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挖过的“矿”,都成了坑..本轮牛市是否终结?
- 来源:新华财经客户端
点击上方“新华财经客户端”关注我们
加密货币面临多个利空 本轮牛市是否终结存疑以比特币为主导的加密货币行业从2020年下半年进入牛市周期,但在今年初以来多次出现价格大幅调整,比特币价格从4月中旬历史高点已经回落近50%。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除了对加密货币本身价值的质疑外,加密货币目前面临碳排放、监管打压和货币政策可能收紧等利空,但本轮加密货币价格的牛市行情是否正在终结则存在分歧。面临多个利空宏观经济研究机构MRB合伙公司绝对收益和外汇策略师圣地亚哥•埃斯皮诺萨(Santiago Espinosa)在5月25日表示,宽松货币环境帮助刺激了加密货币泡沫,而这一趋势在全球的缓慢解除将会最终成为投机性数字资产的一个利空。埃斯皮诺说,在环保担忧和对来自中国和美国等国的全球监管打压之下,仍旧认为加密货币将继续承压。在确定加密货币基本面上缺少明确性让这些“资产”极易出现令人头晕眼花的价格波动,就像最近几个月尤其是此前一周发生的那样。埃斯皮诺表示,现在很多市场参与者在担忧加密货币行业前景的不确定、界定基础价值的困难、加密货币相关巨大的能源消费以及再次兴起的全球监管风险。有越来越多的说法认为,基于在过去10年搜集的证据,加密货币也可以被视为极端复杂的技术性庞氏骗局。剑桥大学开发的“剑桥比特币电力消费指数”(CBECI)显示,比特币每年电力消费量约为100太瓦时,与瑞典、挪威和阿根廷等国的年消费量处在同一水平。据测算,每年比特币挖矿和维护运营带来近4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与新西兰、爱尔兰或瑞士等国一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由于现在每年新生产的比特币有三分之二位于中国,全球大部分加密货币的交易由中国贡献。埃斯皮诺认为,如果保持当前的状况不变,比特币的生产将令中国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的目标面临风险。在上周公布一批规则后,相信中国将会以更激进的方式对加密货币实施监管。埃斯皮诺说,由于加密货币本身的设计在于不让央行和政府介入,这些去中心化“资产”难以得到主流的支持。加密货币交易几乎无法撤销,同时面临税收和过度杠杆交易的问题,美国监管层对加密货币进行打压继而出现调整不可避免,美国国会今后将与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就持续监管计划达成一致。市场经纪机构嘉盛集团全球研究主管马修•韦勒(Matthew Weller)表示,已膨胀到2万亿美元的加密货币市场今非昔比,可能会对传统金融体系稳定构成了威胁,尤其是大量资金进出加密货币,可能影响央行通过传统金融体系对经济的调节能力。近期币圈普遍的担忧在于,一旦全球监管机构下定决心绞杀加密货币,其实可以做到的方法有很多。例如,不仅可以通过银行系统切断法币对加密货币的买卖支持,还可以通过网络审査,禁止一切关于加密货币的讨论和宣传推广等。本轮牛市是否终结存疑埃斯皮诺表示,尽管加密货币已经变得流行,但这些“资产”尚没有长期、可靠和可信的跟踪记录。“鉴于加密货币的高投资风险,我们仍然不建议买入加密货币。”埃斯皮诺认为,此前两个比特币价格周期的情况显示,由疫情引发的本轮加密货币牛市可能已经结束,比特币正在经受价格超买的解除。数据显示,比特币此前出现的周期性暴跌的低点高于前一周期的高点,此前两轮暴跌最大跌幅约为75%。目前,比特币价格从今年6.3万美元的高点已经下跌了40%以上,这显示比特币价格仍有很多虚高成分,有可能进一步跌至1.6万-2万美元的水平。埃斯皮诺表示,虽然上周比特币价格30%的跌幅让价格超买显著减轻,但价格趋势分析和挖矿成本趋势分析显示,比特币价格仍然昂贵,其“价值”仍然被高估。韦勒说,在流动性狂潮的支持下,各类资产均大涨,投机行为更频繁,加密货币也是其中一员。由于比特币价格大幅上涨后普通投资者或投机者已高攀不起,其价格也很难再出现暴涨,此前出现了投机者抛售比特币并买入其他更便宜的加密货币的现象。对于比特币牛市是否将结束,数字货币再度迎来“寒冬”, 韦勒表示,时间会给出答案,但对此持怀疑态度。韦勒说,比特币在牛市中暴跌是常态。比如,在2015-2017年比特币牛市最终触顶之前,比特币出现过7次、每次幅度为30%的独立回撤行情,而日前的暴跌只是当前牛市周期中第三次幅度为30%的回撤。