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牙长在乳牙后面?!去医院给孩子拔牙后,我才知道这些事儿……
- 来源:儿童心理课堂
置顶 儿童心理课堂,伴你探索解读儿童心理,阅读、看见
作者:石霖图片:《我的牙掉了》
周末,小朋友正在啃鸡肉,突然说:“疼!肉夹到牙里了!”
他自己抠了会儿,还嚷嚷疼。我看了牙齿外面,没什么异样,用手摸了摸他说疼的地方:哎哟,不得了,牙齿后有个硬硬的东西,不会是骨头卡进肉里了吧?
让他张大嘴巴,可不就是块白白的骨头状的东西?很硬,一点儿也不晃,扎这么深肯定疼啊!
我有点慌:“妈!妈!快来看,你孙子被骨头扎进肉里了……”话说完,又想到点什么:“这不会是出牙了吧?”
图自绘本《一颗超级顽固的牙》
孩子奶奶赶紧跑过来,抱着孙子一看:“这是要换牙啊!哎哟,你吓死我了,骨头卡进肉里?哪有这么白的骨头……”
我和奶奶相对哈哈大笑,眼泪都笑出来了。孩子在旁边一脸懵:“咋啦?啥是换牙?咋换啊?给我讲讲呗!”
我一边笑得肚疼,一边给他说:“换牙,就是恒牙长出来了,之前小乳牙就要掉了,说明你长大了啊!我们读过绘本《张开嘴巴,牙齿学校在里头》,里面有讲过的……”
图自绘本《张开嘴巴,牙齿学校在里头》
换牙这事儿,我自然是知道的。老一辈有个说法是“八岁八,换狗牙”,所以我一直认为七八岁才换牙。我家小朋友才5岁多,我一时没往这个方向想。
再者说,换牙时,恒牙不是在乳牙下面么?恒牙把乳牙顶掉,然后自己再慢慢长大。可是,我家小朋友的恒牙,怎么长在后面一排?
孩子奶奶说,外孙女儿好几颗牙也是这样,医生说是因为养得太精细,后来都给拔了。不拔的话,恒牙没地方长,就会长得歪歪扭扭。
图自绘本《换牙书》
我想象下前后两排牙齿的情境,不觉打了个冷战,好像有点可怕?
当时就带孩子去了口腔医院。前台护士看了看,说可能需要拔牙,不过乳牙轻微活动了,可以观察一周,自己掉了更好,不掉的话就必须得拔。拔牙的费用,大概是五六十元一颗。
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观察。拔牙啊?多疼!我没经历过拔牙,但听过不少大人拔牙的感受。如果能自己掉就太好了!
图自绘本《张开嘴巴,牙齿学校在里头》
接下来的一周,过得相当忐忑。每天孩子放学,都忍不住想看看他的牙齿,乳牙活动了没,恒牙又长大了没?
盼望着乳牙快掉,又担心恒牙长得太快。拔得太晚,会不会恒牙位置不好纠正?经常看牙,小朋友会不会很紧张?
图自绘本《我那颗摇晃的牙齿绝对绝对不能掉》
好容易熬到周六,我和奶奶再次带孩子去看牙。
这次换了家医院,直接找医生来看,医生让他躺在治疗椅上,检查后给我们说:“恒牙已经长大,乳牙短期内还不会掉,需要拔牙。”
小朋友就问:“拔牙疼不疼?”
医生是个很温和的阿姨,她说她给很多小朋友拔过牙,先吃一点草莓酱,然后拔的时候就不疼了,还讲了不拔牙会产生的后果。
小朋友对草莓酱很感兴趣,氛围良好。咨询过价格后,我们当即决定拔牙。
图自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拔牙的时候,奶奶躲了出去,她不敢看。我也心头怕怕的,不过过程其实很快。我那会儿紧张,没注意具体时间,大约三五分钟吧。
医生先给要拔的乳牙下放些“草莓酱”,会产生表面麻醉。反复换了2次后,用针在牙龈下打了麻醉。这时孩子说“疼”,医生迅速加入“草莓酱”,并和孩子说话转移注意力。
又等了一小会儿,医生用工具触牙龈问疼不疼,孩子说不疼,应该是麻醉产生效果了。这时,医生将牙龈向下分离些,又用钳子轻轻一拔,乳牙掉了!
