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补贴时代的内容平台之战
  • 来源:移动吐槽
8月28日,UC大鱼号发布了“U创计划”2.0,宣布将投入上百亿资源,通过流量分发、AI技术赋能、阿里生态协同等能力优势,帮助创作者获得更丰厚的回报,他们计划,在未来3年,培育5万优质内容创作者。


移动时代,内容变局最大特征是大家熟知的“信息流”,当然,还有一个并未被传统媒体人重视的内容本身的某种深刻变化:内容,从新闻、资讯,或者说经典的“硬新闻”,演变成包含历史文娱、生活消费的“内容消费”,传统报纸与经典门户定位“经营”的读新闻,移动时代,这方面并不是弱化,而是“内容消费”需要暴涨,因为此前的市场,订阅报纸、杂志期刊或购买PC还是有一定门槛,移动时代几乎人手一部手机。
PC时代也有类似的“内容消费”需求,满足用户需求的是“站长”,移动时代,“站长”变成“内容创作者”,PC时代的“超链接跳转”也变成当下的“信息流”,也因为屏幕有限,入口经济自然变成了生态闭环。
腾讯系内容最早因微信公众号起家,优势独特,但微信是独立生态,微信公众号逻辑与今日头条信息流也不同,它是订阅,虽起家最早,直到现在微信社交关系加持,许多人阅读依然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或订阅,但对用户来说,还存在阅读不友好——单篇内容阅读,多篇阅读并不连贯,微信生态对内容创作者来说,其实也并不友好。此后,今日头条崛起,以巨额补贴引进更多内容创作者,在此后,腾讯定标头条,也做了自己的天天快报,也是靠补贴。
腾讯、头条之后,崛起的是阿里经济体的UC大鱼号以及百度百家号,它们的方式,筑巢引凤,无一例外,都是靠补贴,给流量扶持,流量分成之余还有平台补贴。
移动互联网这几年平台之战,总结下来就是:高频需求平台靠补贴,低频生意平台靠广告——高频如滴滴出行、共享单车、外卖,又如内容平台,低频如医美、二手车、房产、招聘等,主要靠疯狂砸广告。
补贴政策,也是有时间限定的。当下的内容创作者应深有体会,靠平台补贴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流量分成,也是杯水车薪。
对内容创作者来说,如果有自己的销售团队,能够卖广告或内容植入,自然是奔着流量去,但更多数没有独立销售的小团队或个体来说,选择内容平台,一是看流量,二是看钱:谁的分发渠道多,谁的变现方式丰富。
还记得2017年的直播大战么?那时行业热钱,平台补贴丰厚,全民直播,最后剩下只有陌陌、映客几家以及斗鱼、虎牙两个垂直领域的直播,很多平台补贴不下去了,中间商也没有差价赚了。秀场直播式微之余,淘宝直播却蔚然成风,逆势崛起,现在依旧如火如荼,因为它是一个完备的“内容生态闭环”,淘宝离交易近,直播内容离钱最近。


影响内容平台利益分享最重要的,还是各自的形势。有人说,“合作伙伴亏损和暴利都是不健康的,我们会持续优化策略,让每一个合作伙伴都赚到该赚的利润”,这番话听起来很漂亮,但也有细思极恐的地方——平台定生死。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呵责内容平台,对头条号、百度号、腾讯号来说,分给内容创业者的钱越多,直接影响自己的利润率。百度在PC时代,TAC成本的剧烈变动,便是一个例子,其实最好的平台,应该是提供场地,让内容创业者各凭本事赚钱。
哪个生态闭环更为健康,关键看谁离变现更近,健康也就意味着持续,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流量或广告之外,这也是UC大鱼号保持竞争优势的底气所在:内容既是高频刚需,也能成就电商,电商生态同时也在反哺内容生态,内容与电商的相互成就方式,或许能在大鱼号找到最佳答案。









谢璞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取消
发送


我知道了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
确定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







已发送







朋友将在看一看看到
确定



写下你的想法...









取消
发布到看一看
确定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中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知道了








确定


<< 16 17 18 19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