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终身未婚,没有子女,却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娘道”
  • 来源:桃花马上石榴裙
来源:桃花马上石榴裙(ID:taohuama2015)01▼刚刚过去的2018年,有一热搜神剧《娘道》。2.6分的差评,基本无关演技和制作,而是因为三观。女人地位卑贱,毫无尊严,无底线牺牲是本分,生儿子是王道。《中国妇女报》批判:“反感你,是因为你把毒瘤扮成了鲜花。”几乎同一时期,现实中却有这样一位女性,用一生与封建落后的毒瘤斗争到底,将鲜花种在了荒芜的沙丘:她出生险被遗弃,又遭幼年丧母;她凭一己之力填补了科学生产的空白,将婴儿和产妇的死亡率降低了3-5倍;她拒绝市长拜见,回绝开国大典邀请;她终身未婚未孕,却用一双手迎接了五万多个小生命的诞生;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院士。她就是被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的妇产科医生——林巧稚。她用高超的医术、非凡的仁心和终身的奉献,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娘道”。02▼谁曾想到,亲手拥抱千千万新生命的林巧稚,刚出生却险些被生母遗弃。
1901年,林巧稚出生在厦门鼓浪屿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母亲是传统的小脚主妇,父亲林良英是新加坡留学归来的学堂教员。已生育过一男二女的母亲,满心失望,将她遗弃在冰凉的床脚边,不愿正视。父亲及时回家,看到她不但没有嫌弃,反而心生喜爱,给她取名林巧稚,希望她长大后为人处世真诚讨巧。父亲林良英林巧稚五岁时,母亲患宫颈癌撒手人世。幸好,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受过西方现代教育的父亲开明公平,成为了她第一个人生导师。在父亲的培养教育下,林巧稚7岁上学,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接受着民主思想的熏陶,自强自立的观念早已镶嵌在骨子里。小家庭书香门第,大环境封建压迫,在这种矛盾环境下成长的林巧稚,早早就确立了自己的座右铭:“怀着非凡的爱做平凡的事情。”1919年,18岁的林巧稚从厦门女子师范学院毕业。结束学业、相夫教子的生活,是她很多同学的选择,却不是她的归宿,于是她决定报考协和医学院。家人分两派。传统派认为学医八年有何用、女子无才便是德;而父亲和大哥默默凑齐北上考试的路费。这场入学考试,仿佛就是为了证明,林巧稚是天生的医生。奋笔疾书中,外籍考官急忙呼喊她,说有事相托。原来,一位女生突然中暑被抬出考场,男老师不方便搀扶和急救。林巧稚二话不说,立即把中暑的考生安置在阴凉处,仅用十来分钟,就迅速处理好了这起突发事件。回到考场时,考试却已结束。只录取25人,女生的名额更是少之又少。没有答完试题的林巧稚失落地回到了鼓浪屿,谁想一个月后,却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据说,监考老师专门为林巧稚给协和医学院写了一份报告,称赞她的品行端正和英语流利。这份报告是否起了作用已无从考证,但林巧稚面对病人,果断和忘我的表现,已经出色地完成了一次考试:她虽然不是医生,但已具备了医生的基本素养——大爱,助人,敬畏生命。03▼1921年,林巧稚怀着“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理想进入协和。
协和医学院是一个集医院、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高标准的综合医学院校,为了培养最顶尖额医生,其制度十分苛刻:75分才算及格,一门主课不及格留级,两门不及格除名。协和医院妇产科部分医务人员合影,左4为林巧稚林巧稚深知,要想出人头地,唯有发奋读书。上完课,她一路小跑去图书馆抢借有限的书籍资料;后半夜,她把电灯罩上纸,继续学习;8年下来,只剩下16人,她的成绩高居榜首;毕业时,她获得博士学位和最高荣誉奖“文海奖学金”,并成为该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籍女医生。1929年,各科主任竞相争取毕业留院的林巧稚,而她却不顾老师同学的惋惜和劝阻,选择了最不受重视的妇产科。旧社会女人生产,两条人命全部依靠接生婆的经验,婴儿的死亡率达16%,产妇也极易患上妇科疾病。尤其母亲的早逝,令林巧稚深切体会到,没有科学的孕育观念与生产方式,新生命的降临有可能变成灾难的源头。于是,妇产科住院部多了一名“说话总是直截了当,有着男人一样思路”的女大夫:外国大夫常以时间到了为借口溜掉,但林巧稚一定要把所有的病人都看完才下班;她是少有的将患者家庭和经济状况在记录在册的医生;她很少按时吃晚饭,经常让护士代买一个烤白薯;她专挑离门最近的宿舍,只要电话铃声响起,她就马上跑到病房。半年后,她被破格提拔为总住院医,走完了别人五年的路,成为当时妇产科职位最高的中国女性。而她却不骄不躁,淡淡地说:“我是二十四小时负责的大夫,我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林巧稚用中英文书写的病历
