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走进南岭︱于薇:江永那片山,寻“古”的路并不诗意
- 来源:澎湃新闻
近十年来,中山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师生在南岭地区展开田野调查,一次次地奔走在湖南郴州的宜章县、永州的蓝山县和江永县的村野田间,在这里寻找历史遗迹,发掘民间文献,并利用田野经验和所得文献研究明清时期这一片南国山地的政区、族群、社会等问题。今年,他们在田野调查中搜寻到这些民间文献将陆续得以整理、出版,其中,《湖南江永碑刻集初编》即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文系《湖南江永碑刻集初编》后记,现标题为编者所拟。 江永的山与想象中南岭似乎该有的那种庞大深邃的山体不同。江永的山是一座座石灰岩孤丘,带着翠绿的水波,与阳朔和桂林很像。当然,在地理上,江永也确实是紧邻着那两个著名的旅行地。对于江永地理空间的不少细节,我总时不时会犯些迷糊。而相比之下,在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南岭另外两个田野点,郴州的宜章和永州的蓝山,我的地理感似乎会好很多。我想,这是因为每次到江永田野都是在吴滔教授主导下,我从没独立带队跑过的缘故吧。2011年11月7日,江永偶然之间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本来,那年冬天,我们的计划是在展开南岭系统研究之初,先从最早的文献开始。历史地理专业出身,我们对西汉马王堆地图存在着天然的浓厚兴趣,所以那次田野计划的重点是到永州江华县,沿着潇水的上游沱江向山里走,进入萌渚岭腹地的码市盆地,那个被张修桂先生认为是驻军图中箭道的地方。谁知道刚到江华县城,在晚间例行的史料讨论中,吴教授就注意到在江华西邻的江永县,明代设有卫所,而且现代仍然还存在一个叫做枇杷所的村子。之前半年,我们已经到过郴州的宜章县,在县南骑田岭和莽山之间的小盆地里调查过明代始建的黄沙、笆篱、栗源三个军堡。他借着这份经验和多年田野形成的直觉,迅速判断枇杷所应该类似,可能很重要。第二天下午,吴教授带着俩学生就去了江永,我则留在江华继续查公藏。我与江永,从第一趟就错开了。那天傍晚时,冷雨飘起来。我在江华档案馆拍了不少契约,慢慢沿着盘王庙后面的小路走回住处,挺轻松。不久,吴教授也热气腾腾的回来了。果然不错,他说枇杷所的城墙没有了,但是路和建筑的格局还在。不少碑铺在路上,也有族谱。江永还有一个桃川所,也有材料。这个地方或许适合做明代南岭的研究。资料这么好,我们都挺高兴。很奇怪,我对那天的雨印象特别深。在丘陵盆地间,沱江默默北流,侧身水边的小城入夜后没什么声音,黑漆漆湿淋淋的。我们隐约感觉到,有了一个机会,可以逐步走进那个原本无从想象的明清南岭山地世界。 后来,2012年4月,我终于到了江永。之后一发不可收拾,2012年5月、8月,2013年4月,2014年6月、7月,2015年8月,2016年3月,坐汽车,坐船,坐摩托,走路,从枇杷所到龙虎关,从湖南江永到接界的广西富川、恭城,一次次的去,一遍遍的跑。吴教授田野道行已深,加上明代社会经济史功底,在江永很快就抓住了兵源多元化问题,并有针对性的、高效率的进行了地方文献收集。对我而言,江永的工作,则主要是锻炼历史地理田野调查的实践能力。所以,这几年,总结调查方法,提炼调查线路、尺度的设计理念,规划田野中进行文献著录的程序,规范返回后整理文献的流程,是我比较用心的地方。我理解,江永这些年的田野,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定点调查,比如对桃川所城村、四大民瑶(勾蓝、扶灵、清溪、古调诸村)的调查。这种调查是村庄尺度的,目的明确,用来解决具体问题。另一种是沿传统交通线的拉网普查,比如我们在S325、X714、X075沿线的调查,以及从富川沿山路徒步到江永的尝试。这种调查是聚落群尺度的,主要是为了建立对枇杷所—桃川所—龙虎关之间区域内聚落分布状态的基本感觉。横向比较来看,江永的田野,与我们同时在宜章和蓝山的工作有些相似,也有些不同。在宜章,是以三堡为中心,在更大规模上做聚落群拉网。同时以市场为中心,沿交通线展开调查。在蓝山,则是沿舜水河,以各条支流为单位,根据垂直地带性原则,沿河谷对村落进行拉网普查。三个县田野工作方法上的区别,与当地的历史问题相关,更是与地貌相关。江永那片喀斯特地貌中,聚落星散,定点搜集文献确实效率最高。而其湘桂交界的区位,则要求通过把握交通线和关卡来理解卫所,沿传统交通线拉网,很有帮助。