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鳌专访]银行业如何抓住“碳”机遇?中国绿色金融体系还有哪些不足?
- 来源:国际金融报
“十四五”时期银行业的机遇今年,人民银行召开2021年研究工作会议时强调,“十四五”时期要紧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何大勇认为,除了要完成上述三大任务,金融机构还要抓住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首先是城镇化,其次是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中国目前城镇化率超过60%,城镇化带来居民财富增加,大量新增人口进入都市圈,新兴产业向长三角和珠三角聚集,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会加密,以及城市本身还有一些翻新改造升级的需求。另外,疫情期间,所有互联网公司估值高歌猛进,与数字化相关的产业有很多机会。”此外,何大勇表示,还有三个主要机会值得关注:财富升级、中国新动能产业以及资本市场。财富升级方面,中国居民财富翻番带来大量的消费以及财富管理的需求。新动能产业方面,如信息技术、半导体、消费、电子、生物医药等,这些新经济行业给银行对公业务带来很多机会。资本市场方面,银行可以做很多与资本市场的配套合作,服务新三板、交易所以及一些跨境的需求,也可以服务好企业与个人。
把握碳中和带来的变化“十四五”规划提出,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对于碳中和目标给金融业带来的影响,何大勇表示,最大的机遇就是客户群的调整。银行应把握住碳达峰碳中和给中国产业结构带来的变化。首先是新兴行业,比如清洁能源,中国风能、太阳能设备原材料占世界比重较大,中国锂电池原材料占全世界产能的60%-70%,一旦全球都搞碳中和,中国的产业会迎来较大发展,信贷投放能不能转到这些行业是关键。其次是汽车行业。目前国家大力推崇新能源汽车,整个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发生很大变化。第三是建筑改造行业,改造成为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因为中国建筑行业存量大。第四是节能减排行业,比如环保设备、污染处理设备相关的需求量会提升。第五,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从化石能源发展新能源,也需要很多财务投入。但是何大勇表示,过去中国在传统能源行业的风险暴露很大,未来财务成本或风险增加,银行能不能很快地退出将面临挑战。
绿色金融体系尚存不足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人民银行已经把绿色金融确定为今年和“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2016年人民银行发布了绿色金融的指引,截至2020年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1万亿元,中国绿色债券存量8132亿元,居世界第二。何大勇表示,从绝对的数量上来看,中国绿色金融规模不小,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从企业层面来看,首先企业在做绿色转型时,信息披露标准不够完善。第二,自身风险的评估不到位。比如受碳中和目标影响,哪些企业风险大,哪些企业风险小,转型需要做多少努力。从金融机构层面看,何大勇认为,首先金融机构的风险政策、营销指引没有更新。何大勇举了两个例子:一是煤电行业,10年后整个的风险不良率如果没有任何转型会达到20%。针对这样的行业,信贷政策需要调整,定价、风控都需要转型;二是节能、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绿色交通、绿色材料等绿色行业,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这些行业并不是过去金融机构看好的行业,所以相应的营销指引、风控政策都需要做调整,目前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其次,银行的产品覆盖范围少,产品创新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绿色投行、绿色债券、碳交易所、碳交易、ESG投资都有创新空间。从监管层面看,何大勇认为,首先与绿色相关的数据标准应鼓励或强制企业披露。第二,评价标准需要更新。比如什么样的企业算是绿色的,什么样的债券是符合绿色债券的标准,什么样的信贷可以享受优惠。第三,行业基础设施需要建造,比如我们是不是有更多的一些碳交易所或者是绿色债券的一些交易,这些基础设施是需要建的。第四,要树立一批标杆机构,其他金融机构在业务开展时可以借鉴。第五,要加强刺激。绿色信贷的风险权重可不可以减少,绿色证券、绿色债券的发行能否建立快速通道,这些将鼓励金融行业向绿色方向发展。记者:李曦子编辑:程慧责任编辑:毕丹丹—— / 好文推荐 /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全文)
这场论坛带你了解央行数字货币的机遇和挑战
中美“乒乓外交”蕴含很多智慧博鳌两份重要报告发布!揭示了哪些亚洲经济现状?|博鳌论坛现场
拜登砸2万亿,对标中国!“荒废”20年的美国基建能“超车”吗?中美专家深度分析→
日美联合声明涉华!我驻美驻日使馆相继回应:中方已向日美双方严正交涉!其图谋必定不会得逞!
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殃及全球!
从衣食住行到“大国重工”,第八届上交会“满满科技感”!
财经
-
-
- 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步入黄金时代
- >>>重点推荐<<<刘方|中信证券组合配置首席分析师S1010513080004中国资本市场深度研究:创时代,投未来—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步入黄金时代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成效显著,保有管理人数量1.5万家,...