04▼1939年,林巧稚赴美进修。
一年后,她谢绝了芝加哥大学妇产科的邀请,毅然回到灾难中的祖国。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北平沦陷,人心躁乱,有人盼着解放,有人忙着逃跑。协和医院被迫关闭,亲朋劝她离开,甚至送来机票。但她不为所动:“我是中国人,我要和我的事业共存。”心系同胞者,无处不行医,林巧稚在东堂子互通办起了私人诊所。彼时就诊者,大多是进不起医院的穷苦人,但林巧稚的慈悲和医德毫无分别:她把就诊费从五角降到三角,备受同行非议;她的出诊包里常备现金,遇到贫病交困的患者,不仅分文不收,还予以资助;她重视人性关怀,常常对身边人说:“只有细致入微地观察产妇,才懂得守护生命、敬畏生命。”这间小小的诊所,在日寇的铁蹄下坚持了六年,留下8887分病历档案,也就是说,她服务了8887位女性甚至家庭,被老百姓成为“活菩萨”。解放前夕,她回到协和,重建妇产科。新中国的医院向平民百姓敞开了大门,一时间人满为患、供不应求。于是,林巧稚向市长提议,建一所大型妇产专科医院。建院时,林巧稚不仅指导专业技术,还亲自设计布局,1959年,北京妇产医院落成。除了生产方面,她在妇科病、新生儿溶血症、畸形胎儿和妇科肿瘤等方面都潜精研思,积累了丰厚实践资料,填补了妇产科医学界的空白。后来,林巧稚有了许多新头衔: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权威在外,名声加身,但她一生却淡泊明志,从不炫耀。而理由只有一个:“我是24小时值班医生,我的病人需要我。”连邓颖超都忍不住表达欣赏之情:“林大夫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05▼林巧稚终身未婚未孕。
有人说,她是独身主义者;有人说,她看到了太多孕妇的痛苦。其实都不恰当,这只是她遵循本心,在事业和生活中做的一个选择:“我一辈子没有准备结婚,为什么呢?因为结婚就要准备做母亲,就要拿出时间照顾孩子,为了事业我决定不结婚。”1978年,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但林巧稚的生命却进入了寒冬。她得了脑血栓,一病不起。行动不便并没有改变她的慈悲、专注和自省,卧病在床的四年,她完成了50万字的专著《妇科肿瘤》。1983年,林巧稚在昏睡中急促地叫喊:“产钳,快拿产钳来……”“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三个”。随后,带着微笑平静地离开了。追悼会遗像两旁垂下4.5米高的幛联,上面写着:“创妇产事业,拓道、奠基、宏图、奋斗、奉献九窍丹心,春蚕丝吐尽,静悄悄长眠去;谋母儿健康,救死、扶伤、党业、民生,笑染千万白发,蜡炬泪成灰,光熠熠照人间”。2009年,林巧稚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她没有举世闻名的创造,却填补了妇婴领域的空白;她从未荣获过国际大奖,却给千万家庭带来了生机。她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奉献妇女和婴儿身上,因为她一直恪守着自己的准则:“怀着非凡的爱做平凡的事。”06▼女性的价值,结婚生子不是唯一评判标准;
女性的魅力,样貌身材也不是主要依据;尽己所能,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才是女性真正的价值和光辉。当今中国,越来越多的普通女性,也不再困宥于“贤妻良母”和“相夫教子”,而是走上不同舞台尽显风采。这是一个日趋进步和平等的时代下,真正的巾帼之美。 图源网络【桃花的话】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请支持我的新书也欢迎加我的微信shiliuqun02朋友圈点个赞留个言也是极好的纸质书购买二维码▼ 
电子书购买二维码▼ -End-作者:李爱玲,情感作家,职场妈妈,百万读者心中的铿锵犀利桃花姐。最新作品集《此生江湖聚散,你要敢爱敢当》。微博@李爱玲的桃花马。微信公众号:桃花马上石榴裙(ID:taohuama2015)。小茶,85后,固执的金牛座,矫情的B型血,闲来涂几笔,励志过有爱有痛不凑合的日子。转载请注明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桃花马上石榴裙(ID:taohuama2015)。✤✤✤往期回顾“结婚以后我会帮你做家务”“滚!”
如果一个中年妇女突然不吼了,那她可能是要出家了
闹婚男子被新娘狠踹:这一脚是女人压抑千年的愤怒
✤✤✤点击进入新书购买链接







文章已于修改

<< 21 22 23 24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