目前,市场更担心的是,高通胀数据之下,美国或许即将面临流动性的收紧,一度被流动性堆起来的币圈自然也会收缩。不过,埃斯皮诺认为,鉴于区块链技术的成功,加密货币不大可能在近期消失。不管有没有数字货币在流通,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颠覆性创新非常有可能会继续下去。韦勒认为,比特币在加密数字货币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很难被撼动。目前,加密货币市场处于牛市阶段,所以各种山寨币普遍上涨,进而拉低了比特币的市场份额。未来市场进入熊市阶段,比特币的市场份额又会提高。(记者刘亚南)
延伸阅读:
那些挖过的“矿”,都成了坑......
一夜暴跌30%、一个月价格几近“腰斩”、爆仓者两手空空……
近期,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价格暴涨暴跌,激起围观者惊呼、投资者哀叹。从挖矿到交易再到融资,“币圈”乱象横生,监管整治已出重拳,投资者应远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
荒凉的河岸边,一栋钢管、彩钢板等材料搭建的简易厂房中,一排排大铁架子上近千台电脑主机正高速运转,散发出阵阵热浪,风扇嗡嗡作响。
如果不是当地人,没有几个人知道这里是一处比特币“矿场”。给“矿工”送饭的车每日从四川省康定市姑咱镇出发,走过一段地图上都没有的土路,半个多小时才能到达。
像这样隐蔽在深山峡谷中的“矿场”在川西地区不在少数,“矿主”们盯上的是这里廉价的水电资源。
他们不少以“水电消纳”为名、打着“数据中心”的幌子,从事着比特币挖矿。
“哪里的电价便宜,我们就往哪里走。”一名“矿主”告诉记者,春夏丰水期一般在川西地区挖,等到冬天他就“转战”内蒙古、新疆等地,利用火电继续挖。
别看比特币是虚拟商品,但获取一枚比特币耗时耗力,需要根据算法通过计算机持续不断运算而来,俗称“挖矿”。市场上出现了专门用来挖比特币的“矿机”,有人大规模购进“矿机”形成“矿场”,没日没夜地“开挖”……
“随着比特币越挖越少,经营一家‘矿场’要面临更高的资本投入和更长的回报周期。”
一位“矿主”告诉记者,以前是几十台、几百台购进“矿机”,现在动不动就是上千台。一些“矿场”一天就耗电上百万度,很多直接从水电站接线用电。
还曾有一位“矿主”颇为得意地告诉记者,其在西南某地的“矿场”一年耗电量相当于三个市一年耗电总量。
业内人士表示,不仅是比特币,随着以太坊、狗狗币等虚拟货币不断问世,整个虚拟货币挖矿带来的耗电量正在爆炸式增长,并且这些“矿场”大多集中于我国,将对能源供给带来巨大压力。
虚拟货币叫“货币”却不是真正的货币,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更不应进行投机炒作交易。
但在利益驱使下,仍有人铤而走险,对“币圈”交易的虚假资产风险、经营失败风险、投资炒作风险视而不见。
——“庄家”设局操纵价格业内人士介绍,包括比特币在内,绝大多数虚拟货币都存在巨量持有者,他们坐庄操纵市场价格并不困难。
“以某币为例,前10名持有地址拥有近40%的流通代币,只要巨量持有者目标一致,极易操控价格。”
某虚拟货币海外交易平台负责人向记者透露,5月19日该币最大跌幅超50%,距离此前价格最高点不到三分之一,很多投资人损失惨重。
——借尸还魂,“空气币”屡禁不止在政策重拳下,国内的首次代币发行(ICO)几乎肃清,但不少平台把交易转移到海外平台,但发行宣传的主战场仍在国内,并想方设法绕过国内金融机构风控进行充值交易。
“最近狗狗币暴涨,我觉得人们对动物名字的币情有独钟,就又投资了柴犬币,短短几天上涨20多倍,可是近期价格暴跌,利润几乎全部回吐。”投资者刘鹏说。
在这种盲目投资心态的怂恿下,更多概念奇葩的“空气币”开始涌现,猫币、猪币、鳗鱼币层出不穷……
这些没有实物依托、不具备应用价值的“空气币”,一旦潮水退去将给投资人带来巨大损失。
——杠杆交易放大投资风险
在虚拟货币剧烈的市场波动中,不少投资者加杠杆搏一搏试图“单车变摩托”,结果往往血本无归。
今年1月周先生携50万元资金进入币圈,没几个月账面资金就冲上300万元。而近期比特币连连暴跌,最严峻时他每隔几分钟就面临上万元损失。
不甘心资金缩水的周先生孤注一掷,加杠杆想抄底,却不料比特币再度暴跌引发爆仓,300万元很快全部“蒸发”。
第三方平台提供的交易数据显示,截至25日15时,过去24小时内有超过14万人虚拟货币杠杆交易爆仓,金额达46.41亿元。而19日当晚,爆仓金额更是超过400亿元。
