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统计局通报7起农业普查造假作假案件,数字造假危害大!
  • 来源:汤计典频

配音频看评论更棒哦!戳下面就能听7起农业普查造假作假案件 - 来自汤计典频 - 00:00 / 06:30var mv0 = new APlayer({element: document.getElementById(`mvplayer0`),narrow: false,autoplay: false,music: {title:decodeURIComponent(`7起农业普查造假作假案件`),author: `来自汤计典频`,url:`http://res.wx.qq.com/voice/getvoice?mediaid=MzI2NzA5MjM5N18yNjQ5OTYxNTIw`,pic:`http://h.chuansong.me/tangjidianpin.jpg`}}); mv0.init();
众所周知,客观、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能够更集中、更系统、更清楚地反映各行各业的实际情况,便于相关部门阅读、理解和利用,科学真实的统计分析是为决策者提供信息咨询和监督服务的主要指标。因此,尽管大多数人印象中的统计工作就是“数字游戏”,但正因为是与数字打交道,才愈发显得这项工作的重要,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开曝光了7起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中发生的造假做假典型案件,再一次向一些单位和部门敲响了警钟,数字造假万万要不得!
近年来,国家统计局不断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坚决查处在重大国情国力普查中出现的统计造假、弄虚作假问题。包括山西省偏关县农业普查违法案件、吉林省农安县农业普查违法案件等7起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中发生的造假作假典型案件被公开曝光,相关责任人也被依法追究了责任。2017年3月,国家统计局对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统计执法检查时发现,偏关县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没有严格执行农业普查方案及普查工作要求。执法检查实地入户核查了45户,但部分农户表示,农业普查员其实并没有对他们入户进行普查登记,而是按照原有的行政记录信息、电话询问了解的情况,以及推测编造的信息来代填农户普查表。国家统计局的执法人员检查比对了偏关县1458份纸质农户普查表后吃惊地发现,其中大部分表中的数据与手持电子终端中的数据不一致。执法检查进一步证实,偏关县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组织实施工作不规范,县乡两级农业普查的工作指导监管不到位或欠缺。目前,相关部门已对在这起造假案件中负有责任的有关人员做出了处理决定,包括偏关县人民政府县长和副县长、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偏关县统计局总统计师、县农普办主任等都分别受到了行政处分。而被国家统计局公开通报批评的其他6起典型案例,也都是因为指标普查数据严重失实、自行修改普查数据、虚报“农业经营收入合计”指标数据、违规编造普查数据、普查表没有签字,有签字的普遍存在笔迹相似等问题,被认定为普查造假作假的典型案件。

正如国家统计局指出的那样,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是党和国家认识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真实准确的普查数据对于摸清我国家底、开展宏观调控和决策、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科学认识经济规律、社会规律、人口规律、“三农”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准确的统计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方面的数量特征,以便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就是这样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却在这些地方变了味儿,出现了如此严重的造假作假案件,不仅损害了当地农业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而且也透支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影响自然是很恶劣的。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这些地方的党政一把手及相关负责人没有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便敷衍了事,用应付差事的态度来布置安排工作。另一方面,“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尚且不负责任,具体负责搞这项工作的普查人员,也就“上行下效”了。于是,原本是按照要求必须亲自入户调查的工作,被简略成了打个电话问一问和按照以前的老数据直接填写;原本应该是被调查者本人直接签字的地方,却要么是一片空白,要么是被别人集中代签。而靠这种弄虚作假搞出来的所谓“统计报告”,不但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当地的农业状况,反而会误导决策者,造成决策者的决策失误,这样做的后果想一想都后怕。庆幸的是,国家统计局及时发现了问题,才避免出现那种可怕的后果。但是,在这有惊无险的背后,我们还是感到了一丝的担忧。有没有国家统计局没有发现的此类现象呢?我看十有八九会有。因此,我们在为国家统计局点赞的同时,更希望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对于像第三次农业普查这样事关我国农业发展的统计普查,一定要精心组织,认真落实,配备责任心强的人员参与普查。对于那些敢于弄虚作假的相关人员,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统计工作的真实、准确、客观和公正无误。 


(图文编辑:薛小龙)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 11 12 13 1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