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仕海:生活的笑声更动听
- 来源:达州新报
舞台上的他,开口就是包袱,闭口也有笑料,诙谐幽默的表演常常让人忍俊不禁,他的脸和名字已经成了一张名片,深得达城人民喜爱,也是咱们达州知名的本土喜剧明星。他叫谭仕海,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四川省戏剧家协会理事,达州市文联副主席,达州市文化馆戏曲部主任,副研究馆员。儿时的梦 登上舞台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就没见过你这样的种!”“天苍苍,野茫茫,哪个敢讨这婆娘。”这些上半句古诗词,下半句地方方言相结合的俏皮话从舞台上呈现出来,你觉得应该是一个什么样效果?当然是笑料十足,掌声不断,而这些台词都是来自谭仕海自编自演的小品中,像这种类型的台词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精彩纷呈。谭仕海每次一上台,熟悉喜欢他的观众已经开始酝酿笑意,常常一个小品表演完,许多观众被逗得捧腹大笑,欲罢不能。在舞台上,谭仕海看见观众们的笑脸,听到观众们发自内心的开怀大笑,他再次暗暗告诉自己,这次观众们又满意了,自己的表演又算成功了。今年已到知天命年龄的谭仕海从事表演如果细数过来,已经有三十多年。从读初中开始,他就是学校的文艺积极分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没听说什么叫小品,他就开始在学校舞台上表演方言故事,一个人,一张嘴巴,一个故事,硬生生把台下的师生逗得哈哈大笑。这可是要一定功底,这也要够大的胆子,同时也要有“够厚的脸皮”,因为万一演砸了能经得起同学的调侃甚至嘲笑。不过这些对谭仕海来说都不是事,重要的是他能上台表演,就足够了。高中的时候,他还瞒着父母跟着一些乡镇上的文艺队(其实就是一些草台班子)去演出,上山下乡,不辞辛苦,一分钱报酬没有,他照样干得热火朝天。他还是那个心态,只要能上台表演,就足够了。生活磨练 伴他成长 高中严重偏科的谭仕海没有考上大学,父亲就把他带到县城,给他安排了人生的第一个职业——卖冰棍。大热的天气,成天推着一辆自行车满街吆喝,一天也卖不了几块钱,但他接触了不少人,不少新鲜事。平时,累了就躲在阴凉处的人群堆里听他们闲谈,或者是坐在茶馆里听人摆龙门阵、说书。卖了一段时间冰棍,他改行又当了一名搬运工,整天与钢铁打交道,吃的力气饭,做的气力活。后来,他还进了一个乡镇企业当过办公室主任,当过采购员。但他始终觉得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是按着“惯性”在生活。直到1987年,他有幸进入到开江当时最大的国营企业,化肥厂上班,这在当时可是很多人梦寐以求想去的单位,谭仕海倍加珍惜,勤奋工作,他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很快成了厂里的名人。因为,他在厂里的一次文艺演出中大放异彩,他又登上了久违的舞台,而且每次代表厂里参加全(地区)市甚至全省全国的演出,他的节目总能取得优秀的成绩,以至于他以前小品节目中一个叫“闷墩”的主人公名字,现在还有人在叫。遗憾的是,因为历史原因,化工厂倒闭了,谭仕海失去了他熟悉的小舞台。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因为在表演方面的突出贡献,他被县委常委会研究破格调到县文化馆,成了一名专职的文化工作者。2005年,他因为成绩优秀,表现突出,又被市委政府破例调到达州市文化馆工作。“从一个卖冰棍的娃儿能转变为一位群众文化工作者,能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观众的认可,我的这段人生历程尤为珍贵。”谭仕海感叹说道。艺术人生 终结硕果 成了一名文化工作者后,用“如鱼得水”来形容谭仕海在创作和表演上的状态一点都不夸张。虽然没读过大学,但他扎实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以后的创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先后创作、导演并主演了多个戏剧作品,并屡获全国全省大奖。《调解》这个以乡村警务室为主题的小品,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节目”奖,“天穆杯”第三届全国小品比赛一等奖,他本人还获得“十佳创作奖”“十佳演员奖”。接到这个任务,谭仕海比较兴奋,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对农村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了解农民的情感,他们的善良,以及他们特有的缺点甚至世俗。而最重要的用一个什么纠纷,也就是如何找到一个好的“戏眼”呢?他想到了小时候帮母亲和邻居吵架的事情,缘由就是邻居家的枣树枝叶漫过了墙头,伸进了自己家,而关于枣树上的枣能不能摘下来的问题,于是他把矛盾点也就是冲突点定在了一棵树上!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把一部让人啼笑皆非,原汁原味的农村题材作品搬上了舞台。“树根虽然在她的领土,但她的树枝已经伸进了我的领空,侵犯了我的领空权,按照国际惯例,我有权将她的大枣击落!”这些让人捧腹的台词在舞台上呈现出来以后,受到极好的效果,谭仕海深入人心的表演让观众直呼过瘾,连最严厉苛刻的评委老师点名表扬他,“你的表演是没有痕迹的表演。”“其实让人笑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让人笑后有所悟更不容易,我一路走来要感谢的人太多,总结一句,感谢生活吧!”谭仕海笑着说道。