然后,医生将一大团棉花放进去,让他紧紧咬上15分钟。
我手心出了汗,问孩子疼不疼。他摇摇头,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走出诊室,奶奶正在紧张地踱步。
图自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拔牙的过程基本就是这样了,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后来我们在诊室外面玩积木,15分钟后吐掉棉花,一切都很好。孩子还安慰奶奶:不疼,只有一小会儿有一点儿疼,没事的……
我花99元办了张会员卡,会员拔乳牙免费,家人看牙也有优惠。
医生帮我们包好乳牙,还告诉我们,要多让孩子咀嚼食物,不要舔牙齿,日常要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图自《加古里子虫牙绘本》
除此之外,我还第一次了解了“六龄齿”的“窝沟封闭”。
顾名思义,“六龄齿”是六岁左右长出的牙齿,是口腔里最早长出的恒牙。“六龄齿”共4颗,上下左右各1颗。
“六龄齿”很重要,处于所有牙齿的中心地带,可以说是牙齿的“支柱”。同时,它也很容易发生龋病,因为萌生得早,而且窝沟裂隙较多,如果刷牙不到位就会龋坏。
医生说,预防“六龄齿”龋坏,可以给牙齿做“窝沟封闭”,价格大约是每颗一百多元。
经过咨询亲戚朋友,我已经确定要给小朋友做窝沟封闭了。现在我们还没有长出“六龄齿”,之后会多多观察。
图自绘本《我的牙掉了》
养娃真的是操不完的心,这边刚搞清楚牙齿问题,那边又要应付小朋友的“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所有人都要换牙?为什么有乳牙和恒牙?嘴巴里共有多少牙齿?爸爸的牙也坏了,如果拔了还会长出来吗?……
这些问题难不倒我,搬来绘本就可以解决了。当然,最重要的是,孩子换牙期也需要安抚啊!让他知道这是长大的必然过程,不用紧张,所有孩子都会有这个神奇的经历。
关于换牙的绘本故事
作为全人类都要经历的换牙期,自然是有许多经典绘本故事的。
七十多年前,美国绘本作家罗伯特﹒麦克洛斯基,曾经带着妻女一起在小岛上生活。在那里,他将家人的日常生活画了出来,成为后来知名的“海边三部曲”。其中有本《海边的早晨》,讲的就是大女儿塞尔换牙的故事。
绘本形象地刻画了小塞尔换牙的复杂心情:发现牙齿会晃时的担心,认为自己长大时的惊喜,向小动物宣布秘密时的激动,还有牙齿丢失时的失落……细腻而有温度的画面,非常动人。
《牙齿牙齿扔屋顶》是原创绘本。书中小妞妞的门牙掉了,爷爷说要把牙扔到屋顶上,以后个子才能长得高。
我们老家风俗和书中不同:下面的牙要扔屋顶,上面的牙则要扔水沟里。这样下面的牙会快快向上长,上面的牙也能快快长下来。
这是本能够勾起童年回忆的书,可以让小朋友知道我们小时候的成长环境。
此外,还有乳牙怎么也不掉的《一颗超级顽固的牙》,幽默搞笑的《我的牙掉了》,牙齿掉后忙着告诉邻居的《玛德琳卡》,还有兄妹俩的搞笑故事《我那颗摇晃的牙齿绝对绝对不能掉》……都能让孩子从别人的故事中,获得类似成长的认同感。
关于换牙的科普绘本
我家小朋友4岁多时读了《张开嘴巴,牙齿学校在里头》。那时我还觉得有点早,没想到却是孩子读的第一本关于换牙的书,不至于让他在面对换牙时一无所知。
这本是我认为必收的科普书,我买的时候大概是在孕期。有趣的图画,将牙齿知识讲得很生动,既能涨见识,又能让孩子养成刷牙的好习惯。当然啦,也能初步让孩子知道乳牙、恒牙与掉牙这些事儿。
另外还有藏有小机关的《换牙书》,“加古里子虫牙绘本”里的《我的牙齿长大了》,都深入浅出地讲了换牙知识,足够回答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有助于养成刷牙习惯的绘本
换牙期,尤其不能疏忽刷牙习惯的养成。
我们去拔牙时,医生说要每天早晚都要刷牙,每次至少刷2分钟,上下里外都要刷到。虽然平时我们也会说,但到底医生说的孩子更愿意相信。
如果孩子不愿刷牙,可以读些绘本帮助养成习惯,比如《小熊不刷牙》、《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牙婆婆》、《我的牙齿亮晶晶》、《白骨小哥》等,都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告诉孩子刷牙的重要性,两三岁都可以开始读的。
另外,还有科普的《牙齿大街的新鲜事》,讲两个坏家伙想在牙齿大街挖洞盖房子,想要破坏我们的牙齿,幸亏牙刷带着警察来赶跑了他们。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直观地了解龋齿的危害,当然也有助于养成刷牙的好习惯啦!