- 中信证券研究
-
-
-
- 陈光明放大招!两大\"顶流\"一起出手:28亿狂买\"万亿5G龙头\"!
-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陆慧婧公募基金一季报披露密集披露,明星基金经理们一季度投资动向也为市场知晓。最令市场意外的是,陈光明旗下睿远多只基金同时大举加仓了中国移动!傅鹏博和赵枫旗下两只公募基金一季度合...
- 中国基金报
-
-
-
- 星展银行拟52.86亿认购深圳农商行13%股份 将成该行第一大股东
- 经济观察网 实习记者 俞琴 记者 胡艳明 4月20日,星展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展集团”)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星展银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展银行”)已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
- 经济观察报
-
-
-
- 终止与强生医疗合作,新华医疗“损失”近三成营收、净利
- 4月19日下午,新华医疗发布公告,受医用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等影响,下属子公司上海泰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泰美)与强生(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生医疗)将于2021年6月30日终止业务代...
- 中国医疗科技网
-
-
-
- 特斯拉深夜道歉!余承东回应华为卖车;北京市控烟协会反对电子烟监管新规
- 两则重要新闻:【反对!北京市控烟协会对电子烟监管新规提交反馈意见】 工信部3月22日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反馈意见截止日期为2021...
- 中国企业家杂志
-
-
-
- 深度拆解丨左手养猪右手金融地产,牧原生态圈能否经受住考验
- 此前,牧原股份(002714)陷入舆论漩涡,质疑者与拥趸者吵翻了天。现阶段,关于牧原股份是否存在财务造假的争论很难有明确答案,不妨暂且搁置,进而关注整个牧原体系的安全性是否可靠。 养猪让牧原股份实际控制...
- 证券时报
-
-
-
- 中金图说中国:2021年二季度
- 中金公司研究部发布了2021年二季度图说中国,本产品汇集了中金研究部宏观、策略、量化、固收、大宗、资产配置等各组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市场和资产价格的最新观点和数据更新。近100页的图册提供了对于中国市场的...
- 中金点睛
-
-
-
- 午评: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医美概念板块领涨
- 本报记者 张颖 见习记者 楚丽君 4月21日,A股三大指数早盘集体低开,指数盘中持续拉升,集体上涨,截至上午收盘,上证指数涨0.15%,报3478.06点,深证成指涨0.29%,报14143.17点,创业板指涨0.42...
- 证券日报之声
-
-
-
- 养老金最新“动向”出炉 新进增持35只个股成看点
- 本报记者 姚尧 随着2020年上市公司年报的披露,养老金最新持股动向也渐渐显露。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发现,截至4月20日,已有2000余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年报,占比近半。其中,养老金出现在6...
- 证券日报之声
-
-
-
- 咱银行人,暖!暖!暖!
- 适老助老咱/银/行/人/超/暖/心服务有温度 支付零距离2021年以来,济南市开展老年人支付服务专项宣传1260次,覆盖人数22.6万人次,堵截涉及老年人的电信诈骗案件31个。人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通过改善老年人支付...
- 金融时报
-
-
-
- 徐工机械拟发行股份吸收合并徐工有限 延续徐工混改步伐
-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进 4月20日晚,徐工机械(000425.SZ)发布公告,拟向控股股东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简称“徐工有限”)的全体股东发行股份吸收合并徐工有限。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上市公司作为存续公司承...
- 经济观察报
-
-
-
- 深夜重磅!刚刚,顶流基金经理重仓股大曝光:谢治宇、董承非、王宗合、刘格菘…
-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陆慧婧又到了基金2021年一季报披露的高峰期,“顶流”明星基金经理们的一季度投资动向也随之曝光。晚间,广发、兴证全球、鹏华、华夏、嘉实等基金披露旗下基金的2021年一季报,让刘格菘、董...
- 中国基金报
-
-
-
- 揭秘中国移动最赚钱的子公司一把手 与前任一样有魄力有眼光
- 知情人士透露,组建才几年的中国移动投资公司已经成为中国移动直属公司里最赚钱的之一,其投资回报之高效已为业内称赞。而其中的大功臣正是曾任中国移动投资公司董事长的何宁,不过,去年年中,中国移动投资公司...
- 运营商观察
-
-
-
- 永安期货回应IPO最新进展:目前的审核状态仍为“现场检查中”
-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姗 4月19日,永安期货股东财通证券在上证e互动答投资者问中表示,“永安期货现场检查已结束,现正处于检查反馈阶段。”这一消息立刻引发业内广泛关注,有业内人士认为,永安期货即将成为“期...
- 经济观察报
-
-
-
- [博鳌专访]银行业如何抓住“碳”机遇?中国绿色金融体系还有哪些不足?
-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首次把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月20日,央行行长易...
- 国际金融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