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行”的眼光:在上海进入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的摄影世界
- 来源:艺术新闻中文版
20世纪80年代初期,52岁的哲学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收到一台日本制造的傻瓜相机作为礼物。由此,摄影成为他观察世界的又一途径。一如他坚称自己不是一名哲学家,他也以 “外行”的眼光对待摄影。然而,在一场出版庆祝活动中,他随之展出的摄影大受欢迎,从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等国际展览一直展览至今,成为人们进入其理论世界的视觉通道。
8月24日,50幅让·鲍德里亚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摄影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ower Station of Art)展出。展览“消失的技法——让·鲍德里亚的摄影”(Car l'illusion ne s'oppose pas à la réalité: Photography of Jean Baudrillard)由艺术评论家费大为策展,鲍德里亚太太玛琳·鲍德里亚(Marine Baudrillard)担任联合策展人,将50幅摄影与布满展墙的硕大语录并置展出。在此,文字和影像构成互文,二者分别透露的线索互为印证,共同揭示出鲍德里亚对于摄影、真实与幻象以及的思考。
出生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哲学家与后现代理论家鲍德里亚在一个政治经济结构发生巨变的社会中,以仿真(simulations)和拟像(simulacra)、媒介和信息、科学与新技术、内爆和超现实构成了一个后现代理论世界。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曾称鲍德里亚为“后马克思主义左派阵营中一个火药味十足的孤独漫游者。”他本人亦戏谑自己是“理论恐怖分子”,但他的拟像、符号消费和象征交换理论已成为后现代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思想坐标系。 鲍德里亚一直试图以退出游戏的姿态去参与游戏,以理论的暴力、爆发力去反抗符号的暴力。他的摄影行为,正是在对抗我们施加于图像的暴力。“对图像最残忍的暴力无疑是审美的暴力。我所感到遗憾的,是摄影的审美化,无论是把它变成‘艺术’的一种,还是将它置于文化的怀抱中。” 对于摄影与艺术的关系,鲍德里亚曾如此警告:“摄影的爆发对艺术自身关于图像的美学专断提出了质疑。而现在,如今,事情倒转了:艺术正在吞噬摄影,而非摄影将艺术吞噬。”
本次展览展出于1982年至2003年间拍摄的共50件摄影,摄于鲍德里亚在各个城市间行走的过程中,并以拍摄地城市命名。巴黎、圣克莱芒、圣伯夫、阿姆斯特丹、纽约、卢森堡,鲍德里亚在不同的城市中捕捉到物体、线条和光。凹陷的枕头,淹没于水中的废弃汽车,似乎残留着体温的扶手椅上的红丝绒布,破裂的墙角浮世绘,水杯中倒映出的巴士底狱,所有的摄影对象都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功能,只有“其他一切事物消失后残留下来的痕迹。”鲍德里亚企图呈现出纯粹的图像,为此,他必须“逐一剥除它的所有维度——重量、立体感、气味、纵深、时间、连续性,当然还有意义。”
约翰·伯格(John Berger)认为,摄影表现的是死亡,因为照片上不存在时间的延续。对于鲍德里亚而言,摄影则是一种丧失自己身份的行为,是“主体消失”的一种方式,亦是诱惑与被诱惑的一个过程。“一切都在消失的技法之中。只有以消失的模式生成的物体才是世界的他者。”如果“他者”存在的唯一方式是基于主体自身的消失,那么拍摄照片是将埋藏在现实之下的“他者性”挖掘出来,让世界作为奇怪的吸引者出现,并且将其奇妙的吸引力在影像中固定。
摄影批评家顾铮认为,鲍德里亚对摄影最为独特的理论贡献是“他完全抛开了从主体的摄影者的立场出发对摄影的解释,从被拍摄对象的立场出发来认识摄影的本质。”正如鲍德里亚在1998年一篇与展览同名的文章《因为幻象并不与现实对立》中写道:“你认为自己只是出于喜爱而把某个场景拍了下来——事实上,希望被拍成照片的是这个场景。在它登场表演时,你不过是配角。”在鲍德里亚的摄影中,主体借助技术“消失”,成为“他者”而获得真正的永生。
在题为《为何一切尚未消失》的文章中,鲍德里亚曾提出“在全球性的媒体-虚拟-网络垄断或霸权之下,人的存在显然只能以自身的消亡为代价。他只有以自身在技术层面的消失和融入数字技术的秩序为代价才能获得永生。” 他将现代性设想为一场始于西欧,随后在被西方宗教、科技、经济与政治价值标准输入的全球各地不断重演的巨大闹剧,而这一设想如今仍在被轮番上演的全球政治经济游戏所证实。
👇
何佩莲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取消
发送
我知道了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
确定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
已发送
朋友将在看一看看到
确定
写下你的想法...
