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越懒,孩子未来越成功
- 来源:超级育儿师
作者丨葡萄妈
来源|男孩派(ID: boy666dj)郑渊洁说:“孩子的成长,成也母亲、败也母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用来锻炼他们的事情是有限的。如果妈妈替孩子做了本属于他们的事情,孩子的成长空间就会被压缩。满分的妈妈,最容易养出零分的孩子。有时候,妈妈偷的懒,反而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
闺蜜有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习惯睡懒觉。每天早晨,她催促女儿好几次,女儿依旧赖在床上,嘟囔着:“我再睡会儿。”结果开学不到一个月,已经迟到了五、六次。每次迟到,女儿在学校挨了批评,就会回家抱怨妈妈没把她叫起来,害得她挨老师批评。闺蜜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告诉女儿:“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
从明天早晨开始该几点起床你定好闹钟,如果闹钟响了,你还赖着不起,妈妈也不会管,一切责任自己负。”女儿完全不放在心里,毕竟之前妈妈也说不管她,最后还是忍不住催她起床。
第二天早晨,闹钟响了,她还在床上赖着,等着妈妈过来喊她起床。然而,这一次,妈妈铁了心不管了。等到她自己起床的时候,已经九点多,上学又迟到了。回到学校,老师当着同学们的面批评了她,让她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后来,只要闹钟一响,女儿就会自己爬起来。甚至还学会了晚上提前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收拾好自己的书包,把时间都利用好。半学期过去了,女儿早晨起床上学,再也不用大人说了。赖床是很多孩子的毛病。为了孩子上学不迟到,很多妈妈都是直接掀开孩子的被子,反复催促。妈妈们忍不住抱怨:孩子怎么这么懒呢?其实不是孩子懒,而是妈妈太勤快,剥夺了孩子的主动性。一个孩子的自觉,永远都来源于自己,而不是外力。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张图片。图片上用加红加粗的字体写着:不要喊妈!有困难第一时间请尝试着自己解决,不要第一时间就喊“妈”!
谢谢配合!合作愉快!
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就喊妈的事情,真的很常见。同事跟我说过这样一件事。她女儿还在上小学,有一次,孩子写数学作业写了不到十分钟,就声音嘹亮地开始喊:“妈妈,这一题我不会写,你快点过来。”当时还在洗碗的她,想也没想就放下手里的抹布,走进女儿房间,拿起作业本看了一下,然后告诉女儿解题的方法和步骤。没过多久,孩子又有不会的题目,她只好快速完成手上的家务,坐在孩子旁边辅导作业。好不容易写完作业,她跟孩子商量:“以后不会的问题,你自己先想要想,好吗?”孩子笑嘻嘻的,特别不在乎地说:“可我有你啊,我不会的题目,你都会告诉我答案啊。”正是女儿这一句脱口而出的话,让她突然警醒。在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总是下意识地直接给出答案,忽略了这样的举动会让孩子越来越懒得动脑,丧失了独自思考的能力。可就如爱因斯坦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后遇到问题就只能依赖别人,他只能永远停在原地。想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就应该把思考的能力还给孩子。
在他们提出疑问的时候,妈妈可以多“装傻”。就像后来女儿再问同事作业怎么做的时候,她就会跟孩子说:
“这道题妈妈也不会,你学会了也教教妈妈吧。”渐渐的,孩子喊妈的时间少了,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也会先自己想想怎么做,想不出来就翻翻课本。当妈妈懒得动脑了,孩子就会自己专注的解决问题。以后做什么事情,都会想办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很高效的完成自己的目标。
教育家卢梭认为:“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式,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在孩子看来,妈妈不断重复的道理,说多了也就成了指责和批评。知乎有个网友,小学的时候,妈妈每天早上都会反复叮嘱她:“上课别开小差,好好听课,不然成绩会下降。”
“不懂的问题,要多问老师,知道了吗?”
“放学了就回家,不要在路上玩,听到了吗?”这种唠叨一直换汤不换药。
初三的时候,她妈妈早上六点多,就开始在她耳边说:“你现在不起来背书,还能考上高中吗?”
