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敢和普京、特朗普叫板的铁娘子......走下政坛
  • 来源:凤凰卫视
从“小女孩”到“铁娘子”
从物理学博士到德国政坛常青树13年的总理生涯划上句点 “默克尔时代”即将落幕
面对一个四分五裂民粹主义高涨、一体化停滞的欧盟后默克尔时代,欧盟命运又将走向何方?
“铁娘子”落幕
2018年12月7日,默克尔在基民盟党代会上,发表了作为党主席的最后一次演讲。她感谢自己有幸能担任18年的党魁和13年的总理。全场起立鼓掌近10分钟,而默克尔也强忍住泪水。默克尔宣布放弃对基民盟党主席和联邦总理的连任诉求,媒体惊呼“默克尔时代即将落幕”。

会上,基民盟秘书长卡伦·鲍尔当选新一任党魁,接任默克尔,这也是外界广泛认为的默克尔属意的人选。

《纽约时报》表示,谁取代默克尔并不重要,她的退出标志着德国政治危机的深化,并将威胁到整个欧盟的未来。

“铁娘子”的政坛简史
默克尔出生在牧师家庭,自小在东德共产党铁幕下长大,让她养成了坚毅、果敢、沉着、冷静,轻易不表露个人好恶等个人特质,这不仅影响了她对施政及人权问题的立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她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与信心。
青年的默克尔
柏林墙倒塌之后,默克尔开始踏入政坛。当 1999 年时任总理的科尔陷入“政治献金丑闻”,担任基民盟秘书长的默克尔在《法兰克福汇报》上发表文章,呼吁基民盟要面向未来,学会独立行走,摆脱科尔的影响。从此,默克尔走上前台,在担任基民盟主席后,于 2005 年击败一众竞争对手,问鼎德国总理宝座。

13年来,默克尔在应对各种危机中锻炼得越发老练,德国人民似乎也已习惯她的领导。一些德国人感觉默克尔熟悉得像一个家庭成员,还送给她一个昵称——Mutti(妈咪)。

默克尔能强硬地和普京对话;面对特朗普的挑衅,默克尔捍卫自己的原则,强化道义的地位。

默克尔不仅是欧洲第一经济大国的领导人,更是“整个欧洲的母亲”。
从“小女孩”到“铁娘子”,从物理学博士到德国政坛常青树,默克尔完成了生命中一次又一次的蜕变。无怪乎《纽约时报》称,默克尔的卸任将意味着“一个时代在德国的落幕”。

64岁的默克尔自2000年起一直担任基民盟党魁,2005年成为德国首位女性总理,并于2009年、2013年和2018年连任,曾连续7年蝉联全球最有影响力女性排行榜榜首。 
在欧美各国中,默克尔是少数“长青”领袖。13年以来,除了俄罗斯总统普京一直位居俄国政坛高位之外,西方大国的领导人都已经像走马灯似的更换了三四代。


比如法国总统从希拉克、萨科齐、奥朗德到马克龙,美国总统从小布什、奥巴马到特朗普,英国首相从布莱尔、卡梅伦到特蕾莎梅,唯有德国的默克尔一枝独秀稳如泰山。
现在默克尔已经超过当年英国任期11年首相的撒切尔夫人,成为欧洲甚至全球任期最长的女性政府首脑。

有人说,默克尔连任成功的秘诀,应该归功于她既具有女性政治家的阴柔之美,又有国际“铁娘子”的阳刚之气。
比如默克尔在亲近底层民众,扶持弱势群体,善待外来难民方面所流露出来的人道关爱之情;在捍卫欧盟、欧元、北约,抗衡反击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时所表现出的坚定强硬态度,都充分体现出默克尔超越男性政治家的两面行事作风和双重性格优势。
倒在难民危机上
默克尔总是能够在危急时刻化险为夷,然而在欧洲债务危机逐渐消除,默克尔在欧洲乃至全球迎来个人影响力巅峰之际,而2015年爆发的难民危机,成为默克尔政治生涯的转折点。