-
-
- 农民发现西汉巨型金器,立即选择上交,专家给予一万元奖励
- 南京博物院是我国馆藏文物数量达到前三的大型博物院,馆里有众多极为稀有的珍贵文物。其中一件名为西汉金兽的巨型金器格外引人注目,是难得一见的国宝级文物。而这件珍品的来源也有一段非同寻常的故事。在上世纪八十
- 最长最长的历史
-
-
-
- 原只道是尘世间鲜艳的花儿,却没想到它还能是养人的药!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感叹人间春去而山寺春仍在的诗句,诗句提到的“桃花”从古至今大概都被认为是春天的象征,也难怪大诗人在看到桃花芳菲尽去的时候如此感伤。桃花,是蔷薇
- 金兰中医学社
-
-
-
- 画家李智纲小品系列欣赏《多画秋风好纳凉》
- 画家李智纲小品系列欣赏《多画秋风好纳凉》 今天进入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天气,热在中伏,首先精神准备,迊战酷热,其实,热可活动筋骨,出汗可去除毒气,有利冬病夏治,心静天自凉。老画家李智纲先生用自
- 红雷国际
-
-
-
- 从一件小事中,足以体现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真情
-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是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描写的。在前面的20个章节中,几乎没有正面描写他们之间的爱情。不过在原著第十八回的一件小事中,足以让我们判断宝黛之间的感情,已经到了相当的地步
- 深窥百态
-
-
-
- 那个让大半中国人为之倾倒的人,竟然曾经做过别人的上门女婿
- 诗圣李白是每个中国人都熟识的名字,我们从小就学习背他的诗,了解他风流倜傥的故事。很多人至今仍是李白的追随者,默默地传播着诗文化。李白对中国诗词发展做了很大贡献,他现在有足够的资格成为中国文化对外的标志
- 师识史事
-
-
-
- 养生避暑泡汤好去处!中国汤里,一个藏在峡谷里的“梦中桃花源”
- 桃源传自武陵翁,遥隔白云中。漫说人间无路,岂知一棹能通。红英夹岸,蒸霞远近,烂漫东风。将谓神仙别境,鸡鸣犬吠还同。《题桃源》——唐·李宏皋文/虫小姐中学时课本上有篇要求背诵全文的《桃花源记》,是五柳先
- 蜗趣旅行
-
-
-
- 岱庙里的乾隆行宫“东御座”,莫错过欣赏一下“镇山三宝”
- 接上文,从汉柏院直行就是东御座。我试图把岱庙以全景的方式展现出来,题材的原因,可能没有那么多的阅读量,写给喜欢泰山历史的网友吧。东御座位于岱庙东华门内,旧称迎宾堂,创建于元代,是达官贵人的住憩之所。东
- 懒游的故事
-
-
-
-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这座博物馆关于美与传承的故事
- 1.故事的开始沉香,中国人生活中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它是人类最古老的嗅觉奢侈品之一,自西汉以来,被尊为众芳之首、“香中阁老”。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人从一杯清茶中所得到的大满足,同样也难以理解那一缕升腾
- 方不见和你讲个故事
-
-
-
- 燕京八绝之一金髹《烟岚初晴屏风》首次惊艳亮相
-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张恩杰)皇家工艺结合现代立体裁剪的"祥云金凤"旗袍、印有山水花鸟人物的竹质折扇、燕京八绝之一的金髹《烟岚初晴》屏风……今日上午举行的第六届北京文学艺术品展示会开幕式上,这些造
- 法制晚报
-
-
-
- 「诗词原创」管恩锋|花儿初艳含羞色 阔叶遮藏甚可怜
- 知了飞金蝉去甲待时飞,泪湿双肩心愿违。生死相依无日月,此间一别岂能归?流萤夜午清凉酒半醒,花园独坐入诗境。流萤一对飞亭前,月影徒增两点冷。蜜蜂咏蜂族和谐大家庭,各司其职自融融。花须点点酿奇迹,家室层层
- 中国好诗词
-
-
-
- 「七律」《暑日丽水松阳农家乐游记》
- 背倚青山起舍庭,门接水渡潺溪经。云岚幕卷林中起,雾雨纱拂谷底生。垄亩悠闲牛牧影,芳汀散落鹭鸥踪。胸中块垒吴音解,厚土乡俗扫府城。(王雨艽诗词新韵2018.7.28.)
- 王雨艽诗词
-
-
-
- 北宋最风骚的词人,引三大名妓争相追捧,一首别妓词成千古经典!
- 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最激越最昂雄的高峰,山峰四周是漫山遍野齐放的百花,仔细辨识之下还能嗅到理想的味道,诗人与词人们写下的一款款荡涤心灵的句子,更能引领后人继续攀爬更加卓越的高峰。在大家眼中,唐诗王国毫
- 历史解忧号
-
-
-
- 梅雕朱文铭案供|齐白石四绝十方珍赏(3)
- 上两期给大家欣赏了齐白石四绝十方之“雅若兰亭”、“梅花词意对章”,今天接着奉上第三方——梅雕朱文铭案供。齐白石四绝十方之三梅雕朱文铭案供梅雕朱文铭案供1931年作质地:昌化(各)3.1*8.5*15.
- 大收藏家
-
-
-
- 谭仕海:生活的笑声更动听
- 舞台上的他,开口就是包袱,闭口也有笑料,诙谐幽默的表演常常让人忍俊不禁,他的脸和名字已经成了一张名片,深得达城人民喜爱,也是咱们达州知名的本土喜剧明星。他叫谭仕海,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
- 达州新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