我国相关部门早已意识到虚拟货币交易炒作带来的风险,及时预警,多次出台举措予以整治。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就联合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
2017年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并开展专项整治。
随后,我国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和ICO交易平台基本实现无风险退出,人民币交易的比特币全球占比一度降至不足1%。
尽管如此,一些人仍在观望,维持“矿场”经营;部分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仍能绕过国内金融机构风控,进行充值、提现、购买等操作。
近期,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有所反弹。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相关协会联合发布公告,提示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
5月2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的第五十一次会议明确提出,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
“下一步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虚拟货币挖矿和交易行为集中整治活动。”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对涉嫌挖矿的企业叫停招商引资,切断增量。综合采取电价、土地、税收、环保等手段,推动存量挖矿企业有序退出。
另一方面,对非法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或为之提供支持服务的机构、平台,应联合司法部门及时处置,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增加整治的威慑力。
专家表示,虚拟货币绝非“一本万利”的投资品,虚拟货币交易合同也不受法律保护。
面对相关部门三令五申的提示和劝诫,广大投资者应增强风险意识,远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来源:新华视点 记者:吴雨、陈健、毛振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微信编辑:山晓倩监制:蒋春林
财经
-
-
- 2021年4月宏观数据:价格剪刀差加大 宏观政策“不急转弯”
-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 实习记者 唐珺珺 4月CPI同比涨幅扩大、物价运行总体平稳,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带动PPI显著增长,制造业PMI则回落。低基数、高增长,这是今年开局的宏观数据特点,但4月...
- 经济观察报
-
-
-
- 最新!就“征信报告现侮辱性字眼”一事,人行太原中心支行发布公告!
- 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发布公告表示,为切实保护信息主体征信合法权益,规范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的操作行为,决定从即日起暂停晋商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征信系统查询权限,责成其内部整...
- 金融时报
-
-
-
- 灰犀牛:经济危机和信用货币的合力
- 以下文章首发于财经杂感 ,作者塔哥。主要矛盾我们都知道看问题要看本质,要抓主要矛盾。那么,什么是当前社会经济的主要矛盾?十九大报告已经给出了答案。2017年10月十九大召开,会议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
- 百里荷塘
-
-
-
- 晋商消金因“征信报告现侮辱字眼”引哗然:妄为遭批 征信查询权限被暂停!