美国《时代》周刊2015年的风云人物,由默克尔当选。 但同年夏天席卷欧洲的“难民潮”,却让默克尔的民望在第二年末跌至最低点。

即便如此,对于在移民及难民问题上,被批评一意孤行的默克尔,仍坚称移民不是德国的“威胁”,而是“任务”与“挑战”。
欧盟方面称,部分拒绝接收难民的东欧成员国将会受到制裁和罚款,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政府“宁愿被罚款,也决不接收难民。”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对边境加强了管控措施,希腊、西班牙、匈牙利等国的政府甚至在国境线搭建了铁丝网,限制难民入境。
就在默克尔同意接收难民后,德国与法国陆续发生了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调查显示,由于审查的疏忽,部分恐怖分子通过伪装成难民进入了欧洲。随着事态的恶化,各国人民的恐慌在不断加剧,德国的大批市民聚集在广场上,举行示威活动,“我们缴纳的税金凭什么用在难民身上,我并不是极右翼分子或纳粹!”


欧洲难民潮
默克尔低估了难民潮为德国带来的压力,当百万难民涌入德国境内,开始滋生房屋分配、行政安排混乱,族群融合问题。
无论是暴力袭击的愈演愈烈,还是极右翼政党的迅速崛起,都是默克尔难民政策负面效应的开始。
“铁娘子”为何这时离开?
有分析认为,着眼德国当前的内外形势,默克尔已经很难得到足够的支持。
首先,默克尔的民意支持大不如前。面对大量难民涌入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德国民众对于默克尔政府的信任和耐心正不断流失。此次在受益于默克尔经济政策且执政党政绩良好的巴伐利亚州和黑森州,联盟党遭遇选举惨败,便可视作民众对默克尔不满情绪的一种宣泄。2018巴伐利亚州大选
除此之外,默克尔面临的国际环境大不如前。民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上升似乎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在欧洲之外,强势推行“美国优先”的特朗普又在利用欧洲内部分歧,向欧洲盟友施压,以期坐收渔翁之利,“特氏外交”已经将曾为默克尔带来美誉的伊核协议等外交成果破坏殆尽。
面对这样的形势,默克尔“将更加专注于解决国内外各种问题”的表态,更像是一个政坛斗士在黯然离场前为自己争取的体面,而非真正的战斗宣言。
没有“铁娘子”的德国
卡伦鲍尔被舆论视为亲默克尔势力的代表,有“小默克尔”之称,因为她的执政风格以及政治理念与默克尔非常相似,都是务实中间派。
卡伦鲍尔
卡伦鲍尔主张以欧洲全局方案解决难民问题,并认为目前的许多单边主义做法危及欧洲一体化进程;她还支持公开讨论难民政策,并遣返不符合避难条件的难民,但她认为并没有必要改变德国《基本法》;外交政策方面,卡伦鲍尔支持多边主义,有意加强欧盟内部合作对抗民粹主义势力。
卡伦鲍尔和默克尔
德国专家认为,卡伦鲍尔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她与默克尔的密切关系。卡伦鲍尔现在必须树立自己独立于默克尔之外的形象。同时,卡伦鲍尔的政治强项是德国国内政治,对于国际关系缺乏经验,需要进一步培养。

“默克尔的隐退赶上了最差的时机。”英国《卫报》对于默克尔的卸任给出了这样的评论。
眼下,欧盟正面临众多棘手难题:英国脱欧在即;意大利出现财政危机;东欧国家与布鲁塞尔貌合神离;民粹主义者摩拳擦掌,准备在明年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中大展身手。该报担心,默克尔抽身离去将导致欧洲面临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德国政治的核心议题都将是执政党的内部调整和领导层更迭,甚至是执政联盟的重组。

基民盟柏林分部秘书长早前接受BBC采访时,指默克尔仍然是德国最受欢迎的政客,但时势不同了,默克尔选择在这个时候退下火线是正确的决定。
后默克尔时代,欧盟命运将会走向何方?又该由谁来制衡破坏欧洲团结的力量?没有默克尔的德国,没有默克尔的欧盟,又会否迎来怎转机,值得全世界拭目以待。

图片来源:凤凰卫视节目内容编辑:嘉茜、晓静

推荐阅读:·新年第一天,回顾2018发生的那些“魔幻”事儿,看到第三个我就怀疑人生了·8640个小时,这一年都发生了哪些大事?·2019十大好莱坞大片,每一部都很值得期待!

<< 21 22 23 24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