“你不拼命学,肯定考不上。”
“早上就是记忆最好的时候,你还不起来,天天都没点规划”
……
类似的话,她听了成千上万次。妈妈每说一次,她内心就烦闷一次。
虽然有时候能理解妈妈的唠叨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警告。但是天天都听着一样的话,让她整个人变得越来越消极,最后不管做什么都破罐子破摔,甚至跟妈妈对着干。时间久了,内心还萌生出一种自我怀疑,觉得她自己是不是真的做什么都会出错,做什么都不行。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超限效应”。意思是指某种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让人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妈妈的每一次说教,都是对孩子心理上的一种刺激。说教的次数太过频繁,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耐烦。而且长时间的唠叨,会让孩子形成一种“限制性信念”,也就是固定思维。它的存在,会让孩子慢慢觉得自己就像妈妈嘴里说的那样,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限定了自己的成长。
作家毕淑敏在《学会生病》中讲了自己和儿子的一个故事。有一次,她看孩子蔫蔫的,习惯性伸手摸摸孩子的额头,发现孩子生病了。她刚想到家里专储药品的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因为她突然发现,每次孩子生病,都是她在照顾孩子,孩子也习惯性依赖她了。于是她停下来,认真地跟孩子说:“你都这么大了,必须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孩子得意地说:“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怎么办,找你。”毕淑敏问他:“如果你找不到我,也找不到爸爸呢?”儿子有点不以为然:“那我就忍者,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看着事事都依赖着自己的儿子,这一次毕淑敏铁了心让孩子自己去医院看医生。儿子拧不过她,只能摇摇晃晃地独自出门。孩子刚出门,毕淑敏就后悔了。她觉得自己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她忍不住担心孩子,害怕孩子路上遇到什么意外。但她更清楚:她可以照顾孩子一时,但没办法照顾孩子一世。正如她在文中写道:“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包括生病在内的许多苦难。
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
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妈妈想给自己的孩子最精心细致的照顾,是本能。
但如果我们就不愿意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又有谁能无微不至地贴身照顾他呢?就像《少年说》里的一个妈妈,因为老母亲生病了,所以回去照顾老母亲一个月才回来。结果已经高一的儿子却吐槽,妈妈不在家的一个月里,他没吃过一顿好饭,爸爸也不给他做饭。妈妈反问儿子:“爸爸不给你做饭,你为什么没有想到给爸爸做?”
“我很想回到小时候,天天带着你,但是人要学着自己长大,学会走自己的路。”有些路只能让孩子自己走。
妈妈放手,是给孩子上的人生中最关键的一课,也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因为学会独立,学会生活,这些,都是人一生幸福的根本。
妈妈这个角色,本身就带着偌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很容易让妈妈在教育好孩子的时候失了分寸。可是事事都太用心、太用力,不是爱,是伤害。妈妈控制太多,孩子就没机会学会负责。妈妈说太多,孩子就没机会学会自己思考。妈妈包办太多,孩子就没机会学会独立。如果想要教育好孩子,需要妈妈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过界。文末点个「在看」吧,为了孩子,请妈妈们“懒”一些。*作者:葡萄妈,来源:男孩派(ID:boy666dj)
-
-
- 妈妈越懒,孩子未来越成功
- 作者丨葡萄妈来源|男孩派(ID: boy666dj)郑渊洁说:“孩子的成长,成也母亲、败也母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用来锻炼他们的事情是有限的。如果妈妈替孩子做了本属于他们的事情,孩子的成长空间就会被压缩...
- 超级育儿师
-
-
-
- 废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让他用喜欢的方式长大
- 怎样才能每天都收到这样的文章呢?只需关注“今日教育考试”!“孩子不喜欢就别逼他。”周末,朋友来家里做客,赶巧遇上儿子练琴的时间。坐在钢琴前的儿子一脸不情愿,一首简短的曲子还未弹完,就开始找各种借口...
- 今日教育考试
-
-
-
- 4岁女儿去世,两度丧女的妈妈决定……
- 全文共1551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50秒。2021年4月13日下午4时多4岁女孩于思涵走了她走得静悄悄却也轰轰烈烈在生命结束的那一刻她在医护人员的见证下捐献出最尊贵的“生命之礼”一肝两肾两眼角膜“女儿没有走远,她...
- 新闻夜航
-
-
-
- @家长,关于孩子的性教育,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
- 儿童性教育,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今天,健康报特邀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教授 马军,为各位家长及孩子们科普那些关于儿童性教育你要知道的事。儿童性教育这些误区是要小心一是对性教育定位有误,认为...
- 健康报
-
-
-
- 上海妈妈给8个月大婴儿请外教:从小被“全副武装”的娃真能赢在起跑线?
