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舔狗的世界里,做一只特立独行的佩奇
  • 来源:末那大叔




昨天关于佩奇的一个电影刷屏了,让大家都聚焦在了“小猪佩奇”身上。





正逢2019,关于猪,我想讲点不一样的。


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写过一只很个性的猪。


不懒散,不贪吃,这只猪不仅能学各种声音,还能蹦上房梁,灵活得很。


但老乡们不喜欢这只猪,它桀骜、力气大、跑得快,太不好控制。


他看着这只猪,却感慨地写人:



“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


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


人生路途中,我们为自己设立了太多的标准……”



很多人从生下来,就被告诉“要合群、要低调”,因为“枪打出头鸟”。



所以大家都说好的,我们便学;


大家都点头的,我们便夸。


大家把人性的弱点研究地透透的,专挑甜的喂,香的吃。


但其实,我挺羡慕王小波笔下的那只猪,能在这个拍马的世界里,做自己。





早前我特别喜欢看一档节目,叫《第10放映室》。


不是因为他给我宣传了多少好的电影,而是因为他犀利的“毒舌”。


有人评价,这节目就是一面照妖镜,让任何烂片都无所遁形。





王家卫的电影《2046》上映后,很多人觉得不好看,但碍于导演的名声,也说不上哪里差。


而《第10放映室》毫不留情地说:


“王家卫这三个字,是划分小资文艺青年的标准。


大家看不懂也不敢说,怕被觉得没文化。”


电影《十面埋伏》上映后反响很好,好评如潮。


但却没逃过《第10放映室》一针见血的点评:


“这种带有手工作坊痕迹的电影,对电影市场的未来,是好是坏?”


后来这个节目很遗憾地下架,成了我心里比较惋惜的一件事。


网上有句调侃叫:“认识的人越多,就越喜欢动物。”


为什么?因为这个年代,敢说真话的人少了。





中国最敢说真话的人,王梦恕绝对可以排前三。


他是中国工程院士,因为把毕生都献给了高铁事业,也被称为“高铁代言人”。


有次,他乘坐高铁商务舱,发现盒饭卖60块钱。


他当即就质问列车长:“怎么会这么贵?”


列车长说这不归他们管,但王梦恕没有就此罢休。


他回来就提了要求,多提供15块钱的盒饭给乘客。


他提过一个问题:


人这一辈子,最不该犯的错误是什么?


大家七嘴八舌,答案各异,但王梦恕心里的答案是:“不要说假话。”


大家都陷在假话的蜜罐里,就会被人性的弱点反噬。


大家都不说真话,这个社会没有希望。





电影《一出好戏》里,一群人被困在荒岛上。



大家以为世界毁灭了,他们是唯一的幸存者,已经做好了准备在荒岛上共度余生。


后来王宝强饰演的王根基发现了经过的邮轮,他知道还有回家的希望。


但是当他把这个真相告诉大家的时候,却被认为“疯了”,还被电晕了。


他不敢再讲实话,只好闭口不言。


于是所有人都成了圈里待宰的猪,而特立独行要活命的,成了有病的那只。





我还记得有个“艺术大师”在创作的视频,几百万点赞。


只见他手拿好几支针管,眼不看画布,脚下生风。


几步走过去,手一抖,大作完成,旁边闪光灯“咔咔咔”,派头十足。


然而出来的作品,却令人匪夷所思。





评论里,很多人几乎是用了毕生所学去夸,去附和大师的雅兴。


说实话,我宁愿说这位“大师”的画作是行为艺术,带有讽刺意味。


因为我真的做不到自恃“眼光独到”,违心地夸。


相似的事,在双十一晚会上也有发生。


马云作为首富界的第一文青,即兴在台上创作了一首《哆哆哆哆》。


乐队不知道该怎么伴奏,妮可基德曼无所适从地抬头望天,连马云都没找准拍子。


但台上的演员们,却是非常卖力地在跟唱、鼓掌,陶醉其中。





岁月静好的湖面上,愚蠢的根苗在盘根错节。


“天下艺术,为富不破”是一句笑话,也是一种悲哀。





王传君因《爱情公寓》出名,在拍完《我不是药神》后大火。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参演《爱情公寓》大电影?


他没有搪塞,也不圆滑,而是直接回答说:


“拍完《爱情公寓4》就应该结束了。你不觉得越看越像广告片吗?”


有人说他忘本,但我觉得他恰恰没有。


因为真正的忘本,是忘记自己的初心。


人要走出别人的眼神,才能收获心灵的自由。



敢于说真话,正视人性的弱点,才能清醒地认识这个世界。


比起精明的“拍马者”,我宁愿做一只特立独行的佩奇,当一个憨人。





名人

<< 36 37 38 39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