取消
发布到看一看
确定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中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知道了
确定
趣玩
-
-
- 杀神之翼的背后:John Wick那些炫酷的枪是从哪儿来的?
- 点击上边的“机核”关注我们,这里不止是游戏 仅仅几年前,可能谁也不会想到,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基努里维斯能凭借一部本来不被所有人看好的爽片《John Wick》在影坛再起风云。 虽然这位悲伤的迟暮英雄
- 机核
-
-
-
- 向顶尖时尚买手取经,入秋职场穿搭要上天
- Hi,智白嗲们 转眼入秋了,秋装提上日程了吗?摩尔今天要给大家介绍3位买手总监,阅遍时髦单品的她们,很懂怎么打造轻松的职场穿搭。跟她们学入秋的选款和穿搭,最合适不过了。 来自Moda Opera
- 摩尔小姐
-
-
-
- 三分瘦七分穿,来份Lisa法则一起变“腰精”?
- 当队长每天早上对着自己64厘米的腰沾沾自喜的时候,BLACKPINK的人间芭比---Lisa以51厘米的腰围默默上了热搜。有网友还顺便黑了一下雷佳音:雷佳音头围61...队长没礼貌的笑了~ 而在L
- OFashion迷橙
-
-
-
- 开播就霸占热搜,他首次出演斯文败类,太带感
- 责编:K. 排版:mini鱼 韩国有个电视台,别家都是夏日时不时给大家纳个凉,他家却是致力于一年365天帮大家降降温。 还总是让我这种看个啥高能预警都恨不得全程关掉声音捂着耳朵的人……怕……
- K社
-
-
-
- 今晚,抽一个人和我约会。
- 人与人之间的约会,常常会遭受各种不可抗力的阻挠,最后无奈翻车。 而来自天南地北的现代人—— 一旦约起会来,翻车的状况更是层出不穷。 说起约会,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就是: “一会儿吃什么?”
- 猎影师
-
-
-
- 豆瓣9.8,这部扎心神剧,已陪伴我们25年
- 有这样一部情景喜剧,十年十季,是一代美国人心中的Number 1,也是很多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入门宝库。 传说它词汇简单,发音清晰,是了解美国都市文化的第一步...... 当年我也是为了学英语而看的,
- 花边阅读
-
-
-
- “港独”导演电影《花椒之味》将上映,网友已经在抵制
- 本文原创,转载联系。 一部讲述女性成长故事的电影《花椒之味》即将于9月6日登陆内地院线上映,但是其导演兼编剧麦曦茵却被爆出曾经支持“占中”运动,在个人ins账号上更是屡次发表“港独”言论。 据了解,《
- 影视业余户
-
-
-
- 真正的成熟,就是不动声色地做自己的摆渡人
- Sept. 3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 作者 | 哈叔 来源 | 哈叔的职场微课堂
- 灼见
-
-
-
- 数次秒删加戏,亲自下场撕X,马天宇是不是圈里最爱仗糊行凶的艺人?
- 插播个事情,最近有个抄袭了我2年的low b又来抄袭了。 相信这位叫“八爪娱记”的朋友,应该关注我的号有几年了,小编应该能看到这篇。 那么我想对你说,你爸爸种的枇杷树都比马云种的蚂蚁森林还要覆盖得
- 麻辣婊
-
-
-
- 知名美艳小花和18线男模有一腿,却惨被戴绿帽,如今背靠金主很嚣张
- 昨天,你的朋友圈应该也被“周琦”刷屏了吧?九哥真是严重怀疑,他堵上了身家性命买波兰球队赢。 只可惜了背水一战的中国队。当然,今天咱们不是要扒皮赌球黑幕,在没什么娱乐八卦的夜里,九哥还是给大家来一次匿
- 环亚九哥
-
-
-
- 一米多高香槟太夸张!魔术师斥资千万庆60大寿,EJ酱激凸亮相
- 前段时间曾经写过文章,魔术师和家人一起进行了豪华的游艇旅行,他们单单租赁游艇的费用就达到了600万美元。 近日本公众号记者夏基巴又作了深入的调查,原来魔术师此行重点就是庆祝自己的60大寿。除去租赁
- 篮筐比球大
-
-
-
- 听我的,“幸福小物件”比奢侈品更能治愈坏情绪~
- 大家好,我是L~ 最近总会听到身边的朋友抱怨广州的秋季真的很热,加上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很容易陷入低落的情绪……▼ L平时如果想要缓解这种糟糕的情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挤出一点时间散散心,或者自己安静地独
- FashionWeek
-
-
-
- “外行”的眼光:在上海进入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的摄影世界
- 20世纪80年代初期,52岁的哲学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收到一台日本制造的傻瓜相机作为礼物。由此,摄影成为他观察世界的又一途径。一如他坚称自己不是一名哲学家,他也以 “外行
- 艺术新闻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