- 来源:金融虎APP综合 作者:雄飞“信用社会”之下个人的征信报告何其重要,不言而喻,消费者买房、买车的各类消费贷款均与这一报告的“记录”密切相关。近日,晋商消费金融就因“个人征信报告现侮辱字眼”引发舆...
- 金融虎
-
-
-
- 屠光绍: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需要处理好三个“互动”
-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孙忠)近期监管政策频出,金融科技的发展正在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近期在“2021西岸金融科技前沿论坛”上谈到,处理好三个关系的...
- 上海证券报
-
-
-
- 那些挖过的“矿”,都成了坑..本轮牛市是否终结?
- 加密货币面临多个利空 本轮牛市是否终结存疑以比特币为主导的加密货币行业从2020年下半年进入牛市周期,但在今年初以来多次出现价格大幅调整,比特币价格从4月中旬历史高点已经回落近50%。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除...
- 新华财经客户端
-
-
-
- GP/LP揭秘募资内幕:有些CVC“耍流氓”,只挂名不出钱
- 在当前的投资环境中,投资机构该如何应对不确定性,进而从中找到确定性?文 | 马慕杰来源 | 投中网在投资行业,“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是一个永恒命题。 这句话似乎可以是任何投资能力的总结。不管是识人还...
- 投中网
-
-
-
- 洪灏:没有什么新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最容易赚的钱已经被赚走了
- “我们告诫不要套用“超级周期”来预测未来的商品价格走势。使用久期跨越多年的“超级周期”来预测未来几个月的价格变化,就显得有些小题大做。”“我们并没有发现商品市场中存在普遍的投机行为。全球经济复苏和...
- 投资作业本
-
-
-
- 一季度保险消费投诉同比增1.3倍: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位寿险投诉前三
-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汪青 5月26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2021年第一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显示,2021年一季度,保险消费投诉37,892件,同比增长129.73%。...
- 经济观察报
-
-
-
- 这份“成绩单”出炉!江门,真给力!
- 工业和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和商贸持续兴旺外贸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彭伟宗 摄据市统计局近日发布的“1—4月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延续稳健恢复走势!市统计局三级调研员、...
- 江门发布
-
-
-
- 突发利空!2000亿“东北茅台”罕见闪崩跌停,近6万股民懵了!高瓴易方达等300
-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文景2000亿东北“大白马”罕见跌停!5月21日,有“东北茅台”之称的长春高新放量跌停,全天成交81.5亿元,创出近期天量。截至当日收盘报455.5元/股,创去年9月以来单日最大跌幅。最新市值为1844...
- 中国基金报
-
-
-
- 五月A股“开门”不顺,注意板块轮动节奏,这类品种减磅为宜
- 导读市场分析:钢铁、煤炭、有色领涨周期股大众30:聚焦行业龙头——京东方A(000725)市场分析看点1五月A股“开门”不顺 医药、酿酒大跌钢铁、煤炭、有色领涨周期股“五一”后首个交易日,沪深A股震荡收阴。昨...
- 大众证券报
-
-
-
- 马光远:38家上市银行利润占全部上市公司利润的42%,这里面藏着中国企业赚钱的秘
- 【5月8日抖音直播通知】《不一样的经济和投资趋势课》已经全部上线完毕,超过万人加入我们的课堂是我始料未及的,这再次说明了中国人对财富的渴望,以及愿意通过学习获得正确的投资知识。我一直强调,财富绝不仅...
- 光远看经济
-
-
-
- 晨会0507|美股的增量资金来自哪里?
- >>>重点推荐<<<杨灵修|中信证券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S1010515110003全球市场|美股的增量资金来自哪里?—2021年5月年初以来,企业回购以及ETF的净流入仍是美股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步重启,2021...
- 中信证券研究
-
-
-
- 这个板块暴跌,美国终于放大招了
- 凡关注我的,都发财了 ✎昨天,我们的股市符合我盘前对的分析,那就是受到假期外围影响是,上证低开,然后冲高,最后跳水。而创业板则受到了医药股集体跳水到的影响,盘中一度暴跌了4%。这两天,印度的疫情正在...
- 时代之
-