- “内卷”一词发展至今,已经不再是996社畜们的专属,内卷之风早已蔓延到了教育界,很多家长送孩子出国就是为了让自家小孩逃离被卷的命运(殊不知留学生也难逃一卷)。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已经步入了内卷的洪...
- 常青藤家长会
-
-
-
- 凌晨3点,我把孩子从洗衣机里抱了出来……无数妈妈看完泪崩!
- 生孩子是一件辛苦的工作,让母亲受尽了十月怀胎的痛苦。养孩子也不容易,母亲需要继续照顾孩子,恨不得有10分力使出12分的力气。可是在夜深人静,自己一个人带娃的时候,女性或许会感觉心里有些不是滋味。01有一...
- 爸妈说事
-
-
-
- 坏情绪对怀孕影响究竟有多大?这样调节备孕情绪更助孕
- - 这是陪你好孕的第2042天 -情绪会影响怀孕吗?你还在为怀不上孩子发愁吗?很多人在为怀不上孩子发愁时,时不时会出现这样的想法:医生开的药我一直在吃了,可是怎么还是没有怀孕呢?然后每天小心谨慎的计算着日...
- 生殖医学空间
-
-
-
- 孩子出不出色,与母亲的性格关系重大
- 每一个幸福快乐的妈妈都在“母亲大学”找到了力量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有一天,一位身为大学教师的朋友跟我聊起他那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夫妻两...
- 母亲大学
-
-
-
- 6岁女童到周五就肚子痛,父母带她检查,医生:你俩离婚吧
- 随着现在的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因此很多家庭中,爸爸妈妈都会因为工作繁忙,而疏于对孩子的照顾。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孩子就会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但是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而言,爸爸妈妈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不仅如...
- 中小学家长手册
-
-
-
- 宝宝米粉要吃多久?最多不能超过这时间,否则伤害远超家长想象
- 父母大多都是第一次,在养孩子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难题,一时间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随着宝宝的年龄增长,孩子的喂养方式也会发生改变,给孩子吃的东西也有所不同。有些对科学喂养知识不了解的人,很容易错误...
- 杏妈说育儿
-
-
-
- 承认吧,谁还不想躺着就把儿育了
- 经常看留言会发现我们号读者有个巨大的优点,就是佛。别人家吭哧吭哧钻研如何把普娃鸡成牛娃的时候,我们读者在认真吃喝、好好生活、松散育儿,二十年后娃会不会成才不知道,不辜负一天天的当下才是正经事。今天...
- 樱桃写的
-
-
-
- “回流儿童”的无所适从:看似比留守儿童幸运,实际上却身处地狱
- 文|好孕姐“王姐,你们这是要去哪儿?”当时疫情尚未缓解,我却看到隔壁王姐拖家带口,扛着行李要出门,中间还带着他们的孩子。这让我很是好奇,忍不住上前询问,这才得知开学在即,王姐儿子在城里根本找不到学...
- 好孕
-
-
-
- 一件衣服害孩子反复肺炎3个月,幼儿园提醒:家长们注意,这些衣服少买!
- 有小宝宝的宝爸宝妈都会尽心给宝宝打扮,买各种各样好看的衣服,比如带亮片片的,或者带小珠珠小配件的:但这种衣服有潜在的致命危害!医生提醒:四岁以下小朋友衣服最好穿纯棉纯色的,尤其不要穿带珠珠片片的衣...
- 幼儿园手工
-
-
-
- 肚脐连着肠子不能洗?抠肚脐为何有尿意?看肚脐形状能辨病?医生一文带你了解真相
- 婴儿带着胎盘和脐带一起娩出后,脐带就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产科医生或者助产士把脐带剪断、结扎、消毒,脐带残端形成的“遗迹”就是肚脐。肚脐既没有连着肠子,也没有连着血管。肚脐里面的污垢和搓澡搓出来的...
- 全民较真-腾讯新闻
-
-
-
- 母亲节:这张“喂奶照”火了!
- 点箭头指向的 利剑文摘 关注我世界上最好吃的是什么?催人泪下!每一个人请对妈妈好一点看哭了!看着小猴子无论怎样也不肯离开已经死去的妈妈,拒绝救援人员的奶瓶去吸吮着母亲早已不可能再有的乳汁,颤抖着抚摸...
- 利剑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