我家小朋友换牙的经历,就先讲到这里了。你家都有怎样的换牙故事呢?留言交流下呗!
儿童心理课堂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学发展;关注抚养者心理健康,陪伴爸爸妈妈成长 51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 END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记分享到朋友圈哦!
* 作者简介:石霖,文字客,绘本控,执着写字,简单生活。
欢迎投稿,邮箱:tg@yrbaby.c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作者:石霖图片:《我的牙掉了》
周末,小朋友正在啃鸡肉,突然说:“疼!肉夹到牙里了!”
他自己抠了会儿,还嚷嚷疼。我看了牙齿外面,没什么异样,用手摸了摸他说疼的地方:哎哟,不得了,牙齿后有个硬硬的东西,不会是骨头卡进肉里了吧?
让他张大嘴巴,可不就是块白白的骨头状的东西?很硬,一点儿也不晃,扎这么深肯定疼啊!
我有点慌:“妈!妈!快来看,你孙子被骨头扎进肉里了……”话说完,又想到点什么:“这不会是出牙了吧?”
孩子奶奶赶紧跑过来,抱着孙子一看:“这是要换牙啊!哎哟,你吓死我了,骨头卡进肉里?哪有这么白的骨头……”
我和奶奶相对哈哈大笑,眼泪都笑出来了。孩子在旁边一脸懵:“咋啦?啥是换牙?咋换啊?给我讲讲呗!”
我一边笑得肚疼,一边给他说:“换牙,就是恒牙长出来了,之前小乳牙就要掉了,说明你长大了啊!我们读过绘本《张开嘴巴,牙齿学校在里头》,里面有讲过的……”
换牙这事儿,我自然是知道的。老一辈有个说法是“八岁八,换狗牙”,所以我一直认为七八岁才换牙。我家小朋友才5岁多,我一时没往这个方向想。
再者说,换牙时,恒牙不是在乳牙下面么?恒牙把乳牙顶掉,然后自己再慢慢长大。可是,我家小朋友的恒牙,怎么长在后面一排?
孩子奶奶说,外孙女儿好几颗牙也是这样,医生说是因为养得太精细,后来都给拔了。不拔的话,恒牙没地方长,就会长得歪歪扭扭。
我想象下前后两排牙齿的情境,不觉打了个冷战,好像有点可怕?
当时就带孩子去了口腔医院。前台护士看了看,说可能需要拔牙,不过乳牙轻微活动了,可以观察一周,自己掉了更好,不掉的话就必须得拔。拔牙的费用,大概是五六十元一颗。
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观察。拔牙啊?多疼!我没经历过拔牙,但听过不少大人拔牙的感受。如果能自己掉就太好了!
接下来的一周,过得相当忐忑。每天孩子放学,都忍不住想看看他的牙齿,乳牙活动了没,恒牙又长大了没?
盼望着乳牙快掉,又担心恒牙长得太快。拔得太晚,会不会恒牙位置不好纠正?经常看牙,小朋友会不会很紧张?
