点击上方绿标 收听网红一哥的说话之道 2019年,说起靠“会说话”实现人生逆袭的,李佳琦算是头号人物。 李佳琦是谁? 他
- 十点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