调查内容和路线的具体设计,有吴教授主导,我不花什么心思。两种逻辑,两类办法,错杂在每次田野工作中。所以我的空间感,也就时而清楚,时而模糊。我只记得,穿小路去看祖坟,坐在老乡的摩托车后座上,颠起又落下,从湖南到广西再到湖南,不过十来分钟。沿着破旧的公路穿过谢沐关时,老乡停下来,指着高高的土垅说,你看那是古老的关呢。可其间穿过那几个村子的名字,此刻一下子就很难准确复述出来了。 宜章是大山,蓝山是深山,江永是水绕着一簇簇山。这样的地形,原本也不会十分荒僻。但进入汽车时代,交通干线把它绕开了,这片曾经的咽喉要隘之地变成了闭塞之所。这样一来,碑,谱,契约等地方文献倒是保存得不错。所以,这本《江永碑刻集初编》,只是初编,因为还有不少没有收入。而且,除了常见的石碑外,江永还有两处摩崖很棒,提示出当地更早历史的线索。一处是上甘棠摩崖石刻。紧邻官道。这种官道附近的摩崖,在永州不止一处,隔壁道县的月岩,也是同样情况。摩崖中最早的一块为南宋,但这个村子的历史,被追溯得更早,有说法认为汉代谢沐县的县城就在这里。我们对上甘棠摩崖的兴趣不简单。虽然主要研究工作在明清时期,但谁都希望能多看到一点区域历史的连续性,能结合更早时间的情况来理解当地历史。另一处是石枧雄山寺,开凿在临水的崖壁上,不仅有摩崖,还有石刻造像。虽然主体结构风化严重,但可以看出原本是依山凿窟,内中为佛像,窟口残有附属木构建筑的卯口,应该曾经有过寺庙形态。潇湘上游沿岸的重要渡口、名胜有多处摩崖造像,著名者如衡阳石鼓书院,祁阳浯溪碑林,零陵朝阳岩,近处者则有江华沱江大渡的豸山寺。石枧是个小小的村子,所依也只是桃川江的一条小支流,雄山寺摩崖造像的规模自然无法与这些名胜相比,但形态、地势,确实又极相似。零陵、祁阳的摩崖中,唐代碑刻不少,石鼓书院则是宋代大盛。虽然没有款识,可雄山寺残破的造像水衫云袖依稀可辨。当地的文物登记上将其年代定为晚唐,以我的学识做不了进一步判断,但造像形制,应当不是明清样式。在南岭,我们其实一直希望能看到马楚政权或者更早时代的印迹,不知会不会有一天,可以从这些造像中找到线索。这两处摩崖文字模糊,年代也多不明确,我们虽然已经整理,但只拣选了雄山寺4块碑文收入本书。上甘棠的摩崖,只能等日后再补。江永在外面世界最为人熟知的是北部上江圩一带使用的女书。那确实是奇妙的文字。但江永不止有女书,这里用汉字书写的纸质文献,也非常丰富。县内几乎一半人口是瑶族,有特殊的方言,也有自己的文献样式。最有意思的是谱。瑶族记录家庭代际的文字,叫家先单。这种文献在整个南岭山地并不罕见,但在江永,看到的家先单也形式多样。一次奇妙体验是在富美村,一个大大的木箱里,郎名册,娘名册,墓银册,以每页行格都画成龛位形状纸样抄写的族谱册,还有普通常见的吊线谱,全部夹杂在一起。原始状态、中间状态、定型状态的谱册里,一家几百年的祖先,以不同形态被记录,热热闹闹挤在一起。老乡土法防虫,箱子里塞着烟叶。谱册有的散掉了,有的被蛀蚀。我把那些册页从烟叶中拉出来,逐份辨别,剔掉蠹屑,用随身带的蝴蝶夹夹好,分类,排序。然后吴教授带着学生拍照。那个场景我倒记得很清楚。也是暮色渐浓,快落雨了。石灰岩丘陵边的村落里光线昏暗,农家中庭井栏旁的青石地湿滑危险,一大群人在工作,快门声咔咔作响。院外柚子林已经挂果。当然,最棒的是《扶灵统纪》,藏在清溪村田万载老师家里,是他丰富的当地历史文献收藏中的一种。吴教授没有辜负这份材料,已经用它写出了一篇佳作。其实还有不少好文献,江永的碑刻集会有续编,文献集也可期待。 进山的日子一点都不诗意。整天都很忙,下猪栏,进坟地,不小心还会一手按在蚁穴上瞬间整个手臂爬满蚂蚁被噬咬疼疯。我们也并不想谈什么伟大的学术追求,文化理想。工作而已。既然看到了那么多好文献,作为历史学者,整理、出版、研究就是本分。但编一本《江永碑刻集初编》工作量确实不小,从2015年8月开始筹备,到最终出版,整整三年。体例的确定,篇目的选取,文字的核对,已经尽力而为。错漏不可避免,只希望这本书,以后一本又一本的书,一次又一次的田野,我们与这片南国山地,可以长长久久,两不相厌,两不相负。
-
-
- 都匀毛尖,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内敛但有内涵的茶中“女神”
- “有实无名”的十大名茶都匀毛尖,也许你们不曾相识,但在众说纷纭的中国十大名茶中总有他的一席之地在《纽约日报》,《香港文汇报》,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十大名茶中都有他的身影。她纤细卷曲、香气清幽、“纤毫毕现”
- 东家APP
-
-
-
- 有韵有味写新诗《长夜》
- 一缕风,缠住窗前的花,正打情骂俏。一弯月,探探头,想悄悄溜掉。
- 季朗涛
-
-
-
- 关于毛笔的保藏方法与小常识!