好容易熬到周六,我和奶奶再次带孩子去看牙。
这次换了家医院,直接找医生来看,医生让他躺在治疗椅上,检查后给我们说:“恒牙已经长大,乳牙短期内还不会掉,需要拔牙。”
小朋友就问:“拔牙疼不疼?”
医生是个很温和的阿姨,她说她给很多小朋友拔过牙,先吃一点草莓酱,然后拔的时候就不疼了,还讲了不拔牙会产生的后果。
小朋友对草莓酱很感兴趣,氛围良好。咨询过价格后,我们当即决定拔牙。
拔牙的时候,奶奶躲了出去,她不敢看。我也心头怕怕的,不过过程其实很快。我那会儿紧张,没注意具体时间,大约三五分钟吧。
医生先给要拔的乳牙下放些“草莓酱”,会产生表面麻醉。反复换了2次后,用针在牙龈下打了麻醉。这时孩子说“疼”,医生迅速加入“草莓酱”,并和孩子说话转移注意力。
又等了一小会儿,医生用工具触牙龈问疼不疼,孩子说不疼,应该是麻醉产生效果了。这时,医生将牙龈向下分离些,又用钳子轻轻一拔,乳牙掉了!
然后,医生将一大团棉花放进去,让他紧紧咬上15分钟。
我手心出了汗,问孩子疼不疼。他摇摇头,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走出诊室,奶奶正在紧张地踱步。
拔牙的过程基本就是这样了,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后来我们在诊室外面玩积木,15分钟后吐掉棉花,一切都很好。孩子还安慰奶奶:不疼,只有一小会儿有一点儿疼,没事的……
我花99元办了张会员卡,会员拔乳牙免费,家人看牙也有优惠。
医生帮我们包好乳牙,还告诉我们,要多让孩子咀嚼食物,不要舔牙齿,日常要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除此之外,我还第一次了解了“六龄齿”的“窝沟封闭”。
顾名思义,“六龄齿”是六岁左右长出的牙齿,是口腔里最早长出的恒牙。“六龄齿”共4颗,上下左右各1颗。
“六龄齿”很重要,处于所有牙齿的中心地带,可以说是牙齿的“支柱”。同时,它也很容易发生龋病,因为萌生得早,而且窝沟裂隙较多,如果刷牙不到位就会龋坏。
医生说,预防“六龄齿”龋坏,可以给牙齿做“窝沟封闭”,价格大约是每颗一百多元。
经过咨询亲戚朋友,我已经确定要给小朋友做窝沟封闭了。现在我们还没有长出“六龄齿”,之后会多多观察。
养娃真的是操不完的心,这边刚搞清楚牙齿问题,那边又要应付小朋友的“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所有人都要换牙?为什么有乳牙和恒牙?嘴巴里共有多少牙齿?爸爸的牙也坏了,如果拔了还会长出来吗?……
这些问题难不倒我,搬来绘本就可以解决了。当然,最重要的是,孩子换牙期也需要安抚啊!让他知道这是长大的必然过程,不用紧张,所有孩子都会有这个神奇的经历。
关于换牙的绘本故事
作为全人类都要经历的换牙期,自然是有许多经典绘本故事的。
七十多年前,美国绘本作家罗伯特﹒麦克洛斯基,曾经带着妻女一起在小岛上生活。在那里,他将家人的日常生活画了出来,成为后来知名的“海边三部曲”。其中有本《海边的早晨》,讲的就是大女儿塞尔换牙的故事。
绘本形象地刻画了小塞尔换牙的复杂心情:发现牙齿会晃时的担心,认为自己长大时的惊喜,向小动物宣布秘密时的激动,还有牙齿丢失时的失落……细腻而有温度的画面,非常动人。
《牙齿牙齿扔屋顶》是原创绘本。书中小妞妞的门牙掉了,爷爷说要把牙扔到屋顶上,以后个子才能长得高。
我们老家风俗和书中不同:下面的牙要扔屋顶,上面的牙则要扔水沟里。这样下面的牙会快快向上长,上面的牙也能快快长下来。
这是本能够勾起童年回忆的书,可以让小朋友知道我们小时候的成长环境。
此外,还有乳牙怎么也不掉的《一颗超级顽固的牙》,幽默搞笑的《我的牙掉了》,牙齿掉后忙着告诉邻居的《玛德琳卡》,还有兄妹俩的搞笑故事《我那颗摇晃的牙齿绝对绝对不能掉》……都能让孩子从别人的故事中,获得类似成长的认同感。
关于换牙的科普绘本
我家小朋友4岁多时读了《张开嘴巴,牙齿学校在里头》。那时我还觉得有点早,没想到却是孩子读的第一本关于换牙的书,不至于让他在面对换牙时一无所知。
