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3句不离“屎尿屁”,偷着乐吧!这样接招,娃也开心!
  • 来源:育学园
育学园 育学园是权威妇儿专家聚集平台,提供0-6岁权威育儿知识,解决妈妈的健康问题。关注育学园,为了宝宝和妈妈更好的明天! 376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最近闺蜜跟我吐槽她家宝贝:“你说我家桃子,不说话的时候可可爱爱,一说话不知道怎么的,最近满屎啊屁啊的,全是重口味。在家还好,我能hold住,但在外面公众场合,就很尴尬了。就比如昨天在小区玩,一个路过的老爷爷放了一个响屁,桃子突然站起来大喊一声:噗,好臭!谁放屁啦!妈妈谁放屁啦!是你放屁了吗?顿时感觉自己社死当场......”画面感太强,听完我忍不住一阵狂笑。每个孩子都会有这样一个阶段,对屎尿屁格外感兴趣,甚至有的孩子还会说一些听起来很“过分”的话。这说明天使宝宝要黑化了吗?我们应该如何接招呢?看完这篇你或许就有答案了。


01—孩子满嘴屎尿屁,是好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要先了解孩子说这些话背后的含义。◆ 污言秽语敏感期如果你家孩子处于3-6岁的阶段,开始对屎尿屁特别感兴趣,出口成脏,那么恭喜你,说明孩子已经到了污言秽语敏感期(也叫诅咒敏感期)。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屎尿报以浓烈的兴趣,甚至拉屎都有仪式感。比如,每次拉便便,每拉一坨就低头看一眼,一副很满意的样子。然后再拉一坨,还不忘跟你解说“妈妈,这坨小,我还有一坨。”拉完还会蹲下来跟便便say goodbye,最后才按冲水。◆ 孩子在求关注有时孩子还会邀(qiang)请(la)你,和TA一起观赏杰作,然后一本正经地,跟你介绍他的排泄物:“妈妈,我拉了个胡萝卜。”“妈妈,我今天拉了沙琪玛。”“妈妈,妈妈快来看呀,我拉了一个9耶,你看你看.....”甚至在饭桌上,也经常语出惊人。“妈妈,那个黄色的是便便吗?”打个嗝还要问一句:“妈妈,是不是我的屁迷路了,从嘴巴里出来了……”几个回合下来,要是家长每次反应都很异于平常,那孩子算是找到吸引爸妈注意力的法宝了。一天不说个三五十个“屎尿屁”,都觉得孩生太枯燥。◆ 孩子的社交语言你会发现,有些孩子在家挺好的,上了几天幼儿园回来,说话突然变重口了。不是黑幼儿园,这是小朋友们之间独有的社交语言。有一次我陪闺女参加幼儿园的运动会,旁边坐着一个小男孩和他爸爸。周围都是人,小男孩突然说:我爸爸放屁了。没想到我闺女脱口而出:我妈妈也放屁了。两个孩子抢着说自己家长放屁,独留爸妈在风中尴尬一笑。那场景,永生难忘。


02—别高兴太早,还有更过分的话
如果你以为污言秽语就这点杀伤力,那可就“轻敌”了。孩子还会说一些听起来更过分的、更有冲击力的话。比如:情况一:“臭粑粑,打死你!臭屁熏死你!”“坏妈妈,去死吧!哼!”这是在发泄情绪。孩子说出这些话之前,一定发生了让ta不开心,甚至生气的事情。别轻易说没有哦,你仔细回想回想。情况二:爸爸在看球赛,一激动说了句“握草,球进了!”,看到爸爸兴奋的样子,坐在一旁的孩子两眼放光,张口也来了句“握草,球进了!”这是在模仿。还有时候,身边人争吵,说过一些带有爆破音的话,比如“放屁!、滚、KAO”等,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很多时候,孩子并不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但会说出来只是因为他们听到过别人也这样说,单纯模仿,觉得好玩。不过好在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这些污言秽语对他们的吸引力会逐渐减弱。那么孩子正处于这个阶段的家长,该如何应对呢?


03—家长如何接招?
《正面管教》中说到,“孩子的行为背后有其目的和观念,但孩子意识不到,那是隐藏的‘密码’。成人要做的是,识别出这些行为背后的目的,进而有效地帮助孩子改变某些行为。”所以,当家长基本断定孩子已经进入了污言秽语敏感期时,下面6条建议或许能帮到你。1)理智看待听到孩子说脏话,先不用慌,不用急着指责谩骂孩子。孩子本身没有恶意,所以稳住自身情绪,是第一步。如果孩子说“臭妈妈”,我们先冷处理,当没听到或转移话题,说“我是香妈妈,你闻闻~”如果是更过分的话,也可以用顺势转移话题法,比如“打死爸爸,就见不到爸爸了。”或用下面的方法。2)直言感受用感受,代替指责,严肃认真地和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你这样说话,妈妈听了心里很难受,很不舒服。”这样回复一次,或许孩子没有改变,但多次以后,孩子会慢慢根据家长的反应内化这种情况。3)教孩子表达情绪正向引导孩子,说出说脏话的原因,注意不要夹带威胁。比如,“爸爸很好奇,你为什么这么说呢?你要再这么说爸爸就不要你了!(后半句不可以说哦)”如果因为生气愤怒而说,那就教孩子正确表达情绪,比如,“他抢我的玩具,我好生气,讨厌他!”4)以身作则父母之间可以约定,尽量不在家里争吵、说脏话;如果无法避免,也要尽量让孩子呆在自己的房间,不在他面前争吵。5)筛选资源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我们在给孩子看视频、看书之前,要先替孩子筛选,把控内容的健康性。远离毒动画、毒绘本。6)绘本教导家长可以给孩子看一些关于屎尿屁、表达情绪的绘本。比如:《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我要拉粑粑》《尿尿》《哎呀,屁来了!》《好臭好臭的屁》《生气王子》总之,和孩子以硬碰硬不是好的解决办法。让我们一起点亮【在看】+【点赞】,对孩子多谈感受少些指责吧,毕竟他们能黏在我们身边的时间,也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年。最后,来个送分题:孩子3句不离“屎尿屁”,是在向家长传递哪4种信号呢?留言区坐等课代表。参考文献: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family-life/family-dynamics/communication-discipline/Pages/Swearing.aspx再看看这些也许对你有帮助的文章:
一图读懂:什么样的JJ包皮太长,需要割?

孩子跌落,千万不要马上抱起!

<< 36 37 38 39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