- 毛笔的保藏,书画家对于作书画的笔墨,与武士对于护身的武器,其关系太为密切与重大,极为爱护。故对于保藏,亦极珍重。因为武士得一合意的武器,与书画家得一合意的笔墨,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何种兽毫,一经枯
- 齐鲲书法工作室
-
-
-
- 书画家│名家力作欣赏:高庆春
- 高庆春,1966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副主任兼培训中心主任。结业于国家画院首届沈鹏书法精英班。多次受聘担任全国书法篆刻展
- 云林书童
-
-
-
- 31走进南岭︱于薇:江永那片山,寻“古”的路并不诗意
- 近十年来,中山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师生在南岭地区展开田野调查,一次次地奔走在湖南郴州的宜章县、永州的蓝山县和江永县的村野田间,在这里寻找历史遗迹,发掘民间文献,并利用田野经验和所得文献研究明清时期这
- 澎湃新闻
-
-
-
- 「文化」浅唱|林州广厦千万间
- 点击上方“芝兰园”关注我们【原创首发】作者 | 浅唱(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在林州,你很难找到一个不懂建筑的成年人。每家每户,总有那么一个人,或是全家人,不是瓦工,就是木工,不是钢筋工就是管道工,或是其
- 吕志勇看历史
-
-
-
- 走进南岭︱吴滔:用民间文献书写江永瑶乡
- 近十年来,中山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师生在南岭地区展开田野调查,一次次地奔走在湖南郴州的宜章县、永州的蓝山县和江永县的村野田间,在这里寻找历史遗迹,发掘民间文献,并利用田野经验和所得文献研究明清时期这
- 澎湃新闻
-
-
-
- 村民挖出一古墓,却引来专家的挖掘,最后发现一奇物,和王莽有关
- 村民挖出一古墓,却引来专家的挖掘,最后发现一奇物,和王莽有关文 | 韦爵爷对于我国的盗墓贼来说,最有吸引力的一定是帝王将相的陵寝。在那些地方,他们才能够得到他们想要的文物。所以在古时候,他们便开始疯狂
- 黑历史第一人
-
-
-
- 观图有感《 七绝 》
- 观图有感 文/大别山山人当年淘气忆犹新,举水源头一片春。 夏日清凉疯自在,山泉溅起尽纯真。
- 大别山山人
-
-
-
- 太平天国时,清政府为何查禁《水浒》,那时的戏曲艺术怎么样?
- 古典小说发展到咸丰、同治年间,明显地呈现出衰落的势态。随着民众的反抗活动此起彼仗,清统治者在军事缜压的同时,也发起了文化上的反扑,企图压制进步的思想和文学创作。为了消弥人民的反抗心理,还采取了禁毁容易
- 市井讲史
-
-
-
- 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那些珍品,现在都怎样了?
- 来源|喜马拉雅FM超级制作的精品课《河森堡:了不起的博物馆》编辑|云间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是中国大型综合
- 喜马拉雅FM
-
-
-
- 十二年老书虫,向您推荐10部真正热血的网络小说大作!
- 从2006年看《诛仙》,到最近看《逆天邪神》,转眼间已经过去了12年,12年中看过的网络小说不下300本,其中有粮草、有仙草当然也有毒草,现在回想一下,真正留在脑海里,能留下些许印象的书竟然不多,也许
- 网文工程师
-
-
-
- 陕历博新馆将打造世界级博物馆,西安博物馆之城来了!
- 博物馆是城市的文化最直接窗口名片,是典藏人类文明的殿堂,是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文化符号,博物馆承载了一个区域足够的文化内涵,而被誉为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更是闪耀在九州之上的璀璨明珠。陕西历史博物馆的
- 悦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