这本是我认为必收的科普书,我买的时候大概是在孕期。有趣的图画,将牙齿知识讲得很生动,既能涨见识,又能让孩子养成刷牙的好习惯。当然啦,也能初步让孩子知道乳牙、恒牙与掉牙这些事儿。
另外还有藏有小机关的《换牙书》,“加古里子虫牙绘本”里的《我的牙齿长大了》,都深入浅出地讲了换牙知识,足够回答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有助于养成刷牙习惯的绘本
换牙期,尤其不能疏忽刷牙习惯的养成。
我们去拔牙时,医生说要每天早晚都要刷牙,每次至少刷2分钟,上下里外都要刷到。虽然平时我们也会说,但到底医生说的孩子更愿意相信。
如果孩子不愿刷牙,可以读些绘本帮助养成习惯,比如《小熊不刷牙》、《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牙婆婆》、《我的牙齿亮晶晶》、《白骨小哥》等,都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告诉孩子刷牙的重要性,两三岁都可以开始读的。
另外,还有科普的《牙齿大街的新鲜事》,讲两个坏家伙想在牙齿大街挖洞盖房子,想要破坏我们的牙齿,幸亏牙刷带着警察来赶跑了他们。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直观地了解龋齿的危害,当然也有助于养成刷牙的好习惯啦!
我家小朋友换牙的经历,就先讲到这里了。你家都有怎样的换牙故事呢?留言交流下呗!
* 作者简介:石霖,文字客,绘本控,执着写字,简单生活。
欢迎投稿,邮箱:tg@yrbaby.c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
-
- 大脑发育头3年,在家这样做让孩子更聪明!
- 宝宝的发育情况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比如6个月翻身还不利索,快2岁了还只会说简单词语……对于这些问题,在排除了病理原因之后,其实是孩子发育有个体差异,要多给孩子学习和练习的机会。成长发育本身就是孩...
- 小红姐产房故事
-
-
-
- 孩子的发育3岁前以营养为主,3岁后以生长激素为主?
- 答:不是一些读者留言说,抖音上很多博主都这样说,所以3岁以后睡前不能喝牛奶,以免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影响长高。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人的生长过程,本质是人的组织细胞代谢、增殖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受基因调控...
- drpei
-
-
-
- 权威解答:女性接种新冠疫苗需注意什么?转给身边的她→
- 近期关于女性接种新冠疫苗的一些问题引起热议备孕期间能接种吗?妊娠期间能接种吗?月经期间能接种吗?官方最新“接种问答”对于这些问题有了明确的解答!育龄期女性可以接种吗?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
- 医聊家
-
-
-
- 恒牙长在乳牙后面?!去医院给孩子拔牙后,我才知道这些事儿……
- 置顶 儿童心理课堂,伴你探索解读儿童心理,阅读、看见作者:石霖图片:《我的牙掉了》周末,小朋友正在啃鸡肉,突然说:“疼!肉夹到牙里了!”他自己抠了会儿,还嚷嚷疼。我看了牙齿外面,没什么异样,用手摸...
- 儿童心理课堂
-
-
-
- 幼儿园算数凑十法及破十法,很适合大班孩子学习!
- 学龄前宝宝还没有建立起数的概念,因此,对于数学的加减法学习是比较困难的,幼儿学习加减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家长不可以操之过急,慢慢从十以内的加法开始教起。今天为家长们介绍一下凑十法的学习...
- 幼儿园手工
-
-
-
- 龙老师原创视频|当孩子问“烧纸的人在干什么”时,父母如何回答?
- 当孩子问“烧纸的人在干什么”时,父母如何回答?烧纸不是迷信,而是对祖先的缅怀。关注“亲子作家龙春华”视频号,龙老师每天跟你分享一个家庭教育知识!不要小瞧这一分钟哦!带娃的烦恼,夫妻的难题,自我的成...
- 龙春华亲子实践课堂
-
-
-
- 孕妈妈带“球”运动,请get这些运动秘籍!
- 关爱孕妈妈上周,小编向孕妈妈们分享了带“球”运动的多种好处,很多孕妈妈(包括关爱孕妈妈的准爸爸们)在后台留言,向小编咨询孕期运动适宜的运动方式及注意事项。今天就和小编一起看看吧~孕妈妈适合运动的时...
- 人卫健康
-
-
-
- 妊娠纹不是所有人都有,有这些表现的女性,孕期少添烦恼
- 作为女人,不管什么时候都希望自己会是美丽的,都希望自己能有非常平滑的肌肤。可是,一旦怀孕之后,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预测的,尤其是妊娠纹,总是女人再不喜欢,它也不会随着女人的心意而不出现。比起孕吐、水...
- 杏妈说育儿
-
-
-
- 陪妈妈产检的孩子“火了”,惹网友羡慕:自己求来的二宝自己负责
- 文|好孕姐现在说起生二胎,很多人不愿意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经济压力大,生不起。而另一部分原因,是考虑到大宝的感受,担心委屈了孩子。所以,因为担心孩子不愿意、不接受,多少夫妻都默默放弃了生二胎的打...
- 好孕
-
-
-
- 带孩子看病,如何与医生高效沟通?这4点很关键!
- 孩子患病,经常是起病急,病情又容易反复而且变化多端。最麻烦的是,孩子不会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不适和要求,一些低龄孩子也不能完整、准确地自我表达病情,所以在孩子就诊的时候,需要爸爸妈妈做好充分准备。物...
- 育学园
-
-
-
- 3岁女童上厕所“掏来掏去”,只因宝爸不自觉,一周后紧急送医
- 文|秘籍君为人父母都知道,孩子最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家长的言行举止都可能成为孩子的效仿对象。之前我曾见过爷爷带大的孩子,端茶杯的姿势都与老人家如出一辙,看得旁人好笑不已。只是,有些行为模仿起来是逗...
- 育儿须知
-
-
-
- 多名孩子突发脑出血!医生曝光的罪魁祸首,很多家长都在犯!
- 很多家长在婴孩哭闹的时候,喜欢用摇晃的方式安抚孩子,殊不知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这个错误所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惨痛的。下面我从几个病例说起。这是一个只有3个月大的男婴,却因脑出血刚刚经历了一次开颅手术。...
- 三甲传真
-
-
-
- HPV疫苗与新冠疫苗间隔多久注射?不同厂家疫苗可以交替接种吗?看中疾控怎么说
- 不同厂家的疫苗可以替代接种吗?HPV疫苗和新冠疫苗间隔多久注射?下图为您解答接种疫苗相关问题。
- 未央健康
-
-
-
- “清明节”被孩子问到这些问题,该如何回答?
- 作者|木棉花清明带儿子去扫墓,他一脸疑惑的问我:“其他来扫墓的亲人死后会和你的外婆一样去到另外一个世界吗?”我想了想,蹲下身认真地对他说:“儿子,你说得对,她们都会去往另外一个世界……”心理学家说...
- 超级育儿师
-
-
-
- 1-3岁这些食物尽量少吃,你知道吗?你们家还在吃吗?
- 关爱宝宝的你,还需要看看这几篇:1、孩子发烧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你不懂2、起早给宝宝准备的这些早餐,越吃越不健康?看看你家有吗?3、冬天洗澡挑对时间,怎么洗不感冒,生病了还能洗?宝宝洗澡学问大4、气温...
- 儿科医生鱼小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